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開年時的舊稿
元旦假期時,我專門拿出了半天時間泡在了某款格鬥遊戲當中。
我并不是什麼願意在搓招表上費盡心思的深度玩家,平時除了《任天堂全明星大亂鬥:特别版》外(如果你把它看作 " 格鬥遊戲 " 的話),隻有那些靠賣角色和情懷的 " 粉絲向 " 遊戲,能夠吸引我在其中投入時間。
很顯然,在國内俗稱 " 月姬格鬥 " 的《MELTY BLOOD》也是一款非常标準的 " 粉絲向 " 遊戲。隻是比起那些你立馬便可以想到的 " 粉絲向遊戲 " 而言,它除了角色和情懷之外,還包含了更多接近格鬥遊戲 " 本源 " 的要素或設計。不過考慮到距離本作的發售,已經有了超過一年的時間,而本作的受衆往往又是一批遊戲經驗相當豐富的核心玩家,因此我也沒準備——甚至也沒有資格去談論它在遊戲機制上的優缺點。
2021 年發售的《MELTY BLOOD:TYPE LUMINA》是 " 月姬格鬥 " 系列的最新一部作品
至于此前在遊戲發售一年多以後才想起它的原因,說原因倒也很簡單——因為我從發售日到今天為止," 遲遲沒有打通《月姬重制版》" 也讓我從心理上無法接受在本體之前就遊玩外傳的行為——
好在,《MELTY BLOOD:TYPE LUMINA》并不像過去的《MELTY BLOOD》那樣擁有超高的信息密度,登場角色大多也就玩個熱鬧。
另外,對需要精打細算過日子的打工人來說,還有一種情況除外,那就是 " 遊戲打折 "。雖然遠不及編輯部中某些老師的 " 囤積症 " 那般來得嚴重,但趁着打折買兩個 " 早就想玩 " 的遊戲,仍然算是我早就養成的習慣。
雖然我也承認,有些遊戲遲遲沒打通這件事情也的确需要反省
說回 " 月姬格鬥 "。
算上 2016 年登上 Steam 的《MELTY BLOOD Actress Again Current Code》,《MELTY BLOOD:TYPE LUMINA》算是系列時隔十年的 " 完全新作 " 了。但就像初代《MELTY BLOOD》是型月趁熱打鐵推出的《月姬》衍生作一樣,《MELTY BLOOD:TYPE LUMINA》更應該被歸類進《月姬重制版》的外傳當中。
因為《月姬重制版》在原版故事的流程和設定上的大幅改動,也使得《MELTY BLOOD:TYPE LUMINA》需要對參戰角色進行大幅修改。在沒有了作為初代故事主角的 " 紫苑 " 後,還追加了像 " 諾艾爾 " 這樣的全新角色,可以說是對 " 重制版 " 入坑的新玩家們充滿了善意。而過硬的遊戲素質,加上趁熱打鐵式的發售時間和全平台的銷售策略,使得本作在銷量去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去年 8 月份舉辦的世界最大級格鬥遊戲賽事 "EVO2022" 上,《MELTY BLOOD:TYPE LUMINA》更是被選為了主要對戰項目之一,對二十年來的《月姬》老粉絲們而言,這無異于離 " 重制版第二部 " 的實現更近了一步,按理來說都是好事。
EVO2022 的主要對戰項目表
可問題偏偏出在了《MELTY BLOOD:TYPE LUMINA》發售的一年後的内容更新上。
2022 年 7 月的時候,《MELTY BLOOD:TYPE LUMINA》公布了第三批免費角色,其中一人(一隻)是 " 月姬 " 系列的老面孔 " 貓貓愛爾奎 ",而另一人則是來自手遊《Fate Grand Order》的女主角瑪修 · 基列萊特。作為同一世界觀下的外部參戰嘉賓本身并沒有什麼毛病,早在 PlayStation 2 時代的《MELTY BLOOD Actress Again》," 兩儀式 " 便已經作為可用角色參戰。因此,大部分玩家依然對于《MELTY BLOOD:TYPE LUMINA》的後續更新抱有樂觀态度——
直到 2022 年的 12 月,第四批角色公布,人們才意識到事情的走向不太對頭。
" 岩窟王 " 和 " 牛若丸 "
簡單來說,第四批的兩名角色 " 岩窟王 " 和 " 牛若丸 " 同樣來自 FGO。而如果說前者在設定上勉強還和《月姬》有那麼一點聯系,那後者的參戰真的就可以說是毫無緣由的 " 亂入 " 了 ,在社交網絡和 Steam 商店界面下罵聲一片的同時,玩家們産生了一種懷疑——遊戲制作方究竟是按照什麼标準在選擇參戰角色?
稍微把時間往前拉那麼一點,回到《月姬重制版》發售之前,以及《MELTY BLOOD:TYPE LUMINA》公布之初的另一場輿論風波中。
2021 年 3 月底," 月姬格鬥 " 系列的最新作品終于曝光。而為了讓苦等了十年的粉絲們對遊戲質量放心,型月(TYPE-MOON)特地在制作陣容上寫下了一串老熟人的名字,其中就包括了從初代《MELTY BLOOD》開始便一直負責系列格鬥部分開發的 " 法式面包(フランスパン)" ——他們的前身,是從九十年代起便與型月并稱 " 同人時代開拓者 " 的 " 渡邊制作所 "。而除了 " 月姬格鬥 " 外,法式面包在商業化轉型後還推出過《夜下降生》《電擊文庫 格鬥巅峰》等業界知名度較高的 2D 格鬥遊戲。無論是論與型月的合作,還是格鬥遊戲制作資曆,法式面包都是當之無愧的業界第一人。
初代《MELTY BLOOD》的起源,是 " 渡邊制作所 " 刊載在同人志上一頁的玩笑廣告
不過在興奮之餘,很快就有玩家從制作陣容上讀出了某些讓人感到不安的要素——與負責開發的法式面包并列的,是一家叫做 DELiGHTWORKS 的制作和發行公司。
對于熟悉 FGO 的玩家來說,DELiGHTWORKS 算是家不能再熟悉的公司了。他們本身就是為了開發 FGO 而誕生的,也因為 FGO 的人氣暴增,在短短八年裡便成長為了日本最賺錢的遊戲公司之一。也因為這樣,他們和索尼旗下的動畫、遊戲制作公司 Aniplex,以及同樣靠着 FATE 賺得盆滿缽滿的型月社一直保持着極其密切的關系。
當然了,如果你對這家公司有所了解,那一定也知道 DELiGHTWORKS 除了 FGO 之外,幾乎就沒有推出過任何成功的商業作品,更不要說 FGO 的爆賣給遊戲業界帶來了什麼樣的負面影響。不過,那些本來和《MELTY BLOOD:TYPE LUMINA》并沒有太大關系,要怪隻能怪 DELiGHTWORKS 的口碑實在太差,當玩家看到它的名字出現在介紹頁面,瞬間就勾勒出了一個靠着撞大運和做平庸手遊走上業界巅峰的暴發戶——畢竟,兩者之間的定位差得實在太遠,即使是在名義上退出 FGO 運營工作後,它依然是玩家們嘲諷的目标。
在遊戲曝光初期,很多人其實并不知道 DELiGHTWORKS 在其中具體擔任的是什麼樣的工作
開玩笑歸開玩笑,在這件事上,DELiGHTWORKS 還真就被錯怪了。
知道了 DELiGHTWORKS 隻不過是代替了此前負責多款 " 月姬格鬥 " 的老牌發行商 Ecole Software,成為遊戲的實際發行方後,這場風波最終才漸漸平息下來。雖然仍有不少玩家對于 DELiGHTWORKS 完全依附于型月社的姿态感到不滿,但人家畢竟是做出了成績的,交給他們代理發行當然也合情合理。
更何況,放在二十多年前,Ecole Software 那也是傳說級的糞作遊戲公司——他們還不是照樣把商業化後的 " 月姬格鬥 " 做得有聲有色。
就算你沒玩過大概也聽說過,靠着夠爛成為傳說的《死亡火槍》就出自 Ecole Software 之手
可是這麼一來,關于 FGO 接連三名角色參戰的事情就更難說清了。如果背後出錢的是 DELiGHTWORKS,那麼在後期更新中加入更多聯動角色,的确有可能給雙方都帶來實質性的好處。最後受傷的,隻有盼着更多《月姬》角色的核心老玩家。
雖然我無法揣測出更多 DELiGHTWORKS 與型月在商業上的你來我往,但可以知道的是,在 Steam 提供的數據中,瑪修 · 基列萊特的參戰,的确為《MELTY BLOOD:TYPE LUMINA》帶來了遊戲發售後最多的同時在線人數。而盡管 Steam 的評論區裡罵聲不斷,卻改變不了兩名 FGO 角色在數據上,比第一彈更新的人氣角色蒼崎青子要來得更受歡迎的現實。
事實上,在被罵成 "FGO 格鬥 " 的同時,《MELTY BLOOD:TYPE LUMINA》的社交賬号下依然不乏大量玩家,正許願請求着自己喜歡的 " 英靈 " 參戰。
四個在線高峰正好是四批 DLC 角色的追加時間
很顯然,《MELTY BLOOD:TYPE LUMINA》的玩家來自兩個不同的群體:一邊是我開頭所說的 " 核心玩家 ",他們大多對 " 月姬格鬥 " 抱有某些真摯的感情,更喜歡強調 " 月姬 " 對于型月社的重要性;而另一邊則大都來自 FGO 或其他 FATE 系列的衍生作品,相比較為古老且稍有渠道能接觸的 " 月姬 ",他們自然更熟悉這些年來被當成型月頭号招牌的 FATE。
從客觀角度來說,兩邊當然都沒有錯。可放眼望去,對于所有作品都可以共享一個世界觀的型月社來說,世代的交替與必然産生的價值觀矛盾,的确正在成為一個難以忽視的問題。
修改世界觀,分割和減少劇本來的《月姬重制版》其實是個好頭。
說實話,我很喜歡重新構建後的故事,也覺得新版的設計非常符合當代玩家的價值觀,但有些現實的問題,也總是能恰到好處地刺痛我。
比如,我發現自己正變得心浮氣躁,很難長時間将注意力集中在有着大量複雜世界觀的文字當中,這或許也是 FGO 能比《月姬》或《空之境界》更容易被大衆所接受的原因;再比如,《月姬重制版》或《魔法使之夜》的實現,多少有一部分原因需要歸功于 FGO 在世界範圍的大賣,因為是它提供了用于完成底層的信心和資金,讓型月成了活得最好的 " 同人社團 ",甚至不需要再往遊戲裡摻雜成人情節。
可能這個問題本就無解,而我隻是需要某些途徑說出來輕松一下。《月姬》是型月的根,它不該成為某些流行 IP 的附屬——這是我的觀點,沒有任何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