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無論是" 打工人因加班怒怼領導 "的事件,還是" 天門山四個年輕人跳崖 "的事件,他們都引起了很大的輿論争議。
而事件所引發的輿論也證明了大家那些被壓抑已久的情緒,都需要被釋放。
這是一種群體性的意識。
當這位陳某龍的打工人在正面怒怼領導之後,同事還在群聊裏一呼百應,這樣罕見的附和自然是看爽了這麽多位苦加班久矣的打工人。
很多人說陳某龍就是打工人的嘴替,打響了解放當代社畜的第一槍。
但結局是,爽文很快就變成了造謠大瓜,某企業單位根本沒這位員工。
而陳某龍因爲捏造聊天記錄故意散布謠言從而被行政拘留。
" 不覺得他造謠,難道加班不是事實嗎?"
" 沒抓住重點啊,大家更關心的是普遍加班的這件事這個問題 "
" 敢于怼領導的也許會有,但是怼完領導抱氣‘ +1 ’的同事肯定沒有 "
" 其實沒人在意這件事情的事實,在乎的是他說出了大家的心聲,對這個社會說出的心聲 "
比起這件事是假的,造謠的。
蟬主更想去聊爲什麽事件是假的,但大部分人仍然甯願相信那些都真的,并且自發地去共情造謠者。
他的造謠大瓜,全網看爽了?
大家都痛恨造謠。
但此事所呈現出來的社會問題卻一點也不假。
因此才會有這麽多人紛紛共情這位一度被稱爲 " 反加班戰士 " 的陳某龍。
事情是這樣的。
在聊天記錄中,領導說清明節假日需要兩個人加班,但沒想到兩天都沒人說話。
當領導反問陳某龍到底去不去加班時,陳某龍直接回複" 我去個錘子,我加個錘子 "。
并且直接挑明了想巴結領導别帶上苦命的底層打工人,最後還撂下了一句 " 不服明天就把我開了 "。
先不論平常打工人 996 之餘還加班有多少公司真的給加班費,但那點加班費恐怕都還不夠填補自己的精神損失費。
畢竟,周末還要随時回複工作消息也是常态。
而在那份聊天記錄中,陳某龍也精準地戳中了打工人的痛點。
當然,天下沒有可以舒舒服服地拿工資的打工人。
正如黃子華那句打工名言所說:
老闆每個月底給你的不是糧(工資),而是賠償。
但拿多少錢幹多少活的道理也應該是勞動常識,但問題就是領導們偏偏不懂常識,又或者說,勞動法。
如此剛硬怒怼的文字,大家僅僅是稍微想象一下都極有畫面感。
再把自己代入一下,簡直是《打工人起立發瘋記》的主人公。
爽文般的聊天記錄被全網傳閱完之後,陳某龍一下就被各位打工人視爲戰士。
雖然自己沒這份怒怼領導的勇氣,但看到同爲打工人的怒氣終于正面剛出去了,自己也有被爽到的意思。
但很快,某企業就說網傳的微信群聊天記錄所涉單位和人員,并非集團公司所屬成員單位和員工,在那份藍底白字的通報中,還提到了一點:
" 因此前想中國電科求職未被錄用,心生不滿。"
盡管聊天記錄是捏造的,但這件事的真假已經不是大衆最關心的了,因爲他編了一個大多數人不敢做的事。
但另外需要被肯定的一點是,造謠這個行爲确實不對也不該被贊揚。
再加上他是因爲求職未被錄用而造謠。
所以無論它的謠言所呈現出來的社會現實有多麽真實多麽殘酷,用造謠作爲出發點原本就是錯誤的。
換個角度來理解,如果是因爲聊天記錄在控訴職場 996、加班事件就覺得造謠沒問題。
那把事件的主體置換成女性的黃謠,還依舊覺得沒問題嗎?很有問題。
當然,也不否認現實确實有人确實敢于怒怼領導,整理職場。
但這些人終究是有底氣的少數,他們有資本去怒怼。
誇張一點說就是,家裏有幾套房,打工不過是繼承家業的體驗生活步驟之一。
隻有有錢人才會說錢不重要。
槍打出頭鳥,還有人跟着回應?
槍打出頭鳥,在職場上也一樣。
而怒怼領導這份聊天記錄一開始最詭異之處就在于:
居然有這麽多同事在一呼百應:"+1,坐等人事,要走一起走 "。
很現實的一點是,這是職場,而不是像大學校園參加社團活動,微信接龍說要走一起走。
再陰暗一點的猜測是,在内鬥的職場裏,你的把柄分分鍾成爲别人升職的墊腳石。
正如很多人都懂得一點道理是,一個人反抗其他人沉默或許才是最真實的常态。
因爲回話、附和需要代價。
多少職場打工人頂着經濟壓力上有老下有小,年輕一點的打工人交完房租、欠款可能都沒剩多少,在現如今工作不好找的情況下,這份代價顯然過高,承受不了。
之前蟬主也寫過描述即将畢業的職高生不斷被職場 pua 和簽下陰陽合同後被剝削,最終緻死的電影《下一個素熙》。
大家深有共鳴,是因爲在東亞的職場内卷基本都是常态。
當素熙進入了一家大型通信公司當客服時,她最重要的就是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因爲客服對顧客發火,态度不好,自然少不了投訴或者一星差評。
一投訴,整組員工都面臨着拿不到獎金提成,大家都爲了 KPI 忍氣吞聲,哪怕到手的錢其實根本就沒多少。
作爲實習生,素熙每天都加班,等到了下班幾乎是八九點。
組内的業績達不到,還要被言語辱罵,完全沒有一絲尊嚴,辦公室内的氣氛是壓抑又崩潰。
因爲素熙對領導的反抗和當場質問提成獎金的事情時。
她又被領導 PUA,說因爲她的鬧事,整組人的提成也沒了,業績墊底,還辱罵她是窮酸樣。
職場到底有多黑,打工人都經曆過,甚至可以說,沒有最黑,隻有更黑。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長期被壓迫出賣自己的勞動力," 瘋 "" 崩潰 " 成爲了諸位打工人的日常精神狀态。
是啊,很多人都說打工辛苦,那辭職不就好了嗎?
但現實是,你敢辭職嗎?敢裸辭嗎?
大家心中都有答案。
會 " 發瘋 ",
才是大家當下的日常
前幾天,張家界天門山跳崖事件也被頻繁熱議。
四位年輕人通過群聊方式溝通策劃,決定跳崖自殺,最小的 23 歲,最大的也不過 34 歲。
在三聯那篇《天門山跳崖:四個決絕赴死的農村青年》的文章中有提到:
" 四位年輕人身上的共同點,是貧窮帶來的磨難以及不斷新添的變故或許是他們的共性。"
生活所帶來的迫切壓力,是很多人都正在經曆的,它的成因有很多。
一千萬個人,就有一千萬種不同的困境,而最大的無力感是,我們能看到困境,但我們無法解決。
聊天記錄被全網當爽文讨論不久後,曾有詞條 " 加班文化爲啥屢禁不止 "。
評論大部分的打工人都表示 " 禁過嗎 "?
當加班能成爲一種文化時,你就該知道,打工人期待禁止加班的道路簡直長到沒有盡頭。
正如上面所說,那份聊天記錄最詭異的地方,是有同事一呼百應。
所以大家也都很清楚這份聊天記錄的真實性到底有多少,也知道集體辭職就是爲了反抗領導這件事發生的幾率到底有多微乎其微。
但打工人苦加班久矣。
陳某龍編了一個大家都不敢做的故事,也把内心深處的哀怨情緒給釋放了。
如此熱血又任性的選擇,哪位打工人誰不想嘗試一番呢?
隻可惜,爽文是假的,反抗也是假的,這些都是海市蜃樓般的虛幻。
哪怕我們看到有不少打工人承受不住壓力,又或者因加班而猝死的新聞被報道。
但好像也就僅僅是被報道,社會系統和現實生活并不會因爲某個人的死而發生什麽改變。
職場内依舊在卷,打工人依舊爲了能生活下去沒日沒夜地熬。
更絕望的是,熬隻是爲了能活着 .
還遠遠達不到 " 生活 " 的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