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_ ⊙ )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衆号:地球知識局
什麽是輻射
文字:林間草木聲
校稿:朝乾 / 編輯:果栗乘
近日,韓國勞動保障部門裁定,一名經常在跨洋極地航線上工作的空乘 " 其死于胃癌和宇宙輻射存在關聯 ",再度激發了了人們對輻射的擔憂。
宇宙輻射居然都能成空乘工作人員的工傷?
(圖:the joongan)▼
輻射在人們的印象中,好似一個無處不在的超級隐形殺手。無論是衣服還是仙人掌,隻要挂上 " 防輻射 " 的名頭便是銷路不愁、大賣特賣。就連幾年前,科學家們以全球最精密儀器才好不容易探測到的引力波,都能變成 " 防引力波輻射 " 的噱頭。
而近年來,因爲基站和變電站引發的 " 電磁輻射 " 相關的擔憂和鬧劇,更是在全國各地的小區輪番上演。
不了解輻射本質的人
常會受 " 輻射有害 " 謠言的影響談 " 輻 " 色變
(尊嘟假嘟?圖:圖蟲創意)▼
其實,輻射就在我們身邊,早已無處不在,也并不都像日本核污水那樣有害。
輻射,本就 " 純天然 "
盡管寒潮來襲,但大多數地方仍然處在秋高氣爽的季節。看看窗外的陽光,不禁想出去散個步,曬太陽。這時,你就已經在接受輻射了—— 1.5 億公裏外的太陽光。
喜歡曬太陽的貓 or 喜歡接受太陽輻射的貓?
(圖:圖蟲創意)▼
所以,輻射到底是什麽?
其實,輻射僅僅是指電磁波産生和擴張過程,而這在大自然中普遍存在。照亮世界的光,就是一種電磁波。
通常,我們可以将輻射分爲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兩大類。電磁輻射在日常生活中對我們幾乎沒有影響,說白了,就是我們身邊的電磁場而已。
輻射其實是一個中性的物理學詞彙▼
而人人談之色變的核輻射,則是屬于高能的電離輻射,由原子釋放而來。
之所以稱之爲電離輻射,是因爲其擁有較高的能量,并以高能電磁波或粒子形式傳播,可以使原子内的電子脫離原子核的 " 掌控 ",進而改變物體的物理、化學性質。輻射的波長越短,越容易穿透物體。
這個我們在相關影視劇中經常能看到的符号
就是電離輻射危險符号
(圖:壹圖網)▼
在日常生活中,唯一有可能接觸到電離輻射的地方,是醫院放射科的部分設備,放射科室門口厚厚的鉛門,便是重要的防護手段。即使是電離輻射,在一定劑量範圍也是安全的,偶爾在醫院裏的放射科做檢查,不會對健康産生影響。
在放射科的檢查項目中 X 線檢查(俗稱 " 拍片 ")、
CT 和造影檢查都是有電離輻射的
隻要不是頻繁做檢查,根本不用擔心輻射的問題
事實上,種種輻射其實早已遍布我們身邊。即使躲到了不見天日的洞穴中,土壤、水、岩石和空氣,甚至香蕉裏的天然放射性核素,也依舊會有少許輻射。
同時,宇宙中的極少數射線也會穿過大氣層。這些組成了我們身邊不可避免的——天然本底輻射。
其實,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接受環境中的輻射▼
其實,在屏幕前看着文章的各位,也是一個輻射源。隻要和周圍的溫度存在差異,任何物體都可以以電磁波向外輸送能量,這就是所謂的熱輻射。而同時,每個物體也在接收着外界的輻射。
輻射,它無處不在。
熱成像儀的原理就是基于物體表面的紅外輻射
将熱能轉換爲電信号,掃描成像
(圖:shutterstock)▼
出乎意料的是,在我們生活中的最強輻射源,不是醫院放射科,也不是安檢機。而是老煙民的肺部。煙草中含有的放射性核素钋 -210、鉛 -210 和鐳 -210 會在此大量聚集。所以,要躲輻射先戒煙,而日常電力系統和家庭用電的輻射,則完全不用擔心。
自遠方而來的它
才不會 " 輻射 " 你
在新疆的曠野上,分布着大片的風力發電廠。風來時,無色的力量推動長達數十米的葉片轉動,由此産生的電力将流向萬裏之外,點亮大江南北的萬家燈火。對于發電大省和用電大省分别在東西兩端的中國," 西電東送 ",讓電流過數千公裏,便成爲必然的選擇。
伫立在戈壁上的大風車
将荒野的風轉化成電能送給遠方的城市
(圖:圖蟲創意)▼
但是,将電力送往遠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常溫超導技術迎來突破前(莫名想 @韓國室溫超導團隊),長距離輸電将面臨一個本質問題:導線的電阻。目前廣泛采用的銅導線,其電阻也高達 0.0172 歐 / 米。
爲了避免出現輸電未半而電流耗光的悲慘情況,高壓、特高壓輸電便成爲最可行的辦法。需要遠距離大批量輸送電力的中國,擁有世界最頂尖的特高壓輸變電技術。
這個過程,便需要變壓器的幫忙。我們在小學二年級就學過變壓器的基本工作原理,而對大量需要升壓的電,就有了專門進行變壓的場所——變電站。
▼
于是,電廠發出的電經過加壓變電站的升壓,通過輸電線路傳輸。當高壓電送到用電區域時,并不可能直接使用。這時,便需要降壓變電站出場,以相同的原理将電壓降下到家用或工業電壓,這樣才可以爲我們所用。
這也是爲何許多變電站建在小區附近的原因。如果距離過遠,則大半電力都會在傳輸中損耗掉,再次上演輸電未半而電力耗光的情況,到頭來傳輸了個寂寞。
跨越千山萬水來的不容易
能少損耗一點是一點
如果我們居住在變電站附近,并不需要擔心輻射。在電力系統内部,有許多變電站和電力部門的辦公、生活場所都建在一起。
之所以不用擔心,是因爲變電站的電和我們的家用電一樣,都是 50 赫茲的頻率,即所謂的工頻。其産生的 " 電磁輻射 "(實際上是微弱的工頻電磁場)微乎其微。這個頻率,甚至比起家裏的 WiFi 和手機信号,都要小很多倍。
當電磁輻射強度超過一定程度時
才可能對人體産生危害▼
實際上,各界對此的關注一直沒有間斷。在 1996-2006 年,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對次組織多國進行了詳盡的研究,最後并未發現日常電磁環境對人體健康存在危害。
我們無需過度擔憂電磁場危害我們健康
但我們仍需持續關注電磁場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世衛組織 EMF 項目宣傳冊 圖:WTO)▼
了解電,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1821 年,當法拉第首次展示他發現的電磁感應現象時,一位貴婦問到:" 它有什麽用呢?"。法拉第回應道:" 你不能發問一個嬰兒有什麽用 "。
200 年後的今天,電力已經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其發展也異常驚人。1949 年,開國大典的電力需要準備數月;而現在,法拉第的嬰兒,已經無比強壯。
電力對當今世界的改造是日新月異的
回望過去雖不過百年,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圖:《我和我的祖國》)▼
人們或許對這個成長速度飛快的嬰兒有些疑惑和誤解,我們需要更了解他。
1992 年,美國電磁場研究與公衆資料傳播計劃(EMF RAPID)開始實行,這項計劃對電磁場影響人體健康的問題進行了大量研究與知識傳播工作,讓更多的人了解電力和與之相關的健康問題。
美國國家環境健康科學研究所 ( NIEHS )
後續發表了一系列有關電磁場的報告和手冊
去向公衆展示 EMF RAPID 項目的研究成果
(圖:NIEHS)▼
在中國,電力系統也在無時無刻改變我們的生活。但長期以來,又似乎爲人們所忽視。發電廠和變電站隐藏在人們生活的角落裏,一副标準的工業風,似乎隻是一個社會的後勤者。
在如今停電現象已逐漸消失的時代,電力已不隻是生活的點綴,而是美好生活的構建者。
夜晚星星點點的燈光勾勒出城市的模樣
昭示着電是現代城市建設中絕對的主角
而且,原先又大又笨重的傳統變電站,已經逐漸演變成融合電力運作、電氣知識普及爲一體的綜合空間,并且融入了都市文明的肌理,成爲一種獨特的城市景觀。
而在深圳,這座改革開放的先鋒城市,這裏的變電站也和這座活力滿滿的城市一樣,新穎而可靠。
在南山區後海一帶,将建立起全國首座零碳智慧科普變電站。這裏,将是人們認識和體驗電力神奇的地方。傳統變壓器使用的變壓器油(主要爲絕緣和散熱作用)将被更加環保的天然酯(植物油)取代。而起到相似作用的氣體絕緣部分,也将由環保型的 GIS 氣體取代有毒的六氟化硫。
在變電站裏工作的供電人員▼
改革開放之初,深圳的口号便是 " 時間就是效率,效率就是金錢 "。在這片面積不大卻時刻活力滿滿的地方,每一分一毫都不容浪費。
在深圳,移動變電站的逐步普及,使得原先需要停電進行的整修改造工作也得以免于停電。在新修建的人才公寓,移動變電車能将電力第一時間輸送進去,不耽誤每一刻的生活。
這個在深圳市内蓮花山公園的中國風建築,看似是公園裏的景觀修飾,其實是一座半地下的變電站 - 玳田變電站!
變電站與周圍公園環境融爲一體,真的很酷▼
除此之外,深圳的變電站還學會了 " 捉迷藏 "。在寸土寸金的南山區前海一帶,一座變電站完整藏進了寫字樓中。這就是中國首座附建式變電站 - 投控變電站。作爲這一領域的先行者,深圳供電局還起草了國内首部附建式變電站設計防火标準。
所謂附建式變電站,就是将獨立占地的變電站主控樓
作爲一個模塊附設到其他建築中去▼
在過去,人們将自然界中的電流神格化,從雷神索爾到雷公、電母,映射了人類對于這股狂暴力量的恐懼和崇拜。
到了近代,随着富蘭克林、法拉第等一代代科學家的努力,人類逐漸馴化了那肆意随機的電流,使之成爲工業的脈搏、科技的火花,點亮了人類的文明,讓我們生活更加美好。
【今日福利】
寒冬來襲,局長發福利啦!局長将随機挑選留言區的 5 位粉絲,每人贈送一本球局熱銷圖書!快來評論區留言吧 ~
* 本文内容爲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來源:壹圖網
END
擴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