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一個月之前,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先生,公開「炮轟」自動駕駛行業。
王傳福表示,自動駕駛是被資本裹挾,是忽悠,甚至稱之爲皇帝的新裝,一時間引起了全行業來自正反派的「嘴鬥」。
1
自動駕駛有那麽難嗎?
其實自動駕駛趨勢自 2012 年特斯拉發布 autopilot 以後便開啓了整個行業的大浪潮,國内企業也一直在積極部署智能駕駛業務,包括車、路、雲多端融合,都能看到對于自動駕駛,最起碼有互聯網屬性的企業,都非常堅持和信念。
尤其是小米汽車創始人雷軍先生,在首次曝光小米汽車業務時,也曾表示:自動駕駛是智能電動汽車決勝的關鍵點。
5 月 15 日,在某公開智能網聯技術大會上,豐田汽車車輛開發中心 Fellow,網聯公司領域長鯉渕健表示:" 自動駕駛技術是真正減少事故率的一個解決方案 "。
所以看到這,可能越來越多普通消費者會對自動駕駛、智能駕駛持有懷疑态度,因爲絕大多數根本沒有體驗過何爲智能駕駛,更不知道何爲自動駕駛?
雖然每天都能在網絡上看到各種各樣關于智能駕駛噱頭新聞的傳播,但不體驗,終歸是無法相信的。
根據豐田汽車領導表示,目前三個方面技術的快速推進,是促進自動駕駛業務飛速發展的根本原因,其中包括傳感器性能、計算機算力、軟件創新,正因爲三個方面的飛速發展,所以也是近兩年自動駕駛能夠快速推進的根本原因。
傳感器性能,近年來一直推崇的激光雷達就是最好的例子,也正因爲激光雷達上車,讓很多車型的感知探索有了進一步突破,配合攝像頭、毫米波、超聲波等多種感知硬件,可以實現互補的功效,尤其是在大霧天氣、大雨天氣等惡劣天氣下,多個不同類别傳感器,可以實現取長補短的特點,也就促進了近年來智能駕駛在很多車型上的快速叠代和推進。
算力芯片一直是智能駕駛業務較爲核心的關鍵,畢竟無論是硬件的采集數據,還是電腦的分析和決策,都需要芯片的算力去處理,算力越強,能夠同時承載和計算的數據量越大,也就能夠可以在複雜情況下有更快速的處理能力。
最後就是軟件創新,目前所有在智能駕駛行業表現優秀的品牌,無論是特斯拉、小鵬、華爲、蔚來等,都是在軟件創新能力上下「血本」的品牌,前文提的感知硬件、芯片,是智能駕駛的基礎,而軟件創新,筆者更願意稱之爲智能駕駛的靈魂,畢竟硬件能力再好,如果軟件達不到高水準,最後智能駕駛的體驗一定「爛的一塌糊塗」。
所以多重關鍵因素,缺一不可。正是因爲環環相扣,所以當前有很多汽車品牌幹脆直接「擺爛」,甚至隻能依靠外包供應商來提供,這些由外包負責智能駕駛的品牌,無一例外,沒有任何一個品牌有好的表現。
所以如果你要問,智能駕駛很難嗎?筆者作爲一個「軟件工程」畢業生的角度客觀來回答,非常難,否則特斯拉等公司,做了這麽多年,仍沒有最終實現自動駕駛、無人駕駛的主要原因。
而且之前筆者有了解到百度 Apollo 業務的招聘崗位,最低要求 985、211 研究生學曆起,可見這個行業對于人才引進以及成本支出的投入是巨大的。
2
自動駕駛會不會成爲制勝關鍵?
從目前行業内的競争方向來看,自動駕駛一定會像雷軍所言,将成爲智能電動汽車制勝關鍵,而在制勝關鍵領域,所以目前在整個汽車行業,自動駕駛的重要性,已經達成共識。
其實此前王傳福「炮轟」自動駕駛之前,曾公開表示過:上半場比的是電動車,下半場比的是智能汽車。目前來看,電動車業務和市場,比亞迪已經成爲當之無愧的國産 No.1,怎麽在市場表現越來越好以後,突然就「想不開了」呢?
從目前行業的派系中,仍舊可以分爲傳統派和新勢力派,兩個派系所推崇和當前的玩法都有所差異。
我們來看傳統派,其實國産自主品牌相較于合資以及進口品牌,智能化已經領先一個大的階梯,隻是在自主品牌中,仍舊分爲 3、6、9 等,畢竟功課做的不一樣,呈現的結果就不同。
我們以吉利、長安、比亞迪這樣的傳統品牌爲例,目前在智能化方面,這些傳統品牌雖然也有一定的基礎,但所達到的結果仍舊無法令消費者和用戶滿意,尤其是吉利和比亞迪,兩個品牌在新能源的高端車型方面,要比長安目前的效果來的更委婉一些,畢竟長安的高端電動車智能化找了華爲做靠山,智能化的表現确實更好。
反觀吉利系,車機系統一直被消費者吐槽,今年領克品牌推出新旗艦車型 08,車機系統的智能化應用還要依托于魅族的 flymeauto,所以可見吉利在目前智能化領域的基礎相對薄弱。比亞迪同樣,雖然在新能源領域全線開花,但是智能化表現,被新勢力派甩出幾條街,以至于智能駕駛表現得過差,才能在公開場合說自動駕駛是資本裹挾。
而新勢力派系,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小鵬、蔚來、理想等,這些品牌相對在智能化、軟件創新領域都有着很多的投入,其中包括前文說的自動駕駛業務部門的構成,會斥巨資投入到智能化行業和領域,所以才能夠讓用戶體驗到相對更成熟、更完善的智能駕駛體驗。
所以自動駕駛行業,毫無疑問會成爲智能電動汽車的決勝關鍵,但如果以爲自己目前的市場很好就開始「擺爛」,相信最後的結局,一定會和不努力的本性成正比。
而自動駕駛,也一定會幫助交通減少事故率,因爲機器、電腦是沒有路怒症、亂開車的習慣,所以如果實現自動駕駛,一定會減少交通事故率,保障更多駕駛者、乘客的交通安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