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自然要聊點恐怖的東西。
不知道是不是受老片重映的影響,最近的恐怖片都掀起了一股懷舊風潮。
上世紀的東西難道會更恐怖嗎?
恐怖片集體懷舊
複古,不止發生在時尚界,電影界也是如此。
最近,恐怖片都集體回到上世紀 70-90 年代。
《長腿》就發生在上世紀 90 年代。
電影還通過閃回将我們帶回到 70 年代初。
導演還特意使用了 1.33:1 比例的複古膠片,用飽和色調和迷幻光線營造出年代感,不由讓人想起由德萊葉和伯格曼拍攝的更早時期的恐怖片。
雖然豆瓣評分隻有 5.5,但在北美,卻是 11 年來最賣座的獨立制作恐怖片,一天就掙回了制作成本。
《恐懼街》三部曲首先回到 1994 年,然後跳轉到 1978 年,最後定格在 1666 年的女巫審判時期。
《黑色電話》也是設定在 1978 年。
溫子仁的《招魂》系列也是以 1970 年代的撒旦崇拜爲背景,第一個故事發生在 1971 年,第二個則是 1977 年。
《饑餓英畝》的故事背景同樣設定在 70 年代的英國,講述了一對因喪子之痛而精神錯亂的父母所經曆的超自然事件。
通過再現 70 年代早期的英式鄉村景觀和室内設計,營造出一種不安的氛圍。
最近上線流媒體的幾部恐怖片也同樣如此。
《熒屏在發光》帶給我們 90 年代迷幻視覺沖擊;《瑪克辛》則充滿了 80 年代張揚的風情。
就連翻拍,也選擇了 70 年代的恐怖片。
比如《兇兆前傳》和《驅魔人:信徒》。
它們不僅呼應原作的風格和年代,還嘗試與更早的前傳和續集産生聯系。
爲什麽恐怖片都執着于回到過去?
爲什麽偏愛 70-90 年代?
這跟這個年代的特殊背景不無關系。
90 年代恰逢數字變革的臨界點。
DVD 的興起宣告了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前幾代人由于模拟數據技術限制而難以獲取内容,在 90 年代變得不再可能。
孩子們也可以随時随地看恐怖片,不再受到過去分級限制的阻礙。
而恐怖片本身又依賴于與童年相關的強烈情感。
角落裏的影子、緊閉的卧室壁櫥、樓梯上的腳步聲、無緣無故打開的門 …… 這些都是我們小時候會害怕的元素。
弗洛伊德在《論怪異》中就指出,即便我們自認爲是理性的成年人,我們仍然會本能地對這些恐懼做出反應。
就好比當我們在夜晚獨自穿過走廊時,地闆的吱吱聲會瞬間讓我們變回膽小害怕的兒童。
而如今的資深電影制作人開始追溯自己的童年記憶,這些最初接觸恐怖電影的經曆、童年時期的恐懼元素等等,已經深深地刻在了他們的記憶中,拍出來的恐怖片自然會向 90 年代靠攏。
對前數字時代尖銳的邊緣感的追求,也讓越來越多的恐怖片回溯到 70 年代。
距離感能給恐怖留下了滋生的空間。
過去已然遠去,我們也遺失了許多記憶。可誰能保證,被遺忘的過去以及未曾經曆的年代中,沒有夾雜某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存在呢?
人畢竟是身份得靠過去記憶構建的生物,比起攻擊當下所見,幹擾一個人的記憶往往更具殺傷力,因爲會引起人對自我身份認識的錯亂。
這就是爲什麽這類複古恐怖片喜歡用過時的模拟數據技術。
不管是溫子仁的《招魂 2》,還是 BBC 的《兇宅異聞錄》,都對磁帶播放機、定向麥克風、閃光槍、膠卷這種過時的模拟技術有一種迷戀。
恐怖程度與真實是成正比的,通過扭曲你平日所熟知,乃至深信不疑的信息渠道,進而剝奪你的安全感,讓恐懼占領意識。
況且,不安甯的懷舊情緒向來也是恐怖的美學内核。
創傷性往事永遠不會消失,它們帶着惡意,如影随形,企圖一遍又一遍地讓我們重返那些可怕的瞬間。
這就是爲什麽很多恐怖片都會使用序幕。
《月光光心慌慌》裏,邁爾斯還是個小男孩時就殺了自己的姐姐;《招魂》也是以 1968 年的短暫序幕開場,然後跳轉到三年後的故事。
甚至很多連環殺手電影也是循環往複的。
正是這種不可避免的重複循環,才能精準地觸動觀衆内心深處的恐懼,帶來無盡的寒意。
懷舊會讓恐怖片更恐怖嗎?
雖然越來越多的恐怖片嘗試回到過去,但仍有不少人認爲懷舊恐怖無法喚起恐懼情緒。
這主要是因爲複古恐怖片追溯的是過去,缺少了電影照進現實時直擊内心的驚悚之感。
他們認爲,恐怖片既要有肉眼可見的視覺極限,又要有直竄天靈蓋的現實恐怖聯想。
複古恐怖片在這兩方面都無法與現代恐怖媲美。
雖然也讓人覺得害怕,但這種害怕不會持續很久。
對過去事件的追溯無法蔓延到現實,也就不能産生與時代共振的恐怖情緒。
就拿《異形》來說,45 年經久不衰正是因爲它是美國社會從 1979 年至今的映射交織。
每一部都試圖對不同時期下時代危機裹挾的恐怖情緒予以回應。
從美蘇冷戰時期的核武器威懾、戰争的恐懼泥潭,再到轉基因的可怕後果、人類的生存危機。
以及在最新的《奪命艦》中,後資本主義的寓言更是讓衆多觀衆感同身受。
此外,強烈的視覺沖擊也是複古恐怖片無法帶來的。
恐怖的成功就在于它的刺激性,強烈的視覺沖擊能立刻轉移你的注意力,帶來一種被沉浸式的體驗。
但對于複古愛好者來說,現代恐怖片的情節隻有在互聯網和手機未得到廣泛應用的情況下才能奏效,缺少了恐怖的神秘感。
對于他們來說,複古恐怖片使用的過時技術反而更能放大恐懼感。
相比于後期制作電腦合成的光滑清晰的畫面,鏡頭内的粗糙效果更能強化哥特式的情緒。
視覺的确是最直接的恐怖沖擊,但最終的恐怖氛圍是多種元素共同完成與呈現的。
正是因爲那是一個連環殺手可以用正統巴洛克風格來演繹殺人的最後時代,沒有數字技術、監控和 CSI 的科技手段來終結這一切。
所以,導演可以利用這些曆史遺留下來且拒絕就此消逝的黑暗能量對當下進行批判。
通過再叙述和模拟畫質讓人們感到不安。
《心靈獵人》甚至利用 FBI 關于 " 連環殺手 " 這一序列的真實資料來展現這類案件的最初起源。
其實,不管是懷舊還是超現代,恐怖片都必須把故事拉回和現實相交的平流層,才能讓人由衷地心生恐懼。
就像你不會害怕火星人明天入侵地球,但一定會警惕走夜路時背後緊跟着的腳步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