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肆虐,華北、東北的災情牽動着 14 億人的目光。
情況這麽緊急的時候,與水災搶熱搜的居然是—— " 月薪兩萬,住不起如家漢庭。"
???是熱搜不講大局,還是中國人苦天價酒店久矣?
近四位數的房價,竟然還是無窗房?感覺像坐牢。
居京城,大不易。上海用實際行動向京城看齊。
不僅價格與帝都難分伯仲,連待遇都是一樣的——無窗房,好好面壁思過!
當前消費複蘇的主要矛盾,可能是人們被壓抑三年的出行需求與天價經濟型酒店之間的矛盾。
不然 " 月薪兩萬,住不起如家漢庭 " 怎麽會一呼百應?
事出反常必有妖,天價酒店到底是什麽妖?
漲瘋了!
天價酒店,不是京滬一線城市的專利,而是大江南北的集體繁榮。
之前不算很出名的佛山順德,地段較好的酒店價格直飙 600 元每晚。
貴州西江千戶苗寨酒店普遍 500 元以上。去年才去那旅遊的旅行博主燕長歌表示,那時候住一晚上甚至不到 100 元。
至于青島 …… 誰叫你海景好看呢?貴點也能理解。
可就青島這樣,都排不進天價酒店城市的前 5 名。
圖源:網易
上面 6 個熱門旅遊目的地,可能大家對延邊比較陌生。
正好我前陣計劃去延邊,就現身說法——面對吊打上海的酒店價,我猶豫了。
等我下定決心付款,沒房了 ……
這意思,大概說我愛住不住,有的是韭菜前赴後繼。
延吉是吉林省延邊州州府,對于以冰雪聞名的東北來說,夏天本來是旅遊淡季。
其實延吉,我是去過一次的,對當地美食印象深刻,才想故地重遊。
上次去延吉是 2020 年國慶,我入住了當時全延吉唯一一家連鎖酒店——如家。10 月 1 日當天房價 131 元,當時還覺得賊貴。
現在回看,人生隻若初見,怪自己當時不懂珍惜。
有關專家和業内人士表示:市場經濟,酒店價格上漲由供求關系決定。
看到這裏,可能你和我一樣想說:放 P!
經濟學的道理沒錯,但要有起碼的共情能力。
憋了 3 年,大家想出去,沒毛病。所以毛病隻能怪酒店自己!
不治這些榨幹錢包的天價酒店,還談什麽經濟複蘇?談什麽消費升級?談什麽共同富裕?物價局的同志還管不管?
比 " 月薪兩萬,住不起漢庭如家 "更令人破防的是—— " 漢庭如家,房價直逼希爾頓香格裏拉 "!
相比以漢庭、如家爲代表的經濟型連鎖酒店,以希爾頓、喜來登、萬豪爲代表的高端連鎖酒店,漲幅并不大。
也就是說,如今你花住漢庭如家差不多的錢,是可以住那些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星級酒店的。
以帝都爲例,攜程上北京西單的如家,一間 15 平的客房,價格 687 元每晚。500 米開外,中檔的全季,986 元每晚。附近的高端五星級的 JW 萬豪,基礎房型面積 40 平以上,1341 元每晚。
這就非常詭異了!按理說買賣自由,咱們用腳投票,住萬豪不香嗎?
仔細琢磨,可能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對咱們窮人來說,對如家漢庭更熟悉,是出行的首選。希爾頓、萬豪啥的太高級,之前咱住不起,久而久之就習慣性提前把後者排除了。
這些國牌經濟型酒店,利用同胞的信任割韭菜,實在可惡!
第二個原因更沉重,對很多人而言,明知道多出幾百塊錢可以住的更好,還是舍不得。畢竟省下幾百塊錢,可以做很多事情。
要知道在 2020 年兩會上,時任總理說:中國還有 6 億人,月收入僅 1000 元。
真相其實挺心酸的。
那麽更大的問題來了:如果說經濟型酒店漲價,是受市場經濟供求關系的影響。那高端酒店漲價不多,難道是打臉經濟學?
圖源:網易
造就天價酒店的,确實是供求關系。
自放開以來,壓抑了 3 年的出行需求徹底爆發,先是全國上下的商務會展活動遍地開花,直接把春節後本是出行淡季強行搞成了旺季。
等這一波商務差旅需求釋放完,又無縫銜接了暑假,旅遊需求完美接棒。要知道,這是疫情 3 年來第一個孩子可以自由出行的暑假,所以哪哪都是孩子們的歡聲笑語。
除了大人帶小孩,這同樣是大學生 3 年來的第一個正宗暑假。當大學生們遭遇酒店刺客,隻能含淚把雙床房住成了 4 人寝室。
面對爆表的全民躺酒店需求,國内酒店行業不僅沒做好準備,反而減少了房間供給。
圖源:網易
中國飯店協會發布的《中國酒店業發展報告》顯示,2022 年初中國大陸地區客房總數 1346.9 萬間,比 2020 年初減少 415 萬間客房,房間供應減少了差不多四分之一。
其中經濟型酒店成縮水主力,兩年減少了 356 萬間。經濟型酒店的急劇縮水,也讓豪華酒店整體客房占比提高了 6.2%。
疫情 3 年,除了核酸公司,誰的日子都不好過。
國内酒店連鎖巨頭也不能幸免,面對高昂的租金壓力,首先向利潤最薄的經濟型酒店開刀——關店。
當經濟型酒店減少,眼下大家一頭又紮進去,房價自然越來越貴。
現在行情好,住酒店的人多,但投資新開一家酒店至少也需要籌備 6-12 個月。所以現存酒店似乎隻能先漲爲敬了。
圖源:遠川研究所
漲價,這種最簡單粗暴的方式,也成了酒店經過疫情 3 年回血的重要途徑。各大酒店集團的最新财報可以充分說明這點。
今年 5 月,國内三大酒店集團先後公布了 2023 年一季報,得益于 " 漲價 ",三家均錄得營收淨利大幅增長——華住、首旅和錦江,營收同比增速對應漲幅分别爲 67.1%、36.57% 和 25.22%,三家的 RevPAR ( 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 ) 增速分别爲 59.09%、52.5% 和 41.31%。
去年同期,除錦江外,另兩家财報的淨利潤指标的負增長,實在慘不忍睹。
圖源:《2023 年 3 月中國酒店業發展報告》
面對火爆的需求,那些國外高端酒店連鎖咋就普遍淡定呢?是資本主義有良心,不漲價?
一條暗線,揭開了國内外連鎖酒店的大分流。
國内熟悉的如家、漢庭能提供的服務隻有住宿 + 早餐,而國外高端連鎖酒店提供的則多了健身房、遊泳池、宴會廳、會議室、高端會所、自助餐廳、咖啡廳等。
上海瑞金洲際、廣州柏悅的遊泳年卡可以賣到 2 萬。杭州西子湖四季酒店的金沙廳甚至是米其林,爲國内美食家必吃餐廳。
這樣的多元化,讓房費以外的收入能占到半壁江山。以萬豪爲例,它在中國經營着 1200 家餐廳和酒吧,餐飲服務占營收的 40%。
歸根結底,酒店的定位與一個國家的居民收入息息相關。美國高收入、中等收入、低收入人群占比分别爲 11.10%、50.93%、37.96%,而其高、中、低端酒店占比分别爲 19.96%、44.32%、35.71%,基本吻合。
中國 50% 的酒店都是經濟型酒店,對應的是中國老百姓與美國老百姓的收入,還有一定差距。
圖源:遠川研究所
以大多數中國人目前的收入水平,也注定了對漲價更爲敏感。
在國人眼裏,經濟型酒店的心理價位已經形成了固有印象,它隻能是 " 好而不貴 " 的,哪怕 " 好而不貴 " 與常規商業邏輯相悖。
除了疫情造成的偶然,經濟型酒店的消失,是國内酒店巨頭主動選擇的轉型升級。
今年上半年,華住集團 CEO 金輝就稱:" 底層、産品、服務——經濟型酒店完全值得把過去做過的事情重新做一遍 "。
事實上,現在很多經濟型酒店确實和印象中的小旅館不一樣了。春節時我在溫州住過漢庭,正好是漢庭最新的 3.5,完全不是以前的漢庭了。
業内人士分析,天價酒店至少将持續到今年國慶長假結束。
但即使價格回調,想回到 100-200 元住如家、漢庭的昨天,已然不現實。
當經濟型酒店中端化、中端酒店高端化越來越成爲主流,也意味着曾經的經濟型酒店正在被結構性消滅。
圖源:小紅書截圖
漲價并非長久之計,也不利于酒店的口碑打造。但跳梁小醜的荒誕劇還是屢禁不止。
今年火把節期間,四川涼山州一民宿将平時二三百元的訂房價格,上漲到 2576 元,漲幅高達 938%,因涉嫌捏造虛假信息和哄擡價格,拟被罰款 50 萬。
也不是沒有地方,成爲經濟型酒店最後的港灣。
在北京上海深圳經濟型酒店瘋漲時,花 200 出頭的價格,依然可以住到廣州地标 " 小蠻腰 " 附近的 7 天。
廣州素來以對底層寬容友好而在全國好評如潮。眼下合适的房價,給囊中羞澀的外來遊客,守住了最後的溫柔。
另一方面,這似乎也是這座昔日的一線城市,與北上深漸行漸遠的又一證明。
參考資料:
《誰給了酒店漲價的底氣?》遠川研究所
《如家漢庭貴瘋了,已掀翻希爾頓》鹽财經
《漢庭如家,房價直逼香格裏拉》市界
《月薪 2 萬,住不起漢庭如家》網易數讀
《漢庭如家住一晚 1000 元,酒店怎麽這麽貴了?》出行一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