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診爲結直腸癌的那一刻,28 歲的小宇(化名)覺得天都塌了。
" 我還這麽年輕,怎麽就得了癌症?" 坐在浙江省中醫院胃腸外科主任陳貴平主任醫師的診室裏,小宇忍不住掩面啜泣。
在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正在逐年上升。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 IARC ) 最新癌症數據庫顯示,我國結直腸癌的新發病例已從 2015 年的 38.8 萬例增加到了 2020 年的 55.5 萬例,正以每年 7.4% 的速度快速攀升。而且,越來越多像小宇這樣的年輕人被結直腸癌 " 找上門 "。
" 基因給槍上了膛,但習慣卻扣動了扳機 ……" 陳貴平主任提醒:阻擊結直腸癌,不光得靠醫生的力挽狂瀾,更重要的是從生活中的一些關鍵信息着手。
一周 7 天 6 天夜宵
28 歲小夥中招結直腸癌
家境殷實,又是家中獨子,小宇從小被家人捧在手心裏呵護着,生活一直很潇灑。
作爲一名典型的 " 肉食主義者 ",他不愛蔬菜,尤其青睐燒烤、火鍋和油炸食品。" 别人一天吃三頓飯,我一天至少四頓。" 小宇說,一周 7 天,他起碼有 6 天要吃夜宵,燒烤加啤酒或碳酸飲料,是他最愛的搭配。
也是大學畢業後生活放縱的這幾年,小宇像吹氣球一樣胖了起來。而且,他的腸胃也開始變得 " 脆弱 ",一天要拉好幾次,有時還會便血。" 準是痔瘡犯了。" 小宇想着 " 十人九痔 ",自己好吃又不愛動,得痔瘡很正常,沒什麽大不了。可随着便血次數越來越多,大便發黑還格外黏稠,小宇有些慌了,被家人帶到浙江省中醫院就診。
經檢查,小宇被确診爲結直腸癌,而且病竈較大,且距離肛門很近。對于省中醫院胃腸外科團隊來說,手術切除腫瘤病竈并不難,但考慮到小宇的年紀,又還沒結婚生育,治愈後如何回歸生活和社會的問題必須考慮在前。
怎樣在手術同時保留肛門,保護排尿功能、性功能?經過多學科專家讨論,省中胃腸外科團隊爲小宇制定了治療方案:先通過新輔助治療縮小腫瘤,再進行手術。而且在治療前,陳貴平主任還建議小宇去冷凍精子,以防萬一。
最終,小宇的手術很成功,切除了腫瘤,保住了肛門,排尿功能和性功能都沒受影響。随訪時,小宇說,自己已經戒掉了夜宵,改掉了不吃蔬菜的壞習慣,也慢慢開始做一些運動。" 以前太任性,揮霍了健康,這次生病也算是爲自己當初的放縱埋單了,隻是代價太大了。"
小心痔瘡掩蓋結直腸癌
每天看一眼自己的便便很重要
" 從研究來看,有些食物對腸道産生刺激,容易誘發腸癌的發生。比如紅肉。" 陳貴平主任表示,世衛組織把紅肉定爲 2a 類的緻癌物質,因此要盡量減少紅肉的攝入。此外,糖分攝入過多、肥胖等也都是高危緻癌因素。
浙江省中醫院胃腸外科魏星副主任醫師表示,可以多吃新鮮果蔬、粗糧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鎖住腸道中的水分,讓排便更順暢,從而減少糞便對腸道的刺激。另外,運動也會促進腸道的蠕動,助力排便。
結直腸癌早期缺乏特異性症狀,很容易被忽視,因此需要主動檢查。魏星醫生建議 45 歲以上的人群最好進行腸鏡篩查,高危人群則要将篩查年齡提前至 40 歲,特别是有家族遺史的人群,應比家屬發病年齡提前 10-15 年進行腸鏡檢查。
如果出現了大便性狀改變,比如便血、黏液便、大便變細,或是排便習慣改變,如腹瀉、便秘等,要提高警惕,及時就診。
" 痔瘡也會有便血表現,以至于很多人會先入爲主認爲是痔瘡而耽誤治療。" 魏星醫生說,曾經遇到一位患者,常年便血,做了兩次痔瘡手術,可便血仍不見好轉,最後才發現是結直腸癌。
陳貴平主任說,痔瘡便血是排便後肛門滴出的血液,顔色爲鮮紅色;而腸癌患者便血一般爲暗紅色。" 痔瘡是腸癌最好的‘僞裝者’,如果結直腸癌合并有痔瘡,更容易誤診漏診,所以肛門指檢和腸鏡檢查非常重要。"
來源: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