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可以稱得上是手機市場最「複古」的一年。
軟件上,首發于 2015 年 iPhone 6S 的 LivePhoto 被 OPPO 發揚光大,成爲社交平台最熱門的功能之一;硬件上,消失已久的實體拍照按鍵被 iPhone 16 Pro 再次帶火,OPPO、努比亞等旗艦機型均配備了相應實體按鍵。
但這還不算完。據數碼閑聊站透露,iQOO 正在測試一款配有壓感肩鍵的新機型,預計在不久後發布。衆所周知,肩鍵設計始于 2018 年紅魔 Mars,但随着 FPS 遊戲熱度逐漸消失,加之手遊玩家對輕薄化更加看重,遊戲肩鍵已經走進曆史長河。
(圖源:微博 / 數碼閑聊站)
越來越多手機加入到「加裝實體按鍵」的浪潮中,這到底是手機廠商故意制造需求,還是在新時代下,實體按鍵有了更多玩法?
手機從普通的通訊設備到智能終端,随着每個階段功能的需求不同,其機身的按鍵設計也會有所不同。在上世紀 80 年代,手機對于用戶而言就是一台移動通訊設備,因此鍵盤才是它的靈魂所在;到了智能手機時代,用戶有更多娛樂、攝像、遊戲需求,同時伴随着屏幕增大,數字鍵盤也逐漸被觸摸取代。
不難看出,智能手機發展至今,每一個保留的設計都是基于用戶需求而存在。比如電源鍵、音量加 / 減鍵,通常隻需三個實體按鍵便能滿足消費者在物理交互上的需求。當然,也曾有廠商激進地做進一步簡化,比如 HTC、華爲,都曾用觸控或壓力傳感器代替音量按鍵,但最終收獲的市場反饋平平,還是回到了傳統的三顆物理按鍵方案。
(圖源:Neowin)
不過,也有部分主攻細分賽道的品牌,嘗試用實體按鍵來提升用戶在某一場景下的體驗,例如遊戲手機的實體肩鍵設計。
2018 年,紅魔推出第一款配備物理肩鍵的遊戲手機——紅魔 Mars。這兩顆肩鍵采用壓力感應設計,在 FPS 射擊遊戲場景中,用戶可以通過重壓的方式代替射擊鍵,提升精度的同時,增加臨場感。而後續黑鲨手機 4 系列中,還加入了機械結構的彈出式肩鍵,用物理按鍵帶來更精确的交互。
(圖源:黑鲨)
肩鍵對于主攻電競賽道的機型而言,幾乎是不可替代的物理交互方式,畢竟這種與遊戲手柄相似的操作方式,可以更精确的操作和真實的觸感。但其缺點也很明顯,物理結構始終存在損壞的風險,這對于廠商的售後服務而言,無疑是徒增成本。因此,即便是電競手機,在 2020 年後也鮮少有采用實體肩鍵方案,畢竟要爲單一的遊戲場景去優化一枚按鍵,實在有些大材小用。
那麽 iQOO 爲何突然要研究實體肩鍵呢?小雷認爲,今年在手機上新增一顆實體按鍵是潮流所趨,比如 iPhone 16 Pro 的相機控制按鈕、OPPO Find X8 Ultra 的相機按鍵、努比亞 Z70 Ultra 的實體相機按鍵等。而 iQOO 新增加一枚肩鍵,除了能給用戶更好的遊戲操控感之外,這枚按鍵也可以同時充當拍照、AI 按鍵,一鍵多用。
在未來,會有更多手機廠商增加這枚實體按鍵,除了明面上的相機 / 遊戲操控需求之外,更重要的其實還是 AI。
2024 年是 AI 集體爆發的一年,通信、醫學、金融等行業集體開花,其中普通消費者感受最深的或許就是 AI 手機。年初,随着 OPPO AI 手機概念确立、榮耀發布魔法大模型及 MagicOS 8.0,手機操作系統也開始往「AIOS」的方向靠攏。
在今年的 vivo OriginOS5 開發者大會上,vivo 演示了基于藍心智能打造的 AI 視覺功能,它能結合用戶手持手機,使用攝像頭拍攝到的畫面進行分析,給出答案。而在海外市場,Google 的 Gemini、蘋果的 Apple Intelligence,已經将 AI 視覺當作最重要的 AIOS 功能。
(圖源:hindustantimes)
iPhone 16 Pro 的相機控制按鈕,除了針對拍攝場景的一系列功能之外,更重要的還是能夠一鍵喚醒蘋果視覺智能。按照蘋果官方的演示來看,它能夠根據拍攝的物品進行快速搜索、也能對陌生的字詞進行翻譯,甚至還能給出一些現實生活的建議與意見。
無獨有偶,華爲在今年 Mate70 系列上保留了指紋識别的電源按鍵,同樣是一枚 AI 按鍵,華爲官方将其定義爲「AI 智控鍵」。除了視覺模型之外,AI 智控鍵還提供 AI 識屏、AI 搜圖、AI 朗讀全文等多項 AI 功能。
(圖源:華爲)
在沒有做實體按鍵的廠商中,如 vivo、OPPO、榮耀,都已經在系統層級中加入了一鍵觸達 AI 的多種交互方式,比如長按導航欄,vivo、榮耀還支持将内容拖動到原子島 / 任意門中快速識别。「快速觸達」對于 AI 手機而言是一項關鍵指标,這能讓用戶更直觀地感受到 AI 功能的魅力。
舉個例子,許多 AI 功能,如實時翻譯、圖像識别等,雖然強大,但由于入口隐藏在應用深處,用戶使用頻率并不高。實體按鍵提供了一個獨立且明顯的物理入口,用戶隻需按下一鍵,即可快速調用所需的 AI 功能,減少了繁瑣的操作步驟,提升了使用體驗。
目前,AI 手機的發展速度很快,但消費者對這些功能的認知還需要時間接受。21 世紀經濟日報的一份調研報告指出,雖然 AI 手機具備實時性、準确性和處理效率等優勢,但消費者對其核心功能的認知尚未全面。許多用戶仍将 AI 視爲手機的附加功能,而非核心特性。
總體而言,盡管 AI 技術在智能手機中的應用日益廣泛,但消費者對其認知深度仍有提升空間。這需要廠商和行業加強宣傳和教育,比如專門設計一顆「AI 鍵」作爲啓動按鈕,調動用戶的積極性,從而加強自身的 AI 手機屬性。
從市場數據來看,2024 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的增長不僅标志着行業複蘇,也透露出 AI 功能對消費者購買決策的潛在影響。根據 IDC 的報告,今年全球搭載生成式 AI 功能的智能手機預計将占整體市場的 18%,較去年實現了 344% 的增長。蘋果和谷歌等科技巨頭紛紛選擇将 AI 功能作爲新機型的核心賣點,這表明 AI 已經成爲手機廠商的必争之地。
對于廠商而言,新增加的實體按鍵既能夠有效推廣自家的 AI 功能,也能爲用戶提供更快捷的觸達流程,怎麽看也是相當劃算的方案。但消費者可能要爲此額外付出一些代價。
雖然實體按鍵能夠爲 AI 功能和其他特性提供便捷的操作體驗,但從用戶的經濟負擔和使用周期的角度來看,這種設計也可能帶來額外的隐患。以 iPhone 16 Pro 爲例,其相機控制按鈕與手機中框結構深度集成。這種設計在損壞時卻大幅提高了維修複雜性。一旦按鍵出現故障,用戶需要更換整個中框組件,這種維修方式直接導緻成本增加。根據官網信息,iPhone 16 Pro 相機控制按鈕的維修費按「整機損壞」維修,即 5299 元,對普通用戶來說并不友好。
(圖源:蘋果官網)
這種「徒增成本」的擔憂并非個例。實體按鍵作爲機械部件,天生存在磨損或故障的可能性,尤其在高頻使用的場景下。相比之下,觸控屏幕或虛拟按鍵通過軟件來實現功能,雖然缺乏觸覺反饋,但避免了機械部件的物理磨損。這也就是爲何手機廠商在進入到智能化時代後,對新增加實體按鍵的決策變得如此謹慎,例如 iQOO,作爲電競手機,此前隻提供了屏幕壓感虛拟肩鍵,并非真實的物理按鍵,這能減少組裝、維修帶來的意外風險。
歸根結底,實體按鍵的成功與否,不僅依賴于其功能的實用性,還取決于廠商對用戶需求和維護成本的綜合考量。在智能手機邁向 AI 全面融入的時代,實體按鍵必須要爲消費者提供長期且顯著的價值,才會成爲推動用戶與 AI 技術更深層次交互的重要紐帶。否則,它可能因高昂的維修代價和有限的使用場景,被消費者視爲得不償失的設計,最終歸于平庸。
正如當下還沒能在全球範圍上線蘋果智能的 iPhone 16 Pro,尴尬的相機控制按鈕已經落于輿論下風。假如 iQOO 要推出類似的方案,那麽必須在前期就部署好相應的遊戲、AI、相機功能,這樣才能收獲好評。
25 年 1 月 7 日,CES(國際消費電子展) 2025 即将盛大開幕,雷科技報道團蓄勢待發,即将飛赴美國 · 拉斯維加斯現場全程報道,敬請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