曾經被戲稱爲 " 蔚一萬 " 的蔚來,終于在今年 7 月成爲了 " 蔚兩萬 ",單月交付量首次突破兩萬輛大關。在經曆了上半年的混亂與壓抑後,蔚來究竟做了什麽,才完成了這次反彈,又是否具備再次沖高的條件呢?今天,我們就來複盤一下蔚來這半年來的改變。
單月銷量首超兩萬輛,在蔚來發展進程中,肯定算得上是一個裏程碑,但對于今天的蔚來而言,說是慶功可能還爲時尚早。
因爲如果我們回顧蔚來過去兩次在銷量上取得階段性突破的曆史,就會發現記憶也許并不那麽美好。
2021 年 9 月,蔚來單月銷量首次突破萬輛,但随之而來的 10 月,蔚來就因爲工廠産線升級,銷量跌到了不到 4,000 輛,在接下來一年時間裏也沒有完成進一步的爬升。
2022 年 12 月,蔚來單月銷量首次突破 15,000 輛。但到了今年一季度,蔚來新老車型的切換,疊加惡劣的車市環境影響,月銷量又跌回了 6,000 輛附近。
所以,當蔚來又突破了 2 萬輛大關後,你會發現這次蔚來考慮的是如何爲下一步銷量的延續、再沖高而給出預案。比如 8 月購車贈送 30 張免費換電券、下調直流家充樁價格、針對特定群體的選裝基金、新的金融政策支持等等。
當然,這些都還隻是營銷策略上的動作。更加根基的東西,也是這次把蔚來從泥潭裏拉出來的核心要素,是蔚來在理念上的轉變——從之前的以服務爲核心,開始向注重銷量傾斜。無論是銷售組織架構的扁平化、銷售政策的激進化,還是營銷傳播的務實化,都能看出蔚來放下了一些過去端着的東西,爲了吃飽肚子活下去而變得有了一絲 " 狼性 "。
首先就是在銷售組織架構上進行了扁平化的調整。過去隻講車、不賣車的産品專家崗位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讓負責銷售的 Fellow 全程對接,一切以促單成交爲導向。而且,爲了讓銷售 Fellow 一心一意賣車,原本服務用戶的職責被劃分給了獨立的用戶運營部門,由專屬用戶運營顧問負責用戶用車過程中的服務。
同時,針對銷售的考核,更加注重轉化率與銷售流程的效率。尤其是針對現車銷售的激勵提升,以及用戶下定到鎖單周期的縮短,對一線銷售的積極性很有促進作用,也加快了蔚來産供銷的整體節奏。
這種組織架構變革,與蔚來過去強調的 " 重點考核用戶滿意度 " 有了些許變化。或許從絕對的用戶體驗而言,不如過去一人負責到底那樣更有朋友的感覺。但從銷售效率的角度而言,組織架構改變之後,蔚來的銷售變得更加 " 純粹 ",整個銷售團隊的熱情也被調動了起來。
同時,自從蔚來剝離新車換電權益全系直降三萬後,蔚來在營銷端變得更加直給。ET5T 與 ET5 的同價、ES8 衆多選配變标配,讓消費者看到了蔚來的改變。而面對友商的攻擊,蔚來不再含蓄,對自身的産品力優勢、補能體系優勢不斷放大、持續灌輸,這也讓蔚來所面對的輿論環境更加正面、更加客觀。
此時,當 ET5T 和 ES6 兩款走量車型上市後,蔚來的銷量迎來了快速的反彈。蔚來的第一工廠在全力保證 ES6 的産能,而第二工廠則負責 ET5 系列和 ES8。尤其是旗艦車型 ES8 的訂單量超越預期,目前官方公布 8-9 周的提車周期,也亟需優化提升。
不過,相比之下,蔚來三台 "7 系車 " 的銷量就有所欠缺了。刨除剛交付不久、定位小衆轎跑 SUV 的 EC7,僅對 ET7 和 ES7 兩台車型,蔚來的預期是各自達到 2,000-4,000 輛的月銷量,然而目前卻都隻有三位數的銷量。
這裏既有兩台車定位 40-50 萬元價格段、市場容量較小的客觀原因,但對銷售節奏把握不佳,造成兩款車型離開主流人群視野,也是不争的事實。當然,蔚來眼下更重要的事情,是把 5 系 6 系走量車型和 8 系戰略車型的市場慣性穩住,但對于 7 系車而言,通過産品力的加倍提升重新換回市場的關注,是下一步蔚來在市場布局上的重點。
同時,和衆多高端品牌一樣,蔚來也會面臨高端車型消費飽和的大環境問題。
中國每年 30 萬元以上車型的消費占比大概在 20%,折算到每個月差不多就是 35 萬輛左右的規模。如果這個總量不再有什麽大的增長,反而是蔚來、理想、騰勢、極氪這些新興品牌賣得越來越多,那麽就一定有人少賣了。而少賣的,隻會是傳統豪華品牌的燃油車型。他們要麽去降價擠壓主流品牌的空間,要麽就隻能接受規模萎縮的事實。
所以,兩萬輛對于蔚來是一個裏程碑,但更是一個新開始。在今天弱肉強食的存量時代,沒有品牌能有停下來喘息的機會。有一個未經證實的小道消息,蔚來已經鎖定了 10 月份沖擊三萬輛的目标。不管這則消息是真是假,現在的蔚來都必須要跑出更快的加速度。
如果你也和我們一樣,對汽車行業的變革式發展滿懷憧憬,歡迎大家到 B 站關注《童濟仁汽車情報所》,我們會在每周五與探讨一個你可能感興趣的新話題。大家有任何意見與建議,也歡迎留言與我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