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來源:本文整編自俞敏洪過往講話内容以及俞敏洪最新書籍《不負我心》。
輪值主編 | 智勇 值班編輯 & 責編 | 金木研
第 7235 篇深度好文:7330 字 | 13 分鐘閱讀
思維方式
筆記君說:
什麼樣的人,會越來越優秀?在生活中,我們如何做人做事?為什麼很多人一天到晚忙忙碌碌,最終還是沒有什麼成果?就這些問題,俞敏洪老師來談一談自己的看法。(文末留言有福利)
一、越來越優秀的 7 條建議
1. 思想和見識上的提升
思想和見識的提升是什麼?比如你本來對這事情不是那麼理解,最後理解了;本來對一件事情的思考是狹隘的,後來變得寬廣了;本來看一件事情在相對比較低的維度上,但後來通過自己的學習和努力,提到了一個更高的維度上。
一個人在思想上和見識上有沒有進步,自己是能夠感覺到的,當然如果你自己感覺不明顯,聽聽周圍的人對你的評價就行了。
如果周圍的人對你的評價,說你是一個極端的人、一個情緒化的人、一個隻堅持自己觀點的人或者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一個斤斤計較的人,說明你在思想和見識上比較極端和偏狹。
思想和見識比較狹隘的标志之一是:
一是隻堅持自己的觀點,認為自己的觀點才是對的,别人的觀點都是錯的。
二是隻堅持單一的思想或想法,不是從多維度、多角度,并且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考慮問題。
思想上和見識上的進步到底是依靠什麼來提升呢?
首先就是閱讀,閱讀一些有思想的書籍,閱讀一些改變你思維邏輯和思維習慣的書籍。
第二,要找那些有見解的人、學識比較寬闊的人進行溝通、聊天,或者聽他們演講、講課。
一個人思想和見識上的提升和進步标志是什麼呢?
是有獨立思考和獨立行動能力,你的想法不是來自于從衆,不是因為群體壓力,别人這麼想,你也這麼想,而是實實在在的,你自己的獨立思考和獨立思想。
另外,做事情獨立判斷能力的增加,尤其是理性判斷能力的增加,感性沖動的減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判斷。你在思維上和見識上的提升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2. 自律和自控能力的提高
所謂的自律和自控,第一點是不随便情緒化、不随便發脾氣。
要避免自己被情緒化,首先要檢點一下我們怎麼會情緒化,怎麼會情緒失控、怎麼會憤怒,值不值得憤怒?
如果你有兩個饅頭,别人吃掉你一個,你值不值得憤怒?有人借了你一百塊錢,不管是因為賴皮還是他确實沒錢還,你是不是會感覺到憤怒?這是你的修煉或者修養有沒有到位的一種标志。
我背後挂了一幅字:事能知足心常樂,人到無求品自高。這裡面的知足和無求,實際上是指我們到底對什麼東西要知足,對什麼東西要無求。
比如過分的欲望、過分的對于錢财、權力的貪婪,這些東西我們要盡可能知足;過分的對于奢侈生活的追求,我們要知足。
但是,什麼應該不知足呢?對于知識的渴求、對于思想境界的渴求可以不知足。
什麼叫無求呢?我們對于那些自己求不到的東西或者沒有必要求的東西,盡可能做到無求。
回過來講自律和自控,一個人需要自律和自控,就意味着内心還有很多東西自己沒法駕馭。一個有駕馭能力的人,他刻意進行自控或者自律的行為就會越來越少。為什麼?因為他已經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到了 70 歲時候的境界。
但我們從年輕的時候就應該修煉,做事情不情緒化、不随時遇到事情就憤怒,不是聽到什麼、看到什麼就暴跳如雷,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二點是自己說好要做的事情,有能力把它做好。
不自律、不自控有一個特點,自己規定好的任務,自己不完成,或者自己本來想完成,因為别人的影響,比如叫你去看個電影、叫你打牌你就去了,叫你喝酒你就去了,今天要讀的書沒有讀,要寫的文章沒有寫,要完成的任務沒有完成,這也是失控的狀态。
第三點是即使不喜歡的事情,如果知道這是必須做的事情,也能把它做完。
所謂一個人的成熟,不是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赤子之心,小孩脾氣。
一個人成熟的表現,除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更加重要的是做自己必須要去做的事情,為了到達你心中的目的地,明明知道風雨交加,你依然能夠毅然決然上路,這是一個人成熟的标志。
第四點是面對生活中不管是突如其來的,還是必須長久面對的艱難困苦、艱辛甚至苦難,依然能心平氣和接受,并且把這種苦難或者艱難轉化為自己奮鬥的動力,孟子所說的 "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
當然,每個人都希望生活更加一帆風順一點,希望生活中盡可能不要出現太多的艱難困苦,當然更加不要出現所謂的苦難。
但是,有的時候生活不是我們自己的選擇,它是我們所有的因緣巧合帶來的結果,這個結果有可能把你陷入到困境中,當然這個困境也有可能給你帶來新的機緣。
我個人一直比較相信:任何困難都能給人帶來新的機會。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心态,所以才有了 2021 年 " 雙減 " 以後,新東方努力在農業方面、直播方面進行探索,最後出現了東方甄選。
如果你沉浸在艱難或者苦難中,沒有出頭之日,就像是一個人悶在水中早晚被悶死是一樣的。
我們悶在水中不要緊,但我們悶在水中要努力學會遊泳,努力學會露出水面呼吸新鮮空氣,努力遊向你能夠看到,即使有點遠,但能夠達到的岸邊。
在艱苦的生活中,能夠堅忍不拔繼續生活下去并且努力為更好的未來去奮鬥,這也是一種自律和自控能力的表現。
3. 要有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态
人是心的動物,心向遠方,通常身就能至。你心裡想要做什麼,你才能做出什麼。
所謂的命定和命運,我一直不相信會有一個外面的超自然力量,來決定你的命到底應該怎麼過,更多的是來自于内心的力量,你内心的力量特别弱,你的命一定不好;你内心的力量比較強大,你的命一定能夠改變。
不管面對怎樣艱苦的環境、艱難的環境,面對不可預料的風風雨雨,你都應該用積極樂觀的心态去面對。
4. 要有一個更好的胸懷
小家子氣的人是做不出事情來的。所謂更好的胸懷,就是你做事情要不小氣,不小氣不僅僅是請客吃飯不小氣,而是你做事情很大度,很大氣,不太在意一些斤斤計較的小細節,也不太在意别人對你的傷害,也不太在意别人對你的貶低,有一種自黑自嘲、自我諷刺的能力。
所以不小氣、不攀比,千萬不要在物質方面、權力方面去攀比,他當了部長、我當了局長,我覺得我很窩囊,他買了一個 LV 包,我隻能買一個軍用挎包,我覺得我不如你,沒有必要去做這種攀比。
把生活中各種不靠譜的攀比,包括你的孩子在成績方面的攀比都放在一邊去,最重要的是自己每天過得快樂,并且每天都有進步。
不記仇、不積怨,人總有互相之間不愉快的事情,也總有人欺負你的事情,但是沒有必要去積怨。
韓信胯下之辱以後,他并沒有把那個無賴殺掉,韓信如果胯下之辱之後把那個無賴殺掉了,就沒有以後的韓信了。
總而言之,人的一生做事情要拿得起放得下,該做的做,該放的放,不管是感情方面的,事業方面的,人事關系方面的,名利方面的,一定要拿得起放得下。
其次是 " 進得去,出得來 ",任何事情能夠進得去,可以專注做事情,可以專注談戀愛,但是一旦失戀的,也要能出得來。
所以拿得起放得下、進得去出得來,是我們人生胸懷特别重要的标志。
5. 要有規劃
我們說要有期待和期許,那種朦胧的期待和期許很好,但應該要具體化,我們說要有積極心态,但要落實了才好。
我們要有一個大胸懷,但真正的大胸懷是把事情做出來。一年到底要做什麼,每個月大概要做什麼?每周要做什麼?到每天要做什麼,都要規劃好。
我到今天為止還有這樣的習慣,每天睡覺前都要盤點一下,今天大概做了什麼事情,哪些事情不應該做?
哪些事情是做得更好的,哪些事情是可以進一步發揚的,第二天根據時間的安排能夠做哪些事情,哪些不能做?
從一天的安排到一周的安排、到一個月的安排、到一個季度的安排、到一年的安排,一年的安排又跟你内心的期許和期待相吻合,這樣就能做出更多的事情。
所以規劃很重要。跟大家分享兩點,按照這個來做:
第一是任何規劃和計劃都要切合實際,不要做你根本做不到的事情,也不要做自己說着玩的事情,沒有任何意義;
第二是切實可行做規劃,讓自己做的每一個規劃都能夠變成内心的成就,隻有規劃完成了,你才能有成就感。
6. 執行比一切都重要
隻有做到了 " 執行 " 兩個字,你的一切期待和期許才能到位。用英文說就是 Just do it,你去做就完了,當然 Just do it 是在想清楚的前提下,不是亂做。
我們發現有的人每天都忙忙碌碌,要麼是在做無意義的事情,要麼是被别人牽着鼻子在做事情,要麼就是主次不分、輕重不分在做事情,忙碌,但是庸庸碌碌,沒有任何意義。
所謂的 Just do it,執行的前提是想清楚,不該做的事情堅決不做,該做的事情堅決要做,重要的事情首先要做,不重要的事情盡可能不做。
能交往的人盡可能交往,不希望交往的人盡可能不交往,必要參加的應酬盡可能參加,沒必要參加的應酬堅決不參加。這就叫做執行。
7. 要學會糾錯
我們知道一個制度、一個企業的管理、個人的發展,最重要的是要有糾錯機制。糾錯機制當然最好從制度上來保證,但是對于個人來說,沒有辦法用制度保證,我們隻能保證自己。
保證自己的糾錯是一個什麼概念呢?要有反省能力,所謂的吾日三省吾身。
當然,糾錯也可以請别人幫你糾,如果你周圍有一些真心朋友,能夠真心指出你身上的一些缺點、錯誤,也對你能夠起到非常好的糾錯作用。
二、做人與做事的 4 條原則
這個世界上永遠是先做人後做事。人做不好,事就做不好。
我做人做事遵循這麼幾條原則:專心緻志,盡善盡美;學習榜樣,提高境界;建立标準,就高避低;善待生命,珍惜時光。
1. 專心緻志,盡善盡美
我跟學生反複強調,學英語從來不是如何學的問題,而是用什麼樣的心态來學的問題。一旦下定決心做事情,就一定要專心緻志,盡可能做到盡善盡美。
我從小就有一個優點,一件事到了我手裡,我一般都會認認真真地做完,不做完很少去做另外一件事情。這種做事情的方法我一直保持到今天,從中受益良多。
新東方的很多事,我就是用這種方法做完的。做一件事情如果能做到魂牽夢繞的程度,幾乎沒有做不好的。對待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有認真的态度。
2. 學習榜樣,提高境界
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所以我們要學習榜樣,提高境界。學習榜樣,可以從現實生活中學,也可以從曆史中學。在現實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我們的榜樣。
孔子說:" 三人行,必有我師。" 每一個人身上都有你可以學習的地方。即使從失敗的人身上,我們也可以吸取教訓。像新東方的很多人雖然性格迥異,但都是我學習的好榜樣。大家隻要接觸過新東方的高層領導,就會發現他們的性格太不一樣了,優點是如此明顯,缺點也是如此明顯,但我從他們身上看到了我可以學習和借鑒的東西。
從曆史的角度看,我們的榜樣就太多了,有太多偉大的人物可以成為我們的榜樣。例如蘇格拉底、孔子等先賢名人。
從這些榜樣身上我們可以吸取力量和智慧。馬丁 · 路德 · 金可以是我們的榜樣。他的演講名篇《我有一個夢想》(I Have a Dream)使我們在體會英文之美的同時,也體會到了一個人如海一樣的胸懷,如山一樣的勇氣。他為黑人社會地位平等所進行的呐喊,已經變成了全世界被壓迫人民共同的聲音。
雷鋒、孔繁森這樣的優秀人物也是我們的學習榜樣。他們的無私、博愛、助人為樂,為我們樹立了做人做事很高的道德标準。
3. 建立标準,就高避低
做事情一定要建立标準,就高避低。建立标準包括建立一個人的道德标準和行為标準。
如果你建立了一條行為标準,比如不随地扔紙、随地吐痰,那你就必須遵守這一行為标準,不能因為别人在教室裡随地扔紙、随地吐痰,你就随地扔紙、随地吐痰。
标準一旦建立起來,就不要去破壞,哪怕你周圍所有的人都在破壞它,你都不能變,否則你就會出問題。你身邊總會出現道德标準和行為标準比你低的人,你要是向他們學習,就會越學越壞。
在做人做事方面我有一句口号:做人像水,做事像山。
所謂 " 做人像水 ",就是做人盡可能向低處走,對别人謙虛,向别人學習,不恥下問。
從長遠來說,在把握人格尊嚴的前提下,為了事業和未來,哪怕低三下四也無所謂,這并不損害你的形象。很多事情都是求人求出來的。
低頭做人,擡頭做事,韓信能忍受胯下之辱,是因為他對自己的未來有信心,小不忍則亂大謀。
" 做事像山 ",就是做任何一件事情,隻要确定了目标,就必須像爬山一樣爬上去,要有山一樣堅定的意志和不可動搖的決心。
人不能有傲氣,但必須要有傲骨。傲氣流于表面,不可一世,一眼就能被人看出來,是膚淺的表現;而傲骨是精神上的,是内在的一種氣質,很多有傲骨的人待人接物都很随和,心靜如水,但内心有很明确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對完成自己的使命有着鋼鐵一樣不可動搖的意志。
4. 善待生命,珍惜時光
所謂 " 善待生命,珍惜時光 ",就是認識到生命的珍貴,時光的美好。
我們永遠也不可能知道死後還有沒有第二次生命,我們也沒法知道靈魂是不是永遠不滅。
我們唯一知道的是,生命隻有一次,肉體和靈魂緊密相連。我們的生命不僅僅屬于自己,還屬于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家人和我們的朋友。隻要設想一下有多少父母因為孩子的不幸悲痛欲絕、精神失常,你就會明白,你活在世界上不僅僅為了自己。
我的生命遇到過幾次艱難險阻,幾次生死反複,在我從死亡線上掙紮回來之後,我倍感生命的親切和可愛。
從此,生命對我來說擁有了完全不同的意義。我開始善待生命,盡可能去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情,去做給自己帶來歡樂和幸福的事情。
我開始更多地懂得如何去享受生活的情趣,懂得珍惜家庭生活,懂得珍惜友情,懂得珍惜自然。
但這并不意味着我不努力工作,我工作起來依然是全身心地投入,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但在工作之餘,我開始走進大自然,走進自己的心靈深處,體驗自然的樂趣和精神的感悟。
其實,生命中很多事情都能給我們帶來啟迪和智慧。比如我在學習滑雪的過程中,深深體會到了 " 停止與速度 " 的關系,你隻有首先學會如何停止,才有可能提高滑雪的速度,否則,你将會因為停不下來而把自己摔死。
再比如,我在學習騎馬的過程中,體會到了管理的奧妙。一匹馬你騎上去,它立刻就能感覺到你是不是會騎馬。如果它覺得你會騎,它就會比較老實地聽你的話;如果它感覺到你不會騎,就一定不會聽你的話。
在管理中也一樣,一個好的管理者既能在員工中有威望,又能和員工打成一片。員工也在評估管理者的能力,一旦員工認為管理者不合格,他們就沒有理由服從你。從以上兩個例子我們能夠看出來,生活和工作是相通的。
三、對我影響至深的 5 句話
除了以上幾點做人做事的原則外,我還想分享五句對我影響至深的話,這幾句話在我的生活和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第一句話是:優秀是一種習慣。
這句話是古希臘哲學家亞裡士多德說的。把優秀變成一種習慣,使優秀行為習以為常,變成我們的第二天性。讓我們習慣性地去創造性思考,習慣性地去認真做事,習慣性地對别人友好,習慣性地欣賞大自然。
第二句話是:生命是一種過程。
事業的結果盡管重要,但是做事情的過程更加重要,因為我們是在每一天的過程中生活,每一天都不幸福,就等于整個生命不幸福。
曾國藩一生謹遵的座右銘是:" 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他并不是說我們不要收獲。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把種子撒進地裡,種子自然會成長,長到最後自然會有收獲,但是在維護莊稼成長的過程中,給它澆水和施肥更為重要。因為隻有這樣,種子才會長得健壯,收獲才會更多。
第三句話是: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并不一定是直線。
特别是在人與人相處以及做事情的過程中,我們很難一步到位就把關系處理好、把事情做好。我們有時需要等待,有時需要合作,有時需要技巧。
也許理論上飛機能夠在兩點之間直飛,但實際上如果前面有個大氣流,通常飛機隻能繞着飛,必須轉一個彎,繞過那個大氣流飛行。
我們做事情會碰到很多困難和障礙,有時候我們并不一定要硬挺、硬沖,我們可以選擇繞過困難,也許這樣做事情會更加順利。
在人與人的相處中,我們和别人說話還得想想哪句話更好聽呢。尤其在我們這個比較複雜的人情社會中,很多時候要學會想辦法諒解别人,要讓人覺得你這個人很成熟、很不錯,你才能把事情做成。
第四句話是:隻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汽車的質量越高,開得就越快。比如一些非常好的車,它們的高質量不僅體現在發動機上,還體現在刹車系統上。你開這些車的時候,就敢于高速行駛,因為你知道,隻要你踩刹車,車就能穩穩地停下來,不至于翻車或跑到馬路外面去。
但當我們開不太好的車的時候,我們一定不會開得和好車一樣快,因為我們知道如果讓它跑得太快,就很難刹車了,說不定就會撞欄杆或者翻車。所以說,不知道如何停下來的人是跑不快的人。
最後一句話是:有時候,放棄是一種智慧,缺點是一種恩惠。
有一次我在一本書上讀到這句話,開始不理解,後來逐漸明白其中的意義。
我們最愚蠢的行為是太執着于自己的東西,不願意放棄。結果呢?你捏着不放,别人就不會把他的東西和你一起分享。沒有放棄就沒有得到,這是再明白不過的道理。
那什麼叫缺點是一種恩惠呢?如果我們是完美的,我們就沒有了發展的空間。一生下來就什麼都有了,這人還有什麼活頭?
做人最大的樂趣在于通過奮鬥去獲得我們想要的東西。所以有缺點意味着我們可以進一步完美,有匮乏之處意味着我們可以進一步努力。
我看過一部電視劇,講的是一位富翁給後代留下了用不盡的遺産,結果他的後代全都變成了吸毒的、自殺的、進監獄的,或者精神病患者。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這位富翁給自己的後代留下的錢太多了,以至于他們不需要勞動就可以繼承一大筆财産。
錢的作用在于能買到物質世界裡你所需要的東西,卻買不到心靈的充實、真誠的友情以及真摯的愛情。
因為買不到,所以很多人越有錢,心靈就越空虛,心靈越空虛,就會極力用錢來填補空虛,最後沒有辦法了就隻能以吸毒來使自己進入虛幻的世界。
當一個人什麼都不缺的時候,他的發展空間就被剝奪掉了。如果我們每天早上醒過來,感到自己今天缺點兒什麼,感到自己還需要更加完美,感到自己還有追求,這是一件多麼值得高興的事情啊!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點贊、在看,3 連 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