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Redmi 方面剛剛發布了他們 Redmi Note 系列新機 Redmi Note 13 Pro 和 Redmi Note 13 Pro+。作爲售價維持在 1300-2000 元價位段的中端産品,它們此次最大的亮點之一,就是标配了參數相當 " 炸裂 " 的國産 OLED 屏幕。
如果隻看色域、色深、對比度這些參數的話,那麽僅需 1899 元起的 Redmi Note13 Pro+,屏幕可能要比許多價格高得多的旗艦級産品還要更先進一些。
當然,這也證明了如今的國産 OLED 技術、産業鏈已相當成熟,成本也已經大幅降了下來。但也正因如此,這就很自然地讓我們産生了一個疑問。如今在智能手機上已經如此普及、如此親民的 OLED 屏幕,爲什麽在筆記本電腦上卻依然很少見呢?
OLED 屏筆記本有多 " 稀少 "?答案大家可能想不到
有的朋友看到我們這個問題,可能會覺得有些奇怪。因爲目前市面上的 OLED 屏筆記本似乎并不罕見,特别是一些價格低至 3000、4000 元檔位的入門級産品,有些現在都用上了 OLED 面闆。
但如果我們将視線放到高端産品上就會發現,情況有些不太對勁了。因爲即便前幾年是有不少旗艦遊戲本、工作站用上了 OLED 面闆,但是到了今年,OLED 屏在兩萬到三萬元以上級别的筆記本電腦領域,卻反而幾乎 " 絕迹 "。
如果 OLED 單純是變得又好又便宜了,那麽高端筆記本電腦就沒有理由不使用。因此,這裏面必然有一些其他的、大家可能還沒意識到的因素。
首先,OLED 用在筆記本電腦上還是太貴了
爲什麽手機上的 OLED 屏幕很普及?一方面當然是材料的進步、國内供應鏈的提升,讓它的成本降了下來。但另一方面還有個原因,那就是手機畢竟屏幕尺寸更小,所以就算面闆材料本身的單價不低,也可以被 " 小面積 " 沖淡一部分成本因素。
關于這一點,其實很容易就可以在筆記本電腦市場裏找到答案。那些标價三四千元、卻還用上 OLED 面闆的産品,幾乎無一例外都是小尺寸型号。而真正大尺寸的,生産力級别的 OLED 屏幕筆記本呢?它們的價格則往往有着數量級的差異。
有的朋友可能會說這樣對比有問題,因爲不同級别的筆記本電腦,成本差異又不是隻在屏幕上,怎麽能證明大尺寸 OLED 一定比小尺寸貴很多呢?
其實很好證明,因爲目前市場上還存在着一種被稱爲 " 便攜屏 " 的産品。它們基本就是一塊面闆,再加上一個主控 PCB 和一個殼子。顯然 PCB 和外殼的成本相當低,而且不同尺寸間幾乎差異并不大,因此所有的差價幾乎都可以被視作屏幕本身的成本差異。
13 英寸 4K OLED 便攜屏的價格不到 1300 元
15.6 英寸的 4K OLED 便攜屏價格則超過了 3600 元
于是就可以看到,同樣是 4K+60Hz 規格,15.6 英寸的 OLED 屏幾乎是 13.3 英寸的三倍。這就很直觀地展示了,尺寸 " 放大 " 到底會對 OLED 屏用在筆記本電腦上帶來多大的成本影響。
其次,OLED 對于筆記本電腦的用戶而言并不實用
除了成本太高之外,OLED 面闆在筆記本電腦上還存在着一些實用性問題。
比如說,筆記本電腦上的 OLED 屏幕現在絕大多數還隻能做到 60Hz 或 90Hz 的刷新率,120Hz 的筆記本電腦 OLED 屏就已經屬于極少見的配置了。可如果換成 LCD 屏,那麽 240Hz、甚至 360Hz 的超高刷新率在技術上既不困難,價格也要低得多。
有趣的是,就在不久前,我們三易生活曾經與一批業内頂級的 " 遊戲本 " 研發人員進行交流。據他們透露,由于最近這兩年遊戲本的 CPU、GPU、散熱系統等部件進步速度太快,所以爲了增強産品的競争力,即便是在數萬元的頂級産品上,廠商也不得不考慮一些 " 限制成本、降低售價 " 的舉措。在這樣的前提下,昂貴而又不見得被玩家認可的大尺寸 OLED 面闆,自然首先就成爲了 " 出局 " 的配置。
不僅如此,從實際觀感的角度來說,OLED 用在筆記本電腦上的問題,還不隻是刷新率不夠高這麽簡單。
可能有些朋友知道,現在手機上的 OLED 屏動辄就可以做到 2000nit 以上的峰值亮度。但是換到筆記本電腦上情況就截然不同了,因爲當前筆記本電腦用 OLED 屏幕能達到 600nit 的都極少,絕大多數甚至不到 500nit。
這也就意味着,這些 OLED 面闆無論在 " 遊戲本 " 還是 " 商務本 " 上,都并不那麽實用。例如在遊戲本上,就有的是 1000nit 級别的 miniLED 面闆,其觀感 " 秒殺 "OLED 毫無問題。
而在商務本上,那些 1000nit、1200nit 的高亮 IPS 屏則可以确保設備在室外、或強光下使用時的屏幕可讀性,可 OLED 目前在筆記本電腦上反而做不到這一點。所以就算 OLED 再省電、信号延遲再低、色域再廣,可如果屏幕暗到看不清,那麽用戶還會覺得 OLED 對于筆記本電腦來說是個好主意嗎?
最後,在筆記本電腦上使用 OLED 還有技術隐患
就在不久前,LG 顯示發布了一系列關于其大尺寸柔性 OLED 面闆的相關消息。其中提到,他們最新型的柔性可折疊 OLED 面闆采用了 " 以往用于汽車顯示器的串聯式 OLED 組件 ",通過疊加使用兩個激發層(EML)可以實現更高的亮度,同時有效改善大尺寸 OLED 屏幕的亮度不均勻和壽命問題。
有些朋友可能已經意識到,如果把 LG 的這則消息反過來理解,其實就能解讀爲在現有的筆記本電腦技術體系下,更大尺寸的 OLED 面闆就可能會有更短的壽命,同時更容易出現亮度不均勻的問題。
可能有的朋友又要說了,如果大尺寸面闆壽命短亮度不均,那麽電視上的 OLED 面闆豈不是更大,爲什麽沒有出現這些問題呢?
一方面這是因爲電視用的是 W-OLED 面闆,它是有單獨的白色像素來負責 " 增強亮度 " 的。但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的 OLED 面闆不能這麽幹,因爲 W-OLED 會帶來顯著的顆粒感,在近距離上會顯得文字顯示不清晰。所以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用的 RGB-OLED 沒有白色像素,完全是靠 RGB 三原色來體現亮度信号,因此更容易會出現壽命問題。
另一方面電視再怎麽常用,普通用戶一天又能連續看幾個小時,手機再怎麽随身帶,有可能連續盯着手機的屏幕嗎?相比之下,PC 的使用場景就決定了,它是會面臨着嚴重得多的連續、長時間使用壓力,因此 OLED 的壽命問題在筆記本電腦上是更容易出現。
三四千元的 OLED 筆記本電腦比三四萬元的 OLED 機型更多,其實就很能說明問題
最後,電視的屏幕尺寸很大,這就意味着對于大多數用戶的觀看距離來說,視野其實往往隻會集中在顯示面積的中心部分(這也是爲什麽現在電視畫質算法都要搞景深優化的原因)。但是筆記本電腦的屏幕雖然大、但又 " 不夠大 ",所以用戶一眼就能看到從左到右的整個屏幕觀感,如果 OLED 面闆出現亮度均勻性問題,就會比電視更容易 " 穿幫 "。而這,也是造成現在許多筆記本電腦廠商甯願在低價位機型上使用 OLED 當賣點,卻反而在高端産品線對 OLED 持謹慎态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