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編輯:畢陸名
日本 " 老三 " 的地位難保?
據長安 / 街知事 25 日報道,根據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的預測,2023 年日本的名義 GDP 将從全球第三跌至第四。預測數據顯示,2023 年日本名義 GDP 約爲 4.23 萬億美元,而即将反超日本的德國約爲 4.43 萬億美元。同時,IMF 預計,印度将在 2026 年成爲世界第四大經濟體,日本則将在 2026 年至 2028 年間下滑至世界第五。
上述預測出爐之際,美元兌日元彙率正搖搖欲墜,逼近 150 關口;而歐元兌日元彙率正在逼近 160 的水平,上次觸及 160 的水平還是在 2008 年 8 月。日元貶值導緻換算成美元後的 GDP 縮水,此外,名義 GDP 受物價變動影響,因此德國比日本更高的物價漲幅也反映在了名義 GDP 上。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合作研究部主任劉英認爲,日本 GDP 被德國反超的大背景,是全球經濟增速 " 南升北降 "" 東升西降 " 的整體趨勢。
按美元計算,今年德國(黑線)經濟将超日本(黃線)
實際上,在今年德國 GDP 超日本的預測出來之前,日本的人均 GDP 已經逐年下滑。日本人均 GDP 原來是高于美歐發達經濟體的,但據統計,目前在七國集團中已經墊底,連韓國也已趕超日本。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内閣府年初發布的國民經濟計算年度推算顯示,從成爲富裕程度大緻标準的人均名義 GDP 來看,日本 2021 年爲 39803 美元,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 OECD ) 的 38 個成員國中排在第 20 位,被法國超越。
圖片來源:《日本時報》報道截圖
根本原因不在 " 日元貶值 "
據長安 / 街知事 25 日報道,有日媒分析稱,近期日元兌美元平均彙率已大幅貶值爲 1 美元兌 150 日元左右,而歐元兌美元彙率的貶值程度不及日元,日元的貶值導緻 GDP 換算成美元後縮水;此外,名義 GDP 受物價變動影響,德國比日本物價漲幅更高,也對排名産生了影響。
日本經濟被德國反超,僅僅是日元貶值、物價變動的問題嗎?實際上,日媒也坦言,日本經濟增長低迷已是長期持續現象。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合作研究部主任劉英認爲,在上述直接因素之外,日本 GDP 被德國反超,根本原因還是日本經濟自身存在的問題,最核心的就是缺乏活力。
" 安倍經濟學 " 中提出 " 通過提高工資增加财富、依靠中小企業拉動出口、‘智慧’是創造财富的寶庫 " 這 " 新三支箭 ",試圖刺激經濟增長,但盡管箭箭齊發,日本經濟卻并未真正走出低迷窘境。
此外,日本的創新力不足、缺乏經濟增長動力成爲 " 緻命一擊 "。全球獨角獸企業最多的兩個國家是美國和中國,其中很少看到日本企業的身影。不僅如此,日本傳統産業基本被趕超,而創新産業當中,數字經濟等則表現平平。
日本是目前全球唯一采取非常規貨币政策的國家,試圖通過極端刺激來改善經濟,然而,經濟動力不足,再多的貨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激恐怕都是枉然。
日本央行下周将召開會議,外界猜測日本央行可能會調整對債券收益率的控制,但外界普遍預計,直到明年才會結束負利率政策。種種數據也顯示出,德國的長期增長更爲穩定,這令日本政策制定者正忙于考慮最新的經濟刺激方案的細節。
日本經濟大臣西村康稔周二(10 月 24 日)在被問及 IMF 的預估時表示。" 日本的成長潛力确實已落後,且依然低迷,我們希望奪回過去二三十年所失去的。我們希望通過即将出台的一攬子計劃等措施實現這一目标。"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周一(23 日)時稱,經濟刺激方案包括延長能源補貼,旨在幫助緩解日本幾十年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造成的生活成本緊縮。他表示,政府還将采取措施,确保工資上漲勢頭保持不變,同時采取某種形式的減稅措施。
日本經濟複蘇不确定性仍存
據新華社 8 月 17 日消息,日本内閣府 8 月 15 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日本經濟連續兩個季度保持正增長,二季度實際國内生産總值(GDP)環比增幅爲 1.5%,按年率計算增幅達 6%。據日本共同社報道,這是經通脹調整後的日本實際 GDP 連續第三個季度增長,也是自 2020 年第四季度(10 月至 12 月)以來的最快增速。雖然數據看似亮眼,但多名經濟學家指出,由于内需持續疲軟,日本經濟複蘇仍面臨内生動力不足難題。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内需下降引發了廣泛擔憂。
據經濟參考報 8 月 16 日報道,東京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學教授、日本央行前董事會成員白井早由裏表示,二季度經濟數據并不如看起來的那麽強勁,GDP 增長好于預期的原因主要來自于外部,而日本家庭和企業在國内的支出卻表現疲軟,這實際上表明國内經濟表現不佳。
日本公布的統計結果顯示,由于物價持續高企,6 月日本實際工資收入同比下降 1.6%,連續 15 個月同比減少;實際家庭消費支出同比下降 4.2%,連續 4 個月同比下滑。專家指出,實際工資水平持續下降會令家庭購買力受到抑制,影響消費并拖累日本經濟複蘇。
日本第一生命研究所經濟調查部高級執行經濟師新家義貴則認爲,作爲日本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設備投資低迷也給今後經濟走勢帶來不确定性。
美國《紐約時報》分析指出,日本企業支出放緩的部分原因是日元疲軟。日本的食品和能源高度依賴進口,而日元貶值推高了進口成本,進而加劇了其國内通貨膨脹水平。疲軟的日元對經濟來說是把 " 雙刃劍 ",盡管可以提振出口,但可能會沖擊消費和支出。
此外,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海外需求也可能繼續萎縮。凱投宏觀和日本新京市央行研究所的分析師都表示,出口驅動經濟增長的勢頭不太可能持續,進口數據下降也推高了日本二季度 GDP,但這不意味着日本經濟的強勁複蘇。日本日生基礎研究所綜合政策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矢島康次也表示,在當下世界經濟大背景下,日本不可能 " 獨善其身 "。
日本内閣府日前發布的年中預測顯示,由于出口放緩等因素可能對經濟造成下行壓力,預計 2023 财年(2023 年 4 月至 2024 年 3 月)日本實際 GDP 增速爲 1.3%,略低于年初 1.5% 的預估值。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