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 日上午,上海體育大學中國乒乓球學院訓練館,乒乒乓乓聲不絕于耳,巴布亞新幾内亞小夥羅伊在球台前反複揮拍,備戰将于兩周後開打的太平洋運動會。
羅伊的身邊,站着一個熟悉的身影。一身休閑運動裝,标志性的利落短發,面部略施粉黛,明黃色的薄絨衫更襯出整個人神采奕奕。“張怡甯!張怡甯!”有路過的學生興奮地拿出手機拍照。
張怡甯指導巴新小夥羅伊。 司子洋 攝
久未在公開場合露面的張怡甯,上個月剛剛參加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10 月 30 日,給兒子過了四歲生日,她又風塵仆仆從香港飛到上海。
張怡甯亮相“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上海體育大學 供圖
運動員時期的冷面撲克臉,甚至打哭了福原愛,讓張怡甯有了“大魔王”的稱号。2009 年,28 歲的張怡甯與比自己大 20 歲的丈夫完婚,随後定居香港。退去奧運冠軍的光環,如今的張怡甯是兩個孩子的母親,舉手投足間更添成熟溫婉氣質。
在上海體育大學中國乒乓球學院工作已經 12 年,身爲中乒院副教授的張怡甯此行除了輔導訓練,還有一場與 2023 級新生的見面會。
張怡甯與 2023 級新生的見面會。 劉思琪 攝
香港是現在的小家,上海是新的“娘家”,往返于兩地之間,連起了張怡甯的新生活。
上一次記者專訪張怡甯還是 2016 年,那時她聊到四歲半的女兒也開始打乒乓球。7 年後,我們有了再次面對面交流的機會。
球場上,閃閃發光的女人
看到羅伊的肩膀有些緊,張怡甯跑到他身旁輕聲地提醒,随即她又拿出乒乓球放在桌上,一邊用英語解釋,一邊演示擊球點。
“打乒乓球,不懂中文太吃虧了,光一個台内球,我們就有五個變化,搓球是有旋轉的,一說英語就成 push,那就是推,沒有旋轉了。”聊到乒乓球,張怡甯就跟竹筒倒豆子似的,聊不完。
羅伊神情專注,恨不得把奧運冠軍指出的每個點都迅速消化,轉化成場上的優勢。四年前,他跟隊友奪得太平洋運動會男雙銀牌,創造了巴新乒乓球曆史的最好成績,背後有張怡甯和中國教練的功勞。今年,他希望能再次上演奇迹,目光瞄準了冠軍。
有奧運冠軍的指導,巴新小夥羅伊的目标是拿冠軍。 司子洋 攝
“我發現羅伊反手比正手出色。他們基本功不像中國球員那麽紮實,有些技術動作沒法改了,我就教他怎麽取長補短,盡量少失誤。”身經百戰的張怡甯有太多心得可以分享。2008 年奧運會,她用一把不順手的備用球拍,面不改色地戰勝新加坡選手馮天薇,就是經典一戰。
這是記者第一次看到張怡甯全程英語教學,她笑稱,自己是“活學活用”。
每年,上海體育大學中國乒乓球學院歐洲分院都有幾次訓練營活動,張怡甯會飛去盧森堡當培訓講師,工作需要也把她的語言技能給“逼”出來了,“雖然大家來自歐洲各個國家,但英語還是最通用。正好英國隊教練是中國人,我就請教英語的專業術語,上旋下旋正手反手搓球,這些詞彙都有固定的表述,再把這些詞往對話裏添。我發現隻要多說,今天比昨天說得熟一點,三天以後,又進步了。練語言,周圍環境特别重要。”
張怡甯每年到盧森堡的上海體育大學中乒院歐洲分院開展培訓活動。 上海體育大學 供圖
從“大魔王”到“孩子王”,張怡甯感受到中歐青少年培訓模式的差異。“之前的歐洲訓練營給 16 歲以上的孩子安排一日三練加早操,讓他們感受一下國乒模式。結果孩子們練了兩天就疲了,精力沒法集中,影響教學效果。不像我小時候在什刹海(體校)随便練個搓球就好幾百個,歐洲的孩子還得以興趣爲導向。”
在張怡甯看來,打到世界頂尖水平的選手既是“老天賞飯吃”,也靠後天的努力。
“你覺得自己是有天賦的選手嗎?”記者問。
“我覺得我是。”張怡甯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天生力量不是很大,但球感特别好,身體動作合理能幫我省不少勁。國家隊隊内比賽打四天,一天六場球,人家第二天打不動了,各種身體反應,我可能事半功倍,能打三天。”
作爲雙滿貫,張怡甯也被球迷稱爲“世界上乒乓球打得最好的女人”。對于這樣的評價,張怡甯認爲,自己并非無懈可擊,“我也有弱點,關鍵要彌補得好。正手位短球我真的不是很好,那可以用搓球反手去接,或者中間發球限制對手,這是要自己去琢磨的。”
張怡甯在上海體育大學中乒院巴新訓練中心指導隊員。 新華社 發
一站到球場上,張怡甯整個人就閃閃發光。記者跟很多人有同感,“你不當教練可惜了!”
張怡甯笑了,“好多隊員都認爲我适合,那還是要先聽得懂我說的,然後心理波動怎麽調節得靠自己,不然還是過不了。”
生活中,随性灑脫的母親
一雙兒女都是由張怡甯一手帶着,以家庭爲重,與心愛的乒乓爲伴,這是她的簡單幸福。
談及對孩子的教育,張怡甯打起了比方,“我聽過很多專家訪談,總結下來,教育跟營養攝入一樣,有的食物營養豐富但吃了過敏怎麽辦,還是得因人而異。每個人都有特長,教育的目的是争取把孩子的特長挖掘出來。”
張怡甯(右)退役後仍熱心參與乒乓球相關活動。 新華社 發
大女兒俏俏 11 歲,讀 6 年級,遺傳父母的身高,已經長到 1.65 米。4 歲多的時候,她接觸到乒乓球。“挺偶然的,當時正好有隊友的兒子在學乒乓球,俏俏就跟着一起練了。”張怡甯并沒有刻意引導女兒走乒乓球這條路,“ 2 小時在乒乓房,挺好,否則在家裏也是 ‘ 搞破壞 ’。後來停了段時間,到 9 歲又開始打。”
退役後的幾年,張怡甯有機會以嘉賓解說的身份出現在賽場,她會帶着女兒去現場感受氣氛。随着俏俏慢慢長大,她對媽媽曾經從事的運動和達到的高度有了更多的認識,反而對乒乓球的興趣減弱了。
張怡甯帶着女兒看乒乓球比賽。 新華社 發
“她覺得媽媽以前打球有那麽高的成就,自己也想有很高的目标,但又不敢觸碰。這種内心的矛盾,也會關閉她進一步發展的可能。其實打乒乓球,她的手型和爆發力都很好,就是吃苦能力差點。她說不想打,我跟她說,‘ 不要你出成績,咱就練練眼睛。’ ”張怡甯的語氣間,全然沒有虎媽那種恨鐵不成鋼的焦慮。
關注女兒的成長,卻不幹涉,張怡甯用另一種方式當了女兒的守護者。“我現在是俏俏學校初中校隊的義工教練,每周一次帶教乒乓球社團活動。這樣她可以其他小朋友一起打球,不能總跟我打,成天喂球跟喂她吃飯似的。”
張怡甯把姐弟倆都送去了國際學校,學校假期多,家長會多,開放的教育理念幾乎就是散養。“國際學校這課我可抓不住啊,書都放學校,平時就給你一個平闆電腦。我跟俏俏說,‘ 沒有一個學習好的孩子是家長盯出來的。你的東西我也輔導不了,我就一體育老師也不能老教音樂,拉小提琴也是,你不會這個不會那個,你得問老師,媽媽能幫的也是有限的。’ “
張怡甯與小朋友互動,推廣乒乓球運動。 新華社 發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張怡甯顯得相當佛系。“有時參加活動遇到郭晶晶,他們三個孩子都是念香港本地學校,聽她說起來,比國際學校考試多,平時還要幫孩子默寫,很忙啊。”
“我絕對不會把自己時間安排得太滿。當運動員的時候上午練下午練,身體好不好都得練,你沒得選,下周就有比賽,你能放得下?”現在日常保持身體狀态,張怡甯選了跳繩,“拿一根跳繩最省事,又鍛煉身體。我不像那些講究的媽媽,請私教,我想練就練,今天累了就休息。”
一雙兒女爲張怡甯 40 歲慶生。 來自社交平台
這次回學校,不少同事都是好久不見。大家看到張怡甯幾乎沒有變化,紛紛讨教保養秘訣。“我沒那麽複雜。化妝我自己瞎琢磨的,頭發就是用卷發棒,一分鍾熱了,卷幾個。10 分鍾之内搞不完的事情,我就不會繼續了,不想花那麽長時間。在家的話,我可能直發就出門了。”
“在香港出門,大家還會認出你,引起圍觀嗎?
“我都退役那麽多年了,大家都很淡定了。碰到就問個好,他們會說喜歡看你打球,然後大家合個影。”
年過四十,但跟張怡甯私底下的輕松交流,記者眼前的她還是那個爽俐的北京女孩。堅毅的目光依舊清澈,她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努力去經營。
張怡甯手把手指導小選手。 司子洋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