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地時間 3 月 10 日,在第 96 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入圍 13 個獎項的傳記類電影《奧本海默》,斬獲 7 個獎項,成爲最大赢家。
《奧本海默》講述了人類自以爲掌握了科技力量,卻創造了可能毀滅自己的工具的故事。這像一個投射在當下現實中的隐喻,讓我們不禁反問:技術會反噬人類嗎?
而随着 ChatGPT4、Sora 等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問世," 奧本海默 " 似乎變成了一種時代的 " 警示标記 "。一些人擔憂,在全球影視業,人工智能會帶來下一個 " 奧本海默時代 "。
2023 年,好萊塢上演了一場 60 多年來最大規模的罷工。這場持續了 150 天的罷工所發出的呐喊和訴求,除了圍繞薪資和最低人員配置等問題外,更重要的是抵制人工智能(AI)入侵,擔憂 AI 崛起将導緻編劇、演員等大規模失業。
今年 3 月,接觸過 Sora 後的好萊塢知名制片人、導演,擁有美國最大制片廠之一的泰勒 · 派瑞,主動放棄了已籌備 4 年、預計耗資 8 億美元的電影制片廠擴建計劃。他說,曾經要花費上千萬美元成本制作的試播集,如今可以非常低的成本制作;他還說,很多演員、攝影助理、照明師、交通協調員、音效師、編劇等都不再需要了。
幾乎同時,當地時間 3 月 6 日,全球首部 AI 生成的長篇電影《Our T2 Remark》在洛杉矶舉行線下首映禮。據電影官網介紹,該片是《終結者 2》的翻拍版,由 50 位藝術家花費 3 個月時間,完全用 AI 技術創作而成,對這部經典電影進行了改編,對人工智能技術及其給人類帶來的影響進行了諷刺。
一系列正在發生的事件,似乎都在證明,AIGC 将給影視行業帶來裏程碑式的、颠覆式的改變;将給影視工業鏈條上的公司和個人帶來巨大沖擊。曾經,人們相信,創意工作是人的專屬領域,機器難以取代。但 AIGC 卻讓人們不得不重新思考。
當人工智能會制作電影了,影視産業将走向何方?電影曾經是人類爲自己造的夢,如今虛拟技術也擁有了造夢的能力,這意味着什麽?所有的技術終将成爲人類的助手而不是敵人,這種說法還成立嗎?……
顯然,這些問題已是全人類的共同問題。作爲全球影視工業重要一員、文化傳承重要力量、文明世界重要一方,中國正和世界一道共同思考着關于科技與産業、科技與人類命運的問題。
馮遠征,中國男演員,國家一級演員。現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北京戲劇家協會第六屆理事會主席。主要代表作:《風雪夜歸人》《最後的王爺》《人到中年》《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鋼鐵年代》《老農民》等。
劉家成,中國導演,中國文聯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主要代表作:《鐵齒銅牙紀曉岚》《正陽門下》《正陽門下小女人》《情滿四合院》《芝麻胡同》《向陽而生》等。
李煉,浙江博采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導演,虛拟制片專家。主要代表作:動畫電影《昆塔 · 盒子總動員》《昆塔:反轉星球》;動畫劇集《英雄出少年》《大禹治水》;科幻短片《誕辰》等。
張吃魚(張遲昱),中國導演、編劇。主要代表作:《獨行月球》《羞羞的鐵拳》等。
吳岩,管理學博士、科幻作家、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兼科學與人類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作家協會科幻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比較文學學會跨學科研究分會副會長、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
羅娴,攝影師、視覺藝術家。首屆法國瑪格南國際攝影大賽唯一獲獎華人攝影師,紐約國際攝影中心 Rita.K.Hillman 傑出獎獲得者、第九屆中國人像攝影十傑。《夢境》等系列藝術作品曾在紐約國際攝影中心博物館、法國阿爾勒攝影節等展出,并在衆多國際刊物上發表。她發起的公共攝影項目《農民工的愛與夢》獲海内外多家媒體廣泛報道。
姚金利,一線廣告攝影指導,爲國内外多個知名品牌及藝人團隊拍攝超過 200 條商業影視廣告。作品曾獲克裏奧廣告獎音樂錄影帶最佳攝影銀獎、上海國際電影節短篇類金獎、釜山國際廣告節入圍、金獅國際廣告影片獎等。
浩歌,在中國發展的日本籍影視男演員、主持人、導演,日本名爲矢野浩二。主要代表作:《天天向上》《少帥》《鐵道飛虎》《小兵張嘎》《暴走财神》《最佳嫌疑人》等,待播作品《哈爾濱 1944》等。
黃旭峰,制片人,工廠大門影業創始人。擔任制片人的影片包括《氣球》《春江水暖》《永安鎮故事集》《回南天》《所有憂傷的年輕人》等。
文 /《環球》雜志記者 馬瓊 劉娟娟 張海鑫
如今人們毫不懷疑人工智能(AI)可以創作出特效大片,但對于作爲一種藝術形式的電影,人工智能可以在多大程度上突破套路化,走向深邃,創作出有哲理、有詩性、有大師風格的影片,意見并不一緻。
錫蘭導演電影 《野梨樹》劇照 錫蘭官方網站供圖
浩歌:經典電影之所以經典,是因爲它們所傳達的深刻思想和情感。雖然人工智能可以提供數據分析、創意靈感和技術支持等,但它并不能完全代替電影人的思考。電影是一種藝術形式,它不僅僅是技術和數據的堆積,更需要電影人的創造力、情感理解和獨特視角。
AI 可以協助電影人在某些方面進行思考,但最終的創意決策和藝術表達仍然需要人類的智慧和判斷力。電影人的經驗、直覺和個人風格,對于其能否創作出有影響力的電影非常重要。這些因素是人工智能難以模仿和替代的。
電影人可以與 AI 合作,相互補充和啓發,比如,電影人可以利用 AI 來深化自己的思考,探索新的創作可能性。
黃旭峰:電影展現的其實是創作者對這個世界的感受,他們借助視聽語言和講故事的技巧,來傳遞這種感受。我覺得 AI 是有可能創作出被讨論、被争議的所謂優秀作品的,但我還是傾向于堅持認爲機器不能完全替代人的思考,包括人對這個世界具體的、有溫度的感知,他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建構故事的能力。如果機器有一天完全替代人的思考,那将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情。所以我認爲真正的創作仍然需要由人來完成。
姚金利:首先要明确一個觀點:在播放媒介或者傳播形式沒有發生本質變化的情況下,鏡頭語言也不會有本質變化。打個比方,文字寫在紙上它就還是文字,它可能是詩歌、小說或者散文,但絕對不會變成文字以外的表現形式。隻要 AI 軟件還是隻提供傳統意義上的二維視頻素材,那麽它就和 CG(一種利用計算機進行視覺設計和生産的技術)或者動畫等視聽手段沒有本質區别。
所以,AI 不太可能創造出新的鏡頭語言,但可能會擁有自己的 " 鏡頭美學 ",因爲 AI 在畫面的形式感上有一定突破,這種形式感的突破即使很小也能算作一種特定的影像美學形式。
未來當然有可能出現 AI 電影詩人或電影大師,隻是這種可能性依然是建立在 AI 的發展程度上。
黃旭峰:日本最具聲望的文學獎芥川龍之介獎得主近日就說,她主動使用了 ChatGPT 創作小說,其中約 5% 的内容直接引用了 AI 生成的句子。我覺得在技術推動變革的前提下,一切皆有可能。但電影行業傳統的從業者們,可能也會堅持自己對電影本體和這個行業的理解。
浩歌:我認爲評獎的目的是鼓勵和表彰優秀的電影作品,無論它們是通過傳統手段還是新技術創作的。重要的是,評價一部電影好與不好應該綜合考慮多個因素,包括劇情、表演、導演手法、技術創新等等。
黃旭峰:當然可以,因爲那依然屬于創作。對此不應該大驚小怪,因爲它就是新技術催生的一種結果。
姚金利:當然可以,Sora 生成的視頻和 CG 技術做的視頻有本質區别嗎?和動畫作品有本質區别嗎?沒有。奧斯卡每年都設有特效和動畫類獎項。AI 作爲生産工具創作的作品沒有理由被排除在傳統評獎之外。
《環球》雜志:AI 會催生哪些新的電影模式?
黃旭峰:我覺得最重要的還不是催生何種電影模式,而是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從生産端改變這個行業。最明顯的就是它使電影制作的成本降低,也會讓拍電影這件事情變得簡單。這是很好的現象,拍電影不應該被少數人獨占,隻有他能拍電影,或者說他拍的電影才叫電影,别人的都不是電影。我覺得所有的電影都是電影,不管創作者是誰或者使用了什麽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