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元的白酒宣稱堪比茅台 158 元的手表号稱讓利 11 萬元
忽悠式直播帶貨何時休
□ 記者 韓丹東
□ 實習生 關楚瑜
近日,# 博主稱嘎子哥賣的手機最多值 999 元 # 話題沖上熱搜榜。起因是主播謝孟偉在直播間售賣一款手機時,宣稱這款手機在某電商平台官方旗艦店售價 8999 元,自己直播間僅售 1999 元;之後有數碼博主評測後稱,該款手機用高價低配的貼牌機忽悠普通消費者,手機最多值 999 元,引發社會關注。
《法治日報》記者調查發現,在當下的直播間,諸如 " 地闆價 "" 宇宙最低價 "" 粉絲超級福利 "" 讓利大促銷 " 等宣傳語比比皆是,号稱帶貨商品隻是市場價一折甚至更低,而消費者下單後卻發現貨不對闆、誇大宣傳、高于市場價等問題。有網友将這一現象稱之爲 " 忽悠式直播帶貨 "。
受訪專家建議,加大對 " 忽悠式直播帶貨 " 的整治力度,直播平台應當将嚴重違法違規的直播營銷人員及因違法失德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人員列入黑名單,并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同時,各部門應加強聯動,依法加大查處直播營銷違法行爲。
标價售價差額巨大
讓利銷售遭到質疑
在當天晚上的直播中,謝孟偉展示了這款手機在某電商平台官方旗艦店的售價 8999 元,然後稱在其直播間隻售 1999 元," 這款産品,跟所有的老鐵說,嘎子不掙錢,希望粉絲收到後 @咱一下,說嘎子帶的産品太良心了 "。當晚,直播間賣出該款手機 1.4 萬多部。
随後,有數碼博主 @李傑靈發視頻稱,該款手機用高價低配的貼牌機忽悠普通消費者,認爲該手機最多值 999 元。
對此,@謝孟偉工作室發短視頻回應稱,直播間賣的任何一款産品保真,因爲每款産品都有官方授權,保證正品;不同渠道的優惠力度不同,所以價格存在差異。
記者近日在主播所說的電商平台上檢索,兩家品牌方旗艦店均沒有銷售這款手機,也看不到當時主播在直播間展示的鏈接。其中一家品牌方自營旗艦店的客服告訴記者,店裏一直沒有賣這款手機。另一家品牌方通訊旗艦店的客服稱," 店裏現在沒有這款手機,補貨時間不确定 "。
對于主播直播間展示的鏈接從電商平台上 " 消失 " 的情況,有短視頻平台博主 @侃人社稱,這可能是商家與主播的合作機,隻有在主播帶貨時,商家才會把該款手機以 8999 元的價格上架到電商平台上。
記者檢索發現,在上述平台的兩家品牌方旗艦店内,所有在售手機的價格均不超過 1000 元,且多是 " 老人機 ",意味着對标用戶主要是老年人群體,其中多款手機是翻蓋和有按鍵的非智能機。在另一電商平台,該款手機标價爲 1880 元。
此事引起網友熱議後,不少數碼産品測評博主在其他平台購買該款手機進行測評,多位博主均稱這是一款高價低配的貼牌機,不僅配置低,還毫無體驗感可言。其中一則測評視頻顯示,該款手機系統廣告很多,打開一鍵加速、看日曆、手機管家甚至充電都會彈出廣告。
還有博主爆料稱,在另一家短視頻平台上,直播銷售一台這款手機能賺 599.7 元傭金,占售價的 30%。
号稱 " 地闆價 " 出售
其他平台售價更低
記者調查發現,不僅是手機,白酒、手表、電子産品、茶葉、保健品等各類産品,直播帶貨過程中均存在大量所謂 " 讓利促銷 "" 地闆價 "" 骨折價 " 的情況。有的直播帶貨現場,還有一位所謂的廠家人員,與主播一人唱紅臉一人唱白臉,讓很多消費者産生 " 買到就是賺到 " 的錯覺。
2 月 27 日晚,在某短視頻平台,一位主播正在直播間銷售白酒。在介紹一款酒時,廠家人員稱這款酒在商超售價一瓶 600 多元,給代理商的價格在 260 元至 290 元之間;接着,主播向廠家人員 " 瘋狂 " 砍價,最後以 99 元一瓶的價格上鏈接。其間,廠家人員不停念叨:這個價要虧本。主播則表示隻賣 2000 單給粉絲福利。很快,這款酒被搶購一空。
然而,記者在其他平台查詢到,這款酒每瓶售價僅六七十元。
在另一家短視頻平台,一位主播正在直播間推銷一款 " 貴州 ××× 濃香型 " 高度白酒。主播多次碰瓷 " 茅台酒 ",稱這款酒是淩駕于 " 飛天茅台 " 之上的紀念收藏酒,出廠價一箱 3000 多元,現在直接讓利粉絲,一箱 ( 6 瓶 ) 隻要 398 元,每瓶僅 66 元。
" 來品嘗一下普通老百姓都喝不到的高端酒。" 主播吆喝道。不一會兒,這批酒就全部賣完了。
記者觀察發現,這款酒的生産企業是某保健酒業有限公司,而非貴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該商品評論區裏,不少消費者購買後都給出了差評:" 碼不對,查不到對應商品,就當買個教訓了 "" 酒隻能算是雜酒,口感如何還不知道,看外觀隻能說一般 "……
記者調查發現,這種直播帶貨方式在某些銷售 " 名牌表 " 的直播間裏顯得更加離譜。
在某平台直播間,一款名爲 " 瑞尼世家 " 的腕表售價 158 元,主播稱自己每賣一塊表相當于倒貼 11 萬元——主播花 11 萬元向廠家買一塊表,再在直播間以 158 元的價格賣給消費者,隻爲讓利粉絲。主播甚至還在直播間現場給廠家轉賬。記者在直播間能聽到類似 "××× 到賬 33 萬元 " 的轉賬提示音。
" 到貨後可以去線下專櫃驗貨,如果是真的,你就賺了;如果是假的,假一賠九,以我剛剛轉賬的價格爲準,你就能獲得将近 100 萬元的賠償。所以,不可能是假的,表裏随便一顆鑽石摳出來都價值連城。" 主播說。
建立 " 黑名單 " 制度
健全投訴舉報機制
" 全網最低價 "" 今天在我直播間入手最劃算 "" 某電商旗艦店賣 5000 元到我這兒隻要 800 元 "…… 忽悠式直播帶貨何時休?
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教授段威說:" 主播在直播間宣稱‘最優惠’‘全網最低價’等行爲,明顯與事實嚴重不符,純粹是忽悠甚至欺詐消費者,屬于違法行爲。"
他解釋說,這些行爲不僅與民法典關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等規定相背離,也違反了電子商務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 ( 試行 ) 》等法律法規和規範性文件。
" 電子商務法明确,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全面、真實、準确、及時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務信息,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商家忽悠式直播帶貨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同時,上述直播行爲如構成商業廣告,也違反了廣告法關于廣告不得使用‘最高級’‘最佳’等絕對化用語的規定。" 段威說。
法律很明确,爲何忽悠式直播帶貨屢見不鮮?
在北京國雙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衣海賓看來,根據《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 ( 試行 ) 》的規定,直播營銷平台應當對違反法律法規和服務協議的直播間運營者賬号,視情采取警示提醒、限制功能、暫停發布、注銷賬号、禁止重新注冊等處置措施,保存記錄并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但目前直播營銷平台對此現象仍缺少投訴、監督機制。一方面,可能很多消費者遇到這種情況沒有積極投訴維權;另一方面,接到投訴後,直播營銷平台也可能沒有采取積極措施。
" 誰來監督和處罰直播平台的消極行爲,需要在立法及網絡直播管理規範層面作進一步完善。" 衣海賓說。
他建議直播平台将嚴重違法違規的直播營銷人員及因違法失德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人員列入 " 黑名單 ",并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同時,各部門應加強聯動,依法加大查處直播營銷違法行爲,強化信息共享與協調配合,提升監管合力。還要加大案件查辦力度,發現違法行爲涉嫌犯罪的,應當及時将案件移送司法機關。
段威認爲,網絡直播帶貨等商業行爲對擴大就業、促進消費、推動經濟等發揮了積極作用,爲促使其發揮正面功能、防範負面影響,應努力打造一個綜合治理體系:網絡直播發布者、網絡直播服務機構、網絡直播平台等經營者應強化守法經營意識,自覺遵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廣告法等法律規定的義務與責任;行業自律組織應主動擔當,增強規範功能,提升行業形象;相關監管部門應積極作爲,形成全方位、立體式監管體系;全社會應實時參與,切實提升社會監督水平,讓違法行爲無所遁形。
受訪專家也提醒消費者要擦亮眼睛。衣海賓說,消費者應當理性消費,避免沖動性消費,可以在多個平台進行對比後下單;要謹慎選擇直播平台,盡量在官方旗艦店購買商品;另外,不要盲目追星,對于明星直播帶貨也要多觀察、多比較;購物後留好購物憑證等相關證據,以便發現問題後積極維權。 ( 法治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