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十分特殊的一天,7 月 27 日,抗美援朝戰争勝利 70 周年。
70 年前的今天(1953 年 7 月 27 日),《朝鮮停戰協定》簽訂,抗美援朝戰争勝利結束。中國人民志願軍在異國他鄉浴血奮戰,197653 名烈士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犧牲。
都談勿忘國恥,可如今這樣終結百年國恥的紀念日正在被逐漸忘記。
所以當我看到一位年輕說唱歌手法老(本名孫權)竟然爲志願軍老兵無償捐贈 129 萬元的時候,不可謂不震驚。
在這個慕強慕富的社會,别的說唱歌手,歌詞愛寫買了新車、新房、新表,炫富是永恒的母題。
但法老不僅沒房沒車,出門參加演出都常常放棄飛機,盡量坐綠皮火車。
老款手機的殼都已經發黃也不換,反手就是一個無償捐贈 129 萬。
網友也感慨,能做出捐助老兵這樣的事,法老屬實繼承了先輩的英雄精神。
而法老對此的回應是:
" 這是全體粉絲的贊助,我隻是傳遞者,希望大家可以一起持續關注抗美援朝勝利 70 周年!"
他更是在這條微博下面,對未來做出了承諾:
" 從今往後,直到我死亡,所有法老個人巡演的我的部分的演出收益,都會捐助給需要的組織或人。"
試問,有多少年輕人能像他一樣還記得這些老兵?
又有多少人知道今天就是抗美援朝勝利 70 周年的正日子?
我們好像,越來越不相信和關心所謂的英雄主義了。
戲谑、玩梗,娛樂至死。
可能有人會說,至于嗎?
他法老一個人的力量能有多大,129 萬又能幫多少人,幫得完嗎?
小視聽過一個故事——
有人在大海邊,看到一個小男孩蹲在水窪邊,用手将擱淺的魚一條條扔向大海。
" 孩子,這水窪裏的魚有成百上千條,你救不過來的。"
" 我知道。" 孩子頭也不擡地繼續撈魚,把它們扔向大海。
" 那你爲什麽還扔?有誰會在乎呢?"
" 這條小魚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條,這條 ……"
不是煽情,更不是雞湯。
因爲 " 這條小魚在乎 " 的故事,曾真真切切在我們腳下這片華夏大地反複重演。
英雄主義,可能都是孤獨的
讓時鍾,倒回到上世紀 80 年代。
剛剛申辦亞運會成功的中國,陷入了另一個新問題——
舉國上下湊辦會的資金,湊來湊去,還缺整整 6 億。
這時,一個歌手站了出來。
他一天開 3 場演唱會,不眠不休,一年下來足足能辦 154 場演唱會 ……
如此拼了命的演出,他就是表明了要 " 撈金 ",更是要 " 急功近利 " 賺到更多的錢。
可人們非但不罵他、怨他,反而對他懷有感恩之心,還紛紛前去他的演唱會真金實銀地支持——
他就是中國香港歌手張明敏。
很多人可能沒聽過他的名字,但一定聽過他那首《我的中國心》。
" 長江,長城,黃山,黃河
在我心中重千斤
無論何時,無論何地
心中一樣親
……
就算身在他鄉也改變不了
我的中國心 "
從歌詞能看出,這首歌的意義非同一般,它誕生的背景确實也很特殊——
1982 年,日本文部省篡改教科書,試圖掩蓋自己在二戰裏的侵略罪行。
中、韓等周邊國家罵聲一片,社會各界都開始發聲,反日情緒空前高漲。
在當時的香港,除了汪明荃給 TVB 熱劇《萬水千山總是情》演唱的主題曲《勇敢的中國人》之外。
黃霑作詞、王福齡作曲的《我的中國心》,就是這股反日情緒的又一宣洩渠道。
大才子黃霑的妙筆生花不用多說,創作《南屏晚鍾》《不了情》的王福齡也加盟,這首歌未來的傳唱度十分可觀。
可現實情況呢,卻和唱片公司想象中大相徑庭——
不僅沒有歌手蜂擁而上、搶唱這首歌,甚至找遍全港連一位願意接它的歌手都找不到。
爲什麽?
因爲情緒歸情緒,當時的香港還未回歸,敢接、敢高唱民族情懷,在一定程度上是要冒風險的。
張明敏不僅站了出來,還用普通話完美诠釋了這股濃濃的家國情懷。
彼時的他,還隻是香港樂壇堅持唱國語歌的一粒不起眼的沙。
曾在香港九龍電子表廠當工人的張明敏,在日複一日的枯燥工作外,唱歌是他落班後最大的愛好。
但張明敏在唱歌方面也是有才華與天賦的——
1979 年,他參加了香港當時的全港工人演唱賽和全港業餘歌手演唱賽。
沒想到一鳴驚人,捧回來了兩個冠軍。
遺憾的是,當時這類偏業餘的比賽,寶麗金、華納唱片等行業龍頭都不會參與。
好在,張明敏被當時永恒唱片公司的老闆鄧秉恒看中,簽了下來。
而《我的中國心》,就是鄧秉恒邀請黃霑、王福齡寫的。
在接這首歌之前,張明敏已經在永恒唱片的安排下,跟着香港音樂教父戴思聰等老師在學習唱歌了。
可國語歌在香港市場表現很差,發片的《鄉間的小路》激不起一點浪花。
張明敏準備再回到電子表廠,繼續老老實實當自己的工人。
但沒想到,就是在這種境地接下的《我的中國心》,讓他一下子從香港唱到了北京。
無名之輩,唱上春晚
1983 年,第一屆春晚在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無論是觀衆打電話點歌的直播形式,還是李谷一的《鄉戀》因爲呼聲太高被臨時解禁,從此不再有所謂的 " 靡靡之音 ",流行歌可以被廣泛傳唱 ……
83 版春晚都是絕對的經典,開創了很多先河。
所以,想超越經典,對于當時的春晚導演黃一鶴來說,太難了。
1984 年的春晚到底該怎麽辦,他心裏沒數兒,坐着車一路南下采風,看看經濟飛速發展的南方在流行些什麽。
廣州與香港,隔海相望。
大家都在因爲年底,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要到北京來和鄧小平談《中英聯合聲明》,其中一條與香港回歸有關而熱切關注期盼着。
" 香港回歸!" 黃一鶴靈光一閃,決定尋覓香港歌手加入春晚。
恰逢路遇《我的中國心》響徹廣東大街小巷,旋律澎湃、歌詞激動人心。黃一鶴二話不說,立刻連夜寫報告報批,準備邀請張明敏。
春晚的意義重大,香港歌手必須通過嚴格的篩選。
張明敏工人出身,也從未參與過任何不良活動,非常适合。
黃一鶴輾轉費盡各種辦法,終于通過新華社香港分社聯系到了張明敏——
得到消息後,張明敏立刻答應了。
可沒想到的是,當他把消息告訴家人後,得到的卻是反對的态度。
父親說如果敢去,就要和張明敏斷絕關系,母親甚至都擔心張明敏會因爲說錯話被抓起來 ……
1984 年 2 月 1 日,農曆癸亥年除夕,張明敏如約出現在了春晚的舞台。
身着中山裝,圍着圍巾、戴着儒雅的無框眼鏡,略帶羞澀的張明敏一連獻唱了四首:
《我的中國心》《外婆的澎湖灣》《壟上行》《鄉間的小路》……
就這樣,他成了第一位登上春晚的港台歌手。
借着春晚這個重量級的平台,《我的中國心》一夜之間全國從上到下都在傳唱。
而張明敏南方腔調的港普,也成了最流行的時髦口音,人們争相模仿着他的語調、他的穿着。
他像是從維多利亞港吹來的海風,将人們心頭壓抑許久的塵霾拂去。
新鮮、流行、頗具吸引力,張明敏就此在内地大火。
盡管選擇成爲民族歌手後,回到香港的張明敏發現自己更被邊緣化了。
但内地的演出邀約不斷,張明敏也終于抓住了自己在唱歌這條路上的機會與希望。
伴随名利而來的,還有源源不斷的收入。
好不容易從一位工人,躍升爲當紅炸子雞,張明敏站在改變命運的好時機,卻做出了一個令所有人吃驚的決定。
傾家蕩産,爲國湊錢
" 祖國舉辦 1990 年亞運會的 6 億資金差,能湊多少是多少!"
得知祖國缺錢的張明敏,在一句句 " 我的中國心 " 中,仿佛被深深烙上了中國烙印。
他和妻子商量,想要去内地巡回義演,能不能辭了電子廠的工作,将房和車一并賣了,來填補這 6 億的虧空。
6 億,不是 60,更不是 600。
房和車賣了,自然也填補不了多少,但總是向着目标近了一些,又近了一些。
哪怕是一毫一厘,因爲祖國在乎,因爲人民在乎。
妻子支持了張明敏的決定,賣掉車房,湊齊 500 萬港币,張明敏辭掉工作帶着錢如約而至。
他向當時的亞運會籌備組提出,自己可以通過巡回義演的方式,将辦演唱會的全部所得盡數捐出,當作亞運會的籌辦資金。
就這樣,他開始了無休止的 " 巡演狂魔 " 之路——
最多的時候,一天他能連開整整 3 場演唱會。
當時的經濟比不上如今,演唱會門票也都是 3、5 毛的毛票。
但張明敏在乎,哪怕多 1 毛,也是 1 毛。
他連軸轉,他不停地唱。
不知道,他将那句 " 我的中國心 " 到底唱響了幾千幾萬遍。
更不知道,他有沒有累垮、崩潰,嗓子冒煙到想要選擇放棄的時候。
5 天 12 場、一年 154 場 …… 他硬生生堅持了下來。
這一紀錄,如今仍然沒有歌手能打破。
張明敏帶着 60 萬零零散散的毛票,悉數交給了亞運會籌辦方。
可 60 萬和 6 億之間,仍然隔着一道深深的溝。
難道真的隻能如此了嗎?
申辦亞運會成功了,可連錢都湊不夠,囊中羞澀的中國隻能在世界面前丢臉了嗎?
永遠不要低估英雄主義的力量。
那是不畏艱難困苦,慷慨奉獻一切的力量。
那是爲了祖國和人民的尊嚴,奮不顧身的力量。
越來越多的人被張明敏感動,你 3 毛、我 1 元 …… 源源不斷的捐款,從全國各地湧來。
于是,我們看到——
北京新建的嶄新場館奧體中心,56 個民族的代表相互拉着手,将吉祥物熊貓盼盼圍在中央。
工整的儀仗隊,漫天飄起彩色的氣球,人們激動的呐喊聲震耳欲聾。
雖然回頭看來,遠不及 08 年北京奧運會以及 22 年北京冬奧會精緻、高級。
但開幕式唱響的那首《同一首歌》,一直延唱到了今天。
我們辦成了!
随着聖火傳遞,那時的人們讓我們看到了什麽叫朝氣蓬勃。
而 1990 年北京亞運會,也成了當時亞運會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盛會。
這不僅是中國第一次舉辦綜合性國際體育大賽,也是亞運會第一次在中國舉辦。
無論是比賽項目,還是參賽人數,都超過了曆次亞運會!
令人驕傲,令人自豪!
可張明敏呢?他卻在義演結束後,默默回到了香港。
不擠破頭彰顯自己的功勞,更不利用這次機會來賺錢。
在當時的港人眼裏,他還是那個寂寂無名的唱國語歌的張明敏。
英雄主義,或許注定是孤獨的。
或許如今的年輕人,也已經沒多少人了解這個身穿中山裝的歌手。
但張明敏卻讓世界聽到了一個中國人,爲自己祖國發自心底的呐喊與愛。
無論是法老,還是張明敏。
小視很慶幸能看到,在這個時代還有人相信英雄主義,在這片大地上類似的故事還在發生。
回到我們每一個普通人身上,如果下一次看到擱淺的小魚,你會幫忙嗎?
點個在看,也歡迎将這篇文章轉發出去。
因爲這條小魚在乎,那條也是。
英雄值得被銘記,祖國更該被敬愛!
無論怎樣也改變不了,我們的中國心,我們身上烙着的中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