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個月,本就陷入激烈競争的中國新能源車企們,又迎來了一個「可怕」的對手:華爲。或者,換句話說,是迎來了一個「蘇醒」的華爲。
市場數據可以說明華爲汽車業務的勢頭洶湧。
11 月 9 日,在「智慧出行解決方案發布暨智界 S7 新品預售」活動現場,華爲常務董事、終端 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董事長餘承東透露,自 9 月中旬發售以來,華爲和賽力斯共同打造的問界新 M7 已經收獲了超過 8.6 萬份大定訂單。
哪怕是拿出 2022 年的全年數據做對比,也隻有 6 款新能源 SUV 的實際銷量可以超過這個數字。而在周四晚發布和奇瑞汽車聯合打造的純電車型智界 S7,不到 18 小時,預定訂單數已超過 5000 台。算上還未正式上市的問界 M9,華爲在不到兩個月時間裏累計了超 10 萬訂單。
相信所有車企,都回憶起當年手機大戰,國産廠商被 Mate 系列手機碾壓的恐懼。
25 萬元配置拉滿的豪華電車、「華爲濃度」最高的「鴻蒙智行」,又要如何整頓車圈?
什麽是「鴻蒙智行」?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華爲」和「汽車」是兩個放在一起會顯得有些擰巴的詞。
首先,華爲不是車廠,自己并不造車。但如今走進各大商業中心的華爲直營店,又可以在最大最核心的展示區域看到問界的展車。包括最新發布預售的新品牌「智界」,無論在設計還是命名上,都似乎和「問界」有着家族化的關聯。
在 11 月 9 日的活動上,餘承東再次介紹了華爲目前在汽車業務的三種商業模式,按照參與的深入程度,分别是:
零部件供應模式:實質就是成爲智能電動車時代的核心供應商,可以爲車企提供包括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電機、車載光等和電動化、智能化有關的标準化零部件。
解決方案模式:又稱 HI(Huawei Inside),也向車企提供全棧集成解決方案,而汽車的設計制造、銷售等環節,還是由車企本身負責。
智選車模式:華爲将從産品定義、用戶調研、渠道零售、營銷等多個環節全面參與。
簡單理解,前兩種模式 toB,最後一種模式 toC。
如果說在新問界 M7 發售前,外界還在讨論和對比兩種模式在内部的權重,那麽現在,可以說華爲階段性地展示了曾經在消費電子産品領域積累的一系列經驗,是可以複用在智能汽車領域的。toC 的方向,顯然會更加堅定。
但是,在面向普通消費者的時候,還是有一個問題:怎麽把問界、智界這些名字和華爲的品牌影響力産生關聯呢?要知道,今年 9 月 Mate 60 系列大火就曾讓問界新 M7 享受到一定紅利——在線下門店裏,有相當多因爲手機到店的用戶,借機了解了這款升級車型。
餘承東在發布會上「劇透」了鴻蒙智行 | 極客公園
11 月 9 日,餘承東給出了答案。他在發布會上提到了一個很有華爲範的新名稱:鴻蒙智行。他解釋說:「智選車模式大家聽不懂,所以新的生态汽車的名字叫做『鴻蒙智行』。」
據餘承東介紹,除了現在已有的賽力斯、奇瑞汽車兩家車企外,還有北汽和江淮汽車也将加入鴻蒙智行生态。無論從名稱中華爲基因的體現,還是合作夥伴、合作産品的增加,都可以看出這位華爲終端 BG(原名爲消費者業務)的領軍人,對汽車 toC 的決心。
未來,消費者應該可以像選購華爲、榮耀等不同品牌的手機産品一樣,在華爲的線上線下門店裏挑選華爲和不同車企共同打造的「界」系列智能汽車。
智界 S7 亮相:就像看了一場手機發布會
當然,發布「鴻蒙智行」不止是一次品牌升級,也展現了華爲将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數字能源、智能網聯等多個技術整合在了智選車裏的能力。新發布的智界 S7,就是展示技術能力的一個産品抓手。
如果說推出鴻蒙智行隻是前菜,那智界 S7 的展示就是給消費者們的正餐。
在極客公園視頻号的後台數據中,也可以明顯看出,在新車介紹的時段裏,「平均在線人數」這一數據明顯優于其他時段。
從産品本身來說,智界 S7 和問界系列最大的不同,在于這是華爲智選車業務裏的首款純電車型。和增程式的動力方案不同,純電産品在下沉市場仍然可能面臨裏程焦慮、補能焦慮等一系列問題。
在電動化層面,華爲給出了「雙 800」的解決方案,即:800 伏高壓快充電池 +(長續航版)超過 800 公裏的純電續航。
第一個 800,續航,主要依托于設計 + 駕控,設計帶來了極低的風阻,達到了百公裏 12.4kWh 的低功耗;「前異後同」的電機分布,又可以讓 S7 在駕駛過程中實現智能四驅,同樣可以更省電。
第二個 800,超充,可以提供最高 5 分鍾超過 200 公裏的超快。除了行業在材料本身的突破外,同樣關鍵的是網聯、駕控環節對電池安全的守護。電池安全是電動車除裏程焦慮外,另一個核心的焦慮點,所以不管是雲端實時監測,還是車端的熱管理等技術,都需要對它進行保障。
餘承東表示:「以前說純電車很難做家裏第一台車,但做到八百幾十公裏的續航後,基本就可以做家裏第一台車了。」
而在智能化層面,餘承東也側面回應了近期行業裏熱議的 AEB(自動緊急制動),表示「AEB 隻是 piece of cake(小菜一碟)」,華爲還在異形障礙物識别等多個方面具備領先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餘承東還透露,在現有訂單中,問界新 M7 的高階智駕版本銷售超過了 70%。這一數字也比一個月前網傳的 50% 又有了進一步提升。
發布會上還有一個有趣的細節。餘承東在介紹産品時,用了相當長的篇幅介紹了很多産品細節,包括無邊框和雙層夾膠的隔音玻璃、副駕前排的儲物空間等。在介紹細節時,也同時交代了功能的适用場景,還會包裝出适合傳播的新概念(如「遊艇駕艙」設計)。
可以說,餘承東徹底把華爲在智能手機、智能硬件領域的産品發布、營銷能力,複用在了汽車的發布上。汽車的發布會不再是隻講參數,而是呈現出更接地氣、更能讓消費者可感知的内容。
每月一台新車型
在汽車這個長周期的行業裏,大部分情況下産品的發布都是明牌。餘承東也早在 9 月的華爲秋季全場景新品發布會上,現場預告了「1000 萬以内最佳 SUV」M9 的亮相。
根據工信部釋出的申報車型公示信息,問界 M9 分爲純電和增程兩個版本,均爲 6 座版本。這也側面說明了,餘承東希望在六座戰場上打一場翻身仗的決心。畢竟,對于擅長産品定義的華爲來說,三排六座依舊可以抓住大批二胎奶爸消費群體。
值得一提的是,問界 M9 的前臉采用了和智界 S7 相同的家族式設計語言——這是華爲智選車旗下的産品,第一次在外觀層面進行聯動。實際上,無論叫「智選車」,還是「鴻蒙智行」,核心都是一整套的智能解決方案。也就是說,傳統造車依靠的底座是一個強大的機械平台。而智能車時代,除了機械結構外,在整個産品流程裏,還需要智駕、智艙、智控等多個層面的參與。
餘承東展示華爲 1+8+N 的全場景智慧能力 | 華爲
據了解,智界 S7 和問界 M9 的産品節奏并沒有因爲新 M7 的爆火被提前。年底「每月一台車」的節奏早在年初被大緻确定。這顯示出了華爲的汽車業務在 toC 層面的決心。後續,當北汽、江淮的智選車産品推出後,挑戰和機遇會同時到來。産能、交付、質量将面對市場的嚴格審視,華爲的影響力也會給鴻蒙智行帶來更多關注和消費者。
無論如何,2023 年底,中國智能電動汽車領域裏,正式迎來了一個新的「攪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