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 InsGirl ,作者弼馬
papi 醬的視頻,往往能在調侃中躲過很多危機。
隻是在有些事面前,她不願意再用哈哈一笑來化解。
于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希望她閉嘴。
作者丨 弼馬
本文授權轉載自【InsGilr】
微信公衆号(ID:iiilass)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當年出道的時候,papi 醬是帶刺兒的。
每個嬉笑怒罵的視頻後面,都藏着揭露現實的雄心。
可是這幾年,papi 醬似乎怕了。
papi 有一條輔導作業的視頻《友情提示》,密密麻麻地标注居然占滿了屏幕。
人們知道她在玩梗,但笑過之後又難免回味過來,papi 或許也在調侃自己被網暴的心酸往事。
" 因劇情需要孩子由女演員扮演,不鼓勵重男輕女或重女輕男。"
" 非專業人士請在專業人士指導下輔導孩子作業。"
" 無意占用公共資源。"
......
字裏行間,滿滿的求生欲。
刺兒頭 papi 醬,似乎更懂迂回了。
但縱然是這樣,她還是躲不過被頻頻罵上熱搜的命運。
尤其是當她成爲一個母親之後。
綁架
不久前,papi 醬在《魯豫有約》中談起一件往事。
自己曾因爲把家裏 1 歲 3 個月的孩子送入了托管班而遭遇網暴。
再次提起,是因爲她想嘗試捋順這個選擇背後的簡單邏輯。
如果孩子在學齡前的 3 年都呆在家裏,那勢必要犧牲自己或者丈夫其中一人的事業。
再往上推,也有可能是捆綁兩個家庭的老人。
如果不想犧牲兩個人的事業,也不想讓老人太辛苦。
那隻有兩個選擇,要麽請阿姨,要麽去專業的托育機構。
讓阿姨在家一個人照看孩子,似乎總也不大放心。
所以選擇送托育班的結果順理成章,早上送去晚上接回的安排,也并沒有犧牲太多父母和孩子的相處時間。
無論從何種角度講,這都是一種很高效安全的育兒方案。
但她沒想到,此舉卻引來諸多謾罵。
有人說,3 歲前媽媽自己帶才是最好的,她居然還好意思沾沾自喜。
有人說,3 歲之前,沒有比跟着爸爸媽媽更開心的了,真是個狠心的女人。
甚至有人說她,這麽不想跟孩子在一起,其實可以不生的。
攻擊從道德指責一直上升到人身攻擊,甚至開始質疑她生孩子的動機。
仿佛一個母親不能爲了孩子做出個人的犧牲,就注定是罪大惡極。
圍觀者的憤怒,似乎總有邏輯可循。
讓一個一歲多的孩子離開母親的全天候陪伴,像是一件過于殘忍的事情。
但卻從來沒有人想過,這對一位母親而言,也許是更殘忍的道德綁架。
反抗
做母親,是一件特别具體的事。
這是 papi 醬成爲母親之後的最大感悟。
在生育之前,她每次聽到别人說 " 沒有小孩你真的體會不到 " 這種話時,總會覺得不可理喻且好笑。
直到自己也成爲一個母親,她才終于肯承認。
她想象中的小孩,應該是會跑會跳,會提出需求。
生下來她才知道,原來寶寶連頭都不會擡,連自己的小手都吃不到。
她每天的生活,都會随着寶寶的一聲啼哭開始。
他尿了要去幫他洗屁股,換尿不濕。
他餓了要給他喂飯,一勺一勺,寶寶一邊吃一邊扔,她就要一邊喂一邊撿,一邊喂一邊擦。
哪怕隻是帶他出去門口遛彎兒,也要折騰出一身汗。
穿左手的袖子時,他搖搖晃晃掙紮着用左手去夠玩具,左手好不容易穿好,右手又在掙紮着在夠玩具 ……
一切都是非常基礎的事情,卻細碎到讓人疲憊。
更重要的是,耗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仍然會讓她覺得這一天一事無成。
初爲人母的喜悅,和空虛焦慮帶來的無力感日日拉扯,争不出個勝負。
在進入學齡階段前,這樣的日子要 24 小時不停轉的持續三年。
三年,是一個很漫長的時間。
但在很多母親那裏,卻理所應當,不值得惦記。
這大概也是如今很多女性恐婚恐育的根源。
但似乎從來沒有人告訴過她們,她們原本不必将自己推上那座神壇。
她們的人生,完全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papi 醬的托育班,看似是一個離經叛道的選擇,但更多的卻是她作爲母親的反抗。
之所以做出這樣的反抗,是因爲她不想去過分誇大一位母親的偉大和犧牲。
因爲對她而言,那不過是一場披着華麗外衣的騙局。
騙局
papi 醬曾在節目中講過一個故事。
她曾有一個朋友的銀行經理,已經懷孕 7 個月,還是在挺着大肚子滿世界飛着見客戶。
還跟她朋友信誓旦旦地說," 你放心,直到我生産前一刻,你發的每一條信息我都會回 "。
言下之意就是,不要因爲她懷孕而換掉她。
還有一位公司女 CEO。在進産房的前一刻,還在開視頻會議,生了兩個孩子,兩胎都是在開完視頻會議時候生下來的,隻是爲了不讓别人覺得她拖後腿影響工作。
這樣的故事不在少數。
京東的高管杜爽,曾在飯局上滿臉緊張地告訴劉強東,自己不能喝酒,因爲已經懷有 4 個月身孕。但又緊接着十分局促地告訴老闆," 我不會因爲懷孕而耽誤工作的 ",生怕自己因爲生育而失去職位。
可見,作爲母親的女性爲了減少她們的性别在職場中可能帶來的影響,需要付出多麽大的努力來彌補。
而她們這樣的緊繃,往往是那些喜歡強行給予她們 " 善意 " 的人們帶來的。
人們希望看到的是,一位母親能因爲孩子變相犧牲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以獲取更多的 " 特權 "。
卻沒想過那層糖衣背後,是削弱女性職場競争力的巨大騙局。
而對抗這場騙局,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上班啦,媽媽》綜藝節目中,一位做了媽媽的員工被老闆訓斥,其他嘉賓有點看不下去。
尤其是身爲人母的馬麗,聲稱看着太讓人心疼。
papi 醬卻說,僅僅因爲一個女員工生了孩子就特殊照顧她,這件事并不值得提倡。
用女性的身份去換取眼前的 " 特權 ",是最得不償失的一種做法。
長此以往,沒有公司願意再去招一個需要額外照顧,要 " 捧在手心 " 的員工。
看似善意的特殊對待,終将成爲母親們的枷鎖。
說出這段話的 papi 醬,再次讓自己陷入輿論的漩渦中。
有人吐槽她總在給自己打造某種獨立女性的人設。
其實,這時候站出來的 papi 醬,不僅是一個不甘示弱的母親,更是一個願意信任下屬的女老闆。
她想用這樣看似冷酷的方式來表達,女性完全有能力用自己的努力獲取職場信任,摘掉 " 區别對待 " 的帽子。
遺憾的是,像這樣的糖衣炮彈,充斥着她們的生活。
而一旦陷入這樣的 " 騙局 " 之中,被鼓勵不斷下滑的女性終究會像波伏娃曾提出的那個預言。
" 在她發現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爲時已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消耗殆盡。"
說到底,做母親這件事,不該被神聖化,更不該因 " 善意的特權 " 而污名化。
犧牲
特權之外,這場騙局的另一種形式,便是不斷被鼓吹的 " 犧牲 "。
不知道什麽時候開始,人們習慣了去标榜一位母親的自我犧牲。
每個母親似乎都會經曆做 " 賢妻良母 " 還是 " 做自己 " 的掙紮。
她們被教育隻有 " 犧牲小我 ",照顧好一家老小,才算是一個合格的母親。
這種觀念代代相傳,根深蒂固。
曾經因爲 " 離家出走 " 而爆紅的蘇敏。
開着她的車逃離了原生家庭和并不幸福的婚姻生活,卻依舊逃不開自己的 " 使命 "。
她在看《82 年生的金智英》時,會爲了金智英的母親而流淚。
因爲那個女人曾經夢想自己能成爲自己一名老師,但是爲了供兩個哥哥讀書,她隻好早早退學,出去賺錢補貼家用。
在蘇敏看來,她跟自己有着相似的悲慘際遇,值得同情。
但對于主角金智英,蘇敏卻不肯共情,反複質問,
" 她很幸福,有這麽好的老公,媽媽也對她那麽好,不能去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又有什麽呢?"
" 你養了孩子,你還想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字裏行間,她都隻承認丈夫給自己的那一部分傷痛和束縛,而不願意去直面關于孩子的另一部分。
身處這樣的時代浪潮中,她早已把爲了子女的犧牲作爲必要且理所應當的一部分。
你也許很難相信,那樣一個勇敢的女性,也要在将兩個孫子送進幼兒園後,才會懷揣着完成 " 使命 " 的心安理得坐進她逃離的駕駛座。
蘇敏們,并不少見。
喜劇演員馬麗,在生育之後經常因爲拍戲很久見不到孩子,每次跟孩子視頻都會因爲内疚而崩潰大哭,覺得自己不是個合格的母親。
孫俪在出去跟朋友見面的時候,也會因爲孩子的一個電話而感到内疚,隻能馬上滿懷歉意地跟朋友告别趕回家。
她們的恐懼掰開了揉碎了,不過是不想被定義爲那個不能爲了家庭犧牲小我的人。
因爲那樣的人似乎已經被社會釘上了恥辱柱,不配爲人母。
回看引起這場風波的 papi 醬。
她似乎總在這樣嚴苛的審視中獨善其身。
她很早以前就在節目中有過自己的人生排序:自己 > 伴侶 > 孩子 > 父母
在她看來,女孩子要先做自己,然後才是誰的妻子,誰的母親。
她不希望大家說到女性的時候,時時提到" 偉大 "、" 犧牲 "等詞彙。
她甯願做一個 " 自私自利 " 的自己,也不願意做一個 " 偉大的犧牲者 "。
所以當被質疑她是不合格的母親時,她也能泰然處之。
大概是她對孩子深沉的愛意,足以抵抗任何人的诋毀。
她和丈夫一起看電影《流浪地球 2》時,電影中劉德華飾演的角色圖恒宇與他意外死去的女兒丫丫之間的情感,也許會讓一些人覺得不理解。
但是 papi 醬卻再三感慨:我懂他,我懂劉德華。
那是有孩子的人才會懂得的細微情感,也是 papi 醬對自己母子關系的信心和底氣。
沒有孩子前,papi 沒事的時候會窩在沙發裏刷一波美劇。
有了孩子後,她害怕電視對孩子眼睛不好,甚至連電視都賣掉了。
工作之餘,爲了能高質量的陪伴孩子,她還跟老公約定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
家裏的冰箱上,滿滿都是她帶孩子的照片。
她像很多個尋常母親那樣,潛移默化地改變着自己的生活模式。
但惟獨不能讓步的,是失去自我。
上野千鶴子曾經說過,無論結婚與否,女性真正的自由在于擁有自己選擇的權利。
同理,一個母親也是。
大可不必死盯着她們是否有在犧牲自我。
更不必質疑一位母親愛護自己孩子的決心和意志,而是應該去尊重她養育孩子的方式和選擇。
這才是對她們最好地關懷。
papi 醬的刺,似乎已經在摸爬滾打中被消磨殆盡。
但她那顆堅硬的内核還在。
她明白哪些話可以說,也明白哪些話需要被标注,但她還是選擇铤而走險。
比起以前的自己,如今身爲母親的 papi 醬似乎多了一些責任。
曾看到任何惡評都會手腳發涼的 papi 醬,明白有多少人想讓自己閉嘴。
隻是在她看來,現在還不是閉嘴的時候。
圖片來源于網絡
部分參考資料:
人物,papi 醬,成爲母親的具體體驗
作者:弼馬。本文來源公衆号 Insgirl ( ID : iiilass ) 。都市新女性的時尚生活美學。轉載請聯系 Insgirl ( ID : iiilass ) 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