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謝敏
國貨老品牌蜂花再上熱搜。
在李佳琦與花西子 79 元眉筆發酵期間,蜂花因售價 79 元五斤半洗護套餐登上微博熱搜。這波持續的熱度不僅讓蜂花粉絲數量迅速上漲,也讓蜂花再一次感受到 " 野性消費 " 的魔力。
9 月 12 日,蜂花抖音官方稱," 昨天晚上撿了五萬多(粉絲),一晚上沒睡。"9 月 13 日,蜂花表示,由于産能跟不上,目前已沒貨。之後," 蜂花産能緊張已斷貨 " 詞條再次登上微博熱搜。
9 月 14 日,時代周報記者從蜂花淘寶官方旗艦店了解到,三款 79 元蜂花洗護套裝均已下架。" 暫時沒有接到補貨通知。補貨都是臨時接公司通知的,确切的時間不清楚。" 其客服如是說。
當日,在蜂花抖音官方旗艦店直播中,時代周報記者發現,直播間仍在售賣的産品已改成 15 天内預售發貨形式。據時代周報記者統計,直播間一款名爲生姜精華洗發露的預售産品,僅 1 個小時時間,銷售數量達 958 瓶。
" 超出承載能力。" 在該直播間,主播直言,兩三天時間承接了半年的體量。
9 月 14 日,時代周報聯系上海蜂花日用品有限公司,其品牌部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現在不接受采訪。
" 蹭 " 流量拉動營銷?
9 月 11 日,在李佳琦相關熱點視頻的評論區裏,蜂花官方抖音賬号留言:" 對不起,弱弱地問一下可以撿粉絲嗎?"
蜂花的撿粉絲行動就此開始。當日,蜂花發布短視頻稱," 算了一下,我家護發素一瓶等于 0.12g 花西子。" 随後,蜂花立馬推出 79 元套餐,并發文,"79 元能在蜂花買到什麽 "。該視頻得到網友 6.7 萬點贊。" 蜂花商戰 " 詞條登上熱搜。
(圖源:蜂花官方抖音賬号)
盡管蜂花回應稱,79 元洗護套裝不是新上架的,一直都有。但顯然,流量湧入之後,蜂花銷量也迎來暴增。
9 月 12 日 16:00,蜂花發布的一則視頻顯示,其粉絲爲 257.2 萬,至 9 月 14 日 19:00,該賬号粉絲已突破 380.2 萬。僅兩天時間,蜂花的粉絲已經新增了逾 100 萬。
在飛瓜抖音數據 9 月 13 日的直播帶貨日榜中,蜂花官方旗艦店賬号位列榜單第六名,直播間單日銷售額爲 1000 萬元至 2500 萬元,銷量爲 10 萬至 25 萬。同時,蜂花直播間分别位列抖音旗艦帶貨榜、精緻麗人帶貨榜的第二名、第一名。
這不是蜂花第一次利用流量營銷。2021 年雙十一期間,蜂花官方旗艦店就曾因 " 這個要花錢吧 "" 我們本來就很廉價 " 等 " 哭窮 " 回複而一夜爆火。
此次出圈後,也爲蜂花帶來銷售額的猛增。飛瓜數據顯示,蜂花官方抖音賬号 2021 年 11 月的銷售額爲 1597.6 萬元,其中有 1499 萬元是在熱搜事件期間内完成的。
2022 年 5 月," 蜂花董事長含淚直播 " 的短視頻再次沖上微博熱搜。彼時,有主播在淘寶蜂花旗艦直播間表示,不少商品都已經斷貨,建議大家理性消費。
商業專家潮成林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在熱點事件發酵時,蜂花利用輿論風暴的關注," 這種營銷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蜂花提高知名度和銷量。"
國貨翻紅下一步
蜂花創建于 1985 年,是一家集設計、研發、生産、銷售于一體的洗護發專業企業,主要生産 " 蜂花 " 牌洗發水、護發素,以及護膚、清潔系列用品。
在蜂花風光時代,據澎湃新聞報道,蜂花憑借一己之力讓國内消費者有了 " 洗護分離 " 的護發概念,在 20 世紀 90 年代初,蜂花的年銷售額就已經突破了 5 億元。
但在寶潔、聯合利化等外資品牌入侵下,以及新品牌不斷爆發、傳統渠道被擠壓的背景下,蜂花銷售一度大幅滑坡,蜂花品牌也成爲多數消費者童年回憶的符号。
自 2013 年起,蜂花陸續入駐京東、天貓、淘寶等傳統電商、社交電商和社區團購平台。線上布局爲蜂花發展帶來轉機。在 2020 年的 " 中國品牌日 " 直播中,借助李佳琦直播,蜂花售出了 8 萬瓶蜂花無矽健發洗發露,單品訪客數較日常增加了 850%。2021 年,蜂花官宣首位代言人辣目洋子。
(圖源:蜂花小紅書官方賬号)
但真正讓蜂花出圈的,還是其 " 窮摳 " 的互聯網形象。例如,蜂花撿箱子的澄清視頻獲得 6.5 萬點贊量;一則進不起日本原料的網友評論視頻,點贊量達 13.1 萬。而蜂花常規視頻的點贊量基本爲千位數字。
此次爆火後,蜂花不忘聯合其他國貨品牌共享流量。在 9 月 14 日,蜂花直播間擺滿了鴻星爾克、白象、白玉牙等國貨品牌。同日,鴻星爾克主播拿鞋用蜂花洗頭登上微博熱搜。随後,加多寶、蜜雪冰城等國貨品牌紛紛加入用蜂花洗頭。在飛瓜抖音數據 9 月 13 日的直播帶貨日榜中,白象憑借 1000 萬至 2500 萬的銷售額位列榜單第五名。
安徽創領化妝品科技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孫言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沒有科學底色的銷售熱度如白駒過隙,一閃即逝。老品牌翻紅後,應該考慮多進行一些基礎研究。" 以洗發護發産品爲例,隻有理論基礎做紮實,理論體系讓大衆接受,并在效果和體驗上有真實的感受,消費者才會持續地爲該品牌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