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9 日,平淡的基金市場中突然瘋狂流傳一張截圖,一位前公募基金經理吳明鑒在朋友圈稱," 統一答複下各位尊敬的賣方大佬:本人早已不在公募,轉職健身 + 滑雪教練,無法投票,實在抱歉,幫不上忙了。"
同時,該基金經理還曬出了自己的腹肌照和滑雪照。一時間,"基金經理轉型健身教練" 的消息引起廣泛熱議。
對此,券商中國記者向吳明鑒求證,他獨家回應:"純屬娛樂,開個玩笑,我現在任職于一家私募。"
據界 / 面新聞,雖然是一場烏龍,但公募基金經理離任已經不是稀罕事。Wind 統計,自今年年初至今,已經有 90 家基金的 194 位基金經理離任。其中融通基金離任數量最多,爲 8 人,博時基金、彙豐晉信、長信基金、德邦基金今年内的離任基金經理均爲 5 位。
值得注意的是,有多位基金經理進行了大跨度的轉型。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圖文無關)
" 健身教練 " 基金經理澄清:現任職于私募
9 月 19 日,前天弘基金經理吳明鑒的朋友圈在網絡上廣泛傳播。該朋友圈寫道," 統一答複下各位尊敬的賣方大佬:本人早已不在公募,轉職健身 + 滑雪教練,無法投票,實在抱歉,幫不上忙了。"
基金經理轉型健身教練?該朋友圈迅速在網絡上廣泛傳播。對此,券商中國記者向吳明鑒求證,吳明鑒表示," 純屬娛樂,開個玩笑,我現在任職于一家私募。"
吳明鑒也在朋友圈澄清道:" 澄清一下,那天爲了回應拉票的大佬們,就解釋下已經離開公募許久,順便開了個玩笑。目前還在私募,順便做點小生意,當下最看好的,包括冰雪運動産業鏈和健康醫美産業鏈等等 ……"
公開履曆顯示,他曾在 2011 年 8 月 -2013 年 6 月擔任财富裏昂機構銷售,2013 年 7 月 -2014 年 10 月擔任中銀國際電子研究員,2014 年 11 月 -2016 年 1 月擔任華商基金電子研究員,2016 年 2 月起先後擔任天弘基金行業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基金經理。
2017 年 7 月起,吳明鑒開始擔任基金經理,2017 年 7 月 28 日至 2018 年 12 月 8 日任天弘互聯網靈活配置混合的基金經理。2018 年 12 月 8 日至 2019 年 1 月 29 日任天弘新價值靈活配置混合的基金經理,其中天弘新價值的任職期限隻有 52 天,便匆匆離任。
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官網,在離開天弘基金後,吳明鑒在 2019 年 7 月加入了上海敦頤資産管理有限公司,并于 2021 年 12 月離開。
随後,他進入北京方鏡私募基金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目前擔任方鏡私募基金管理(淄博)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副總經理、投資總監。
年初至今,194 位基金經理離任!多位基金經理大跨度轉型
雖然是一場烏龍,但公募基金經理離任已經不是稀罕事。Wind 統計,自今年年初至今,已經有 90 家基金的 194 位基金經理離任。其中融通基金離任數量最多,爲 8 人,博時基金、彙豐晉信、長信基金、德邦基金今年内的離任基金經理均爲 5 位。
表:今年以來離任基金經理數量前 20 位的公募基金明細 (圖片來源:Wind,界 / 面新聞整理)
據界 / 面新聞,就來自權益陣營的基金經理來說,包括陳金偉、張丹華、何以廣、高楠、邬傳雁、李雙全、白冰洋等十來位名将從老東家離職。但與以往多數人會選擇奔私不同的是,這批人多數還是留在了公募,選擇去實力更強的頭部或明星基金公司。
例如寶盈的陳金偉跳槽鵬華、高楠跳槽永赢、湯戈跳槽方正富邦等,更多呈現出 " 人往高處走 "。
對此,有深圳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首先還是頭部或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能給出更高的薪酬,同時在大基金公司任職壓力會比中小基金公司小。此外,普遍頭部基金公司研究實力更強,包括品牌影響力和渠道拓展能力都能反哺基金經理,同等條件下明星基金經理有更大的空間施展拳腳,比如能夠管理規模相當可觀的中大型産品。"
随着公募業内人才流動的速度加快,自己培養出的明星基金經理離職對于中小公募來說絕對稱得上傷筋動骨。
值得注意的是,還有多位基金經理進行了大跨度的轉型。
今年 7 月,2018 年的混合基金冠軍、前公募基金經理杜振業緊跟時代潮流,加入了直播賣課的行列。在抖音直播間,他推出了價格爲 2980 元的會員課,目前擁有超 10W 粉絲。杜振業也表示,自己目前還在私募工作,白天以主業爲主,晚上有時間會進行直播,私募基金相對靈活,他是以個人名義進行直播,而非所在公司名義。
今年 6 月,廣州一私募基金經理轉行做外賣小哥的消息也刷屏朋友圈。餓了麽外賣騎手梁智俐曾經是廣州某銀行員工,在銀行業摸爬滾打 9 年,曾任該銀行網點行長 3 年、私募基金經理一年半,因金融市場大環境影響選擇加入外賣小哥。
再比如,2022 年 10 月,原東吳基金專戶投資總監劉浩宇在朋友圈宣布,加盟東華能源,負責氫能事業部,轉身實業。劉浩宇在朋友圈寫道:" 今年 36 歲,我不想此生碌碌無爲,僅有一串串股票代碼留下一生印記。從今日起,實業報國,加盟東華能源,負責氫能事業部,主攻第四代核能高溫氣冷堆核能制氫的研發、試驗、産業化。"
震蕩市下基金經理壓力大
據中國基金報,從批露的基金經理離任原因來看,以 " 個人原因 " 及 " 個人發展原因 " 居多。華南一位公募人士表示," 個人原因 " 通常包括 " 公奔公 "、" 公奔私 "、" 業績不佳未通過考核 ",以及公司治理問題。
他表示,2023 年公募半程排名賽告一段落,上半年的成績會影響到基金經理接下來的去留。" 一方面,業績較好的基金經理可能會趁着‘高光時刻’跳槽,前往自己更心儀的平台。不難發現,最近離職的基金經理大多來自中小型基金公司,一些業績确實不錯的,可能主動去或被挖去更大的公司。"
" 另一方面,業績不好的基金經理可能會在考核壓力下離開。盡管公募倡導長期投資,半年度的排名也很關鍵,一些業績長期沒有起色、上半年業績也不佳的基金經理,可能會被‘下課’。" 上述公募人士表示,今年上半年的結構性行情對基金經理形成考驗,下半年持續波動的市場更是拉大主動權益基金的業績差距,不少基金收益很難看。
滬上一位基金經理表示,有些基金經理離職是爲 " 奔私 "。近兩年來市場環境向好,公募基金高管和基金經理 " 奔私潮 " 再起。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信息顯示,不少高管和基金經理離職創業,成立私募基金。" 當然,不排除有些公司是 5、6 月份發年終獎。領完年終獎後,有跳槽意向的基金經理就會離職。" 他補充道。
另一方面,券商資管也從公募基金挖角。在其外部引入的基金經理中,由公募基金的成熟投研老将 " 轉會 " 而來的數量較多,比如東方紅資産管理今年以來陸續引入來自摩根基金、中信保誠基金的數位知名基金經理。
一位大型券商基金評價中心主任表示,基金公司開始注重内部人才的培養,公募通過事業部、股權激勵等手段已留住一部分核心人才,部分人才甚至從私募流向公募。但是,多數公司基金經理培養機制仍有待完善。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