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了解到自閉症是從電影《雨人》開始。
他們無法溝通,無法表達,沒有社會生活的基礎社交能力,但木讷的表情下卻有着非凡的記憶力。
一直以來,人們對自閉症患者的關注大多是一些堪比 " 最強大腦 " 的天才行徑,從而誤會自閉症患者是一群才華橫溢的人。然而真正的自閉症世界卻并非如此。
被稱爲 " 人體照相機 " 的英國畫家
斯蒂芬 · 威爾希爾在 3 歲時被診斷爲自閉症
有着過目不忘的記憶力
© designlovr
早在 2010 年陳坤、周迅就曾出演過一部關注自閉症兒童的公益紀錄片《遙遠星球的孩子》,用細膩沉着的叙事方式展示了一個閃爍着孤獨頻率的特殊世界。
《中國自閉症教育康複行業發展狀況報告》顯示, 目前中國可能有超過 1000 萬的自閉症患者,其中自閉症兒童有 200 多萬并以每年近 20 萬的速度增長。
走進這個無比真實的孤獨世界後,我們才發現大部分自閉症患者智力低下、沒有自理能力、言語交流困難, 甚至是 " 麻煩制造者 ",跟 " 星星的孩子 " 這樣浪漫的形象相去甚遠。
© pexels
自閉症通常起病于 3 歲前,是一種腦部神經發育障礙,有三個方面的症狀:
社交互動障礙
表現爲回避與他人的目光對視,不喜歡身體接觸,缺乏情感互動,難以正确理解他人的表情、情緒和心理活動。比如你對患有自閉症的孩子生氣地說 " 你滾出去 ",他會真的翻滾着離開房間。
社交交流障礙
表現爲言語發育遲緩,通常不會啓動和維持交談,僅用簡單刻闆的言語進行交流,也會經常模仿、重複聽到的話語,可能存在答非所問的情況。
興趣狹窄和刻闆行爲
表現爲對某些事物或活動非常感興趣,甚至癡迷,比如隻擺弄同一輛小車、記憶萬年曆等。固着于一些特殊而無用的常規或儀式,刻闆重複某一動作和奇特怪異的行爲,比如将手放在眼前擺動、必須随身攜帶一疊發票等。
到目前爲止,自閉症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明晰。
01. 正視孩子的疾病
有些家庭以自閉症孩子爲恥辱,把孩子藏起來不讓他出門,甚至打罵孩子。
但家長應該做的是接受孩子生病的事實,接受他的不同,停止要求孩子 " 表現正常 "。
02. 送孩子去專門的醫療康複機構
了解科學的治療方法,讓孩子得到及時治療,越早進行正确的治療,效果越好。
雖然目前沒有有效根治自閉症的方法,但系統的康複訓練可以讓一部分症狀表現較輕的患者獲得基本的自我照顧和溝通能力,從而适應并融入社會。
03. 尋找支持群體
同樣家庭背景的孩子和父母結成互助團體,彼此支持,共享資源,交換有效的方法,更好地幫助自閉症患者,也能讓自閉症患者的家庭在相互鼓勵下有更大的勇氣堅持下去。
04. 細緻的陪伴和關愛
盡可能多地了解自閉症的相關知識,觀察孩子主動發起的每一個交流信号并及時回應,多向孩子主動表達感情,并幫助他們建立表情和情感的聯系。
同時要根據孩子 " 行 " 和 " 感興趣 " 的方面制定個性化的訓練方案。
05. 調控家長的情緒
不要指望孩子在短時間内就發生轉變,家長要有耐受挫敗的心理能力,要調節好自身情緒,與孩子一同成長,感受孩子每一次的進步。
自閉症需要進行長程、高頻率、高強度的康複訓練,巨大的特殊教育支出會給家庭造成嚴重的經濟負擔。
社會對自閉症的偏見和歧視也極大地壓縮了自閉症患者生存的空間,導緻其家庭承受巨大壓力和望不到盡頭的痛苦。
" 我不在了,孩子怎麽辦?" 這幾乎是所有自閉症患者家庭最大的焦慮。
這需要政府、社會、家庭合力形成聯合幫扶機制,尤其是對一些恢複效果好的患者提供庇護性就業,消除他們的後顧之憂,使他們看到生活的希望。
同時,也呼籲大家了解自閉症知識,讓患者得到及時的識别和診斷,不錯過最佳矯正期。
更重要的是要接納他們,不把自閉症污名化,不拒絕與他們相處,使他們獲得與人交往的機會。
說到底,不隻是自閉症,我們應該去理解、尊重和接納每一個跟我們不一樣的人。
→ 1/5
參考:
《時尚健康》雜志 楊鳳池心理工作坊
原内容來源于《時尚健康》雜志
監制 / Vivian
新媒體編輯 / KKC
圖片 / designlovr、pixabay、 pexels
【點擊圖片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