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廣州車展這場車市年底 " 收官戰 " 還沒正式開始,但車市的新一輪巨變的序幕似乎已然揭開。
本周以來,幾家國有車企在資本市場上的 " 異動 ",無疑率先爲這場巨變埋下伏筆。
首當其沖的是上汽集團(600104)。
這家最近剛剛完成一輪内部 " 大換血 " 的國有車企龍頭,接連兩日高開高走,收獲罕見的兩個漲停闆,同時股價也創兩年多以來新高;
接着是東風集團股份(00489.HK)。也同樣是在兩天内公司股價大漲超過 30%,一度領漲整個闆塊……
雖然這兩家國有車企龍頭連日來股價上漲,在消息層面上并不相同,但其底層邏輯卻出奇地一緻——那就是進一步推進深化改革、加速轉型升級将成爲傳統整車企業接下來的頭等大事。
11 月 11 日,上海市委書記陳吉甯在調研上汽集團時指出,上汽集團要牢牢把握主戰場和主攻方向,聚焦國内市場和新能源汽車發展推進系統性改革。
消息一出,上汽集團随即迎來兩個久違的漲停闆。
巧合的是,此前廣州市委書記郭永航到廣汽集團調研後,廣汽集團的股價也應聲上漲。而郭永航調研時強調的,也是廣汽要加強自主創新,抓住産業變革和格局重塑新機遇等類似的論調。
事實上,從近段時間以來各大國有車企公布的三季度财報來看,大部分仍處于艱難的轉型深水區。要支撐起其股價的回升,顯然不僅是短期市場情緒,更是其背後逐步落地的長期轉型邏輯。
适逢廣州車展的到來,我們或能透過該窗口一窺它們轉型的底氣,到底是否充足。
1
逆境起飛,打鐵還需自身硬
先拿上汽和廣汽這兩家最近都完成了集團内部重大改革的國有車企爲例,它們都意欲通過一場刀刃向内的深刻變革,展現出搶占未來賽道的雄心。
在本屆廣州車展上,上汽攜手奧迪最新的合作成果—— AUDI E CONCEPT 即将公開亮相。這款由中德雙方聯手打造的新車,據悉将由德方主導設計和機械工程開發,而上汽集團則在電動化和數字化功能方面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毫無疑問,如今資本市場對上汽集團估值的基本面發生變化,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在智能化轉型方面的突破。
另一方面,上汽憑借在三電技術上的深厚積累,如今也将迎來新一輪的爆發期。像其推出的 DMH 超級混動技術,将以長續航、低能耗的表現持續賦能旗下自主品牌;同時在高端新能源方面,智己在智駕方面實力被廣泛認知,也将進一步重塑這家傳統車企的形象。
跟上汽一樣,廣汽最近在新能源轉型上呈現出的新氣象,也是讓資本市場看高一線的關鍵。
例如其将在本屆廣州車展上推出的傳祺 S7,不僅因酷似路虎攬勝的外型而備受矚目,其将首發搭載廣汽第三代混合動力技術和高階智駕更是核心競争力所在。
此外,AION RT 憑借預售超 4 萬輛的佳績表明,廣汽在新能源轉型方面的戰略已取得初步成果。
與此同時,埃安旗下的高端品牌昊鉑也将在車展上展示其首款大型 SUV ——昊鉑 HL,并計劃推出增程式版本,進一步豐富産品線,鞏固其在新能源高端市場的地位。
毫無疑問,如今技術創新已然成爲支撐起國有車企估值重構的關鍵。
像東風股份這輪股價上漲,背後顯然跟東風 DF30 芯片的發布有着強關聯。
事關 DF30 芯片的問世,不僅提振了資本市場情緒,也标志着國内車企在車規級 MCU 芯片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當然,無論是上汽、廣汽還是東風,其市值基盤更多還是源自其新能源銷量的穩步上升。
例如 10 月份,上汽集團售出 15.71 萬輛新能源車,同比增長 51.08%;而東風今年 1-10 月,新能源整車銷量更是達到了 70 萬輛,同比激增 82.3%,增長率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2
傍上華爲,千億市值制造器?
衆所周知,在中國市場," 華爲加持 " 幾乎成爲了車企市值躍升的标簽。以賽力斯爲例,在與華爲深度綁定後,其市值已突破 2000 億大關。
與此同時,江淮汽車也即将推出 " 尊界 " 系列,背靠華爲的技術支持,其市值在今年以來更是以一匹 " 黑馬 " 姿态大幅躍升,其市值今年以來已大幅上漲 174%,劍指千億。
在技術快速更叠、智能化和電動化持續深化的大背景下,車企與科技巨頭的跨界合作被寄予厚望,尤其是華爲這樣的頂尖技術企業,在智能化與電動化領域具有豐富的積累,能夠賦予傳統車企在智能座艙、駕駛輔助、以及數字生态等方面的競争優勢,讓其迅速走上轉型快車道。
好比東風旗下的合資品牌——東風日産,最近宣布将聯手華爲研發智能座艙的消息,令其再度備受關注。
作爲首家與鴻蒙座艙合作的合資品牌,東風日産力求變革的迫切心情顯而易見。
不僅如此,廣汽傳祺在與華爲的聯合創新上也持續發力。今年廣州車展上即将亮相的 "1 Concept" 概念車,是廣汽傳祺與華爲的首個落地成果。
在 " 華爲加持 " 帶來的科技賦能之外,越來越多的傳統車企也在加大自身的技術研發投入。長安汽車與華爲、甯德時代聯合開發的 " 阿維塔 " 系列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這種 " 技術 + 資本 + 資源 " 的合作模式爲傳統車企帶來新的增長點,同時也将車企的估值邏輯從單純的産品銷量轉向技術創新與生态協同。
然而,車企 " 傍華爲 " 這條路是否能夠成爲穩定的增長引擎,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技術合作的溢價效應能否長期保持尚需市場檢驗;另一方面,華爲與多家車企的合作關系可能使其技術資源的獨特性逐漸淡化,甚至出現 " 内卷 " 現象。
因此,對于傳統車企來說,真正的競争力不僅在于搭上科技巨頭的 " 快車 ",更在于如何在合作中實現自我成長,形成獨特的品牌價值和核心技術。
3
功夫拍案
在這一波新能源轉型浪潮中,國有車企的改革力度顯著加大,顯示出與民營車企争奪市場的強烈意圖。
事實上,随着國企改革的深入,這些傳統巨頭的内部管理架構和研發資源分配正在被逐步重構,以增強其在激烈競争中的适應能力和反應速度。
廣州車展前的這波股市 " 異動 ",似乎正是市場對國有車企改革成果的認可與期待。
點擊圖片,直接看往期精選文章
▼
歡迎點擊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