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1 月,小雷購入了 vivo 小屏旗艦 X200 Pro mini,如今才過去幾個月就有消息稱,vivo X200 系列又要迎來叠代了。根據知名數碼博主 @數碼閑聊站的爆料來看,vivo X200S 系列最快會在這個月與我們見面。

(圖片來源:vivo 官方)
往年手機廠商都是一年一旗艦。不過這幾年,旗艦手機半年叠代,好像已經成了常态,這是什麽情況呢?
既然是升級款,那麽 X200S 的配置就成了用戶們最關心的點。據網上爆料,X200S 的升級點主要有三:電池、外觀工藝和影像。
先說影像,X200S 在硬件層面與 X200 完全一緻,依舊爲 5000 萬像素大底三攝模組,不過大家都知道 X200 系列發布時曾因眩光問題引出不少麻煩,也勸退了一大批本想購買的用戶。從後續網友們的分析來看,vivo X200 的眩光問題是模組鏡頭設計時出現了一些小差錯,因此小雷大膽猜測 X200S 會适當優化,不說徹底消滅眩光問題,起碼減少它對成片的影響。

(圖片來源:@數碼閑聊站)
處理器方面則由天玑 9400 升級爲天玑 9400+,整體表現基本可參考天玑 9400 的表現(雷科技有大量評測,可全網搜索查看),小雷猜測應該隻是在核心頻率上稍稍提升一點,然後再加入一些有關 AI 的新特性。
唯一讓小雷感興趣的是,vivo X200S 終于用上超聲波指紋識别技術了,超聲波指紋所帶來的正反饋是短焦指紋技術無法比拟的。
其他傳說中的配置信息這裏簡單提一嘴:電池由原來的 5800mAh 提升到 6000mAh、機身采用新一代拼接工藝,可能在配色方面會搞出新花樣、使用 1.5K 分辨率直屏、充電功率應該保持不變(90W 有線)。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制)
從目前的信息來看,vivo X200S 的整體提升并不大,不過如果其真的對相機進行了優化,那确确實實是給老用戶背後狠狠來了一刀。
好在根據媒體爆料,此次叠代的僅有 X200 一款,Pro 版本和 Pro mini 版本隻會推出一個新配色,這讓原本有些憤怒的小雷平靜了不少。但這又勾起了小雷的好奇心,三款機型爲何隻叠代一款呢?
其實想想原因很簡單,大部分旗艦機型的标準版都是出貨主力軍,因爲擁有最接近旗艦的使用體驗,在價格方面又足夠親民,對用于來說性價比最高。
但不管怎麽說,vivo X200S 的推出必然會影響到老用戶的心态,誰也不願意接受僅僅半年就推出加量不加價的新品。有一說一,不隻是 vivo 有 " 半代升級 " 的做法,這在行業已蔚然成風,那麽,爲何手機廠商如此鍾情于半代升級?
小米算是國内第一家抛出「半代升級」概念的廠商,在小米 12 系列發布後僅 8 個月就迎來了小米 12S,更有意思的是,在 5 個月後,數字系列的正統叠代,小米 13 系列來了。在 13 個月的時間裏,小米就做到了 " 三世同堂 ",這對于老用戶來說自然是難以接受,他們認爲被小米 " 背刺 " 了。

但結合當時的市場情況來看,小米 12S 系列是有一定意義的。
在連續經曆骁龍 888 和骁龍 8Gen 1 兩代處理器後,很多用戶對小米失去了信心。而高通也在恰當的時機推出了優化後的頂級處理器骁龍 8+ Gen1,瞬間完成口碑逆襲,手機廠商們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以小米爲首的手機廠商紛紛推出了半代升級産品,一來能挽回此前損失的口碑,二來能清理掉之前的庫存配件,一舉兩得。
更何況當時的小米 12S 系列還肩負着引出小米 12S Ultra 這位重量級選手的責任。事實證明,通過一連發布三台 " 好産品 ",小米數字旗艦的口碑也得到了恢複。

或許是受到小米 12S 系列的啓發,vivo 在自家旗艦上沿用半代升級策略,2023 年在 vivo X90 系列發布僅半年時間就推出了 vivo X90s 系列,在處理器、屏幕以及影像三個最重要的配置方面做了全面升級,針對一些小配置和小問題也做了相關優化。
vivo 憑借這款機型成功殺入 2023 年第三季度高端手機銷量前十,其在 3000-5000 元價位段的市場占比達到 13%,這個水準在以往隻有華爲才能做到。而後續的 vivo X100 系列、X200 系列也延續了這個「優良傳統」,看似一片祥和能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但同時也讓首發用戶感到被「背刺」。
舉個例子,手機廠商一般會在年末發布頂級旗艦,以抓住未來一年的需求,但如果中途多一個「S」版,那麽用戶該如何選擇?是早買早享受?還是等到年中推出半代升級版?更别說在半代升級版發布半年左右,正統叠代産品又要上市了。
當然,這也不能全怪手機廠商,高通和聯發科近兩年的激烈競争變相導緻旗艦機型不得不考慮半代升級。旗艦芯片升級節奏快了,手機廠商就被迫跟着加速換代。前文曾提到,vivo X200S 将搭載的是聯發科天玑 9400+ 處理器,而天玑 9400 發布于去年十月,同樣的半年叠代,同樣的小優化小升級。手機市場最忌諱「人有我無」,如果廠商沒有能夠對抗的新産品,那可能在未來半年時間都會被友商壓着打。
這種情況的出現,實際上是市場加速競争的必然結果。廠商們爲了在競争中保持優勢,不得不頻繁推出新産品,甚至在短時間内對産品進行降價,這種做法在短期内可能會提升銷量,但從長遠來看,用戶可能會普遍認爲:首發買的都是冤種。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芯片的半年叠代其實沒有必要,手機廠商也不一定真的需要一款「補短闆」式的小改款旗艦來彌補之前性能和體驗層面的不足。半代升級策略雖說可能在短期内能提升銷量,但也确實打亂了原本的産品規劃和升級節奏,增加了用戶的選擇成本。
蘋果和三星在産品升級換代上相對克制,他們在産品規劃和更新節奏更穩定。iPhone 數字系列一年隻推出一款(今年例外,推出了 iPhone 16e 這一入門級準旗艦),三星形成了上半年更新 S 系列、下半年更新折疊屏系列的節奏。
對消費者來說,數碼博主以前是說 " 買新不買舊 ",現在則流行這樣的勸退邏輯:" 别追首發 "。在半代升級的策略的影響下,很多原本已經到了換機周期的用戶變得「想買而不敢買」,總是覺得「會有更好的」,等等黨也是從這兩年開始多起來的,很多人等着等着發現不換也可以湊合着用,于是就成了 " 釘子戶 " 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經常嘴上「這兩年手機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也不完全正确。仔細觀察手機市場你會發現,之所以更新節奏加快,是因爲過去兩年很多産品都是以一種「先上市再補短闆」方式在進行産品叠代。很多時候所謂的升級,就是爲了彌補之前産品的不足。
說白了,還是市場競争太激烈,芯片廠商與手機廠商比消費者要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