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合資對自主壓制得有多厲害,如今自主對合資的反擊就有多強。剛剛公布完一季報,4 月的銷量再度給合資來一次重創,近期盡是 " 去年豐田狂賺 2500 億元 " 的消息滿天飛,卻在中國市場,曾經高高在上的豐田、大衆、日産等,利潤不斷被榨幹,連本田也再無緣十強。
3 月,奇瑞零售量 7.5 萬輛,批發量 17.5 萬輛,同比分别增長 62.6%、51.3%;4 月,奇瑞零售量 7.9 萬輛,批發量 17.5 萬輛,同比分别增長 59.8%、47.6%。保持着較大的基數,增速上,亦是所有車企中最爲亮眼,奇瑞的數據,直逼比亞迪。
固然,奇瑞的銷量,并不純粹。第一,奇瑞多半還得倚靠燃油車。當下國内類似奇瑞這樣的打法的,還包括長城、吉利,實在沒有比亞迪的果敢,全面轉型,畢竟奇瑞屬于國企,需要考慮之事甚多。
第二,奇瑞多半還得倚靠海外市場。當下國内類似奇瑞這樣的打法的,有上汽,長城也勉強算一個,但要知道的是,奇瑞海外市場的銷量占總量 50% 左右。數據中,零售量指賣于國内,批發量包含銷售到海外的部分,故而,在海外市場混得風生水起的奇瑞,批發量得以排在第二位。
國企作風,衆所周知,沒曾想的是,星紀元 ET 上市前後,從尹同躍近期的活躍的程度來看——不怕有負面影響,就怕沒聲量襯托,否則,如何在新能源的浪潮中活下去?
4 月零售銷量前十的,包含一汽 - 大衆、上汽大衆、廣汽豐田、東風日産、一汽豐田、華晨寶馬,分别排在第二、六、七、八、九、十位。排名大多在後面不止,且全是以價換量。
具體來看,4 月銷量,一汽 - 大衆同比跌幅 15.6%,上汽大衆跌幅 21.7%,廣汽豐田跌幅 32.1%,東風日産跌幅 9.6%,一汽豐田跌幅 31.3%,華晨寶馬跌幅 7.9%。
從終端的情況來看,豐田跌幅之所以更大,因爲優惠的力度不及其它合資——降得更多,才能跌得更少,但伴随之的,是利潤的變化。
上汽集團 2023 年财報顯示,上汽大衆總營收 1402.75 億元,淨利潤 31.32 億元,淨資産 204.15 億元;2022 年,上汽大衆總營收 1647.15 億元,淨利潤 87.29 億元,淨資産 261.14 億元。同比方面,上汽大衆各項數據皆在走下坡路,銷量沒有過多的動蕩,淨利潤暴跌不止一倍,價格戰以及新能源打壓背後之慘烈,可見一斑。
東風有限(主要系東風日産)方面,營收從 2022 年的 1271.72 億元跌至 2023 年的 901.40 億元,稅後利潤從 2022 年的的 107.97 億元跌至 2023 年的 3.94 億元,跌幅 96% ——數據源自東風集團财報,不忍直視。
廣汽集團的财報倒沒有那麽清晰,僅可查到廣汽豐田的營收數據,沒有淨利潤數據。但廣汽集團 2023 年淨利潤下滑 45%,一季度繼續下滑,達 20.65%,作爲利潤奶牛豐田,顯然被狠命壓榨,不好過。
無論是零售量還是批發量,之于廣汽本田或是東風本田,都已無緣車企十強多時。
據悉,4 月份,本田中國終端銷量 73831 輛,同比下滑 22.18%。其中,廣汽本田 33510 輛,同比下滑 44.61%,東風本田 40321 輛,同比下滑 17.28%。
具體來看,CR-V、雅閣、思域、型格、皓影依舊是銷量主力,但整體銷量皆走低,多款月銷過萬輛的盛況,難以複現。
财報顯示,2023 年廣汽本田營收 935.28 輛,同比下滑 18.75%,幅度遠大于廣汽豐田的 6.52%;東風本田的營收,從 2022 年的 1002.67 億元跌至 2023 年的 884.57 億元,稅後利潤則從 106.52 億元跌至 13.26 億元,跌幅 87.55%。
上汽大衆跌幅超 50%,東風日産跌幅 96%,東風本田跌幅 87.55%,卻有人說,合資的利潤還能繼續壓。确實,諸如這些合資品牌,淨利潤率還有 2% 左右,離無限接近于 0%,還有一定的空間。
奇瑞加速起量,尹同躍頻頻露臉,說明了新能源之關鍵,以及海外市場擴張之重要。
另一方面,春節後開啓新一輪價格戰,3 月算是個過渡期,4 月的數據顯得真實,而在這一個月,合資們勉強保住了地位,背後卻損失了何等的利潤,不爲人知。總而言之,沒壓榨到最後一絲利潤,合資都還沒算輸。
視頻号回顧: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