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 | 梁 湘
編輯 | 龔 正
雷軍又健身打卡了。
3 月 3 日早上 7:08,很多打工人還在睡夢中時,雷軍已經曬出 2025 年第 31 次健身的微博。自年前立下 100 次打卡 Flag 後,時間進度 16%,完成率已然 31%。
太卷了。更卷的是,明明雷軍前一晚零點才下直播。真是印證了那句話:有錢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有錢的人,比你還努力。

圖 | 來自雷軍官微
對于雷軍這樣的人物而言,他在社交媒體的一言一行,早已超出了個人生活分享的範疇,而是小米品牌的戰略代言。雷軍顯然知道這一點,在帶火 " 雷軍同款皮衣 " 之後,他主動在健身打卡照旁附加了一款 129 元棒球帽。
光芒總能帶來灼傷,這不僅是對躺平年輕人的刺痛,更是向下一個商業版圖進軍的号角。當網友留言 "雷總不考慮開個小米健身房嗎?" 被頂上熱搜,關于小米入局健身領域的新聞頻出,也讓本就式微頹勢的傳統健身房行業膽顫心驚。
這讓我不禁想到了 "樂刻健身"。
2025 年伊始,小米官宣已投資 "愛動健身(AIDONG SPORT)"(即樂淵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目前持有該公司約 15% 的股份。
" 愛動健身 " 是幹嘛的?一張其與 " 樂刻健身 " 的界面對比圖便可窺見端倪。這個愛動健身 APP 與派立斯等多家健身場館深度合作,提供課程預約和小團隊課程預訂服務,還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分析用戶健身數據,提供科學健身建議。

圖 | 左:愛動健身 右:樂刻健身
顯而易見,健身團課是 " 愛動健身 " 的主打業務之一,而這恰恰是 " 樂刻健身 " 的金字招牌。
2015 年,理工男韓偉開創了 " 樂刻運動 ",以 " 健身平權 " 爲口号,與萊美合作,将健身團操作爲核心業務。無論是拉新、留存,還是在社交媒體上提高品牌力,健身團課幾乎已經與 " 樂刻健身 " 深度綁定。
截至 2025 年 3 月," 樂刻健身 " 在全國已經開設了 1700 家門店,健身團課在其中功不可沒。而同樣以健身團課爲切入口的 " 愛動健身 ",雖然目前影響力還在蓄積,但可能能讓喊出 " 百城萬店計劃 " 的 " 樂刻健身 " 捏上一把汗。
事實上,小米在健身行業的投資,絕非一個 " 愛動健身 "APP 這麽簡單。這些年來,小米以及順爲資本,先後投資過悅動圈(跑步 / 騎行等運動 APP)、野小獸(智能動感單車智能動感單車品牌)、雲麥科技(家庭智能健康設備)等等,賽道十分細分。
米家更是構建起豐富多元的健身産品體系:米家跑步機、動感單車等中型健身器械,米家智能跳繩、健腹輪、智能啞鈴等小型健身器械,健身結束還有米家筋膜槍幫助舒緩肌肉酸痛。
這些智能健身器械,均可在小米的生态中與手機 APP 無縫連接——這還沒算上精準記錄運動數據、爲用戶呈上運動健康分析的小米手表和小米手環。

圖 | 小米商城的健身産品
一旦真正完成閉環,健身的每一步都将被小米矩陣包圍。當一個普通人跟着雷軍一起全産品同款健身打卡時,他或許能在身材上趕超這位 55 歲的小米掌門人,但他口袋裏的錢,已經被賺走了。
據有關數據表示,2022~2027 年,我國健身内容市場規模将從 29.85 億元增加至 104.75 億元。蛋糕在變大,懂得分羹的品牌其實不多。
一兆韋德、威爾士等經典老牌健身房的沒落可見一斑。來自健身教練的一句 " 辦不辦會員卡 ",足以讓許多新生代社恐聞風喪膽。這是這些市場老玩家沒落的重要原因。
" 樂刻健身 " 用健身團課作爲拉新手段,以低價月卡的模式消除用戶的消費顧慮,這兩點其實都難以構成 " 樂刻健身 " 真正的護城河。
憑借自身與小米品牌越來越強的影響力,以及小米在健身器材供應鏈上的成本優勢,雷軍真想給健身界帶來一些小小的震撼,并不是什麽難事。
或許大衆距離小米健身房之間,隻差一張雷軍八塊腹肌的健身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