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田進 1-8 月,全國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 3.2%,相比 1-7 月增速下滑 0.2 個百分點;8 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 4.6%,相比 7 月提升了 2.1 個百分點;8 月進出口同比下降 2.5%,環比增長 3.9%。
9 月 15 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上述 1-8 月國民經濟運行成績單。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淩晖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總的來看,8 月份,主要指标邊際改善,國民經濟恢複向好,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積極因素累積增多。但也要看到,外部不穩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較多,國内需求仍顯不足,經濟恢複向好基礎仍需鞏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表示,8 月一些經濟指标出現了邊際好轉,表明了中國經濟回暖的積極力量還是在不斷地積蓄中,也表明了中國經濟持續恢複增長的基礎還是非常深厚。同時也要看到,當前這樣一些指标的邊際恢複,應該說是一個短期的變化。
" 比如工業和服務業增長率提升的同時,投資和出口增速在下滑。使人感覺到,目前供給端的變化并沒有需求端的顯著拉動來支持,因此還難以形成需求拉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可持續暢通循環。" 張立群表示。
對于中國經濟下一步走勢,付淩晖表示,從下階段情況來看,國際環境複雜嚴峻,世界經濟複蘇乏力,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擡頭,國際經貿發展面臨不少挑戰。從國内來看,國内經濟恢複面臨着市場需求不足、企業生産經營困難等問題。但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的特點明顯,經濟内生增長動能逐步增強。随着宏觀政策措施逐步顯效,經濟有望持續恢複向好。
投資持續增長
1 — 8 月份,全國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 3.2%,相比 1-7 月下滑 0.2 個百分點。今年以來,固定資産投資增長整體呈緩慢下滑趨勢。今年一季度固定資産投資爲 5.1%,上半年增速爲 3.8%。
作爲拉動經濟增長的 " 三駕馬車 " 之一,固定資産投資在中國經濟中占據重要份額,也在近幾年推動經濟增長中被寄予厚望。2022 年,固定資産投資成爲穩經濟的一個重要抓手,資本形成拉動經濟增長 1.5 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 50.1%。
張立群表示,投資增速持續下降特别值得注意。在複雜的外部環境以及出口增速下滑的大背景下。現在必須要在擴内需上下更大的力量、見到更顯著的成效。而投資在内需當中占比是最大的,2022 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約 58 萬億元,消費約 44 萬億元。所以要有效地增加企業訂單最重要的還是要提振投資。在這方面要進一步加強政府投資對全社會投資的帶動。
分領域看,前 8 月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 6.4%,相比 1-7 月下滑 0.4 個百分點。雖高于整體投資增速,但從 4 月開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速呈現逐月下滑的态勢。
張立群表示:" 這表明了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重大戰略工程在推進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快步伐、加大力度。現在最重要的還是要把政府投資的力度顯著加強、把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的力度顯著加強。通過政府投資推動市場訂單顯著增加來帶動企業訂單的增加,進而帶動企業生産、投資信心的持續恢複,進而推動就業形勢的持續好轉。這對于經濟全面好轉是非常重要的。"
一項值得注意的數據是,固定資産投資中,民間投資經曆了連續負增長。其中,1-5 月、1-6 月、1-7 月、1-8 月的同比增速爲 -0.1%、-0.2%、-0.5%、-0.7%,而 1-8 月國有控股投資爲同比增長 7.4%。
爲促民營經濟發展,繼 7 月 19 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公開發布之後,9 月 4 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提到中央編辦正式批複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内部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民營經濟發展局未來的主要職責是:跟蹤了解和分析研判民營經濟發展狀況,統籌協調、組織拟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拟訂促進民間投資發展政策。
消費增速上揚
4-7 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從 18.4% 逐步下滑至 2.5%,而這一下滑趨勢在 8 月迎來終結,8 月此數據爲 4.6%。
按消費類型分,8 月份,商品零售 33721 億元,同比增長 3.7%,增速爲近 3 個月新高;餐飲收入 4212 億元,增長 12.4%,增速爲近三個月新低。
相似的是,作爲反映消費需求的一項重要指标,CPI 同比增速自 2022 年 9 月就整體進入緩慢下滑通道,2023 年 7 月 CPI 由上月持平轉爲同比下降 0.3%,爲 2021 年 1 月以來最低水平。但在 8 月,CPI 同比增速迎來拐點且由負轉正。
張立群表示,從需求來看,8 月消費增速有所提高。但這可能主要和今年暑期旅遊熱帶來的相關消費的增加有關。未來消費進一步增長的能力,還是主要來自就業形勢持續好轉、居民收入增長持續加快。而在這些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努力。
同樣的,支撐起 8 月 CPI 增速上揚的關鍵因素也是飛機票、旅遊等非食品價格的上漲—— 8 月,食品價格同比下降 1.7%,降幅與上月相同,影響 CPI 下降約 0.31 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同比上漲 0.5%,影響 CPI 上漲約 0.41 個百分點。其中,其中,飛機票、旅遊和賓館住宿價格分别同比上漲 17.6%、14.8% 和 13.4%,漲幅均有擴大。
對于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付淩晖表示,今年以來,随着經濟社會全面恢複常态化運行,消費潛力總體得到釋放,市場銷售總體保持較快增長。前 8 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 7%,服務零售額增長 19.4%,服務消費對于整個市場的帶動作用非常明顯。三季度以來,受到多重因素影響,部分大宗商品銷售有所減緩,但是市場銷售恢複态勢仍在持續,服務消費增勢較好,消費拉動作用繼續顯現。
談及下階段消費走勢,付淩晖表示,盡管居民消費潛力釋放面臨一些制約因素,但是中國經濟持續恢複,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有利于居民增收,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各地積極推出促消費政策,市場供給品質逐步提高,這些都爲擴大消費創造了有利條件。總的來看,居民消費穩步擴大态勢總體上有望保持。
前八月進出口基本持平
1-8 個月,中國進出口總值 27.08 萬億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微降 0.1%。其中,出口 15.47 萬億元,增長 0.8%;進口 11.61 萬億元,下降 1.3%。
如果按美元計價,今年前 8 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 3.89 萬億美元,下降 6.5%。其中,出口 2.22 萬億美元,下降 5.6%;進口 1.67 萬億美元,下降 7.6%;貿易順差 5534 億美元,擴大 0.8%。
拆分來看,出口的同比增長經曆了 5-8 月連續四個月同比負增長。
在向不同區域的出口方面,中國與前三大貿易合作夥伴的貿易總值也在進一步拉大。前八月,中國與東盟貿易總值同比增長 1.6%,占中國外貿總值的 15.2%。與歐盟貿易總值同比下降 1.5%,占 13.6%;與美國貿易總值同比下降 8.7%,占 11.2%。
2005 年,在中國出口總額中,東盟僅占據着 7% 的份額。此後十餘年,在中國出口總額上,東盟占比不斷攀升,2020 年占比達 15.5%。自此,穩居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此前維持前二座次多年的歐盟、美國占中國對外貿易比重不斷滑落,2017 年還分别爲 15%、14.2%。
從具體商品的出口角度來看,前 8 月機電産品依舊是出口的 " 主力軍 ",占出口比重近 6 成。但值得警惕的是,多項機電産品的出口在下滑。前 8 個月,機電産品出口同比增長 3.6%。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同比下降 19%;手機同比下降 7.5%;汽車同比增長 104.4%。
從世界層面來看,全球貿易的弱複蘇已成爲多個經濟體面臨的共同挑戰。
4 月 5 日,世界貿易組織預計 2023 年全球商品貿易量增長率将下滑至 1.7%,明顯低于過去 12 年 2.6% 的平均水平。國際貨币基金組織于 7 月 25 日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将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從 2.8% 上調至 3.0%,仍低于去年的增速。同時,報告也提出,雖然近期經濟增長意外向好,但仍有繼續下行的風險。
付淩晖在發布會上表示,總的來看,今年以來受到高通脹的影響,主要經濟體持續加息,世界經濟面臨着收縮的壓力,全球貿易增長乏力,成爲各個經濟體面臨的共同挑戰。
答記者問時,付淩晖表示,下階段,盡管面臨一定的壓力,但中國産業競争力較強,擴大高水平開放和外貿穩規模優結構政策持續顯效,将有利于外貿平穩運行。未來随着外貿新業态新模式的拓展,數字經濟持續發展,将帶動數字貿易的擴大,爲外貿發展創造新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