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李願
編 輯丨周鵬峰
備受關注的巴塞爾協議 III 國際監管改革在我國落地。
2 月 18 日,銀保監會、央行就《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辦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以進一步完善商業銀行資本監管規則,推動銀行提升風險管理水平,提升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稱,近年來,随着經濟金融形勢和商業銀行業務模式的變化,《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實施過程中遇到一些新問題,有必要依據新情況進行調整。與此同時,巴塞爾委員會(BCBS)深入推進後危機時期監管改革,先後發布了一系列審慎監管要求,作爲全球資本監管最低标準,并将在未來逐一開展 " 監管一緻性 "(RCAP)評估,确保各成員實施的及時性、全面性、一緻性。
" 銀保監會立足于我國銀行業實際情況,結合國際監管改革最新成果,對《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進行修訂,有利于促進銀行持續提升風險計量精細化程度,引導銀行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測算顯示,《辦法》實施後,銀行業資本充足水平總體穩定,未出現大幅波動,單家銀行因資産類别差異導緻資本充足率小幅變化,體現了差異化監管要求,符合預期。
農業銀行風險管理部總經理田繼敏表示,《辦法》基于《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結合我國銀行業實際,對風險加權資産的計量規則進行了重構,是巴塞爾協議 III 國際監管改革在我國的全面落地實施,有利于提高銀行體系風險抵禦能力、增強經營穩健性。" 征求意見稿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總體積極正面,有利于促進商業銀行提高風險計量和應用水平,做實資本充足水平,增強商業銀行抵禦風險的能力。"
中國銀行相關人士也表示,《辦法》構建了一個多重約束的審慎監管框架,強化了跨周期性,将更加有效地引導銀行統籌好當前和長遠的關系、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對于促進銀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維護金融體系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實施資本新規将有助提升我國銀行體系競争力和話語權、擴大金融對外開放。
爲給我國商業銀行預留充足的實施準備時間,并保持我國實施進度與國際成員基本同步,修訂後的《辦法》拟定于 2024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實施。
重大事件
《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發布于 2012 年 6 月,自 2013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中國銀行相關人士表示,十餘年來,在其要求和引導下,銀行建立了以風險計量爲核心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提高了風險管理的系統性、有效性和前瞻性。同時,銀行積極轉變發展理念,加強了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有效服務了實體經濟發展。在疫情的嚴重沖擊之下,我國銀行業保持了總體的安全和穩定,展現了規則的有效性。
"《辦法》的發布是中國銀行業具有裏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是落實關于‘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标準等制度型開放’要求的重要舉措。新規既充分吸收借鑒了國際金融監管改革的重要成果,又與我國國情、金融發展水平相适應,提升了國際規則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落地實施的适用性,深刻踐行了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發展理念。" 中國銀行相關人士認爲。
浦發銀行相關人士也表示,本次國内監管規制的修訂對中國銀行業的影響是巨大的、積極的、深遠的。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稱,《辦法》修訂的主要内容包括圍繞構建差異化資本監管體系,修訂重構第一支柱下風險加權資産計量規則、完善調整第二支柱監督檢查規定,全面提升第三支柱信息披露标準和内容。《辦法》由正文和 25 個附件組成,共計 40 萬字。正文重點突出總體性、原則性和制度性要求。附件細化正文各項要求,明确具體的計量規則、技術标準、監管措施、信息披露内容等。
同時,修訂的《辦法》有三大原則:一是堅持風險爲本。風險權重是維護資本監管審慎性的基石。風險權重的設定應客觀體現表内外業務的風險實質,使資本充足率準确反映銀行整體風險水平和持續經營能力。
二是強調同質同類比較。我國銀行數量多、差别大,爲提高監管匹配性,拟在資本要求、風險加權資産計量、信息披露等要求上分類對待、區别處理,強調同質同類銀行之間的分析比較。
三是保持監管資本總體穩定。平衡好資本監管與社會信貸成本和宏觀經濟穩定的關系,統籌考慮相關監管要求的疊加效應,保持銀行業整體資本充足水平的穩定性。
影響與意義
田繼敏解讀稱,《辦法》實施的影響與意義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對計量結果的影響,結合前期測算及同業交流情況,實施新規後,預計商業銀行資本充足水平将總體保持穩定。田繼敏舉例稱,對于大型銀行而言,例如農業銀行,預計風險加權資産可能有所下降。總體來看,将有利于大型銀行準确計量風險、加強風險管理。
另一方面是對銀行經營管理的影響,田繼敏表示,資本計量規則修訂的目的不是簡單的改變風險計量方法,而是通過增強計量的精細度和準确性,提高對風險的敏感度,從而更加審慎、精準和客觀地反映實際風險和資本需求,增強抵禦風險能力。根據新規則,銀行可以全面摸清風險底數,夯實資本管理基礎,制定切實可行的資本規劃,增強經營穩健性。
" 商業銀行應抓住新規實施這一契機,充分發揮資本指揮棒的導向作用,優化資産總量和結構,合理促進資本節約,引導資金投向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的實體經濟部門。" 田繼敏認爲,此外,新規實施有助于銀行加快完善配套的數據模型和信息系統,促進銀行拓展數據應用的廣度和深度,提升金融科技手段的運用能力,将銀行數字化轉型推向深度應用。
浦發銀行相關人士表示,《辦法》有助于提高中國金融體系穩定性和銀行業的穩健發展,并進一步加大了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 巴塞爾資本協議的核心是針對危機中銀行體系表現出的脆弱性和風險特征,嘗試提出有效解決方案,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浦發銀行相關人士具體解釋稱,我國監管規制修訂與之一脈相承,強化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與風險管控能力的匹配度,幫助銀行強化自身核心競争力,促使銀行内部改善管理理念、經營策略變革,對銀行資源配置有效引導,爲商業銀行健康發展提供指導方向,對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業務運行和經營管理具有積極影響。
支持實體經濟方面,浦發銀行相關人士表示,商業銀行支持中小微企業是穩就業、保民生的重點,《辦法》對原有一般公司類風險暴露下風險權重做出細化,進一步降低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鼓勵商業銀行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商業銀行投資地方債是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方式,《辦法》對商業銀行投資地方政府一般債券給予較低的風險權重、相應的資本占用也較低。同時監管新規上調銀行同業債權的風險權重,增加同業内資金流轉成本,減少資金在銀行體系内空轉,引導資金轉向實體經濟。
" 對中小企業單列了風險暴露類别和風險權重,将有利于降低中小企業信貸成本,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田繼敏也表示。
此外,《辦法》還全面提升了商業銀行資本計量對風險的敏感性。浦發銀行相關人士表示,《辦法》調整了部分風險敞口權重确定邏輯,有區分的風險權重設定客觀體現了各類資産和業務的風險特征,提高風險計量敏感度。以商業銀行風險暴露爲例,新規根據資本充足水平,對商業銀行進行标準信用風險等級評估,動态調整風險權重,将現行法下較爲單一且區分度較低的權重進一步細分完善。應該說,此類監管規則的變革将極大程度改變銀行粗放經營模式,促進銀行精細化管理及計量水平。
銀行劃分爲三個檔次
爲體現差異化監管,《辦法》修訂構建了差異化資本監管體系,按照銀行間的業務規模和風險差異,劃分爲三個檔次銀行,匹配不同的資本監管方案。
其中,規模較大或跨境業務較多的銀行,劃爲第一檔,對标資本監管國際規則;資産規模和跨境業務規模相對較小的銀行納入第二檔,實施相對簡化的監管規則;第三檔主要是規模小于 100 億元的商業銀行,進一步簡化資本計量并引導聚焦服務縣域和小微。
《辦法》具體規定,第一檔商業銀行是指符合任一條件的商業銀行,具體爲:上年末并表口徑調整後表内外資産餘額 5000 億元人民币(含)以上;上年末境外債權債務餘額(境外債權債務,指銀行境外債權和境外債務之和)300 億元人民币(含)以上且占上年末并表口徑調整後表内外資産餘額的 10%(含)以上。
第二檔商業銀行是指符合任一條件的商業銀行,具體爲:上年末并表口徑調整後表内外資産餘額 100 億元人民币(含)以上,且不符合第一檔商業銀行條件;上年末并表口徑調整後表内外資産餘額小于 100 億元人民币但境外債權債務餘額大于 0。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差異化資本監管不降低資本要求,在保持銀行業整體穩健的前提下,激發中小銀行的金融活水作用,減輕銀行合規成本。
" 實施差異化的資本監管,充分考慮了我國商業銀行衆多、風險管理水平不一的實際情況,一方面有利于促進大中型銀行提高風險計量的精細化水平,另一方面也在不降低資本監管要求的前提下,适度減輕了小型銀行的資本計量負擔,更加契合小型銀行的業務實際。" 田繼敏解讀稱。
與此同時,遵照匹配性原則,建立覆蓋各類風險信息的差異化信息披露體系。第一檔銀行要求披露全套報表,包括 70 張披露報表模闆,詳細規定了披露格式、内容、頻率、方式和質量控制等要求,提高信息披露的數據顆粒度要求,提升風險信息透明度和市場約束力。第二檔銀行适用簡化的披露要求,披露風險加權資産、資本構成、資本充足率、杠杆率等 8 張報表。第三檔銀行僅需披露資本充足率、資本構成等 2 張報表。
銀行準備如何?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早在 2019 年 4 月,銀保監會就啓動了《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修訂工作,同時多家商業銀行參與,并展開《辦法》落地後的準備工作。
田繼敏介紹稱,近年來,農業銀行作爲中國銀行業第一批獲準實施資本管理高級方法的銀行,始終嚴格落實監管部門《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各項要求,堅持審慎計量風險、準确反映風險,建立了覆蓋各類風險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制定了較爲完善的風險管理制度和流程,風險計量的準确性和科學性不斷提高,全方位提升了業務經營和風險管理水平。
" 前期,農業銀行密切跟蹤國際國内監管規則改革動向,積極配合監管部門開展新規實施測算和分析,在數據、模型和信息系統建設等方面做了充分準備,爲實施新規打下了紮實基礎。" 田繼敏表示,農業銀行将按照監管要求,有計劃、有步驟、高質量推進新規實施,進一步優化政策流程,校準模型參數,完善信息系統、強化數據治理,加強新規落地和應用,有效傳導資本約束經營的管理理念,切實提升風險計量和管理能力。
中國銀行相關人士表示,過去幾年,中國銀行一直跟進并深入參與新規的修訂工作。與此同時,該行提早謀劃,開展新規落地的實施準備工作,目前信用風險權重法系統主體功能改造、市場風險 FRTB 管理信息平台、操作風險管理信息系統損失數據及資本計量模塊順利投産。
中國銀行相關人士進一步表示,該行将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将新規實施與該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深度融合,通過制定并實施資本計量高級方法三年規劃,在全面落實新規的基礎上,建立風險數據治理機制,搭建并優化模型開發平台和數據分析環境,完善風險數據池,提供更加靈活、敏捷的風險數據服務;加強計量高級方法在限額管理、監測預警、授信授權等方面的深入應用,不斷提升精細化管理能力;堅持 " 爲我所用,自主可控 ",提高風險管理關鍵系統的自主建設能力;以智能風控推動風險管理數字化轉型,助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 浦發銀行積極關注我國監管規制修訂的進程,于 2019 年啓動巴 III 信用風險加權計量咨詢項目,2021 年啓動巴 III 信用風險加權資産計量系統實施項目,目前相關工作均已收尾。" 浦發銀行相關人士表示,在過去四年中,浦發銀行圍繞監管新規修訂要點,未雨綢缪:一是," 梳理數據、夯實基礎 " 對銀行前端業務系統進行調整,提高數據來源的穩定性和準确性,爲新規實施做好數據準備;二是," 評估影響,把握先機 ",通過手工及系統的定量測算,評估新規實施對該行的潛在影響,提前規劃,爲新規實施做好戰略準備;三是 " 提升管理,加快轉型 ",監管規制修訂從客戶管理、業務準入、定價策略、貸後管理諸多方面對銀行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拷問,該行将充分做好業務引導,爲新規實施做好管理準備。" 未來,浦發銀行将嚴格、有效落實監管規制修訂各項要求,樹立行業标準,有信心将風險管理水平再推向一個新高度。"
SFC
本期編輯 江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