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裏沒活 " 有望成爲年輕人的最大擇偶雷區。
《甄嬛傳》裏的果郡王至今因眼裏沒活而路人緣奇差,甚至牽連演員李東學。總有甄學家在其評論區怒問:
" 人溫太醫來了恨不得犁二裏地再走,你就讓嬛嬛冷水洗衣服?"
孟宴臣和宋焰也在這一領域分出高下。前者逛超市曉得順手推推購物車,後者隻知道往車裏塞薯片。
微博 @扒圈小記
好奇,眼裏沒活的人,到底是故意,還是不小心?
很遺憾,遍逛社交平台,你會發現背上 " 眼裏沒活 " 這個惡名的多是各位帖主的老公 / 男朋友。
地上的外賣袋、洗手台旁邊的水漬、沒套垃圾袋的垃圾桶、已經堆滿的髒衣簍 ……不論顯眼程度如何,這些都入不了他們的眼。
圖源小紅書
難怪前段時間話題# 隐形家務才是最讓人崩潰的 #會登上熱搜。廚房漏網不會自己清潔、衣服不會自己變幹淨跑到衣櫃裏、拖鞋不會自己變整齊 …… 然而這些家務将成爲部分人的眼中釘,卻在另一部分人的世界裏銷聲匿迹徹底隐形。
當你心煩 " 這些事怎麽老是我在做啊 ",自然而然地會想做個實驗——要是我不做,閣下又該如何應對?
很快你會發現他們應對的方式就是不應對,主打一個心如止水。你要是忍不住出聲質詢,隻會得到如下這類能治好十年低血壓的回複:
" 啊,我忘了 / 我沒注意到 "
對,隐形家務最讓人崩潰的點就是這個。
它隻對一部分人隐形。嗯,大部分時候,是對男性隐形。
《芭比》中肯的 "mojo dojo casa house" 彰顯淩亂的 " 男人洞穴 " 美學
" 爲啥男生可以對家務視而不見 "成爲世界級難題,去年年底劍橋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有了新進展。研究者湯姆 · 麥克萊蘭和寶琳娜 · 斯利瓦認爲," 可供性感知 " 理論在男女于家務勞動方面的差異中發揮重要作用。
環境給動物提供各種各樣的行動可能性,可以理解爲 " 可供性 "。比如,打工人收到加班通知,下一秒看到鍵盤就想把它砸出去。
而研究發現,女性和男性接受了不同的社會訓練,即使面對相同的物體,他們也能看到不能的行動可能性。
《逃避可恥但有用》
看到洗碗池裏髒盤子堆滿的時候,女性的大腦會警鈴大作,把 " 要趕緊洗碗 " 的行動計劃放進自己的待辦事項,然後感到焦慮。男性卻隻會覺得 " 這是髒盤子 ",沒啥其他聯想。
當然敏不敏感這東西不是天生。就像許沁被養母教育 " 養你這麽大,不是讓你去别人家刷碗的 ",吃完夜宵也會很自然地放碗就走,不會因 " 碗筷待收拾" 而心有負擔。
微博 @摸魚追瓜一把手
一個對家務超敏感、" 眼裏極其有活 " 的女孩,小時候可能玩過過家家、玩過 4399 上的餐廳經營遊戲、玩過廚房主題的塑料玩具 …… 研究人員認爲這些都屬于性别規範的培訓,讓女性不僅習慣做家務,還習慣承擔家務方面的 " 認知勞動 ",時時刻刻監督家裏的情況。
不知道是不是讓 " 眼裏沒活 " 的丈夫改變太過困難,一些企業家想的解決辦法是把家務的認知勞動外包給 AI。
有個叫 Milo 的訂閱服務就試圖使用 GPT-4 來跟蹤家庭日程、學校作業,擔任家庭管家的角色。不過《彭博社》提到,阻礙是——"(眼裏沒活的)丈夫可能認爲沒有必要使用新工具 "。
圖源網絡
總之,在 AI 尚未普及之前,最好還是讓所有家庭成員都 " 眼裏有活 "。研究者湯姆 · 麥克萊蘭也表明,不想讓研究結果成爲男性的借口和 " 家務監牢 " 的 " 出獄卡 "。
不會?那就通過練習惡補小時候錯過的 " 過家家家務教學 "。
" 每次等待水壺燒開時都要清理廚房桌面上的面包屑 …… 逐步訓練你對家務的感知。"
這個練習自然越早開始越好。最近幾年,東京的家庭烹饪學校湧來不少退休男性。他們在配偶生病後才意識到需要學習家務,試圖用六個月的時間明白咋選肉、切蒜、切蘑菇。
圖源網絡 東京的家庭烹饪學校
如果咱需要一些開啓的儀式感,也沒問題,今天就是個吉日—— 8 月 8 日 " 丈夫節 "。
如今打開短視頻,裏面既有(隻)系着圍裙揉面切肉的 " 男菩薩 " 也有外表俊朗衣着齊整的 " 廚房紳士 "。可以說,在衆多綜藝劇集和短視頻内容的洗刷下,烹饪能和各種各樣的男性氣質相關聯,不是單屬于女性的家務。
但《十二道鋒味》推出時," 型男 + 美式 " 還被認爲是頗新鮮頗具沖突性的組合。
2009 年 8 月 8 日,定制家居品牌皮阿諾和多家知名網站聯合發起了 " 丈夫節 " 活動,提倡全中國的丈夫爲妻子做道丈夫菜。
爲了推廣這個活動,他們找來一堆關于男性和烹饪的調查報道,說明做飯既可以提升魅力,還能讓人吃得更健康、生活更精緻 …… 放到現在,這大長串的解釋就用不上了,畢竟被預制菜和越來越貴的外賣包圍,誰能說自己做飯不是最強儀式感?
《南極料理人》
第二年丈夫節的主題爲 " 鵲橋餐廳 ",依然緊繞廚房。原因一是牽頭品牌皮阿諾當時的重要産品是櫥櫃,原因二是 10 年前後 " 廚房男文化 " 正在快速發展,定制家居産業受到很大影響。
《華爾街日報》在 16 年提到,在設計家庭廚房時,男性越來越希望自己的建議被聽取,因爲相比以前,願意做飯的已婚 / 單身男性變得更多了。
廚房改裝方面的商家對這些新客群非常歡迎。且不說男性入駐廚房後,廚房台面的高度大概率要調高,他們對高性能的廚房電器也很舍得花錢。
豪華室内設計師安妮 · 魯說:" 如果由男性負責選擇電器,室内和室外廚房的成本将比由女性選擇至少高出 30%。"
審美不同,廚房風格要變,這又是一個新的花錢需求。據《華爾街日報》采訪到的多位設計師,通常女性客戶會選更有懷舊氣息的廚房裝修,而男性客戶希望自己的廚房像瘋狂科學家的工作室一樣冷冰冰、高效。女性客戶想要廚房有更多隐藏功能,男性客戶隻想要到處都是不鏽鋼。
于是行業裏開始出現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跨界合作。德國高檔廚房制造商 Poggenpohl 與保時捷設計工作室合作設計了個看起來黑漆漆的廚房樣闆,起價 8 萬美元(還不含人工費)。
真,讓人眼前一黑。
圖源網絡 " 保時捷廚房 "
皮阿諾也關注開始對廚房感興趣的男性,成立 " 獨創者聯盟 " 和 " 獨創杯 ",重視男性對廚房家居用品的享受和體驗。與此同時,其擴充産品線後,對不同家居場景下的家庭情感關系有了更深入的觀察和思考,後續幾屆丈夫節的主題也逐漸豐富,不再隻限于廚房。
第三屆丈夫節舉辦時,正值相親節目的熱播期,皮阿諾給爲公司工作奉獻多年的單身女員工 " 招親 ",要求是體貼能幹。第四屆丈夫節應奧運會的景,讓大家健身注意身體 ……
關注的重點也在變化。以前的丈夫節多是想推着丈夫去做一些 " 對抗刻闆印象 " 的事情(比如做飯、做家務、注意身材等等),近幾年皮阿諾開始更注重情緒方面。
2020 年它 " 轉型 " 帶着員工去拍了微電影《大丈夫 hold 住》,相關話題 10 天内關注播放破億。電影裏最讓我感覺窒息的片段,是一位職員正坐在那準備工作,結果裁員通知書送到了手裏。人抱着東西走到公司樓下,都還是一臉懵的狀态。
《大丈夫 hold 住》
人已經成了 " 情緒壓縮包 .ZIP",但好在家人能幫着摸索到那個 " 解壓鍵 "," 被畢業 " 的主角終于打起精神去擺攤創業,重新開始。
21 年,皮阿諾的活動場景又回到廚房,但是這次是作爲一個 " 溝通場所 " 出現。丈夫做飯做什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借做菜溝通表達,向家人提供情緒價值。
今年的丈夫節微電影《爸氣加倍》,視角更加綜合,模糊了 " 誰支持誰 " 這個問題。
視頻以各種各樣的 " 呼叫 " 開幕," 爸爸這道題怎麽做啊 "、" 孩子他爸幫忙取下快遞 "、" 地這麽髒怎麽不打掃一下 "…… 這些場景中,身爲丈夫和爸爸的主角好像處處被需要,但又處處缺位不在場。
神奇的是,轉折反而是一個惱人的工作電話帶來的。孩子和媽媽決定通過一家人一起品評畫作的方式給他放松,感受到家人支持的爸爸也意識到,自己需要日常就承擔起家庭的責任,而不是等到家人 " 呼叫 " 才出現。
于是後邊多了不少一家人合力行動的場景。比如三人合理擦高處的衛生死角、共同欣賞媽媽的穿搭,又一起爲爸爸的工作提供靈感出謀劃策 …… 由此傳達主題:
家人,
沒有你、我、他。
陪伴、理解、分擔、成長 ……
不是某一個家庭成員的專屬職責。
皮阿諾進一步解釋:"2023 年 88 丈夫節,我們不再強調‘男人’、‘女人’、‘妻子’‘丈夫’的責任和義務,而是呼籲家人之間的共同責任和分擔。霸氣不是爸爸的專屬名詞,媽媽、孩子也可以是家庭的霸氣擔當——我們在一起,就是‘爸氣加倍’。"
畢竟深耕家居行業十餘年、對中國家庭用戶習慣進行過持續深度調研的皮阿諾,知道中國家庭在家務分工上的 " 矛盾 " 和痛點。怎麽讓 " 隐形家務 " 不令人崩潰?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所有家庭成員都來一起做 " 隐形 " 和 " 非隐形 " 的家務。
畢竟隻有 " 眼裏有活 ",才能感受到家人的理解、陪伴和分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