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能鏈研究院
螺蛳粉的走紅,使得柳州這座南方城市出圈,而實際上,作爲一座工業城市,柳州汽車制造也在國内名列前茅,這其中,五菱汽車更是以 " 人民的代步車 " 的名号,奠定了新能源汽車的 " 江湖地位 "。
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 1 月底,五菱宏光 MINIEV 自上市以來曾經連續 28 個月成爲國内電動車銷量第一,并且還曾 7 次成爲全球新能源單一車型銷量冠軍,全球累計銷量突破 111 萬輛。
時間追回到 2020 年 7 月,宏光 MINIEV 在成都車展一上市,就開啓了全國人民出行的 " 小時代 ",創造了五菱每 30 秒賣一輛、月銷 9.7 萬輛的全球銷量紀錄。這款車型通過産品和營銷,建立了 " 國民神車 " 的消費認知,一句 " 人民需要什麽,五菱就造什麽 " 的口号,更是讓網友們耳熟能詳,柳州也擁有了 " 新能源之都 " 的競争底氣。
從一家機械廠起家,到如今的國民神車,五菱汽車做對了什麽?
良好的産業基礎
相較于上海、長春、廣州等知名的汽車城,柳州的存在感并不強,但其汽車産量不容忽視。數據顯示,柳州汽車年産量穩居全國前五。其中,在 2017 年其汽車産量曾高達 253 萬輛,占全國總産量的近 9%,在中國城市中排名第三。
柳州生産的汽車不僅在國内擁有較大的銷量,還出口多個國家。2022 年,柳州憑借 65 萬輛的新能源汽車産量,僅次于西安、上海。全國每生産 10 輛新能源汽車,就有約 1 輛來自柳州。目前,新能源汽車累計産銷量突破 144 萬輛,占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近 10%。
柳州的汽車工業基礎,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隻是柳州并非一開始造乘用車,而是拖拉機等農業機械,上世紀八十年代,柳州是全國最大拖拉機産地之一。
目前,柳州是國内唯一同時擁有四大汽車集團整車生産基地的城市,分别是上汽通用的五菱寶駿基地,東風柳汽乘用車與商用車生産基地,廣汽集團新能源車基地與一汽解放的柳州整車生産基地。
除此之外,作爲重工業基地,柳州周邊擁有各種金屬産地與水電資源的輸出地,同時又靠近珠三角,适合承接産業轉移,而當地的各種産業的生産成本也比較低。
而五菱汽車的前身是 1958 年成立的柳州機械廠,以生産拖拉機起家,在上個世紀 70 年代柳州拖拉機廠依靠豐收牌拖拉機成爲全國 8 大拖拉機廠之一。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汽車工業正缺乏微車,中央農機部引進了一台日本三菱小貨車進行學習,1982 年,五菱成功研制出了第一台 " 五菱 " 微型貨車 LZ110。
2002 年 6 月 4 日,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五菱也借着上汽與通用的資金、技術等一系列資源,踏入了快速發展階段。
而奠定 " 國民神車 " 基礎的五菱之光,也是在這個時期正式上市,值得一提的是,這款五菱之光當年以全球銷量 94.3 萬輛,被《福布斯》譽爲地球上最重要的一款車。2010 年 9 月 6 日,五菱宏光上市,率先開啓了國内緊湊型商務車全新的細分市場,其内飾也顯示了五菱開始向乘用車發展的用心。
随後,五菱之光、五菱鴻途、五菱榮光等産品相繼上市,爲五菱在汽車行業裏斬獲了一席之地。
2010 年,面對乘用車已成市場主力的新形勢,上汽通用五菱發布新乘用車品牌 " 寶駿汽車 ",開始向轎車轉型,面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大勢,上汽通用五菱2020 年推出的宏光 MINIEV 一炮而紅,連續 24 個月蟬聯中國純電汽車銷量冠軍,累計銷量突破 85 萬輛。
從汽車生産城市到新能源汽車消費城市的 " 樣本 "
如果說,傳統燃油車時代,柳州隻是在汽車生産制造、産業規模上走在全國前列,但在新能源汽車時代,柳州不僅在産業規模上領先,在新能源汽車消費上也實現領先。成爲我國三四線城市以及廣大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 " 範本 "。
早在五菱宏光 MINIEV 爆發之前,2016-2018 年間,柳州采取政企聯動、市場驅動、配套先行的總體方針,聯合五菱等企業,從購買上牌、行駛路權、車輛停放,充電設施建設、電價優惠等方面,打通電動車購買使用過程的 " 痛點 ",探索出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 " 柳州模式 "。
數據顯示,在基礎設施配套方面,柳州能夠基本滿足 " 十分鍾 " 充電需求。去年底的數據顯示,全市共建設公共充電站點超過 1300 個、充電槍 1.4 萬支,幫助個人建設充電設施超過 1.8 萬個。早在 2021 年 9 月底,公共充電樁數量已經超越加油站。
由于寶駿 E100/E200 的車身小巧,傳統尺寸的标準車位可以停放兩輛寶駿 E100/E200,而且樹池之間、人行道、花壇邊等傳統汽車無法停放的地方,寶駿 E200 都可以做到停放、且不影響正常交通。
截至去年底,柳州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 15.37 萬輛,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 53.3%,在全國城市中排名領先。柳州在不增加城市總體負擔的情況下,實現了新能源車的集中化管理和使用,在各方面由企業及政府牽頭,通過一系列的便利措施,将新能源車的使用積極性充分調動,建立了良性的用戶生态。
2022 年,五菱提出了 " 一二五 " 戰略," 一個實驗室 " 對标國家級的新能源汽車實驗室;" 兩個百萬 ",百萬純電、百萬混動規模;" 五個百億 " 五個百億産業鏈包括能源系統、智慧電驅、電子電控、智能移動機器人和商業創新。
五菱的目标是集成研發、産業、制造、服務生态圈産業鏈,打造柳州成爲新能源之都。到 2025 年,柳州市新能源汽車産業規劃投資 1000 億元以上,全産業鏈産值達到 5000 億元以上;新能源汽車年産銷量超 300 萬輛,整車企業實現産值超 2700 億元;帶動産業鏈實現産值超 2300 億元。
國民神車和柳州模式的新挑戰
雖然五菱的 " 國民神車 " 與 " 柳州模式 " 已經被驗證可行,但對于眼下的柳州而言,支柱産業轉型的壓力依然十分明顯。
2017 年,柳州工業總産值達到最高點 5122.25 億元後,便逐漸下滑,2020 年下滑至 4143.76 億元,縮水近千億,2021 年略有回升,爲 4320.2 億元。
工業産值縮水的一個主要原因,便是第一大支柱産業——汽車産業産值下滑。2017 年,柳州汽車制造業産值達到 2534.92 億元,占據柳州當年全部工業總産值的半壁江山 ( 49.49% ) 。2020 年,柳州汽車制造業的産值規模縮減至 1718.47 億元。
與之相應的是,柳州汽車産量在 2017 年 253 萬輛的頂峰後,開始下滑,2020 年下滑至 170 萬輛,即便從 2021 年止跌回升,2021 年的汽車産量,也較 2017 年的高峰少了近 60 萬輛。
事實上,不隻是柳州,幾乎所有的傳統汽車工業重鎮,近年都面臨産銷規模、工業産值縮水的問題。
雖說新能源使得柳州看到了轉型的生機,但柳州一直有塊 " 心病 ",那就是始終處在汽車産業價值鏈的低端,多次謀求向上突破均未成功。從微面大王到寶駿 730 再到五菱宏光 MINIEV,雖然 " 神車 " 輩出,但主力産品始終集中在低端車市場,品牌向上、産品向上與利潤提升始終是未能突破的難題。
智能化方面也有類似的問題。早在 2018 年年底,柳州便建成全球首個 5G 智能網聯汽車示範區,建成了全球首條具備 5G、C-V2X 技術,實現遠程駕控、無人駕駛場景,從這些動作來看,柳州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探索并不算晚。但幾年過去,柳州并未成爲像長沙、德清那樣的自動駕駛先鋒城市。直到 2021 年年底,柳州車聯網先導區項目(一期)建成,才完成 50.3 公裏的智能網聯道路及柳州車聯網基礎服務平台建設。無論是測試道路範圍還是牌照數量上,柳州均落後于一二線城市。
而更大的挑戰還在于眼下越來越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今年前 4 月乘聯會的數據顯示,上汽集團旗下上汽通用五菱銷量同比下滑 15.9%。今年 4 月轎車零售銷量排行榜中,宏光 MINIEV 以 1.8 萬輛的銷量,同比下滑 27.4%。
随着五菱宏光 MINIEV 将 A0 級新能源車市場帶火後,競品層出不窮,低價并不是新能源小車市場發展的主要方向,最終車輛比拼的還是性價比,其中智能化、裏程、質量、安全度等多方面組成的高性能也會左右消費者的選擇。
今年 2 月 6 日,吉利熊貓 MINI 宣布上市,今年 3 月,這款車的銷量超過 1 萬輛,也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宏光 MINI 的市場空間。包括奔奔 EV、長安糯玉米在内,如今已有不少品牌欲在 A0 級市場 " 虎口奪食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咨詢中心副主任李偉利曾公開表示,中小城市有迫切的、機動化的出行需求。與大城市不同,中小城市的居住環境相對分散,機動化需求比較高,同時不需要具備特别高的續航裏程車輛。
不過,縱觀入局車企,面對競争愈發激烈的小型車市場,低端化發展很難長久。中國汽車工業咨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強調,将小型汽車完全等同于低端化,一度是當年該細分市場萎縮的原因之一。
如果說宏光 MINI EV 是 A0 級小車的 " 開山鼻祖 ",那麽在這款車型将市場徹底帶火之後,競争者前赴後繼的趕來,讓市場成爲了鬥獸場。
這意味着,五菱産品升級面臨挑戰,其主力市場又面臨着來自多方的競争,以五菱汽車爲動力的柳州汽車工業如何進一步延續優勢,将是柳州模式面臨的下一個問題。
參考資料:
【1】《曾經 " 霸榜 " 的五菱小神車不香了:競品太多還是市場退潮?》新京報 2023-5-15
【2】《将 " 柳州模式 " 打造成 " 全國樣闆 "》柳州日報 2023-02-10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