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紫的新劇《長相思》終于擡上來了。
圖源:豆瓣
一個當紅小花拖着三個 " 待爆帝 ",楊紫的相關熱搜果然每天都在屠屏。
這幾天,她有兩個熱搜就上得很湊巧:
一個關于她被低估的演技,一個關于她有争議的顔值。
出道二十多年,楊紫的演技有目共睹,古偶仙俠顯然夠用,但一說到她的美貌,就指向一個迷思:
有演技的好演員,還需要搞大美女人設嗎?
前一段時間,她作爲時尚特種兵連連發力,兩個月連刷 8 刊 13 個封面,戰績喜人。
圖源:楊紫粉絲
羊毛卷羽毛裝、酷飒黑長直、純白茉莉花 ...... 什麽風格都大膽來一遍。
90 花領頭羊勇闖時尚圈,粉絲說美神降臨殺瘋了。一貫毒舌的時尚博主也誇 " 開竅了 "。
圖源:網絡
黑粉說,四大普女之一就别買熱搜尬吹了。路人都在問:
楊紫這是換造型團隊了?
圖源:微博
無他,楊紫的時尚牌打得太用力。
從瘦了的身材,到各刊的大片,換一套造型就能上一個熱搜。
光是靠着時尚的熱度,她已得到了頂流的待遇。
楊紫的一些時尚熱搜,圖源:網絡
看樣子,補齊時尚短闆的六邊形戰士,她是非做不可了。
這盛世,如她所願?
楊紫,既要又要還要
内娛一直有一個未解之謎:
爲什麽那些有實力的女演員,好好的青衣路線不走,非要硬凹大美人人設,走流量路線?
其中被認爲可惜可歎的,楊紫算一個。
圖源:B 站
說實話,楊紫最近有的造型是美的。
挑對了妝容,不說脫胎換骨,也稱得上眼前一亮,畢竟也是一張撐起了仙俠大女主爆劇的臉。
隻是最近乍一使力,難免用力過猛。
某站最近就有不少人吐槽她 " 執着美貌 "" 擠不進時尚圈 "......
前些年,她總被說 " 老天爺賞土吃 "。
待她拿出一雪前恥的勢頭參加時尚活動,又被嘲撞臉西門無恨。
女明星的比美賽道,果然夠苛刻。
隻要沒有美成天花闆,誰都别想逃過被嘲進地心的命運。
隻是,看到楊紫這樣一個有靈氣有作品的演員,不專注拼演技長闆,非要去紅毯上跟人家拼時尚短闆,她姐感慨之餘,也覺得挺悲哀的。
但,這是楊紫自己選擇的流量必經之路。
回到前面說的:爲什麽女演員不做青衣,要擠破頭當流量小花?
其實楊紫,就是答案本身。
曾經,她因爲名氣不夠大,沒多少粉絲,經曆過戲臨開拍了突然被導演換掉角色,本該屬于她的工作,被另一個更有商業價值的演員頂替。
那是她第一次知道,一個演員沒有商業價值,就可能被換掉。
圖源:《新聞當事人》
自知沒有長相優勢,又沒有流量,楊紫能拼的隻有演技。
隻是,沒有流量和商業價值的人,往往在篩選的第一輪,就被淘汰出局,根本沒有拼演技的機會。
對她來說,這像個死局。
圖源:《智慧人物》
楊紫也确實沒趕上好時候。
她畢業的 2014 年,恰巧是流量元年,四大流量崛起,《古劍奇譚》帶着古偶起飛,演員行業随着流量的湧入迅速淪陷。
那時起,一個演員沒有名氣,沒有粉絲,無論演技再好,也可能無戲可拍。
粉絲多、話題熱、商業價值高的人,無論演技多爛,都會有更高的片酬,劇本任其挑選。
這不是楊紫個人的問題,而是時代的問題。
當導演和制片人們想要的,是商業價值型的演員,而她還想繼續吃演員這口飯,就不得不去改變。
圖源:入戲
那麽,楊紫想成爲流量也就可以理解了。
爲了有更多的戲拍,她可以先拍仙俠古偶掙流量。
當初如果不是拍了古偶《青雲志》,她可能早已退圈消失。
一部《香蜜》,終于讓她站穩腳跟。
圖源:《青雲志》《香蜜》
演技流量兩手抓,加上《家有兒女》的 " 小雪 " 濾鏡,有段時間,楊紫的演技、作品和路人緣,在一衆小花裏一騎絕塵。
如今,她還要卯足勁兒經營美貌,擠進時尚圈,這種既要又要還要,與其說是楊紫的貪心,不如說是畸形内娛一種集體病症的外顯。
當然,反噬,也随着她想要的流量和商業價值,一起來了。
被商業價值毀掉的女演員們
很多人說,楊紫在成爲流量之後,原本拿得出手的演技,也肉眼可見跟着下滑:
" 有演技但不多,有路人緣但往外潑。"
" 走流量路線,演技突然僅粉絲可見。"
走時尚路線,又勸退不少網友:
" 這時尚資源是非要不可嗎?好好演戲吧。"
楊紫,流量到手了,也正在透支自己積攢多年的國民好感度。辛苦打拼這麽多年,幾部作品傍身,還是踏入了比美的泥潭。
對女明星來說,時尚和比美自然是重要的,它們直接指向的是兩個方向——
一是傳播美貌;
二是合作高奢品牌,以及後續帶來更多的商務代言。
不止楊紫,現在的女明星有多熱衷于營銷美貌和時尚度,看看她們的熱搜就知道。
氛圍感、破碎感、清冷感、朦胧感 ......
極光漸變裙、璀璨星河裙、霧霾蛋糕裙、空氣雲朵裙 ......
幻閃星月大片、國風玫瑰大片、東方名伶大片 ......
各式誇張擺裙、華麗妝容、精修照片,卷到造型師、攝影師、文案集體頭秃,換來一個(根本沒人想點進去的)熱搜詞條。
沒有比美,何來豔壓;沒有豔壓,何來頂流。
在這片内娛鹽堿地,比美已是嵌入商業價值中的一環,帶來更多的曝光、讨論。
對作品拉垮的流量來說,這更是吊着最後一口氣的護身符。
大家一起給流量時代的病症添磚加瓦,甚至成爲病症本身。
就像流量粉可以靈魂發問:周傑倫超話排不上名,商務也不厲害,他真的很火嗎?
圖源:豆瓣
" 火 " 的定義變了,衡量一個藝人專業能力的标準,也變了。
不再是誰的演技更純熟,作品更過硬,而是看 ta 上了幾個熱搜、手握幾個高奢代言、登了幾大刊封面、雜志賣了幾百萬、代言的産品銷售額又是多少 ......
業務能力的标準一再滑坡,滑到躺平比爛,矮子裏面拔矮子。
現在,商業價值席卷一切。
這無疑是可怕。
它如同一根鞭子,将原本應該百花齊放拼演技的女演員,驅趕到同一個拼身價的賽道。
《浪姐》第一季最火的時候,衡量哪個姐姐最厲害,都是看誰接的商務最多。
而商務的重頭戲,都是引流帶貨的直播。
圖源:娛樂資本論
沒有高奢代言傍身的女明星,是要被嘲不值錢的。比如楊幂。
于是,不管幾線的女明星,都在演技之外拼命卷,上封面、接代言、分享精修照片 ......
不經營美貌,她們就會失去賺錢的機會。
相悖的是,卷美貌流量、掙快錢的人,又哪裏還願意花時間去經營演技?
成功的演員,不再是拿着三金演技獎的演員,而是能賺錢、帶貨、變現的演員。
所以,很多人爲楊紫可惜。
如果不是這樣畸形的環境,不會有那麽多好演員被迫 " 不務正業 "。
也不會有那麽多德不配位的木頭、面癱,走上事業巅峰。
演員,沒有分工意義的職業
衆所周知,流量和演技之間,往往暗合了某種不相容原理。
我們眼看着用爛演技荼毒觀衆的流量們,被罵了這麽多年,商業價值卻在不斷攀升。
導演用他們當主角,品牌邀他們來代言。
專注紅毯豔壓的毯星來了,廉價的 S+ 摳圖巨制 2023 年還在辣人眼睛。
圖源:《安樂傳》
一問三不知的絕望文盲來了,演戲隻用配音免開尊口的 " 演貝 " 在内娛橫行。
看到演員行業在帶貨、賺錢的虛假繁榮中潰爛,她姐想起羅翔說的那句話:
當賺錢成爲唯一标準,一切職業分工就沒有了意義。
圖源:《我的青銅時代》
兩年前,章子怡怒問:
" 演員是一個最低級的職業嗎?所有人都想來分一杯羹。"
顯然,演員這一職業的分工,已經變得沒有意義。
網紅、模特、愛豆都可以出道當演員,一朝飛升頂流,無人再問出處。
演技類綜藝年年都有,沒選出幾個演技炸裂的新人,倒是選出了不少震撼人心的顯眼包。
他們做夢都想當頂流中的紫微星,名利滾滾而來,賺得盆滿缽滿。
何謂演員的基本功和敬畏心?
頭腦空空,一問三不知。
高牆裏的 208w 人人鄙視又如何,依然有源源不斷的新人,口中說着演員夢、手裏拿着割韭菜的鐮刀,向往成爲下一個 208w。
所以在這個時候,我會格外想看那些一直踏實演戲的大青衣們崛起。
她們的演員事業成長于講究 " 聲台形表 " 的時代,那時還沒有流量和浮誇熱搜。
殷桃一直都想不通,爲什麽演員需要配音。
這是身爲演員的專業。
劉琳演《知否》的大娘子火了之後,緊張得幾個月都睡不好,生理期紊亂。
每天采訪、拍照排滿,她隻覺得 " 火了之後怎麽那麽煩呢?"。
這是演員的純粹。
圖源:《人物》
還有海清,爲了演農村婦女貴英,騰出了一年的時間在甘肅農村,感受麥子從種下到結穗的過程。
這是演員的踏實。
圖源:《隐入塵煙》
說到底,這些其實也都是演員的本分,隻是在當下,成了一種稀缺。
沒有劇播的時候,她們少有熱搜,更多的時候,大家都是在頒獎典禮上看到她們的名字。
不追求所謂的商業價值,反而繞着商業價值跑,如此,青衣們才能帶來一部部作品,也讓我們看到職業分工的意義,以及演員的門檻和尊嚴。
隻有她們,才有底氣說出那句:
" 我從來都不覺得,紅就是一個标準。"
圖源:《魯豫一日行》
而流量的風,已經吹了快十年,往 " 紅 " 這個标準上靠的,發力進攻時尚圈的楊紫肯定不會是最後一個。
你看,新生代的實力派,也被迫開始卷起了紙片身材和時尚度。
張子楓的腰臀比、文淇的大片挂上熱搜,所謂的商業價值已經成爲規訓女演員的新枷鎖。
演技、美貌、身材、流量、身價 ...... 一樣都少不得,六邊形戰士才是女演員最好的歸宿。
下一步,流量又會吞噬誰?
下一部,流量們又會呈上是怎樣的爛片?
我們無從預知。
但你看,曙光似乎已經出現。昔日的四大流量已經進去了兩個,這不堪入目的草台班子,早晚有倒塌的一天。
即便毯星還在比美,文盲還在演戲,吆喝的吆喝,賺錢的賺錢。
别忘了,我們每個人都有投反對票的權利。
浪潮終将退去,狂熱終會降溫。
混亂的十年流量夢,也該醒了。
那之後,良币驅逐劣币,就是用演技說話的女演員們,大展身手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