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迪爾說史 ,作者 SOUL 迪爾
話說朝鮮戰争初期,人民軍僅用很短時間就解放了南韓 90% 的地區,把美韓軍逼退到釜山 - 洛東江一隅,爲了在進行最後的攻勢時維護後方治安和交通線暢通,人民軍在南方解放區陸續組建了 12 個治安聯隊(相當于團),其作用有點類似于解放戰争期間我軍的縣獨立團或蔣軍的保安團,筆者今天就來簡單介紹下這些治安聯隊的一點情況。
12 個治安聯隊的番号爲從第 101 到 112 聯隊,每個聯隊的駐地分别爲盈德(101)、全州(102)、安東(103)、泗川(104)、光州(105)、洪城(106)、漢城(107)、江陵(108)、大田(109)、居昌(110)、清州(111)和堤川(112),除了維護解放區治安、保護交通線安全、捕捉特務和殘兵敗将外,靠近前線的第 101、103、104 和 110 聯隊還會承擔一些打掃戰場和作戰的任務。
12 個治安聯隊駐地劃分
雖然早在開戰的第一周,人民軍就已經解放南韓首都漢城,但開戰之初人民軍後方總司令部隻組建了第 101 至 104 四個治安聯隊,仿佛壓根就沒考慮過開戰後可能遇到的深入南方并陷入長期拉鋸戰的局面,一直到将近 8 月底即将直抵釜山後,人民軍後方總司令部才下定決心将治安聯隊數量擴大到十二個,但等這些新編的治安聯隊完成招募和訓練工作時,美韓軍在仁川的登陸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
這也導緻這些新編成的治安聯隊剛投入戰場就遇上美韓軍精銳部隊的大反攻,并由于嚴重缺乏作戰經驗和武器裝備而陷入大量逃亡和一觸即潰的境地,白白損失了大量預備役人員。光從這一點看,可以認爲人民軍最高司令部對于全面戰争爆發的準備是極不充分的,對新編部隊的使用是極不合理的,可能最初以爲這次作戰僅用一波流的平推戰術就可以搞定。
在編制上,每個治安聯隊下轄四個步兵大隊(相當于營),每個大隊下轄三個步兵中隊(相當于連)、一個偵察中隊、一個反坦克中隊和一個輸送中隊,每個步兵中隊下轄三個步兵小隊(相當于排),按照每步兵中隊 150 人,每偵察中隊 100 人,每反坦克中隊 + 輸送中隊 80 人的規模來算,理論上一個治安聯隊可以擁有(150x3+80+100)x4=2520 人的兵力。從編制上看,相比普通的步兵聯隊,治安聯隊多了三個步兵中隊,但削減了除反坦克中隊外的其他所有重武器和輔助部隊,這也是出于對該聯隊靜态防守和不需要多少機動能力的考慮。
身穿舊制服的韓軍,治安聯隊也穿着類似服裝
但實際上,受空襲和維修道路導緻的人員無法集中,以及不斷有人逃亡的影響,集中起來的治安聯隊的實際兵力一般大大低于這個數目,比如到 9 月 18 日才集合完畢的大田第 109 聯隊,總兵力隻有 1500 人,而 9 月 25 日才集合完畢的居昌第 110 聯隊,總兵力甚至隻有 450 人。隻有較早成立的聯隊人數才稍滿編,比如 8 月 12 日就完成部署的泗川第 104 聯隊,兵力就有 2500 餘人。而後期用于反攻的全州第 102 聯隊,居然被加強到了 3800 餘人。
人員構成上,由于對南韓預備役人員的不信任(可靠的預備役人員都已經被野戰軍首先征用),治安聯隊的軍官均系北方朝鮮人,但由于人民軍對戰争規模估計的不足而導緻的軍官人才大量缺編,絕大部分的治安聯隊中、小隊長都是剛從北方院校征召的大學生、高中生,才接受了一個月的軍事培訓就被授予少尉軍銜并被派到部隊任職,很多人在訓練中甚至都沒開過一槍,因此部隊士氣很低,很多人甚至還沒做好上戰場的思想準備。
比如 9 月 26 日被俘的第 109 聯隊 40 大隊 3 中隊 3 小隊長金泰練少尉(黃海道平山郡人),是一名 19 歲的師範大一學生;同日被俘的第 109 聯隊 40 大隊的車濟勳中尉(黃海道龍山郡人),是一名 19 歲的師範大二學生;10 月 6 日被俘的第 110 聯隊 43 大隊 3 中隊 2 小隊長金萬錫中尉(黃海道鳳山郡人),也是一名 19 歲的高三學生。這些都是戰争爆發後才被征召入伍的新人,甚至都不是黨團員,類似的情況還有許多,這裏不一一列舉。
被美韓軍俘虜的人民軍,多系新入伍的學生
當然也不是所有治安聯隊的中隊長、小隊長都是毫無經驗的學生,韓軍在其中偶爾也會遇到他們的 " 熟人 ",比如在 9 月 25 日被俘的第 101 聯隊 7 大隊 1 中隊 1 小隊長鄭明教少尉(23 歲,忠清南道三陟郡人),原爲韓國海軍總部警衛聯隊成員,1948 年 5 月 7 日,其所服役的韓國海軍拖船通川号遭四名南勞黨地下黨劫持,包括他在内的船上 24 名官兵被裹挾到北方,之後被迫在中朝邊境警衛聯隊服役,朝鮮戰争爆發後轉入新成立的第 101 聯隊服役。因爲這樣的出身,所以即使他受過較爲系統的軍事培訓,但也顯然隻能擔任治安聯隊小隊長一類的職務。
除此之外,治安聯隊所需要的一些短期内無法培訓出來的技術性軍官,則不得不征用北方的高齡預備役人員。比如在 9 月 28 日被俘的第 102 聯隊卡車維修隊隊長梁濟根(平安南道行山郡人)中尉,就是一名 32 歲的卡車老司機,戰争爆發後,才入伍一年的他就被提拔爲少尉,接着又在一個月後升任中尉,并被調到第 102 聯隊。
出于掌握部隊的目的,治安聯隊的大隊以上軍官則都爲人民軍現役軍人或安全部隊成員,比如在 10 月 5 日被韓軍第 5 聯隊在清州郡俘虜的第 102 聯隊 2 大隊中尉副大隊長樸應植(27 歲,鹹龍北道會龍郡人),于 1949 年 1 月在元山入伍,曾在人民軍第 7 邊防警衛聯隊服役長達一年半時間。
除去這些軍官,治安聯隊的絕大部分士兵都是南韓本地預備役人士,約占全聯隊人數的 90%。雖說這群人參戰意願還可以,但畢竟是一群烏合之衆,在聽說戰局逆轉的消息後,士氣馬上一落千丈,在撤退途中不斷有人脫下軍服跑回家,到最後差不多全跑完了,這也是美韓軍很少俘虜南韓本地出身的治安隊官兵的緣故。但不管事後有沒有坦白交代自己的服役經曆,後來這些人很多又被韓軍抓壯丁,被消耗在了與中朝聯軍的後續作戰中。
電影《證言》中人民軍在南韓征召預備役人員
在武器配備上,如果按照普通步兵中隊的蘇式武器配備要求,每個分隊長、小隊長和中隊長都配備蘇制 PPsh M1941 沖鋒槍,每個分隊(相當于班)配備一挺蘇制 DP7.62 毫米口徑輕機槍,整個治安聯隊将需要配備至少 144 支輕機槍和 224 支沖鋒槍。但據金泰練少尉供稱,事實上由于武器要優先補充野戰軍的緣故,在部隊組建時,除了軍服外,他們沒有領到任何武器或裝備,但卻被告知武器 " 到時候會有的 "。
這個 " 到時候會有的 ",實際上就是要各治安聯隊使用人民軍淘汰下來或多餘的舊武器,以及美韓軍撤退途中丢下的武器,一些運氣不好的治安聯隊由于撿不到足夠的武器,隻能先用竹槍、長矛等冷兵器武裝起來,一些運氣好的治安聯隊則能搞到較多的沖鋒槍和美制 M-1 步槍、美制卡賓槍、日制 38 型步槍。少數準備用于正規作戰的治安聯隊,比如全州第 102 聯隊,居然還能搞到 82 毫米迫擊炮和美制火箭筒來裝備反坦克中隊。
雖說各治安聯隊都配備有美韓軍遺棄的日制或美制卡車,但據梁濟根中尉供稱,由于汽油被全部集中到了供應前線野戰軍的後勤運輸部隊,各聯隊車輛實際上處于趴窩的狀态,隻能使用幾輛以木炭爲燃料的老式日制卡車,所以這些車輛很容易就被遺棄。
人民軍繳獲的美制火箭筒,量大到治安聯隊也曾擁有
1950 年 9 月 22 日,美韓軍開始攻入漢城後,尚留在三八線以南的人民軍各治安聯隊的存在也迎來了倒計時。當日,正在南下途中的第 109 聯隊在遇到大量南撤的人民軍散兵遊勇後,首先發生混亂,僅少數人撤往開城,第 109 聯隊至此解體。
9 月 24 日,原本準備率第 102 聯隊從全州向大田反攻的聯隊長姜大文(강대문)上校見到很多從洛東江前線跑回來的散兵遊勇,知道反攻已經失敗,便命令各中隊長率部退入太白山,再尋機返回北方,第 102 聯隊至此解體。
9 月 25 日,原本在盈德郡負責海防的第 101 聯隊在接應人民軍第 5 師團 12 聯隊的一個小隊退入山區後,發現遭到韓軍的包圍,經過四個小時的炮擊後,聯隊官兵大部分投降,隻有聯隊長李正錄(이정녹)上校率少數人逃走,第 101 聯隊至此覆滅。
9 月 28 日,正退往鹹陽的第 110 聯隊在聽說鹹陽已經淪陷後,又轉向錦山,由于沿途不斷有人開小差,兩天後抵達錦山時,全聯隊隻剩 90 餘人,聯隊長等幹部搶到一輛吉普車單獨離開,剩餘官兵則分散向北撤退,第 110 聯隊至此解體。
9 月 29 日,第 104 聯隊文化副長金春福(김춘목)中校也帶着該聯隊殘餘官兵 100 餘人撤退到錦山,随後他對手下官兵們說,願意跟着他回家的就回家,願意投降的就去投降,第 104 聯隊至此解體……
電影《證言》中的治安聯隊頭目
正如上文所述,這些人民軍治安聯隊普遍戰鬥力較差,甚至在戰争中沒發生什麽正面作用,但因爲名稱與韓軍在北方設立的還鄉團組織——治安隊相仿,而被韓國人幻想成是和還鄉團一樣殘害地方的組織,在很多反映戰争初期解放區生活的韓國老電影中,都把治安聯隊成員描寫成爲無惡不作的家夥,這裏筆者就沒啥可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