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則小道消息的傳出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三星、海力士或将獲得無限期的半導體設備出口資格 "。這則消息傳出後,僅過來幾天時間,韓國當地媒體就報道相關企業已經獲得授權,已被列入清單的設備可以無限制對華出口,不需要再報備。
圖源:微博
熟悉半導體市場的朋友,對于三星和海力士的名字自然不會感到陌生,前幾年内存條價格暴漲的時候,更是因爲各種奇怪的 " 失火 " 和 " 生産事故 " 而被網友們所熟知。甚至一度還傳出或将限制閃存芯片出口的消息,不過後來因爲影響實在太大,甚至會對全球的消費電子市場造成巨大沖擊而作罷。
後來的故事不少人估計都知道,國産閃存顆粒如今已經成爲國内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讓固态硬盤的價格直接跳水了 50% 以上。誰能想到,一年前還要價過千的 1TB 固态硬盤,如今隻要三四百就能買到,在價格戰最激烈的時候甚至隻要三百不到就能買到全新的 1TB 固态硬盤,價格甚至比機械硬盤還便宜。
有意思的是,自從國産閃存顆粒進入量産後,三星海力士等閃存廠商的生産安全問題就突然都解決了,供應穩定且交貨迅速。不過嘗到了國産顆粒甜頭的企業,不少還是繼續選擇國産閃存,畢竟便宜量大,誰會不愛呢?
國産閃存顆粒在市場上大殺四方的時候,三星和海力士則是在不停地丢失市場份額。不僅僅是消費者市場,在 OEM 市場也同樣如此,國内不少消費電子企業都開始采購國産閃存,以降低存儲芯片成本,逼迫三星等企業跟進降價,最近幾個月發布的手機,大内存及大存儲版本價格暴跌,背後也是國産閃存的功勞。
圖源:京東
眼看着市場在不停地萎縮,三星和海力士顯然坐不住了,而且此前的技術封鎖已經被證明沒有任何效果,此時再進行限制出口,無異于将自己的市場拱手相讓。作爲全球最主要的消費電子生産國,丢失中國市場的後果十分嚴重,是三星、海力士等廠商絕對不想看到的。
或許有人不認可我的看法,那麽我舉個例子,今年 5 月份,三大閃存廠商之一的鎂光因爲沒有通過網絡安全審查,被禁止在國内市場銷售,當時鎂光的 CEO 對外稱禁售影響并不大,隻會降低約 10% 的營收。
不過,後續發布的财報卻顯示其總營收同比下滑超 50%,業内有傳聞稱鎂光正在尋求重回國内市場的契機,隻是在全球閃存芯片需求萎靡的前提下,如今國産 + 三星 + 海力士的閃存芯片已經能夠滿足所有的需求,甚至産能過剩,沒有給鎂光留下半點機會。
圖源:雪球
實際上,爲了應對閃存供應過剩,價格過低的問題,三星和海力士已經進行了多輪減産,盡可能地提高閃存供應價格,雖然略有成效,但是營收恢複速度卻低于預計,爲了更快地恢複市場份額,三星和海力士必須尋求其他解決方法。
顯然,他們想到的方法就是解除出口禁令,讓三星和海力士可以擴展國内的半導體工廠,将産能轉移到國内,利用國内的相關補貼及較低的人工成本,降低閃存芯片的制造成本,提高芯片利潤率,同時更便于爲合作商就近供應芯片。
不少人在看到 " 三星、海力士或将獲得無限期的半導體設備出口資格 " 時,誤以爲是三星和海力士要售賣半導體設備給國内廠商。實際上,這項措施管控的是三星和海力士自己,讓他們無法擴建位于大陸的晶圓廠,影響産能擴充、轉移等需求。
如無意外,接下來三星和海力士将會與國産閃存廠商進入正式的肉搏階段,刺刀見紅地拼殺出一個新的市場局勢。
雖然在先進制程的處理器方面我們還與國際領先水平有着不少差距,但是在閃存芯片上,國産廠商已經用實際産品回擊了質疑者的疑問,從國内用戶的測試來看,國産閃存芯片在耐用性、安全性、性能等方面的表現并不弱于三星、海力士的同規格産品。
實際上,三星和海力士目前的技術優勢主要集中在易失性閃存芯片(内存)方面,如 GDDR6X 等高性能的内存芯片。但是在非易失性存儲芯片(硬盤所使用的芯片)上,國産廠商甚至略有領先,已經率先實現了 233 層存儲芯片的量産,僅次于即将量産的海力士 238 層存儲芯片。
圖源:KED Global
在沒有技術代差的情況下,國産芯片的效能和壽命明顯優于同價位的海外閃存芯片,作爲老牌閃存廠商的三星和海力士自然不是沒有更好的閃存芯片,但是價格嘛,一句話就可以形容:" 不是給普通消費者用的 "。
所以,雖然服務器等高端市場尚且是保住了,但是消費者市場的節節敗退顯然也對三星和海力士影響明顯。因爲消費者市場除了固态硬盤等 PC 硬件外,手機等設備所使用的存儲也是閃存芯片的重要市場之一,如果丢失中國的手機廠商訂單,想要挽救營收的計劃實施難度将驟升。
而國内閃存廠商也可以從市場獲取研發資金和使用情況,以此來推動芯片技術的更新換代,假以時日,追上三星和海力士的步伐并不是一樁難事,不過随着三星和海力士的反擊開始,這個過程或許會被稍微延緩。
前面提到,雖然在非易失性存儲芯片上差距已經很小,但是在易失性存儲芯片上的差距卻不容忽視。隻要三星和海力士提供誘人的價格,就會明顯壓縮國産内存的市場空間,在用戶對手機性能越發看重的當下,廠商也隻能選擇性能更好的芯片來滿足用戶需求。
其次,随着國産閃存芯片的技術追趕速度加快,三星、海力士等企業也在加速相關芯片技術的叠代,比如前面提到的海力士 238 層存儲芯片,就是爲了能夠以更低廉的成本制造大容量存儲硬件而設計的,主要針對的就是國産閃存目前正處于領先的 233 層存儲芯片。
不得不說,國産閃存芯片的崛起,既有必然,也有偶然,一方面作爲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産品制造國,我們對閃存芯片的需求極高,過去也一直主要依賴海外企業來維持生産,随着芯片封鎖的加劇,自研自産閃存芯片的事務也被提上了日程,此爲必然。
圖源:veer
偶然則是三星、海力士面對禁令,導緻手腳受限,無法第一時間遏制國産閃存芯片的發展,讓國産閃存廠商在短時間内用低價大量出貨的方式,迅速覆蓋了各個消費級市場,給國内用戶來了一次 " 國産大白菜 " 的震撼,一舉打響了國産閃存芯片的名聲。
要知道,在此之前的大多數用戶,其實對國産閃存芯片和國産固态品牌都是抱有顧慮的,擔心壽命不達标或性能不佳,導緻在使用過程中損壞而造成數據丢失,但是,在極低的價格誘惑下,這些問題都不複存在,或者是被選擇性忽視了。
當時網絡上是如此形容國産固态的:" 如果他賣 1000,然後出了問題,我會痛罵他;如果他賣 500,然後出了問題但是免費換新,我會建議朋友謹慎使用;如果他賣 300 還提供 5 年換新,那麽一切問題的原因都在于我,和品牌無關 "。
雖然是調侃,但是也代表了當時相當多用戶的想法,以從未想過的超低價買到大容量固态硬盤,即使故障率高于傳統品牌,也是十分劃算的。何況在實際測試中,國産固态硬盤的質量并不差,單就壽命而言與傳統廠商是基本相同的。
所以許多用戶都接受并願意使用國産品牌的固态硬盤,就此打開了整個國産固态硬盤的銷量,并在随後的實際使用中累積了口碑,成爲與傳統固态廠商相抗衡的另一極。
現如今,三星和海力士重整旗鼓并且擺出了架勢,接下來就看國産廠商如何應對了,能否守住現有的市場和用戶認知,将會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