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四次親臨江蘇考察,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親自擘畫了 " 強富美高 " 新江蘇的宏偉藍圖,提出把 " 環境美 " 作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标,反複叮囑我們要把保護生态環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走出一條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江蘇堅持綠色發展的價值取向,将生态文明建設自覺融入各項建設,以高品質生态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協同推進生态環境高水平保護和人民群衆高品質生活,生态環境實現曆史性轉變。9 月 12 日," 努力推動江蘇在高質量發展上繼續走在前列 " 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有關同志介紹了江蘇在推進生态文明建設方面的成果和進展。
良好的生态也是生産力。改善生态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近年來,江蘇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中,着力生态環境保護和美麗江蘇建設,成績有目共睹。新時代十年,江蘇生态環境質量創新世紀以來最好水平,全省 PM2.5 濃度大幅改善 56.2%,連續兩年以省爲單位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标準,優良天數比率提升 18.7 個百分點;國家考核優良水體比例提升 47.6 個百分點,長江幹流江蘇段水質連續 5 年保持Ⅱ類,太湖連續 15 年實現 " 兩個确保 ";全省 GDP 連跨 7 個萬億元台階,單位 GDP 能耗下降 38%,碳排放強度下降 43%;累計建成 31 個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8 個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實踐創新基地,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數字最爲直觀,也最有說服力。成績的取得,在于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在于江蘇 " 綠色爲底 " 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決心。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始終保持生态文明建設戰略定力,持續改善生态環境質量。十三屆江蘇省委把 " 生态環境更加優美 " 列爲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六大目标 " 之一;2016 年底,以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爲契機,啓動實施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的 "263" 專項行動;2018 年确立 "1+3+7" 污染防治攻堅作戰體系,并在全國率先成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2021 年,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将 " 生态環境質量顯著提升 " 列入主要目标任務;今年 7 月召開的省委十四屆四次全會強調,聚焦美麗江蘇建設,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與此同時,一項項環境治理工作有序推進:長江生态環境保護修複,太湖環境治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破除舊産能以産業 " 含綠量 " 提升發展 " 含金量 "…… 正是全省上下的齊心協力、苦幹實幹,才有了今天的水鄉江蘇生态文明建設和社會經濟建設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建設生态文明、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不僅可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而且可以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爲安全的發展。對于廣大群衆來說,高品質的生态文明帶來最切身的感受,生态環境越來越高,生活品質越來越高。良好的生态環境成爲江蘇百姓最有幸福感的公共産品。藍天白雲成爲常态,青山綠水觸目可及,全省上下一片生機勃勃,綠色爲底繪就的 " 美麗江蘇 " 圖景,璀璨而耀眼。這是大美江蘇、幸福江蘇最美的姿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要提高戰略思維能力,把系統觀念貫穿到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全過程 "。江蘇生态文明建設和環境治理,不僅是大手筆、大寫意,而且還是全方位、全領域。從規劃到實施,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聚焦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關鍵環節。集中攻克老百姓身邊突出的生态環境問題;堅持改革創新探路先行,通過制定生态環境領域地方性法規,不斷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很多嘗試和做法,更具有開創意義。在全國率先印發《江蘇省生态空間管控區域規劃》;實施重要生态系統保護和修複重大工程,創新開展生态安全緩沖區和生态島試驗區建設;建立健全生态補償制度,讓保護生态環境的人受益,讓破壞生态環境的人賠償。中央第二輪生态環境保護督察評價,江蘇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江蘇生态文明建設,不僅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也爲全國生态文明建設積累了經驗。
當然,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全省生态文明建設仍然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必須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來謀劃和推進新時代新征程生态環境保護工作。如何 "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範 ",讓綠色成爲高質量發展鮮明底色,是江蘇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必須以更高的标準、更嚴的要求、更大的力量,在 " 以高品質生态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 " 真正走在前、做示範,讓 " 環境美 " 更好地融入到 " 強富美高 " 新江蘇建設中。我們堅信,隻要堅持以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爲指引,全面落實省委十四屆四次全會精神,全面推進美麗江蘇建設,以高品質生态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态環境的向往,就一定能譜寫 " 強富美高 " 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現代快報評論員 曹玉兵
(校對 張靜超 編輯 陳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