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志平:曾同時出任中國建材集團和國藥集團董事長,并帶領兩家企業雙雙跻身世界 500 強。
大家有時候問我,我們現在該怎麽做?其實,誰也沒有靈丹妙藥,我們還是要回到常理來做好我們的企業。常理是基礎,也就是基本原則。我歸納成——四個主義、四個緊抓、四種精神。
01
四個主義:務實主義、
專業主義、長期主義和客戶主義
第一,務實主義。做企業要務實。我現在發現,大家經常處在碎片化信息中,有時候會比較焦慮,我還是希望大家要集中精力,要把自己的企業做好。用我的話說,就是把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種好,要聚焦企業裏的事情。這是非常之重要的。明确自己的本職工作,深度工作、深度學習。
第二,專業主義。做企業要突出主業。我做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的這些年,上市公司出了問題的,除了違法亂紀之外,大部分問題出在偏離主業,盲目擴張。主業沒做好,雜七雜八地亂做,最後轟然倒下。大企業有,中小企業也有。所以,做企業一定要專業,也就是聚焦核心業務、核心專長、核心市場、核心客戶。
第三,長期主義。做企業不是短跑,也不是百米沖刺,而是一場馬拉松,需要很長的時間。我們要有耐力。企業要想做好,沒有十年、二十年不行;要想做到極緻,沒有三四十年不行。這不是我算出來的,而是我做出來的。沒有三四十年,真的做不好一家企業。
第四,客戶主義。客戶是企業生存的基礎。正如彼得 · 德魯克所言,企業的目的就是創造客戶。所以,客戶是擺在第一位的。
02
四個緊抓:緊抓市場、
緊抓管理、緊抓創新、緊抓服務
緊抓市場。目前,第一個擺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市場。大家都知道,有些省市疫情一有轉機就組成了海外的搶單團。這件事的意義大過它的效果。這個時刻,我們要把市場放在第一位。無論是國内的市場還是海外的市場,先把訂單搶回來。過去這幾年,企業确實失去了一些訂單、失去了一些客戶,所以現在第一要務就是要去搶訂單、搶客戶。企業要全力以赴地恢複和重建我們的市場。
緊抓管理。管理是企業的永恒主題。競争再激烈,産品是不是做得好?産品做得好就不怕。所以我常講,做企業其實就這幾件事:一是先把産品造出來;二是能夠量産;三是要把質量搞好,保證合格率;四是把成本降下來。
緊抓創新。最近 ChatGPT 智能聊天機器人橫空出世,大家一方面高興,另一方面也很有壓力。總的來講,創新是一件好事情,因爲它可以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解決經濟跨周期、克服企業的困難、提升企業的競争力,都要靠創新。但是,它同時可能帶來一系列的調整,可能優化掉一些崗位等,帶來挑戰和危機。其實,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創新,都發生過同樣的過程。我們也不用過于恐懼。人工智能隻是我們人類智能的延伸,人的創造力仍是擺在第一位的。所以,雖然在某些方面比人更快捷、更迅速,但是我并不覺得它會取代人。面對技術創新,我們要積極擁抱新技術,不用恐懼。
緊抓服務。服務也是企業的一個永恒主題。以前在北新建材做廠長,我提出一個口号:" 産品要質量一貫的好、服務一貫的好 ",這一點是特别重要的。我們現在參與國際競争,實際上服務是非常之重要的。我們老講企業的目的就是創造客戶,那客戶的最大訴求是什麽?一個是質量,另一個是服務。所以中國的企業都要在服務上下大功夫,真正把服務質量提升上來。
03
四種精神:四個隊伍建設
第一個是企業家,企業要有好的帶頭人,富有企業家精神。企業家是稀缺資源,可遇不可求。好企業都會有個好的企業家帶頭人,企業家應該有越挫越勇的特質,尤其是現在,企業更需要企業家的帶領。
比如,甯德時代的曾毓群、格力電器的董明珠、濰柴動力的譚旭光,這些都是非常之優秀的企業家,他們都有企業家精神。
第二個是技術隊伍,也就是說,企業要有具有科學家精神的技術隊伍,打造一個強大的技術團隊。同時,企業還要有好的機制,能夠調動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像萬華化學就用科技分紅重獎有貢獻的技術人員,開發出大批高附加值的高端産品。
第三個是銷售隊伍,企業要有一支具有悍馬精神的銷售隊伍來開拓市場。什麽叫悍馬精神?就是不辭辛苦、走遍千山萬水開拓市場的精神,有時可能是一個推銷員幫助企業擺脫了困境。赫爾曼 · 西蒙在《隐形冠軍》一書中提出,德國的産品爲什麽能夠銷到全世界?就是因爲德國企業大多有一支有悍馬精神的銷售隊伍。
第四個是員工隊伍,企業還要有極富工匠精神的員工隊伍,把産品做好,做到極緻。企業要加強技術培訓,提高工人的作業水平。像濰柴動力研制的柴油發動機的熱效率超過 52%,企業裏的大國工匠功不可沒。格力電器之所以能在市場競争中取得好成績,得益于公司有個百折不撓、勇往直前、有鬥争精神的企業家董明珠,有 15000 人的技術團隊,和幾萬名現代工匠。在疫情嚴重影響企業時,董明珠聲明決不裁減職工,甯肯降薪也不裁員,這是需要情懷的。 ( 本文完 )
一個企業的未來
取決于其組織能力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