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漫長的季節》裏的彪子嗎?
劇集的最後。
遭遇了車禍的他,卻被安排了一個唯美而又充滿着哀傷的慢鏡頭:
彩票在飛。
是的,彩票。
曾經,彩票投注站是中老年人的聚集地,彩票是失意者聯盟的希望寄托,而現在呢?
前段時間,俞灏明收工,遇到粉絲。
追星的粉絲直接送了他一疊彩票。
而後來,沈騰叔叔走紅毯。
别人是打招呼,是合影,他在做什麽?
給粉絲發彩票。
彩票,已然變成了年輕人的一種 " 生活方式 "。
财政部數據顯示,2023 年 1 至 5 月,全國共銷售彩票 2251.71 億元,同比增加 750.88 億元,增長 50.0%。
而在中國,更是幾年來一路高歌猛進。
和 " 上香 " 一樣迷信中獎?
或許。
寄托希望的背後,所折射的,是一種更 " 當下 " 的心态。
01
去年韓國的黑馬電影《6/45》裏有這麽一個場景。
一個在朝韓邊境看守的士兵撿到了一張價值 57 億韓元(600 萬美元)的彩票,但意外發生,這張彩票被風吹到了對面朝鮮士兵的手上。
怎麽辦?
對于雙方士兵來說,這張彩票,都是一種希望。
韓國即将退伍的兵長千禹。
他想建立一個有産後管理的奶牛牧場。
學牲畜交配專業出生的他,看到人們爲了擠牛奶,頻繁讓奶牛懷孕,這讓他感到很痛苦。
朝鮮士兵榮浩。
他則是想給自己的父母買一個瑞士産的牙套。
于是。
因爲這些小小的希望,原本敵對的雙方,暫時放下偏見,合作了起來:在雙方士兵成爲俘虜混在敵軍軍隊中時,他們都願意豁出性命保護對方不被發現。
見錢眼開?
不。
說到底,是因爲他們都身處底層,而這張彩票,是他們實現 " 階級躍升 " 最快的方式。
這是爲什麽《有完沒完》裏,範偉被上司處罰、和兒子鬧了矛盾之後才如此開心的原因。
因爲他中了大獎。
這讓他覺得可以改變一切。
這更是爲什麽《一出好戲》裏黃渤死守着那場彩票不放的原因。
中了 6000 萬。
足夠改變自己窮哈哈的命運了。
是的。
在當下,彩票往往會給或困頓或無聊的生活,增添一點點的希望。
老實說。
每個人都知道彩票的中獎率很低(有人計算過彩票的中獎率,比被雷劈還要低 18 倍)。
每個人都懷疑彩票的中獎是有 " 作弊 " 的嫌疑(網上充斥着不少類似的陰謀論)。
但大家還是義無反顧地投身彩票大軍。
這其中有經濟原因。
更有無能爲力、無法改變的現實因素。
就業壓力、住房壓力、婚戀壓力,當年輕人走出校園,卻發現被這個世界壓得喘不過氣的時候,他們往往會把希望寄托在一切哪怕是幾率極小的事情上。
但,僅僅是希望嗎?
在經濟學裏有一個口紅效應。
指的是每當經濟不景氣時,并非生活必需品的口紅的銷量反而會直線上升。
這是因爲即使生活窘迫,人們仍然會有消費的欲望,口紅作爲一種 " 廉價的奢侈品 ",會對消費者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
彩票也是如此。
曾有學者進行社會心理學研究實驗,參與者可以選擇買當天或是第二天開獎的彩票。結果發現,喜歡第二天開獎的參與者,更有可能體驗到希望和期待的激動情緒。
即便是那種即開型的刮刮樂。
在刮開幾塊錢彩票的瞬間,大腦分泌的多巴胺,也能讓人獲得短暫的快樂。
于是。
買 20 塊的彩票就算是隻中獎了幾十塊,也能讓自己開心一天,證明自己的運氣還不錯。
就算沒有中獎,根據能量守恒定律,在彩票上沒有得到的好運,也會轉移到生活和工作中。
何樂而不爲?
02
其實,沒有人不希望一夜暴富,但也沒有人真的相信自己會一夜暴富。
那些中獎的幻想。
往往隻會活躍在我們睡不着的夜裏,一旦鬧鍾響起,它便會飄散無影,消失殆盡。
那麽,我們爲什麽還會樂此不疲地買彩票?
或許。
這隻是一種慰藉,隻是朋友之間的一種牽絆。
還記得前幾天的一則新聞。
深圳一名女性過生日,結果收到閨蜜送來的禮物,是整整一大箱的刮刮樂。
共計 5040 張,價值 100800 元。
送的還是 " 希望 " 嗎?
不。
能送出這樣禮物的人,想必也不會爲生活愁些什麽,但 5000 多張彩票,在她刮開的時候、中獎的時候,必然會記起,這是朋友送的禮物。
這是另一種 " 共處 " 的時光。
想到了什麽?
沒錯,是枝裕和的《比海更深》。
電影裏的良多。
一個失去名氣和才華的小說家,依靠做私家偵探過活,總是沉迷于買彩票。
兒子以爲彩票是希望。
隻要中了獎,家人就能再次住在一起。
于是。
這些在台風天被打濕再曬幹了的皺巴巴的彩票,被兒子攥在手心裏,希望家庭複合的願望,填補了沒有爸爸的感情空缺。
但。
其實對于爸爸來說,彩票不過是一種紀念。
和妻子離婚後,父親良多每個月隻能見兒子一次。
于是見面時,他決定帶兒子買彩票,以紀念他們之間的羁絆。
這些小小的慰藉和紀念。
往往就是現代人熱衷于買彩票的原因。
所以你看。
商場裏,成群結隊的年輕人會守候在彩票亭旁。
選數字,刮彩票。
直播間裏,也越來越多刮彩票的現場。
甚至很多人,會把彩票包裝成禮物送給朋友。
這已經不再是 " 一個人 " 的事。
正如段子所說,年輕人在上進和上班裏面選擇了上香,在求人和求己裏選擇了求佛,在買包和買醉之間選擇了買彩票。
他們的心态也已經不是 " 一夜暴富 ",或是中大獎就能改變什麽的心态去刮獎了,而是一種治療精神内耗的手段。
彩票改變不了命運。
就像《新周刊》曾經采訪過的一個中了 100 萬的女生。
她隻是把房貸還了一部分,還是照常上班、加班到 11 點,被領導罵了也不敢提離職。
但。
彩票的存在。
在某種程度上,确實也成了我們的一種慰藉。
03
還記得餘華的那句 " 名言 " 嗎?
有人問他對年輕人 " 上香 " 的看法。
他說:
上香也是一種上進
之所以上香,是覺得自己的命運裏還有美好的東西在等着他,這也是一種上進心。
那麽買彩票呢?
Sir 覺得,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身到這種不确定的遊戲,其實也意味着,他們本身,也是在尋找一種對自己的掌控權。
當然。
我們無法像《傑瑞和瑪姬生活闊綽》裏一樣,真的靠研究一款彩票背後的數學邏輯,來尋找漏洞,掌控獲獎的幾率。
我們所說的掌控權,更大程度上,是對這個不确定社會的抗議。
這個世界變化太快了。
戰争,技術。
思維,輿論。
……
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刷新我們的三觀。
而更重要的是。
當我們投身社會,就業、薪資、婚戀等等,所衡量的标準,完全不會掌控在我們自己手裏。
這讓我們對未來迷茫。
對當下,缺乏信心。
哪怕人們在渺小的概率中得到了一筆意外之财,也不确定什麽時候會揮霍一空。
就像皮尤調研 2014 年的發現,當被問及 " 生活中的成功是否在很大程度上由我們無法控制的力量決定 " 時,74% 的韓國人、67% 的德國人和 66% 的意大利人表示同意。
即便是追逐着美國夢,相信成功取決于自身努力的美國人,這個數字也達到了 40%。
全球同此涼熱。
所以在這個基礎上,彩票,或許至少是我們願意與之對抗的第一步。
用不确定對抗不确定。
至少證明,我們還會心存希望,還在等待奪回掌控力的那一天。
說到這裏,Sir 還是想再提一句開頭提過的彪子。
這是個樂觀的人。
哪怕是這個世界讓他遍體鱗傷。
哪怕是再也看不清前路。
但隻要保持樂觀的心态,還是會帶來希望。
你看這個鏡頭:
中獎與車禍同時發生,而停留在這個世界的最後一秒裏。
他在笑。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坂元家的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