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松果财經
9 月,各大新能源車企銷量拉鋸戰落下帷幕,比亞迪穩坐冠軍之位,9 月累計銷量達 286903 輛,環比增長 18.8%;特斯拉仍舊位列第二,9 月銷量 74073 輛,環比增長 14.5%;吉利汽車 " 超車 " 廣汽埃安霸榜第三。可見," 金九銀十 " 效應已經初步顯現。
榜單格局或許沒有太大的變化,但 9 月,問界 M7 卻 " 一炮而紅 ",不僅在價格上具備優勢,産品亮點也讓消費者贊不絕口。如今,憑借一款車型完成逆襲的戲碼不斷在上演,市場的目光似乎不再局限于價格戰,随着第四季度的角逐戰拉開序幕,新能源車企們又會有哪些新動作?
爆款車型 + 價格策略雙輪驅動撐起了黃金 " 九月 "?
在 " 金九銀十 " 的加持下,各大車企都拿出了相比之前更好的成績。一方面,9 月屬于消費旺季,據統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39826 億元,同比增長 5.5%。
同時,疊加近期新一輪地方補貼以及中秋、國慶的節日效應,各大車企借勢都打出了很好的組合拳效果。另一方面,層出不窮的熱門車型,加上車企持續加碼的價格戰也對銷量增長起到了促進作用。
車型方面,比亞迪在 9 月又一次打破銷量紀錄,輕松拿下 9 月銷冠的同時,爆款車層出不窮。據之家排行榜數據,9 月銷量排前十的車型有七款出自比亞迪,僅有一款 Model Y 出自特斯拉,另外兩款則出自廣汽埃安。
比亞迪之所以遙遙領先,兩方面因素很重要,其一是比亞迪的主力車型均爲混動車型,旨在解決車主裏程焦慮。9 月銷量榜單的前十裏,比亞迪上榜的七款車型中有四款爲混動車型。
這其中,比亞迪宋 PLUS 冠軍版連續 28 個月榮獲插混 SUV 銷量冠軍,而秦 plus DM-i 也在混動市場中一騎絕塵,9 月累計銷量達 39904 輛,位列單月銷量榜第二名。
不隻是比亞迪," 超車 " 廣汽埃安升至第三位的吉利汽車也嘗到了混動車型的紅利,9 月取得累計銷出 53692 輛的好成績,環比增長 14%,同比增長 37%。在過去的九月裏,貢獻最大的吉利銀河系列也屬于混動車型,該系列累計銷出 13080 輛,其中銀河 L7 連續 3 個月月銷破萬。
而新勢力中的 " 新晉大哥 " 理想更不用說,目前在售的 L 系列均爲混動車型,并憑借混動反超小鵬和蔚來,9 月持續保持高光表現,月交付量達到 36060 輛,同比大漲 212.7%。
自從混動車型的價格降至與油車持平,又不必擔心續航,使用上還比油車省錢,其 " 價廉物美 " 的特性就展現無疑,長期來看,混動車型也正處于高速增長的趨勢中。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車銷量爲 294.36 萬輛,其中,混動車的銷量爲 93.5 萬輛,同比增長達 105.73%。
價格方面,華創證券指出,9 月新勢力車企的銷量持續火爆,與車企推出的促銷活動有關,包括降價、補貼、限時優惠等策略均對銷售有較大影響。
9 月開局不到一周,近 10 個品牌花式降價。這其中,理想率先推出保險補貼 1 萬元;蔚來宣布提車後可獲贈萬元購車禮包;小鵬則開啓了全系車型限時優惠,24 期 0 息或 1000 元尾款減免優惠。還有以 " 價廉物美 " 出名的上汽通用五菱,9 月推出了各色購車福利禮包,憑借一款五菱缤果就斬獲了 24650 台的銷量,表現相當出色。
而比亞迪也在價格上下功夫,真正意義上做到了 " 油電同價 "。今年一炮而紅的秦 plus DM-i 就是最好的例子,标配版以不到 10 萬元的價格脫穎而出。
其實,自特斯拉 " 吹響 " 價格戰号角的那一刻起,各大車企都被卷入降價潮中。據了解,2023 年至今,特斯拉中國已出台多輪降價消息。8 月,Model Y 長續航版與高性能版均下調 2 萬元左右。9 月 1 日,特斯拉中國再發重磅消息,Model S/X 也迎來價格下調。
盡管特斯拉 9 月仍舊排在第二位,但整體銷量卻在穩步上漲,僅憑一款 Model Y 就斬獲單月銷量 41428 台,9 月累計交付 74073 輛,環比增長 14.5%。
雖然價格戰對新能源車企産品銷量提升有較大促進作用,但這并非是可持續、良性的競争手段,車企未來的發展重心仍是産品打造。而從 9 月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傾向來看,新能源車企産品發展的不二法門已然顯現。
智駕才是新能源車最後的 " 終點 "?
盡管,新能源車近期的動作仍聚焦在價格等核心關鍵詞上。但市場的風向正在悄悄發生改變,在智能化浪潮的推動下,智慧駕駛越發成爲了影響用戶購車意願的主要因素。
經 J.D. Power 研究發現,在購車決策中,汽車的智能化體驗已經成爲購車的第三大決策因素,其影響權重由 2022 年的 12% 上升到 14%,成爲僅次于汽車質量(18%)、汽車性能(16%)的第三大決策因素,與汽車設計(14%)的權重持平,超越了品牌(13%)和價格(13%)兩方面。
同時,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于日前在 2023 全球智能汽車産業大會上表示," 發展智能汽車既是戰略選擇,也是産業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需要,智能化決定了汽車革命下半場競争的勝負。智能化實際帶動的車端新增産值,到 2030 年将達到 2.8 萬億元 "。
以近期 " 大獲成功 " 的問界爲例,新款 M7 在 9 月完成了起死回生的突破,對比老款 M7 平均每月不到 1000 輛的銷量來說,如今日銷 2000 輛的新款 M7 堪比奇迹。
這次問界新 M7 火速 " 出圈 ",其背後的 " 智選車模式 " 功不可沒。智能駕駛方面,問界新 M7 搭載了 HUAWEI ADS 2.0 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可以不依賴高精地圖實現高速、城區高階智能駕駛。銷量上的表現也十分亮眼,自 9 月 12 日發布,僅用時一個月,問界新 M7 的大定銷量就超過了 6 萬單。
而在打造智駕競争力方面,各大品牌均不留餘力。2022 年 8 月,理想 L 系列搭載智能駕駛 2.0 正式交付,截至目前,L 系列的三款在售車型已經連續兩個月單車交付均突破萬輛。而在 " 算力 + 數據 " 的雙輪驅動下,理想汽車計劃 2025 年在高速及封閉道路實現 L4 級自動駕駛。
同期,小鵬 G6 于今年 6 月正式上市。據了解,該車搭載了 XNGP 智能輔助駕駛系統,擁有包括激光雷達在内的 31 個高性能智駕傳感器、總算力高達 508TOPS 的雙 Orin-X 芯片。據之家排行榜數據,9 月,小鵬 G6 累計銷量達 8132 輛,環比增長 15%。
不僅如此,多家車企還在城市 NOA 上展開了角逐賽。其中,理想汽車 NOA 領航輔助功能将于今年年底完成 100 個城市的落地推送;蔚來計劃下半年落地城市高階智能輔助駕駛功能;華爲的高階智能駕駛功能也将于年底完成全國範圍的覆蓋;穩居第一的比亞迪也在加推高快智駕包,計劃于明年一季度開啓城市 NOA 推送。
由此可見,智能駕駛正在成爲新車競争的又一賣點。
深入來看,落實到技術上,新能源智能駕駛的核心正是數據流的應用,一方面考驗硬件能力,另一方面在于人工智能的滲透。尤其在今年,大模型在高階智能駕駛中的應用成爲了趨勢,由于大模型可以覆蓋車端和雲端算法,使得數據精度呈指數型增加,因此,實現高階自動駕駛的可行性也在逐漸提高。
針對大模型在高階自動駕駛中的應用,據商湯絕影智能駕駛産品總監分享,經過評測,對于道路上的常見目标物,商湯大模型自動标注精度可以達到 98% 以上,這樣就可以大幅精簡後續人工的複審環節,從而顯著提高開發效率。
此外,由于大模型具有較強的泛化性,還适合用于對長尾數據的挖掘,并可以較好地從數據中提取特征,然後找到有相似特征的目标。這些特性和功能都将有效提高數據處理的精度。
不過,目前來看,光大證券研報數據顯示,各新勢力之間數據、算法、硬件能力上的實力仍有一定差距。此時,谷歌、蘋果、小米、騰訊、華爲等互聯網巨頭們跨界入局,憑借其積累的百億級定位數據和萬億級搜索數據參與造車,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各大車企,從而形成 " 優勢互補 " 的效果。
圖源來自光大證券研報
其中,華爲在 5G 技術方面的優勢就是自動駕駛和車聯網等領域的一大助力,今年重磅推出的 " 智選車模式 " 便 " 一鳴驚人 "。随着配套該模式的問界系列收獲成功,華爲的 " 車友圈 " 也不斷擴容,奇瑞、江淮等車企也有意合作 " 智選車模式 "。
而百度從一開始的直接造車,逐漸回到供應商的角色。由于早在 2013 年間,百度就已經開始布局自動駕駛,基于此百度将自研的人工智能、Apollo 自動駕駛等核心技術用于賦能車企,也将助力汽車智能化更進一步,而背靠吉利、百度和集度的極越也應運而生,即将迎接市場的考驗。
由此可以看出,随着汽車生态的不斷延伸,未來的汽車産業将成爲高新技術、高科技的載體。而産品的叠代速度會越來越快,業内競争愈演愈烈,新品一經推出,舊車型降價就變成了常态,價格戰的效果也将會被弱化,汽車産業的下半場最終将聚焦在智慧駕駛上。
結語
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依舊瞬息萬變,憑借一款車型完成逆襲的好戲仍在不斷上演,延續 9 月的套路,價格戰在一定程度上仍有一定的促銷效果,但難言是一張永久的王牌。
随着消費者選購汽車的參考因素向智能化傾斜,互聯網巨頭們跨界參與造車," 強強聯合 " 的效果将進一步推動汽車智能化的進步。汽車産業的下半場,如何加強産品智慧駕駛體驗,或許才是最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