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Introduction
半個世紀之後再一次的,大衆汽車站到了曆史的交叉路口。
作者丨查攸吟
責編丨曹佳東
編輯丨朱錦斌
高爾夫與帕薩特,可謂大衆汽車在最近 40 年賴以立足的根基。截至 2022 年末,前者在全球售出 3700 萬台,在有史以來的汽車銷量排行榜内位列第三。至于帕薩特,雖然比不上高爾夫,但超過 3000 萬台的總銷量,也足以使其被載入全球汽車工業的史冊。
圖 | 大衆燃油時代最重要的兩款車,帕薩特
圖 | 以及高爾夫
當下,大衆汽車已經明确向數字化和電動化全面轉型,并以 ID. 系列構築新的品牌矩陣。将原本的車型 " 台柱 " 們,在新的系列裏一一定位,無疑是認識和解讀大衆汽車未來發展趨勢的捷徑。
有關 ID.3 到底是不是 " 純電高爾夫 " 的問題在國内可謂波瀾不興,但卻曾在歐洲掀起不小的輿論。今年 1 月中旬,大衆汽車美國總部在拉斯維加斯的 CES 消費電子展上,正式展示了 ID.7。這款從 ID. AERO 概念車發展而來的 ID.7 被廣泛認爲是帕薩特的純電繼承者。同時,無論歐洲還是國内,越來越多的目擊者發現,這款帕薩特系列在純電時代的繼承者,正在進行最後階段的路試。
這就意味着,大衆汽車已經下定決心,擁抱新的時代。
圖 |ID.3
圖 | ID.7
全新的 ID. 時代
自從 1983 年,首台本土組裝的桑塔納從上海嘉定安亭鎮的上汽車間内駛出算起,大衆入華已整整 40 年。在過去的這 40 年裏,國内的消費者已經對這一汽車品牌形成了一個公式化的認識——品質感良好,但過于拘謹和理性。
歸根結底,大衆車總是以大量平直線條結合視覺上挺直且堅固的體塊感,塑造一種充滿機械質感的硬朗外形。而這也是大衆車那種 " 品質感 " 的直接來源。
圖 | 四平八穩的平直線和堅固的體塊感,構成了大衆燃油車在國人心中的 " 品質感 "
而 ID. 系列的出現,不但是順應汽車動力系統的新能源變革,更是大衆對自身傳統設計語言的一次自我 " 革命 "。
所有的 ID. 系車輛,都以 Seamless Design(無縫設計)爲基本理念。
所謂 " 無縫 ",就是摒棄多餘的線條和體塊感,使整個車身呈現一種渾然天成之感。
圖 | 目前已經在華發售的 ID. 家族 5 款車型
由于純電汽車相比燃油車,不存在複雜的進排氣系統,也不需要龐大複雜的變速箱和傳動機構,設計團隊實際是在車身上進行了大量的 " 減法 " 操作。不再用體塊,而是通過幾條簡約且流暢的輪廓線,來勾勒出 ID. 系列極具辨識度的外觀造型。
在車輛的内部,ID. 系列内飾風格的統一程度,甚至超過了車輛的外觀。
得益于 MEB 架構的自有特性,ID. 系列的軸距普遍比同等級油車更長。這意味着内部空間也更大,車窗玻璃的占比遠勝以往。如果再結合 MEB 底盤帶來的,完全平坦的後座地闆,那麽 ID. 系列帶來的乘坐體驗,将令由燃油時代過渡而來的車主們,感覺耳目一新。
當然,這裏不能不提到的,是 ID. 系的前臉設計。
純電汽車沒有引擎噪聲,更不會排放尾氣,是比燃油車更環保、更安靜的存在,天然比油車更具有親和力。
圖 |ID. 家族 " 去犀利化 " 前臉設計
爲了表達上述特性,ID. 系列在前臉設計上不追求所謂的 " 犀利 " 感,甚至可以說是盡可能不顯出任何的攻擊性,以傳達對所有人和車輛都很友好的态度。
顯而易見的是,大衆汽車希望通過這一全新純電系列車型,爲品牌形象進行一次徹底的革新,以突破原有的桎梏,開創一個新時代。
優秀的純電汽車
整個 2022 年,大衆 ID. 系列在華銷售的 5 款車,年度總銷量達到了 14.31 萬輛。如果把其他車型的插電款也算上,那麽大衆 2022 年在華新能源總銷量,大約 18.06 萬輛。
這個成績在全年高達 688.4 萬輛的新能源汽車總銷售量中,可能有點微不足道,但卻是目前爲止合資品牌中成績最佳者。
盡管大衆對 ID. 系列寄以厚望,但其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初,多方卻對其前景普遍持憂慮态度。究其原因,是因爲中國市場的特殊性。
圖 |ID. 系大衆車,一年以來在路上見的确實越來越多
中國有别于歐洲市場最大的地方在于,除去特斯拉這個強大的全球競争者之外,也擁有諸多實力不凡的本土新能源品牌。無論是老資格的 BYD,還是諸如蔚來、小鵬、理想等被歸爲 " 新勢力 " 的新興品牌,這些對手的産品已經早數年投入了市場,并各自形成了相當的影響力。
世人普遍将燃油時代業界巨頭轉型新能源的努力,描述爲 " 大象轉身 " ——緩慢、遲鈍,且阻礙重重。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衆品牌入華 40 年來所積攢的巨大口碑,使其即使在純電車型上,仍舊有着相當的号召力。
衆多中國車主竟然能夠禁受住其他新能源品牌的誘惑,并最終選擇大衆的 ID. 系列。若細究其本質,也不難理解其心态。
圖 | 多試試各款新能源車,就知道 ID. 系的門把手設計有多好了(不包括 ID.3)
大衆汽車曆來以良好的機械、精巧的細節設計稱道。無論是其獨具特色的無攻擊性外觀,還是在新能源車堪稱最佳的隐藏式門把手這種細節設計,都是大衆在汽車工程學上深厚功底的體現。
除了老一代大衆油車車主換購同一品牌純電汽車這類消費習慣上的延續之外,也在于,并不是所有車主都喜歡那種完全區别于燃油車的駕駛體驗的。
圖 |ID. 系列可以 " 開起來和油車一樣 "
在目前已在中國市場發售的 3 型 5 款 ID. 系列中,ID.4 和 ID.6 的駕駛體驗幾乎與傳統燃油車無甚區别。ID.3 雖然以操縱零活著稱,但若駕駛者将車輛的動能回收功能設置最弱,也幾乎可以完全當作一款自動擋油車來駕駛。
此外,得益于 MEB 平台本身的優勢,即使小巧的 ID.3,後排仍舊能提供不輸一般 B 級車的空間。至于 ID.4 和 ID.6,更是堪稱寬敞。單就一款 " 電動汽車 " 而言,ID. 系列是勝任有餘的。
但中國電動車市場的 " 百花争鳴 ",意味着衆多玩家必須在更多的方面壓倒對手,才能謀取市場機會。所以現階段國内的電動汽車,并不能以動力方式純電化的燃油車 " 平替 " 爲目标,而是必須切切實實在 " 智能 " 的方面,爲駕駛者提供更多的價值。
跨越數字的鴻溝
ID. 系列的未來,甚至是大衆汽車的未來,取決于其能否迅速補齊軟件上的短闆。而其中一個體現,無疑是困擾 ID. 車主們近一年的 " 黑屏 " 問題——有時候是數字儀表盤黑屏、有時候是中控黑屏,還有一些時候,兩個屏同時黑。
盡管黑屏在絕大部分情況下并不影響車輛的駕駛,但若是數字儀表盤黑屏無法看到行車參數,那勢必會對安全上路行駛構成影響。
黑屏問題的實質,不外乎軟、硬件兩方面的問題。
軟件在編寫過程中難免存在 BUG,一旦發生沖突很可能會導緻系統卡死,進而出現黑屏。至于硬件方面的,通常是部分模塊無法正常激活,最終導緻系統無法繼續運行鎖死。
所幸,2023 年 1 月中旬,大衆官方确定并推出了軟件更新方案,并主動聯系受影響車主,解決雙黑屏的情況。
" 黑屏問題終于翻過!我願意繼續信任大衆。" 一位 ID.3 車主,在她的小紅書主頁上如此寫道。
之所以能迅速回應并提出解決方案,離不開大衆汽車品牌在軟件能力提升上做出的努力。
2022 年 4 月,大衆成立了專門負責軟件開發的子公司 CARIAD。2022 年 10 月,大衆又通過 CARIAD 斥資 24 億歐元,與國内智能駕駛科創企業地平線簽約,創辦新的合資實體。
在深耕中國大陸近 40 年後,這片土地開始以自身的力量,反哺曾經悉心引導中國汽車工業邁向現代化的大衆汽車。
在數字化領域,大衆并不以解決有無問題爲目标,而是有着規劃宏大目标——在名爲 ACCELERATE 的總體戰略架構下,除了電動化之外,還要聚焦軟件集成化、商業模式和自動駕駛等方向。
目前,大衆汽車方面已經明确了轉型成爲軟件驅動型移動出行服務提供者的目标。爲此,它必須持續提升自己軟件和數字化領域的專業能力。而 CARIAD 與地平線的合作,将充分發掘和動員中國本土軟件力量,在智能座艙、自動駕駛及高級輔助駕駛等領域發力。
圖 | 大衆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瑞德與地平線創始人餘凱和聯合創始人陶斐雯的合影。這項合作,對于雙方而言都堪稱 " 最好 "
與此同時,關鍵的 ID.7 車型,也正在臨近。
當然,正如所有 ID. 家族其他車型一樣,其意義并不僅僅是 " 純電帕薩特 " 而已。ID.7 将在智能化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提升。
作爲基于 MEB 平台打造的首款純電三廂轎車,ID.7 在今年國際消費類電子産品展覽會上迎來正式亮相。新的 15 寸中控将取代原有的 12 寸中控屏,同時全新設計的液晶儀表系統将與經過優化的功能一起,爲駕駛者提供更好的操縱科技感。根據目前流出的消息,大衆汽車将在今年第二季度正式發布這款車,其國産版本也将在今年于國内上市。
ID. 純電車系車族,此前已覆蓋了 A 級兩廂轎車、緊湊型和中大型 SUV。而現在,還将填上 B 級三廂轎車的空白。一個自成體系的大衆汽車純電車系,已經成型。
當然,一切成功最終都屬于過去。ID.7 的上市,對大衆汽車隻意味着更多的工作。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在純電平台 MEB 上繼續加大投入和研發,使之進化爲 MEB+ 平台。而未來的 MEB+ 平台下,大衆品牌電動汽車将采用新一代的單元電芯技術電池,續航裏程最高可達 700 公裏,同時大幅減少充電時間。
屆時大衆汽車的新一代 ID. 車型,将在智能化、快充效率以及續航等各個方面,甩開現有的競争對手,達到純電智能汽車行業内的領先水平。
圖 | 整個座艙的科技感與全車智能化一起大幅提升
Volks 在德語裏面是 " 國民 / 人民 " 的複數形式,而 Wagen 則是 " 汽車 "。
所以 " 大衆汽車 " 這個名稱,其實隻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翻譯方式。實際若以個人喜好而言,将其稱爲 " 人民牌汽車 " 顯然更具有某種象征性。
而挂着 VW 标志的大衆車,确實也不負 " 人民的汽車 " 定位。
從戰後複興期曾盛極一時的甲殼蟲,再到後來的高爾夫、帕薩特以及途觀,它是千千萬萬普通人的座駕,無論是朝九晚五承擔往返單位和家的日常通勤工作,還是走南闖北爲了各自的事業和生計奔波。
毫無疑問,大衆是人民的汽車、是勞動者的汽車,是能夠挑起社會脊梁的偉大出行工具。而現在,曾在燃油時代締造偉大失業的大衆汽車,正在以名爲 ID. 的新篇章,開啓屬于自己的新能源的時代。
一切就如同半個世紀前,帕薩特與高爾夫誕生之際。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
|查攸吟|
沒有萬無一失的防呆措施
THE END
微信号|iAUTO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