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燃燒的島群 Author 群主飛龍
本文是 " 燃燒的島群 " 第 175 篇原創文章,作者群主飛龍。
全文共 6265 字,配圖 36 幅,閱讀需要 16 分鍾。本文曾于 2019 年 6 月 6 日首發于 TTH,2019 年 11 月 24 日重發,2020 年 2 月 1 日三發,2023 年 12 月 31 日再發,内容有增删改。
本文收錄于專輯" 潛艇戰史 "
2006 年 11 月 26 日,據澳大利亞電視台報道,在悉尼灣口以北 5.5 公裏的長礁海域發現了一艘太平洋戰争中日本海軍的袖珍潛艇 " 甲标的 "。這艘袖珍潛艇就躺在僅僅 20 米深的海底,長達 64 年之久,他的故事吸引着我們再一次撥開曆史的塵埃,試圖一探究竟。
圖 1、2、3、4. 2006 年 11 月在悉尼灣口外的淺海處發現的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 " 甲标的 " 袖珍潛艇的殘骸,部分資料标注爲 M24 号,因爲此處水深不大,已經成爲許多潛水愛好者的一處樂園,大量熱帶魚在周圍遊動
1941 年 12 月 7 日,爲了達成對美國最大化的打擊,日本海軍出動 5 艘 " 甲标的 " 袖珍潛艇參加了偷襲珍珠港的作戰,他們全部未能返回母艇。日軍母艇根據偷襲當晚接收到的微弱信号,判斷這些 " 甲标的 " 還是取得了一點戰果,并在國内大肆宣揚。
随後不久,爲了進一步發揮這種神秘武器的 " 偉大作用 ",日軍又連續組織了兩次 " 甲标的 " 作戰,包括 1942 年 5 月 31 日對澳大利亞悉尼灣的進攻和 5 月 30 日對東非馬達加斯加大島上的迪耶哥 · 蘇亞雷斯港的入侵,本文要介紹的正是這場震驚了澳大利亞人的悉尼之夜。
圖 5. 珍珠港作戰時被擊沉的四艘 " 甲标的 " 位置圖,分别是戰列艦大街北側的岩佐直治艇,珍珠港西灣内自沉的橫山正治艇,入口水道東側的古野繁美艇和入口水道較遠處海底發現的廣尾彰艇
圖 6. 戰争初期日本潛艇非常活躍,此作反應的是炮擊美國西海岸的日本潛艇,爲了打擊美國人的士氣,1942 年間日本潛艇多次前往美國西海岸及太平洋上的美占島嶼實施炮擊,往往都是打上十多發炮彈就下潛跑路
圖 7. 乙型潛艇 " 伊 -21" 号,在指揮艇殼前方設計了一個小型艇庫,内部可攜帶一架零式小型水上偵察機
1942 年 5 月 11 日,隸屬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第 6 艦隊第 8 潛水戰隊的 " 伊 -22"(丙型)、" 伊 -27"(乙型)、" 伊 -28"(乙型)三艘大型潛艇在爪哇海執行任務之後,奉命前往南太平洋前線最重要的海軍基地特魯克環礁。他們将在那裏各自裝載一艘 " 甲标的 " 袖珍潛艇,計劃襲擊蘇拉維西海和悉尼附近的盟軍艦艇——在爪哇海海戰之後殘存的盟軍艦艇大都撤往澳洲——另有 2 艘各搭載一架小型零式水上偵察機的乙型潛艇 " 伊 -21" 和 " 伊 -29" 也被派往這一海域,他們的任務是使用艇載機對目标港口實施偵察,爲袖珍潛艇作戰提供準确的情報。
在航渡過程中," 伊 -28" 号于 5 月 17 日被從珍珠港出發前往西澳大利亞的美國潛艇花石斑魚号(USS Tautog,SS-199)擊沉,日軍不得不改派 " 伊 -24"(丙型)頂替空缺。5 月 20 日," 伊 -24"、" 伊 -22"、" 伊 -27" 在甲闆上各攜帶一艘 " 甲标的 ",從特魯克出發駛向悉尼。同時,攜帶艇載機的 " 伊 -29" 也奉命前往悉尼實施空中偵察,但該艇的偵察機臨時發生故障,隻得改派 " 伊 -21" 代替。
圖 8. 模型畫作:正前往參加悉尼作戰的 " 伊 -27" 号,搭載了中馬兼四大尉的 " 甲标的 " 袖珍潛艇。乙型潛艇在指揮塔前方設計了機庫和彈射器滑跑跑道,因此在搭載袖珍潛艇時必須拆卸掉原本安裝在指揮塔後方的一門 140 毫米三年式甲闆炮
圖 9. 澳大利亞大地圖,注意悉尼在其東南角
圖 10. 條約型重巡洋艦 " 芝加哥 " 号,當時從戰局失利的東南亞戰場後撤到澳大利亞,停泊于悉尼港休整。由于美國重巡洋艦大多裝備三座三聯裝 203 毫米主炮塔,無論從側面還是上方都容易被誤判爲 " 新型主力艦 "
圖 11. 澳軍裝備的英國造條約型重巡洋艦 " 堪培拉 " 号
5 月 29 日夜,參戰的日本潛艇抵達距悉尼岬東北 56 公裏處。30 日淩晨 3 時," 伊 -21" 彈射了其搭載的零式小型水偵(飛行員伊藤進中尉,WFO Ito Susumu),該機圍着悉尼港轉了一圈,在二号錨地發現了一艘重巡洋艦(USS Chicago,CA-29,北安普頓級 " 芝加哥 " 号)和 4 艘驅逐艦,在一号錨地發現了另一艘重巡洋艦(HMAS Canberra,D33,郡級 " 堪培拉 " 号)。
與此同時," 堪培拉 " 号上一名負責對空觀察的軍官也發現了這架日本飛機并拉響警報。澳大利亞戰鬥機立即起飛,但沒能找到日本人的飛機。伊藤的水偵返回潛艇時風浪很大,飛機降落到水面上後很快沉入海底。伊藤與其後座觀察員遊回潛艇,報告說悉尼港裏有戰列艦和巡洋艦各一艘(實際上是把 " 芝加哥 " 号誤認爲是戰列艦)。
可能是吸取了珍珠港的教訓,日軍指揮官這次決定于在夜間才出動 " 甲标的 "。31 日,日本母艇抵達距悉尼岬 11 公裏處,當天下午 4 時 30 分,3 艘 " 甲标的 " 紛紛離開母艇。晚上約 8 時,從伊 -27 号出發的 Ha-14 艇(艇長中馬兼四大尉,Kenshi Chuman,艇員大森猛一兵曹,Takeschi Ohmori)被設置在悉尼港外的(喬治岬和格倫角之間)反潛網纏住,動彈不得。
中馬艇長通過環形天線以 8 兆赫頻率發報,通知其他各艇注意反潛網,但是其它 " 甲标的 " 并沒有收到這份電報。
15 分鍾後,一個名叫卡吉爾(J. Cargill)的澳大利亞民間海岸觀察哨兵報告說發現奇怪的東西觸網,接到他的報告的是皇家澳大利亞海軍的 " 亞諾瑪 " 号(HMAS Yarroma)反潛巡邏艇,艇上的伊爾斯中尉(Eyers)認爲有可能是飄雷,因此他派了一個潛水員去靠近偵查,并向上級報告了此事。
此時已經是晚上 10 點半,距卡吉爾第一次報告發現異常情況已經過去了一個半小時。因爲擔心反潛網上有爆炸物,中馬兼四大尉不敢強行掙脫反潛網,此時仍被困在網上。兩名艇員最後在 " 亞諾瑪 " 号趕來開火之前,破壞了潛艇柴油機并自殺。
圖 12、13. 偷襲悉尼港的 " 甲标的 " 甲型,注意艇艏上揚的鋸齒狀割網器是此戰特征
圖 14. 悉尼作戰時的 " 甲标的 " 甲型側視内剖圖,兩名艇員集中在指揮塔下方的狹小空間操作,兩條九七式氧氣魚雷安裝在艇艏,往往因爲發射後重量驟然減輕而導緻潛艇沖出水面暴露目标
從伊 -24 号出發的 " 甲标的 "(艇長伴勝久中尉,Katsushisa Ban,艇員蘆邊守一兵曹,Marmoru Ashibe)和伊 -22 号出發的 Ha-21 号 " 甲标的 "(艇長松尾敬宇大尉,Keiu Matsuo,艇員都竹正雄二兵曹,Masao Tsuzuku),各自按照約定在中馬艇出發 20 分鍾後陸續出發。
晚 9 時 48 分,伴勝久艇突破了反潛網進入悉尼港,方向正西駛向港口大橋,他的目标是那艘 " 戰列艦 "(實爲美國海軍條約型重巡洋艦 " 芝加哥 " 号)。接下來發生的情況有兩種說法,其一是該艇被澳大利亞海軍觀察哨發現,另一種說法是 " 亞諾瑪 " 号的報告引起了上級的注意,總之在晚上 10 時 27 分,悉尼港警報聲大作,澳軍轉入對海搜索(此時大約也是中馬艇自殺自沉的時刻)。
圖 15. 參加悉尼和蘇亞雷斯港作戰的 " 甲标的 " 乘員在母艦 " 千代田 " 号上的合影,與珍珠港作戰前一樣,軍官在前排就座,配合作戰的士官在後排站立于自己的艇長身後。話說這袖珍潛艇還是挺廢軍官的,一名花費 3-4 年時間精心培養的海軍軍官隻能指揮一艘兩人的微型潛艇
圖 16. 甲标的母艦 " 千代田 " 号,後期因爲袖珍潛艇作戰效果不佳,被改造爲航空母艦,這讓袖珍潛艇部隊士氣大跌
圖 17. 模型作品:袖珍潛艇母艦 " 千代田 " 号的艇庫内構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袖珍潛艇也是一種決戰兵器,設計用于在遠洋實施九段截擊,但在戰争中多次用于進攻敵方港口(前期)或己方基地防禦(中後期)
圖 18. 偷襲悉尼港的 " 甲标的 " 艇艏特寫,注意上方鋸齒狀的割網器
圖 19、20. 日本人根據曆史照片整理出來的書籍,大量照片是在美國人俘獲這種秘密武器後拍攝,戰後解密
偏偏這時候,伴勝久艇的深度控制儀出現了問題,導緻該艇一下子蹿出水面,被 " 芝加哥 " 号的了望哨發現并随即開火。此時該艇距離加登島(Garden)僅有 200 米,島上守軍借助探照燈也發現了潛艇的指揮塔,并用 20 毫米機關炮加入了掃射的隊伍。
不過伴勝久顯然是走了狗屎運,就算是如此這般的折騰,他依然操縱潛艇潛入海中,逃脫了瞬間滅亡的命運,直到數小時後的 6 月 1 日淩晨 0 時 25 分,搜索的燈光逐漸熄滅,伴勝久艇才重新進入攻擊陣位。他在 800 米外以 2.4 米定深瞄準 " 芝加哥 " 号發射了第一條魚雷,不過準頭欠佳,僅從 " 芝加哥 " 号(吃水 7.6 米深,艦體長達 170 米)艦體旁邊擦過,又穿過了吃水較淺的荷蘭海軍 K-9 号潛水艇下方,一頭紮到澳大利亞皇家海軍 " 卡塔布爾 " 号補給艦(HMAS Kuttabul)下方的海底才爆炸。
" 卡塔布爾 " 号是一艘被軍方征用的老舊駁船,猛烈的爆炸将其幾乎擡出水面,并随即折斷,船上的 19 名澳大利亞水手和 2 名英國水兵死亡,這條魚雷也成爲使用 " 甲标的 " 參戰以來第一條确切的命中雷," 卡塔布爾 " 号也成了這種武器的第一個犧牲品(珍珠港的戰果存疑,一般認爲無戰果)。
第一枚魚雷出管後,随着艇身質量的大幅減輕,缺乏定深解決方案的 " 甲标的 " 如同珍珠港作戰時的岩佐艇一樣又一次蹿出水面,伴勝久中尉不得不再次重新注水,将艇體恢複到平衡狀态,并發射了第 2 枚魚雷。這條魚雷與 " 芝加哥 " 号仍然偏了 4 米多,最後沖上加登島的東面海岸,未爆炸,數日後,澳軍在島上發現了這條魚雷并拍攝了照片。
圖 21. 被爆炸震沉的 " 卡塔布爾 " 号補給艦(HMAS Kuttabul)
圖 22. 1942 年 6 月 10 日在加登島上發現的日本魚雷,疑似伴勝久艇發射的第 2 條魚雷
圖 23. 沖上加登島堤岸的日軍九七式氧氣魚雷,疑似發射自伴勝久艇
随着魚雷的爆炸聲,悉尼港裏又一次炸開了鍋,由于缺乏反潛實戰經驗,港内的大小船隻紛紛出動,打開探照燈搜尋目标,一有風吹草動就立即射擊,沒有人知道接下來又會發生什麽。" 芝加哥 " 号的艦長霍華德 · 波德(Howard Bode)上校當晚剛好上岸赴宴,此時他已經趕回軍艦并命令 " 芝加哥 " 号立即出港躲避,實際上在出港過程中該艦又遇上了最晚出發的松尾艇,幸好沒有遭到該艇的攻擊。
根據澳大利亞軍方的紀錄,6 月 1 日晨 1 時 58 分,有一艘可疑潛艇突破了反潛網,從遺留的痕迹來看,推測就是伴勝久中尉的 " 甲标的 ",盡管他沒有命中 " 芝加哥 " 号,但成功地通過了反潛網撤出悉尼港,然而伴勝久中尉并沒能返回母艇(其母艇一直等到 6 月 3 日),他的最後航程在很長一段時間内都成了一個謎團。
第三條 " 甲标的 ",也就是從伊 -22 号出發的 Ha-21 号(松尾敬宇艇)于 31 日晚 11 時左右抵達反潛網,由于中馬艇和伴勝久艇陸續被發現,當時港内已經是警報聲大作,松尾艇被無武裝的輔助巡邏艇 " 洛瑞安娜 " 号(HMAS Lauriana)号發現,并迅速招來了 990 噸級的反潛掃雷艇 " 楊德拉 " 号(Yandra),後者對着松尾艇所在的海面投下 6 枚深水炸彈。
4 個半小時後,松尾艇在泰勒灣(Taylor)再次被發現,兩艘澳軍反潛巡邏機艇 " 安時 " 号(Steady Hour)和 " 海霧 " 号(Sea Mist)又對其發起攻擊。到了 6 月 1 日早晨,澳大利亞海軍的俯沖轟炸機發現該艇坐底在港裏,螺旋槳似乎還在緩緩的轉動,于是澳軍的俯沖轟炸機又投下了串聯水雷,這下松尾艇算是死定了。
圖 24. 1942 年 6 月 4 日,澳軍打撈出水的一艘 " 甲标的 ",推斷爲松尾敬宇艇
圖 25. 2007 年,伴勝久艇終于被發現并打撈出水,注意艇艏的發射管防撞網已經被改動爲上大下小的形狀,推測是可以避免碰撞變形後導緻魚雷被卡在管内無法發射
圖 26. 1942 年 11 月,被打撈出水的兩段 " 甲标的 " 殘骸在墨爾本展示,按照澳大利亞人的描述,這次展示使用兩艘潛艇拼湊而成
中馬艇和松尾艇在悉尼之夜後先後被發現并打撈出水,證實了松尾艇遭到澳軍的爆雷攻擊并自爆,艇體受損嚴重,艇尾(右側)也斷裂了。6 月 9 日,澳軍爲戰死的四名日軍乘員舉行了葬禮。澳軍将打撈出海的兩艘袖珍潛艇拆除掉受損的部分,再重新拼合成一艘完整的 " 甲标的 ",并在新南威爾士、南澳洲、維多利亞州巡回展出,該艇于 1943 年進入首都堪培拉的澳大利亞戰争博物館收藏展出至今。
1997 年初,澳大利亞漁民在悉尼沿海打撈出了一些遺物,然而卻缺少更進一步的證據來證明,這就是伴勝久中尉的 " 甲标的 "。在加登島上,澳大利亞人還爲伴勝久中尉修築了一個紀念碑。
圖 27、28. 今天被保存在澳大利亞紀念戰争博物館收藏的 " 甲标的 ",上圖可能拍攝于較早時,下圖中的照片似乎已經經曆了歲月的風霜
圖 29、30. 陳列在澳大利亞戰争博物館中的袖珍潛艇和他們裝備的九七式氧氣魚雷
圖 31. 以悉尼作戰時期的樣式繪制的 " 甲标的 " 袖珍潛艇設計圖
在長礁海域發現的極有可能就是伴久勝中尉的 " 甲标的 ",新聞報導次日,澳大利亞國防部确認該艇就是曾攻擊悉尼灣的日本海軍的小型潛艇,并由官方實施保護措施。在太平洋戰争期間," 甲标的 " 對悉尼灣的攻擊與日本海軍空襲達爾文、日軍潛艇炮擊澳大利亞本土在當時都是震驚澳大利亞的大事件,這次徹底找到并打撈出伴勝久的袖珍潛艇,也算是替澳大利亞人驅散了身邊萦繞 64 年之久的兩個孤魂野鬼。
一般認爲,伴勝久艇的确幸運地發射了兩條魚雷,并逃脫了防潛網,但在離開悉尼港不久便失去了動力,往北随洋流漂流到長礁海域并自沉,兩名艇員如同之前和之後許多頑冥不靈的鬼子一樣,自殺身死!
圖 32、33. 1945 年被吊出海面的一艘 " 甲标的 " 袖珍潛艇,拍攝時間地點不明,可能是在瓜島附近海域,判斷依據是經曆了珍珠港和悉尼——馬達加斯加港的兩輪作戰後,用于瓜島作戰的袖珍潛艇可能去除了無用的魚雷管防撞網
圖 34. 一艘被打撈出水的袖珍潛艇,盟軍潛水員正在進行檢測,可見從艇殼進出的圓孔非常窄小
圖 35. 澳大利亞海軍在戰時也曾對打撈出水的日軍袖珍潛艇進行了檢測
圖 36. 有意思的是,即使在現代海軍中,也有使用母艇搭載袖珍潛艇的案例,比如圖中這艘印度海軍的潛艇
-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 -
本文收錄在 " 潛艇戰史 " 專輯裏,更多内容也可以從下面的鏈接快捷進入:
- 給本站投稿,隻需輸入關鍵詞 " 投稿 " -
- 加入本站粉絲群,隻需輸入關鍵詞 " 加群 " -
如果您覺得本站還不錯,請掃這裏關注、收藏、轉發三連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