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VCG4186206486
自己拍攝的圖片竟然因 " 侵權 " 被圖片交易平台視覺中國(000681.SZ,股價 15.33 元,市值 107.4 億元)索賠?星空攝影師戴建峰的一條微博因爲龐大的關注度直接上了熱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涉事圖片系攝影師戴建峰授權圖片庫 Stocktrek Images 進行銷售,Stocktrek Images 又将相關圖片授權給 Getty Images 銷售。視覺中國稱其作爲 Getty Images 在中國内地的獨家合作夥伴,擁有對包括涉事相關圖片在内的完整的銷售權利。
對于視覺中國的說法,戴建峰并不認同。8 月 21 日,視覺中國高層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也坦承 " 工作中确實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
至此,此事件仍有未解之謎:第一,攝影師戴建峰與 Stocktrek Images 所簽協議是否爲專有使用,也就是當初有沒有将自己的圖片使用權 " 賣斷 " 給了 Stocktrek?第二,此次使用圖片的是戴建峰作爲法定代表人的公司的微信公衆号,轉授權情況下,被授權人視覺中國是否有權提起索賠訴訟?
授權之争:後手舉證環節待明晰
8 月 15 日,攝影師戴建峰在社交平台上表示," 真的是離譜了!今天收到了視覺中國打來的電話,說我的公衆号侵權使用了他們 173 張照片,還要賠償他們 8 萬多元!"" 當我打開内容一看,這些所謂的‘侵權照片’竟然都是我自己拍攝的作品。"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戴建峰的控訴一出,立刻引發網友熱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戴建峰并未将圖片直接賣給視覺中國。戴建峰授權圖片庫 Stocktrek Images 進行銷售,Stocktrek Images 又将相關圖片授權給 Getty Images 銷售。視覺中國稱其作爲 Getty Images 在中國内地的獨家合作夥伴,擁有對包括涉事相關圖片在内的完整的銷售權利,涉事圖片的銷售授權鏈條清晰完整。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但戴建峰對此回應并不滿意,針對此回應稱:" 我已與 Stocktrek 進行核實,Stocktrek 明确告知我,視覺中國無權銷售我的作品,也沒有我作品的任何版權。Getty 也無權将我的作品再次轉授。"
可以看到,至此雙方的表述出現了分歧。
複旦大學知識産權研究中心研究員王俊 8 月 18 日通過微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要注意 Stocktrek 定義自己是 royalty- free(買斷式授權,用來宣告一項具有版權、專利或著作權的産品能永久或特定時段被使用而不需要支付權利金或執照費)的内容提供商,因此在此後的各流轉環節中,起初的 royalty- free 授權是不能等同于‘授權分銷’的。授權展示是一回事,但‘受權展示并分銷’(轉授權 + 收費),是完全徹底的兩碼事。"
若真如視覺中國所述 " 涉事圖片的銷售授權鏈條清晰完整 ",攝影師是否有權在自己及關聯方的自媒體平台使用自己的攝影作品?
王俊表示:" 這要看攝影師當初是否,以及怎樣授權給 Stocktrek,轉授權鏈條是否清晰完整,由每個流轉環節的‘後手’舉證。"
" 關鍵之處在于:攝影師當初有沒有将自己的圖片使用權‘賣斷’給了 Stocktrek?"
" 侵權 " 之辯:授權 Stocktrek 範圍是重點
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張偉君 8 月 18 日通過微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視覺中國所說的‘銷售權利’,不是一個知識産權法的概念,是不清楚的含義,所謂銷售權利到底什麽内涵,沒有辦法從這四個字中去評判。"
對于授權的邊界,曾經和視覺中國有名譽權官司的雷騰律所認爲,視覺中國曾 " 僞裝編造的訴訟證據鏈條 "。
雷騰律所發布文章稱,于美國 Getty 公司(Getty Images Inc.)出具的《版權确認及授權書》,原意應當是有權 " 進行展示、營銷和使用權(含版權使用權)許可 ",而視覺中國卻将其翻譯爲 " 所有圖像享有版權 ",雷騰律所表示 " 版權使用權的轉授權與版權人的直接授權存在根本性的差别,轉授權情況下,被授權人根本無權提起索賠訴訟 "。
圖片來源:雷騰律所官網截圖
王俊也發出疑問:" 對于授權内容(權項),每個流轉環節是否存在增減情形?在中國,(知識産權)市場發育尚很不健全,法治的作用就是防止人心叵測。"
視覺中國方面 8 月 21 日則通過微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使用圖片的賬号主體是戴建峰先生爲法定代表人的公司,即北京星之旅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而這件事情 " 巧就巧在這裏 "。
受訪視覺中國高層電話稱,如果在溝通前注意到 Jeff Dai 和戴建峰是同一個人," 可能是另外一個概念 "。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照片的賬号主體是否 " 侵權 ",仍然與戴建峰對 Stocktrek 的授權範圍有關。
8 月 22 日,北京嶽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嶽屾山通過微信文檔回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稱:" 北京星之旅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系區别于戴建峰本人的獨立法人主體,其對攝影作品的使用亦需要合法的權利來源。但目前沒有見到雙方簽署的協議,如果協議約定戴建峰授權 Stocktrek 專有使用其攝影作品,則除 Stocktrek 外,包括戴建峰本人、星之旅公司在内的其他任何人均不能以同樣的方式在約定期限和範圍内使用該攝影作品。如果協議僅授權 Stocktrek 普通許可使用,未約定排他許可使用,則戴建峰完全可以授權星之旅公司使用自己的攝影作品。"
攝影師将自己拍攝的照片用于以公司爲主體的公衆号,是否用于盈利會否影響侵權行爲的認定?
嶽屾山表示:" 除合理使用等法律明确規定可以不經許可的特殊情形外,使用他人作品均應當取得著作權人的使用許可,是否以盈利爲目的不影響侵權行爲性質的認定。"
需要說明的是,即便涉及侵權,賠償數額的考量也受諸多因素影響。
嶽屾山繼續表示:" 但司法實踐中,人民法院在确定賠償數額時會綜合考量作品類型、侵權行爲性質、後果、侵權人主觀過錯等情節。雖然該公衆号所發布内容從形式上看多爲風景照片、視頻,沒有明顯的廣告植入,但因其注冊主體是星之旅公司,且公衆号文章内容尾部存在與微信方進行分成的廣告,存在較大被認定爲是以盈利爲目的進行使用的風險。"
而就 Stocktrek 與戴建峰之間的協議邊界這一關鍵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8 月 21 日通過官網留言以及公開郵件聯絡 Stocktrek,截至發稿未獲回複。8 月 22 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撥打了戴建峰的電話,對方表示目前不接受采訪。截至發稿,戴建峰亦尚未回複記者發送的采訪問題短信。
否認 " 以訴代銷 ",視覺中國稱訴訟收益上半年占比 1.26%
此次事件之所以再次引燃公衆情緒,很大程度與視覺中國此前屢陷版權糾紛有關。
2019 年 4 月,人類曆史上第一張 " 黑洞照片 " 對外公布,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而視覺中國因将這張照片标爲其 " 版權所有 " 而受到各界質疑。
彼時歐洲南方天文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明确表示:" 我們從未,也不能将自己的圖片版權轉讓給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且視覺中國從未就黑洞圖片聯系過我們,至少到目前爲止沒有任何自稱是視覺中國代表的人,聯系過歐洲南方天文台。"
一石激起千層浪。
也是在 2019 年,視覺中國因爲将國旗、國徽等公共資源标注爲自己的版權所有而引發外界廣泛關注。
" 視覺中國上圖片的版權絕大多數都屬于版權人的,視覺中國隻是搭建了版權内容提供者和版權内容使用者之間交易的平台,但并不是這些版權内容的擁有者。除了少量視覺中國買斷的版權,那是另外一個概念。"8 月 21 日,視覺中國高層如此電話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些報道說視覺中國擁有這些内容的版權,是一種誤讀。
前述視覺中國高層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闡述,該公司認爲版權屬于内容提供方,視覺中國提供的是技術服務," 我們掙的是内容服務和技術服務的錢,這是視覺中國最核心的商業模式,這個商業模式占到總收入差不多 99%"。
同時,視覺中國也被質疑 " 碰瓷式維權 "" 以訴代銷 "。從此次戴建峰放出的截圖看,視覺中國在發現他 " 未經授權使用 173 張 " 圖片後才發去了 " 維權郵件 ",并且提出了兩個解決方案:一是需戴建峰購買不低于 173 張圖片,圖片單價 300 元,合作期限爲 1 年,除已經使用的照片外,可再下載 173 張圖片;其二是已使用的 173 張圖片支付全部使用費用,圖片單價 500 元。
2018 年 7 月 3 日,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夥人張穎,曾在微博上 " 怒批 " 視覺中國,稱其開了一個系統,開始有組織地大範圍搜索使用未授權圖片的各種企業,并以此要求企業簽年度合同。
而對版權确權的重視,被視覺中國視爲是一個積極行爲。根據視覺中國 2023 年半年報,該公司宣稱 " 是國内第一家将‘可信時間戳’用于數字版權的确權和存證的公司,累計完成了超過 50 億次圖片版權檢測。"
針對關于公司運營模式的質疑,前述視覺中國高層回應道:" 我們今年上半年也公布了相關數據,如果說視覺中國主要靠所謂‘以訴代銷’的話,是無法支撐這些收入的。出了個别類似的事情,給外界造成了一種印象,覺得視覺中國主要就是 " 靠打官司掙錢 ",這是對視覺中國商業模式的嚴重誤讀。衆所周知,爲了圖片打一場官司的賠償是很少的,視覺中國 2022 年收入近 7 個億,如果單靠打官司,得打多少個官司?那種所謂的‘以訴代銷’的收入,2023 年上半年隻占到我們整體銷售收入的 1.26%。"
此外,視覺中國高層人士表示,該公司基本上都是受版權人的委托去訴訟維權的,因爲 " 一張圖片就那麽點錢,攝影師個體事實上是很難維權的,訴訟的經濟成本、時間成本,即使最後打赢了,也往往讓攝影師‘得不償失’。現實是,攝影師即使明知被侵權,但個人選擇用司法途徑解決問題的意願大多較低。"
視覺中國 2023 年半年報顯示,其擁有海量的高質量内容,包括超過 4 億的攝影、矢量圖、視頻、音樂等素材,是全球最大的同類視覺内容數字版權交易平台之一,同時 " 公司客戶已經覆蓋各個行業領域,中小企業年度付費客戶超過 20 萬 "。
2023 年上半年,該公司合并層面營業收入爲 3.7 億元,同比增長 5.75%;歸母淨利潤爲 9087.17 萬元,同比增加 65.72%。
同時,此次事件也引發了外界對于視覺中國 " 行業壟斷 " 的質疑。
王俊告訴記者:" 網絡平台擁有天然的技術優勢,極易導緻壟斷,所以平台電子商務一旦成型,始終面臨着反壟斷的挑戰。"
王俊介紹,依據 2022 年反壟斷法修訂版的相關規定,無論視覺中國是否 " 利用數據和算法、技術、資本優勢以及平台規則等 ",隻要其在日常運營活動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或與相關市場主體達成壟斷協議,以維護其壟斷利益,都涉嫌市場壟斷。
" 此外,無論視覺中國是否具備市場壟斷地位(鑒定确認需要複雜且冗長的認證),濫用知識産權,以達到其排除、限制市場競争的目的,當然也受中國反壟斷法的規制。" 王俊介紹。
視覺中國方面認爲自身體量 " 不至于 " 壟斷,不少業内平台與其收入規模相當," 視覺中國 2022 年一年收入不到 7 個億,收入規模和所謂的‘知名度’是不太成比例的 "。
圖片版權維權難,版權保護需多方共同努力
創新引領發展,版權保護事業蓬勃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多位受訪攝影師認爲,在版權方面該群體屬于弱勢群體。攝影師崔宇 8 月 21 日微信受訪時表示:" 圖片盜用一般也很難發現,網站盜用圖片比較多,因爲這個成本比較低。所以我們也很難發現,大部分情況下就不了了之了。"
有業内人士指出,圖片版權屬于 " 小版權 ",出于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的考量,個人打官司維權的意願大多較低。
前述視覺中國高層也表示," 視覺中國作爲内容的平台方,是侵權行爲的最大的受害者。據監測,每年從視覺中國官方網站免費下載的圖片數量至少有 2000 萬張。"
一些攝影師還認爲自己在版權方面的收益是偏低的,攝影師 " 農之天 "8 月 21 日通過微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前幾年曾将攝影作品傳到視覺中國、圖蟲網,平台幫忙銷售,但是收益比較低,後來就沒再做了。一張照片,賣的價格都是平台自己定,而且平台拿了大部分,到我們手上隻有小部分。"
圖片來源:記者獲取
前述視覺中國高層指出,近年來,由于圖片的使用場景發生重大變化,版權圖片單價走低的趨勢确實明顯," 視覺中國的分成比例這麽多年來基本上沒有變化,攝影師的收益低,并不是因爲視覺中國的分成比例降低了。這是一個全球範圍之内普遍存在的現象 "。
單價走低、維權困難,圖片版權的保護工作應當如何做?
王俊認爲:" 應當‘集體管理 + 版權自治 + 技術手段’多管齊下。前者有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其章程表明,對于加盟會員給予 50 年的著作權維護;版權自治乃是數字化時代的行權新模式,例如 CC 許可證(Creative Commons License)授權模式,特别适合應用于互聯網新媒體;互聯網乃是通過技術手段實現的,當然也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實現有效的版權管理,例如 DRM(Digital Right Management)各種數字水印技術,原創作者也可以充分利用 TSA 時間戳,第一時間實現版權聲明,避免很多無端争議。"
另外,即使面對各種指責,也應當看到視覺中國作爲版權交易平台,也是擁有其正當權益的。
王俊介紹,網絡平台主要涉及信息網絡傳播權,也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衆提供,使公衆可以在其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此外,傳播平台有沒有其他商業(财産)權利要視乎其從 " 前手 " 得到多少授權,以合同協議确定的方式框定下來,不能作任意擴張解釋。換言之,視覺中國隻能在 " 受權範圍 " 之内行權。
而如何正确維護傳播平台權利,則是一個曆久彌新的話題。王俊表示:" 随着時代變遷會有不同答案。目前‘行業自律 + 第三方電子調解仲裁機制’可能是個不錯的選擇,可以将成熟的第三方調解、仲裁機構延伸到平台,形成第三方仲裁機制。國内的電子商務平台已有一些不錯的先行嘗試。"
王俊最後呼籲:" 知識産權受法律保護但有邊界,越界即侵權應堅決制止。無論是原創作者,還是後續的商家,以至于普羅大衆,都應當相互尊重,彼此謙讓,不能信馬由缰,更不能恣意妄爲。知識産權這舞台足夠大,怎樣讓财富和情懷都能毫無阻攔地奔湧起來,值得我們深思和努力。"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