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 新消費日報 1 月 7 日訊(記者 李丹昱 高夢陽)跌落谷底三年的香港旅遊業終于迎來轉機。
近日,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發布《關于優化内地與港澳人員往來措施的通知》,宣布自 8 日起優化内地與港澳人員往來措施,有序恢複内地居民赴香港、澳門旅遊。
1 月 6 日,香港特區政府署理政府資訊科技總監黃志光對外表示,香港與内地通關的網上預約系統,由 5 日 18 時起至 6 日 8 時已有超過 28.6 萬人成功預約,預約系統運作暢順。
目前,已有多位旅行社、在線旅遊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對新消費日報記者表示,香港部分酒店産品已經提價,赴港旅遊的咨詢量明顯上升。香港中旅社表示,已準備 70 多個針對廣東省的短線團以及 100 多個長線團,部署推出更多團接待内地旅客來港旅遊。
新消費日報了解到,首批赴港旅客中,探親、打疫苗客群居多。随着内地與香港逐步有序全面恢複往來,赴港接種疫苗也成為民衆前往香港的原因之一。
" 關于旅遊産品的咨詢主要集中在春節期間,三亞酒店漲價讓不少人将目光轉向香港。而少部分急于通關就赴港的遊客,是出于打疫苗的需求。趕在感染之前,盡快接種。" 廣州中旅負責人張勤勤向新消費日報透露。
據香港旅行代理商注冊處數據,香港持牌旅行社超過 1700 間,受疫情影響,至今有超過 300 間旅行社倒閉,期間也有一百多間旅行社開業,許多老牌的旅行社接連遭遇倒閉或者清盤。
1 月 8 日起,随着内地居民旅遊、商務赴香港簽注的恢複辦理,也将給沉寂 3 年的香港旅遊業打了強心劑。
香港與内地通關預約首日 逾 28 萬人預約
香港是全球服務業主導程度最高的經濟體,服務業占 GDP 90% 以上,其中金融服務、旅遊、貿易及物流、專業及工商業支援服務是香港經濟的支柱産業。但根據公開數據,2021 年旅遊産業增加值僅有 21 億元,而這一數據 2016 年曾高達 1124 億元。
香港旅遊發展局的數據顯示,2019 年訪港旅客為 5591 萬人次其中來自内地的就有 4377 萬人次,占 78.29%。2020 年初因疫情封關以後 2020 年訪港旅客人次為 356.9 萬,其中内地遊客 270.6 萬,2021 年到訪香港遊客僅為 9.1 萬,其中内地遊客 6.6 萬,較 2020 年下跌 97.6%。
而内地訪客人數的斷崖式下跌,直接導緻香港零售、酒店、餐飲等相關數據的同步下滑。
一項調查顯示,疫情暴發後,99.5% 旅遊從業者已處于停工狀态,七成以上的旅遊從業者轉行或做其他兼職。疫情三年來,已有康泰、全旅達、安運旅遊、星晨旅遊、香港至尊假期旅行社等許多老牌的旅行社接連遭遇倒閉或者清盤。
據港台報道,以中國香港特區政府的第七輪資助計劃為例,共有約 1530 間旅行代理商、約 17570 名旅行代理商職員、導遊或領隊、約 3310 名旅遊服務巴士司機,以及已提交申請并經審核符合資格的酒店獲得了共計 2.64 億港元的現金補貼。
甚至香港國泰航空及香港海洋公園這樣的明星企業也一度瀕死,依靠香港特區政府對兩家企業的數百億注資,才免于破産清算。
新消費日報記者了解到,相關政策發布後,同程旅行香港旅遊相關搜索量瞬時上漲 379%,内地往返香港的機票搜索量瞬時上漲 287%,香港酒店搜索量上漲 163%。
據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初步僅開放 7 個口岸,包括:香港機場、港澳客運碼頭、中港客運碼頭、港珠澳大橋,以及深圳灣、文錦渡、落馬洲支線 / 福田口岸,且工作時間不同。
據多家旅行社提供的消息,赴港高鐵将分階段恢複,首階段通車将涵蓋廣深港等短途範圍,來往福田、深圳北、光明城、虎門、廣州南等車站;第二階段是恢複中距離路線,可能是武漢、長沙、潮汕等;最後階段則是恢複上海及北京的長途路線。
張勤勤對新消費日報透露,當前内地直飛香港的航班價格還比較高,上海等地直飛往返達到 3300 元左右,且航班較疫情前還未完全恢複。
但這并未影響香港遊熱度,攜程平台上,自 12 月 27 日至今,赴香港的機票預訂量環比增長 36%;酒店預訂間夜量、預訂金額均呈現雙位數增長。内地城市中,上海、北京、杭州用戶赴香港的機票預訂最多。
相關報道顯示,疫情前,僅港深之間,約有 2.5 萬跨境學童,超過 4 萬跨境上班族利用跨境巴士、鐵路和城際列車往返港深兩地。2019 年,1200 多輛大巴每日 2000-3000 車次來往港深兩地。而在疫情後,無數個跨境家庭的生活軌迹因此發生改變。
有從業人員預計,通關後短時間内,來往原因大多以跨境家庭、在内地打拼的港人、在香港工作的 " 港漂 " 等探親往來為主。
" 醫療 + 旅遊 " 打疫苗也能推動旅遊消費複蘇
除了探親,在 1 月 6 日後,打疫苗或将成為探親之外大陸赴港旅客消費的另一個理由。
綜合近期赴澳門打疫苗的情況來看," 醫療 + 旅遊 " 的熱度确實不低。近年,澳門特區政府積極推行 " 醫療 + 旅遊 " 的發展路向。相關數據顯示,打疫苗同樣對澳門旅遊業有積極作用。
随着内地疫情管控政策不斷優化,科大醫院 1 月份的預約已爆滿,因此新增了鏡湖醫院作為第二個非澳居民自費複必泰 mRNA 疫苗接種點,以應付旅客赴澳接種加強劑的需求。
新消費日報記者登陸相關網站看到,目前澳門科大醫院最早可預約打疫苗日期為 2 月 9 日,價格在 1360 港币 -1650 港币不等。與此同時,攜程等 OTA 平台數據顯示,澳門部分熱門酒店間夜價格相比一個月前,已經漲價 5 倍以上。
社交平台上,有澳門旅行社以及開始受理疫苗中介業務,包括陪同、服務、接送、就診等,對外報價與疫苗價格幾乎相同。但該項服務是否合法,對方并未回複記者提問。
但該中介也對新消費日報坦言,香港通關後,會有更多人到香港接種複必泰,澳門疫苗接種熱度會有所下降。當前,有接種疫苗需求的仍以 3-6 個月内未感染過新冠的人群為主。
日前,上海複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00196.SH,02196.HK)宣布,自 2023 年 1 月 6 日起,複星醫藥開始為中國香港地區的私營醫療體系供應複必泰二價疫苗,有需要人士可在提供複必泰二價疫苗的診所或醫療機構進行自費接種。
據張勤勤了解,部分香港地接社工作人員已經開始處理内地赴港打疫苗的需求,包括幫忙預約私人診所等,但具體費用不明。
同程研究院分析,香港、澳門一直是内地居民的熱門旅行目的地,兩地相繼向内地居民開放了複必泰二價疫苗的自費注射。此次香港簽注恢複時間落實,立刻吸引平台用戶關注。
新消費日報從複星健康了解到,其已經與京東健康、美團、阿裡健康、百度健康、微醫、春雨醫生等平台陸續開展合作,有需求的用戶可通過上述任一平台進行線上預約,預約成功後即可赴港自費接種複必泰二價疫苗。
同時,新消費日報記者從京東方面也獲悉,京東健康自 1 月 4 日開通 " 複必泰二價疫苗赴港接種意向報名 " 的服務以來,1 月 4-5 日兩天之内,有超過 2000 名用戶在線完成了意向報名登記。
另據媒體報道,目前香港特區提供 BioNTech 疫苗的社區接種中心預約已滿,有點甚至要排到 2 月才有空檔。
當前免費接種人群為香港居民、有在港超過 30 日的逗留簽證的大陸居民,旅遊簽證需自費接種。對于赴港自費打疫苗的人群,已經有香港診療中心給出定價:複必泰二價疫苗 2300 港元 / 一針。
春節假期 香港旅遊業回暖關鍵節點
在過去三年裡,香港的旅遊行業舉步維艱,創新産品已經很難在市場上看到,從業人員亦面臨大量流失。
香港文體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曾對媒體表示:過去兩年,香港政府幫助旅遊業都超過 38 億元了。" 但是這個和行業本身有生意做、自己去發展,還是相差很遠。"
恢複通關也成為香港旅遊業期待已久的 " 救心丸 "。香港旅遊發展局也在近日啟動全球宣傳 "Hello Hong Kong",預計大約 100 家酒吧及餐廳為活動首月到訪旅客免費送上特色歡迎飲品。
在張琴琴看來,香港酒店第一波漲價預計在春節前,節後會根據客流情況有所調整。
" 疫情前,香港迪士尼樂園等地吸引力已經大幅下降,購物優惠也大不如前,現在香港需要更新的産品吸引内地遊客,不然會在國内出境遊恢複後,再次面臨窘境。" 張琴琴對新消費日報記者表示。
不過,對于當下的香港旅遊業而言,仍有挖掘增量的機會。
在宣布恢複香港簽注後,各大旅行社、平台也将香港遊産品同步上架。攜程數據顯示,預訂今年春節假期内地至香港的機票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 18 倍。香港入境内地的機票預訂中,則是赴上海、成都、北京的預訂最多。
種種迹象表明,春節假期将成為香港遊第一個拐點。
攜程研究院戰略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沈佳旎認為,内地遊客已與香港暌違三年之久,目前兩地恢複通關在即,疊加春節出行預訂窗口期,預計香港旅遊業将于春節前夕迎來一波顯著的複蘇勢頭。
目前,赴港遊産品主要為自由行客戶服務。嶺南商旅集團旗下廣之旅香港旅遊正在恢複上架的香港遊産品,包括香港酒店、主題樂園等景區門票的單項代訂,香港酒店 + 景區門票套票自由行産品,均為自由行相關産品。
香港中旅社也表示,已準備 70 多個針對廣東省的短線團以及 100 多個長線團,部署推出更多團接待内地旅客來港旅遊。
據河北康輝旅行社負責人介紹,當前赴港旅遊咨詢中,詢問能否購買演唱會門票的遊客不在少數。陳奕迅、落日飛車、Westlife、BLACKPINK、梁詠琪等均在近期有在香港舉辦演唱會的計劃,或将吸引一部分年輕遊客。
此外,商旅會展也将是帶動香港旅遊、金融等産業複蘇的重頭戲。
據報道,香港已成功争取到最少 30 個國際大型會展活動,在未來 3 年舉辦,預計總共可吸引 30 萬高消費旅客。同時,2023 年至少有 200 個大型盛事落實在港舉行。
華泰期貨分析師認為,恢複通關後,預計春節假期赴港旅遊将迎來一波小高峰,香港市場宏觀基本面不斷好轉,為港股持續上攻提供動能。
顯然,香港與内地通關将給各行各業帶來 " 恢複正常 " 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