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三大重要會議透露什麽信号?萬億特别國債與經濟刺激邏輯是什麽?點擊上方橙色按鈕預約本周日晚 7 點,智谷創始人嚴九元的公開課,與你聊聊财富新周期與 2024 年經濟走勢。)
◎作者 | 梁有理
◎編輯 | 暴雨
全國 31 省份經濟三季報全部出爐。
各省市經濟成色如何?誰還在掉隊?誰在狂飙?誰的目标達成率最低?
智谷趨勢梳理了最新數據,一句話看點帶你快速掌握 31 省市前三季度 GDP 的最新 " 戰況 " ——
看點 1:總量方面,廣東 GDP 有望率先突破 13 萬億大關,但增速跑輸全國平均;江蘇窮追不舍,兩省差距持續收窄,江蘇摘掉 " 千年老二 " 帽子的窗口期正在逼近。
看點 2:增速方面,西藏(9.8%)領跑全國,海南(9.50%)和内蒙古(7.20%)位居二、三名。陝西、黑龍江經濟發展失速,全國墊底。
看點 3:區域格局方面,中西部有 8 省市增速拖全國後腿,中西部出現 " 集體性坍塌 " 迹象。
看點 4:TOP10 經濟強省競争方面,湖北和福建 " 搶七 " 大戰激烈,湖北在二季度末反超福建之後,三季度末守住了第七位置。
看點 5:比對各省市年初定下的 GDP 增速目标,江西、河南、陝西等省份的目标完成度較低。年初預期的樂觀,與現實情況産生了巨大落差。
四季度是最後的沖刺機會,留給大家的時間不多了!
西藏、海南狂飙," 破 9" 增速領跑全國
前三季度,共計 17 個省份增速跑赢全國。
西藏、海南以 " 破 9" 的速度狂飙。其中,西藏以 9.8% 的增速領跑,海南 9.5% 次之。
西藏自治區統計局數據顯示,除 GDP 增速外,今年前三季度,西藏多項指标增速領跑全國,比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 18.8%,增速全國第 1 位;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 57.5%,增速全國第 1。
海南前三季度走出了 GDP 增速 9.5% 的漂亮走勢。與 2022 年的倒數相比,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今年年初,海南将今年預期增長目标設定在 9.5% 左右,在全國遙遙領先。
事實證明,海南确實迅速走出了陰霾,憑借自貿港建設優勢實現 " 狂飙 "。具體來看,海南前三季度一、二、三産的增速分别爲 5%、11.1%、10.5%。
海南自貿港建設帶動下," 三架馬車 " 的拉動都很強勁。消費同比上漲 12.1%、固投增長 4.3%、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 20.2%。
消費是最亮眼的仔,今年以來,海南省消費市場 " 滿血複活 "。今年上半年,海南接待遊客總數和旅遊總收入均超過 2019 年同期水平。前三季度,海南旅遊總收入同比增長 59.0%,超過上半年增速。
海南的演唱會經濟表現同樣搶眼。周傑倫在海口連開四場演唱會,每場觀衆約 3.8 萬人,15 萬多張門票售罄,四天時間,海口就實現旅遊收入 9.76 億元,是其端午假期旅遊收入的三倍。
一場演唱會拉動一座城市經濟消費,海南做成了典範。
四季度一般是海南傳統旅遊旺季,加上明年是海南全島封關運作前的最後一年,重點産業項目和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将加快落地,海南的狂飙走勢有望持續。
廣東更危險了!江蘇窮追不舍
中國的大盤,更多還是要靠經濟大省持續帶領和驅動。經濟總量前十的省份裏,江蘇、山東、浙江、四川、湖北、安徽 6 個省份的增速都超過了全國經濟增速,顯示出 " 挑大梁 " 的擔當。
經濟總量上,廣東(96161.63 億元)、江蘇(93180 億元)和山東(68125 億元)依然霸榜前三,浙江接近 6 萬億(59182 億元)。
超過 4 萬億的有河南(47785.44 億元)、四川(43387 億元)和湖北(40237.97 億元)。
從今年前三季度表現來看,經濟總量上,廣東、江蘇 GDP 雙雙突破 9 萬億,在你追我趕的态勢下,廣東繼續穩住 " 老大 " 寶座,并有望今年率先突破 13 萬億大關。
但江蘇對廣東一直窮追不舍,前三季度,江蘇實現 GDP 同比實際增速爲 5.8%,比廣東高出 1.3 個百分點。廣東前三季度 GDP 增速爲 4.5%,跑輸 5.2% 的全國平均水平。
江蘇經濟的增速和增量均高于廣東,可以說是步步緊逼。
近兩年來,粵蘇二省的 GDP 差距正在逐步收窄。2022 年,江蘇與廣東的 GDP 差距爲 6243 億,而 2023 年前三季度,雙方差距收窄至 2982 億。
不過,廣東第一、江蘇第二的格局已經維持了 33 年,期間雙方的 GDP 差距有增也有減,2019 年時雙方差距的頂峰,廣東經濟總量領先 9330 億。從 2020 年開始,雙方的 GDP 差距以每年 1000 億的速度在縮小。
疫情三年," 散裝江蘇 " 的抗風險能力比廣東略勝一籌,也讓江蘇再次看到擺脫 " 千年老二 " 的機會。廣東集中于珠三角 13 城的發展模式,粵東粵西兩塊 " 短闆 " 又爲廣東未來的經濟增長留下了潛在空間。
眼下,拉開粵蘇兩省增速差距的主要在二産。
前三季度廣東,第一産業增長 4.8%;第二産業增長 4.0%;第三産業增長 4.8%。而江蘇第一、第二、第三産業則分别增長 3.3%、6.6%、5.3%。
不僅是增速,廣東二産的增加值同樣跑輸。江蘇的二産增加值達到 40088.45 億元,位居全國第一,廣東以 37229.55 億元位列第二。
說白了,廣東工業表現不足。
未來誰是經濟第一強省,還要看兩省的發展後勁和外部大環境變化帶來的機會。
需要提醒的是,經濟增速比江蘇 5.8% 還高的是浙江 ( 6.8% ) 。浙江前三季度 GDP59182 億元,同比增長了 6.3%。
這意味着,江蘇日後不再是廣東的唯一對手,冉冉升起的浙江也是廣東不能忽視的。
中西部集體性坍塌?
從前三季度 GDP 來看,有 18 個省市實際增速高于或持平 5.2% 的全國平均水平;
有 13 個省市則拖了後腿,其中中西部省市占了 8 個之多。而去年同期拖後腿的 13 個省市中,東部占了 9 席。
中西部第一大省河南,前三季度 GDP 實際增速爲 3.8%,名義增速僅有 1.62%,低于全國經濟增速 3 個百分點以上。江西前三季度 GDP 實際增速爲 3.4%,廣西爲 3.9%,湖南爲 4%,雲南爲 4.4%,山西爲 4.5%,貴州爲 4.8%,均低于全國水平。陝西以 2.4% 的增速全國墊底。
難怪有人稱:這是中西部出現 " 集體性坍塌 " 迹象的一年。
河南主要是消費電子的不景氣導緻制造業增速下滑,服務業的複蘇也遠低于全國的平均增速。
作爲傳統工業大省,河南工業增加值占全國比重在近些年持續下滑,并在 2021 年跌出全國工業大省前五。今年前三季度,河南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 4.0%,與全國持平。但其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量仍舊偏弱,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相對偏弱。
上述失速的中西部城市,不少還在今年開年定下了非常樂觀的經濟發展目标。如今三季度已過,實際的 GDP 增速與年度目标相距甚遠。
其中,河南設定的 GDP 全年增長目标是 6%,前三季度與目标增速還相差 2.2 個百分點;
湖南的目标差距是 2.5 個百分點;陝西差距 3.1 個百分點;
廣西、雲南、山西,與各自的目标相差 1.5~1.6 個百分點。
年初最樂觀的是江西,作爲去年經濟增速的冠軍,江西今年給自己設定的 GDP 增長目标是 7% 以上。
但江西的增長乏力從開年已經出現。從今年一季度開始,江西 GDP 增速驟然下降,同比增速 1.2%,排在 31 個省份末尾;上半年 GDP 同比增長 2.4%,排名依然墊底;而今三季報出爐,3.4% 的經濟增速,仍然處于全國 " 下位圈 "。
去年還在狂飙的江西,爲什麽突然慢了?
整體來看,江西 " 失速 " 主要在工業與進出口。前三季度,江西第二産業增加值 10373.4 億元,增長 2.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4.2%。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 4420 億元,同比下降 9.8%。
不過江西的第二産業已經出現扭轉迹象,二産增加值,一季度下降 2.4%,二季度回升至 1.5%,到了三季度,第二産業增加值已同比增長 2.7%,較上半年加快 1.2 個百分點。
中西部的集體塌陷,共性原因是什麽?
一個不容忽視的共性因素,是外貿的影響。
例如河南,河南出口的手機主要來自富士康鄭州工廠代工生産的蘋果手機,這爲河南帶來了此前的外貿高增長,如今富士康出于分散風險的原因将産業外遷,河南的手機出口便受到拖累。
類似的,美國晶片法案的出台,對西安的半導體産業帶來影響,先半導體産業主要是三星西安工廠。受電子信息産業的波及,今年西安進出口增速也有下降。
再看四川,今年前 8 月以 3800 多億的出口值位居全國第八,其增速卻是負增長狀态,有 1.6% 的跌幅。中西部較大規模省市中,重慶、江西與湖南都有 10% 以上的跌幅,出口明顯下挫。
中西部地區外向型比重與出口規模不如沿海城市,但其受國際環境影響并不比沿海各省低。究其原因,還是與中西部自身在相關産業的抗風險能力不足、對外貿易經驗薄弱、産品優勢未建立等因素相關。
舊的貿易結構在退出,新能源汽車、锂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的出口 " 新三樣 " 貿易結構在進入,對中西部省份來說,産業調整還需要時間。
湖北福建 " 搶七 " 大戰迎來 " 賽點 "
福建和湖北這幾年在 GDP 總量上的競争異常激烈,兩省的排位之争或許是今年中國經濟十強裏最大的看點。
2019 年,湖北 GDP 總量排名第七,福建第八;
2020 年,福建反超湖北;
2021 年湖北又從福建奪回第七名位置,并在 2022 年勉強守住了排位。
但 2022 年兩個 "5 萬億俱樂部 " 省份之間 GDP 總量差距已縮小至 625 億。
今年 " 搶七 " 戰況愈發激烈。第一季度,福建以 162 億的微小優勢再度反超湖北;二季度末時,湖北再度實現反超;截至第三季度,湖北守住了排名,以 1117 億的優勢領先于福建。今年前三季度湖北的 GDP 實際增速爲 6%,比福建高出 1.9 個百分點。
湖北的反超,一方面得益于湖北在後疫情時代的強勁恢複預期,另一方面則與福建遭受的外貿沖擊不無關系。
從消費、投資和進出口 " 三駕馬車 " 的情況來看,前三季度湖北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 8.5%,增速快于全國,在中部領先;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 5.5%;進出口總額 4575.1 億元,對共建 " 一帶一路 " 國家和第一大貿易夥伴東盟進出口額分别增長 7.6%、6.5%。
近年來湖北大力發展戰略新興産業,制造業投資加快,尤其是在光電子信息領域,湖北已形成産業集群。前三季度,湖北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5.6%,比上半年加快 0.9 個百分點。
福建是去年增速最快的省份之一,但今年卻創造改革開放後經濟增速的最低紀錄。外部經濟環境的不确定性,國際貿易摩擦,對福建省的出口帶來了一定的壓力。
近年來,福建省積極推動各類單一經濟發展,如高新技術産業和文化旅遊業等。然而,這類新興産業的發展還需要時間和資源的積累,短期内難以對整體 GDP 增長形成較大的推動力。
陝西、黑龍江失速
前三季度的倒數兩名,是陝西和黑龍江。
陝西前三季度名義增速僅有 0.76%,實際增長 2.4%;黑龍江前三季度名義增速僅有 1.23%,實際增長 2.6%。
陝西面臨 " 下行壓力明顯加大的挑戰 "。從工業支撐來看,陝西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 7.2%,兩年平均增速 4.2%,均低于全國平均增速。從投資來看,陝西固定資産投資同比下降 3.1%,兩年平均增長僅 0.3%。
黑龍江經濟失速的同樣是第二産業,其第二産業的支柱是農副食品加工業,以及石油和煤炭開采加工業。前三季度,黑龍江第二産業增加值爲 3198.9 億元,下降 2.1%,且降幅比上半年擴大 2 個百分點。
在投資端,黑龍江投資占 GDP 比重較高,但投資增速較低。1-8 月,黑龍江固定資産投資完成額同比下降 13.5%,遠低于全國水平的增長 3.2%。
長城證券就指出,黑龍江存在産業結構有待優化、消費需求有待提升、人口流失和老齡化等問題,影響了黑龍江的經濟發展。此外,在經濟增速下滑的影響下,黑龍江地方政府債務率較高,顯性債務和隐形債務負擔問題都亟待解決。
其實,如果放眼整個東北,今年東北經濟持續向好。從前三季度經濟增速看,吉林(5.8%)、遼甯(5.3%)增速跑赢全國,勢頭強勁。黑龍江得加把勁了。
18 省前三季度增速低于全年目标,沖刺戰:擴投資!
比對開年初定下的 GDP 增長目标,已有13 個省市在前三季度實現階段性達标,剩下的四季度,若能保持發展勢頭,便能順利達到自己年初設定的 flag。
還有 18 個省市,前三季度 GDP 增速仍階段性地低于全年增速目标,給四季度留下了更多的壓力。
這 18 個省市當中,有的距離目标增速隻剩不到 0.5 個百分點的差距,例如廣東、湖北、安徽、重慶、吉林和甯夏,這其中有很多的 " 優等生 ",爲自己設立了 " 跳一跳夠得着 " 的目标。
但也有的省市,前三季度實際增速與目标增速之間相差太遠,例如江西、河南、福建、黑龍江、湖南、陝西,有 2-3 個百分點的差距,能否達成目标的懸念很大。
接下來的四季度,還有機會出現逆轉嗎?
10 月以來,已有多地召開四季度重點工作的部署會,打響年終沖刺戰。
智谷趨勢梳理發現," 擴投資 " 被視爲經濟收官戰的主要抓手。
安徽提出,要加快推動更多項目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積極開拓基礎設施投資潛力,盡力穩住房地産投資,尤其要強化制造業投資的關鍵支撐。10 月 7 日,安徽第四批重大項目開工動員會舉行,開工重大項目達 1089 個,總投資 7074.6 億元。
10 月 7 日,遼甯省召開決戰四季度決勝首戰年動員部署會,會議提出,要不遺餘力抓項目、擴投資,加快投資進度、提高投資增速。遼甯省委書記郝鵬表示,今年四季度是事關能否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首戰首勝的決勝季、沖刺季。
陝西也将擴投資作爲四季度拼經濟的重要一環。在四季度穩投資暨新開工重大項目安排部署會上提出,二季度以來,全省投資增速持續下滑,超出預期,投資形勢十分嚴峻,做好四季度穩投資工作任務艱巨,必須打好穩投資攻堅戰。抓緊新開工 600 個以上省市重點項目,爲投資企穩回升提供有力支撐。
我們不會忘記年初時全力拼經濟的火熱,如今 2023 年僅剩最後 2 個月,可以說是時不我待,隻争朝夕了。
年末三大重要會議透露什麽信号?萬億特别國債與經濟刺激邏輯是什麽?點擊下方橙色按鈕預約本周日晚 7 點,智谷創始人嚴九元的公開課,與你聊聊财富新周期與 2024 年經濟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