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丨虎嗅汽車組
作者丨周到
頭圖丨視覺中國
人稱 " 微博之王 " 的李想,這兩天轉戰微信朋友圈了。
3 月 11 日,理想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李想發布朋友圈,直指在過去 10 天内,有人對理想汽車發起了有組織的 " 黑公關行爲 ",涉嫌違法犯罪。
前一天,他在朋友圈裏提到了 " 達斯 · 維達 " 這個著名來自《星球大戰》的知名反派人物,稱再難也不能跟随他的腳步,向黑暗力量妥協。
看上去,這一條接一條的朋友圈,是李想本人對 3 月 1 日理想汽車首款電動汽車 MEGA 上市後、其銷量不及預期的回應。
按照李想的叙事邏輯,MEGA 的訂單量沒達成爆款的主要原因,在于少數 " 犯罪團夥 " 搞破壞。這些輿論和發言惡意地将 MEGA 的造型和棺材、靈車做類比,試圖在這款車發布之初,就将這輛車徹底 " 錘死 "。
但在筆者看來,售價 55.98 萬元起的理想 MEGA 之所以出師不利,伏筆還是在企業與産品自己身上。
到底比 L9 好在哪兒,MEGA 沒說清楚
經常在微博、小紅書、抖音網上沖浪的朋友們,應該都看過這張圖。尤其是上面這張将 MEGA P 成了靈車的照片,堪稱這波輿論的 " 始作俑者 "。
其實,這張圖早在理想 MEGA 的上市發布會之前就已經被好事者做了出來。筆者清晰地記得,就在 2 月 28 日的一次車企活動飯局上,一位媒體同行就給我看過這張圖片并直言:" 如果這個被廣泛傳播,那麽理想就會出大問題。"
如今,似乎一語成谶。
3 月 4 日晚間,微博 @新渠道 - 李霸天發布微博稱,上市 72 小時内理想 MEGA 的全國大定訂單僅有 3218 輛,退定量反而有 10297 輛。随後幾天裏,李霸天的微博得到了多個行業人士的證實,車 fans 的孫少軍也在其微博發布了足以佐證該數據的銷量快報。
顯然,這點訂單不僅撐不起一輛爆款車,更無法繼續維持理想汽車過往 " 上市即交付,交付即爆款 " 的神話。遙想 2022 年 6 月理想 L9 發布之初,72 小時内的訂單數據超越了 3 萬個。當年 9 月,也就是這款車的第一個交付月,銷量就一舉達到了 10123 輛。
更重要的是,在随後的幾個月裏理想 L9 的銷量都超過了 1 萬輛,一舉奠定了理想汽車 " 爆款品牌 " 的行業地位。這幫助該品牌在 2023 年一季度成爲中國第一個實現單季度整體盈利的造車新勢力,更爲後續的理想 L8、L7 繼續成爲爆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相比之下,理想 MEGA 在上市 72 小時内的訂單量僅爲 L9 的十分之一左右。不僅如此,還有超過 1 萬個用戶選擇退訂 MEGA。顯然在這些用戶眼裏,這款車的價格、設計或者産品力,終歸有那麽一個或者多個方面不是那麽令人滿意。
發布會前夕繳納訂金,卻在上周選擇退訂的 CC 就告訴筆者,他當初被這輛車的外觀所吸引,但卻最終被 MEGA 的内飾造型所勸退。
"MEGA 的外觀看上去像 2035 年的車,未來感十足,特别最吸引我。但内飾看上去和 L9 沒什麽區别,看着很老氣。"CC 對筆者說到," 當看過實車并試駕後,内外的割裂感讓我實在無法接受。"
理想 MEGA 内飾
理想 L9 内飾
坦率來說,外界對于 MEGA 外觀的争議一直存在。而對于一款車到底好看還是難看這件事,終歸是衆口難調。但放在理想汽車身上,該公司有一個關鍵問題并沒有給消費者解答好,那便是:爲何 MEGA 的起售價要比 L9 的頂配 MAX 版還要貴 10 萬元。
從筆者的角度來看,MEGA 相比較 2023 款 L9 的提升是明顯的:更精緻的内飾材質和風格,更充裕的車内空間,102.7kWh 的大電池,以及第三排多一個的座位……但如果說,這些配置和硬件加在一起會導緻車價上升 10 萬元,相信會使得不少用戶打退堂鼓。
"在很多用戶眼中,MPV 本身應該比同尺寸 SUV 更便宜。例如,廣汽本田的中型 SUV 冠道,就比尺寸相當的 MPV 奧德賽指導價高了 4000 元。" 傑蘭路總經理朱锴對筆者表示。" 實際上就算成熟汽車品牌,也很難同時将三排座的 SUV 和 MPV 同時賣好,因爲兩者之間很難妥善定價來避免相互打架。"
更不用說,理想汽車過往一直引以爲傲的 " 油箱 " 這次被拿掉了。這勢必導緻不少對于電動車接受度沒那麽高的保守型用戶,基于補能焦慮放棄選擇 MEGA。而理想引以爲傲的 5C 超級充電由于總數有限,用戶在試駕過程中也往往無法對充電速度進行體驗。
除了産品本身的問題外,MEGA 此次切入的 50 萬元以上價格段,對于一款純電動 MPV 來說可謂是險象環生。
50 萬元 + 豪華車市場,目前還容不下純電 MPV
在筆者 3 月 3 日的文章《理想 MEGA,能賣得過寶馬 X5 嗎?》一文中曾提到,這款車如果能夠實現 "50 萬以上新車銷量第一 " 的目标,一定要在月銷量中幹掉寶馬 X5。而筆者當時就提出,這很難實現。
當我們扒開數據細緻分析就會發現,理想汽車對于 MEGA 銷量目标的設定是多麽 " 野心勃勃 ":
根據傑蘭路的統計數據,2023 年我國開票價 50 萬元以上新車的總銷量 559039 輛(不包括賓利等部分小衆品牌),其中 MPV 有 52401 輛,占比約 9.3%;純電動汽車有 46454 輛,占比約 8.3%;最後,這裏面中國品牌乘用車僅有 27695 輛,占比不到 5%。
如果我們給上述所有标簽取一個交集,那麽 " 中國品牌終端售價 50 萬元以上的純電動 MPV",在 2023 年一共隻賣出去了 4054 輛,占整個大盤比重約爲 0.72%。其中 4023 輛是極氪 009,剩下 29 輛是 " 岚圖夢想家私人訂制 0 碳版 "。
這是什麽概念呢?這一年大衆途銳在華銷量爲 6339 輛。換言之,說服一個用戶買途銳這種 " 老舊燃油車 ",比賣給他極氪 009 容易多了。
" 老舊燃油車 " —— 2023 款大衆途銳
"50 萬元,乃至更低的 40 萬元以上新車市場裏,用戶考慮的因素很多,絕不僅限于産品本身。" 朱锴說道," 在燃油車時代,凱迪拉克、沃爾沃和捷豹等品牌都曾經試圖用 CT6、S90 和 XFL 這樣的中大型轎車來試圖切入,但最終一個都沒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爲品牌不夠硬。"
他表示,願意購買 50 萬元以上新車的用戶,商務社交和彰顯身份的需求優先級最高。相對來說,前者往往需要通過埃爾法、奔馳 V 級、寶馬 7 系和奔馳 S 級這樣的百萬級 MPV 與轎車所滿足。而後一類人群則會選擇保時捷卡宴、攬勝、寶馬 X5 這樣适合 " 親自駕駛 " 的 SUV。
相比較之下,理想 MEGA 這樣的 MPV,恰好加在了一個 " 當不當,正不正 " 的尴尬區間。一方面,這款車盡管給車上每個乘客都做到了體驗平權,但與自家 40 萬元乃至更低價格段的産品相比,在品牌知名度還是體驗本身均沒有實現明顯的提升。另一方面,即使是再顧家的奶爸,平時一個或者兩個人開着一輛長度超過 5.3 米的大車上下班通勤,終歸是一件難度系數較高且看上去奇怪的事情。
尤其在商務出行的需求層面,理想汽車一直以來都對其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在筆者與理想中高層交流的過程中,後者一直在強調理想汽車對于家庭用戶和場景的 " 專注 " 與 " 聚焦 "。在此之外,無論是商務出行還是政府采購,與筆者交流的領導和員工都聲稱公司沒有對此進行相應布局。
然而,一些競争對手的手腕要靈活得多。例如騰勢這樣以 MPV 作爲主打産品的品牌,就建立了融資租賃公司以對接來自政府和企業的需求。事實上就筆者了解,騰勢 D9 已經成爲了很多地方政府領導的公務用車。而根據 @李霸天的爆料信息,MEGA 目前的下定用戶中也有相當一部分 " 上公戶 ",可見市場對于這款車的需求,與企業對于用戶的洞察存在偏差。
更重要的是,電動汽車對于身上公認的豪華标簽,至今仍然沒有建立起來。由于都采用了平台化布局的方式,同一個品牌下電動車的豪華與平價産品線之前的區别并不明顯。舉例來說,蔚來高端産品線的 ES8、EC7 和 ET7,和 EC6、ES6、ET5、ET5T 之間的區别僅體現在了車身材質、空氣懸架、電機組合和車身尺寸等相對更加深層次的領域,而智能化、内外飾設計則基本拉平。
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導緻,蔚來三款高端車的銷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同樣的,問界 M9 的電動版訂單,僅有其增程版本的 20% 不到。
同時在 50 萬元以上的價格段,電動汽車相對于燃油車的産品力優勢已經不再明顯。舉例來說,奔馳 EQS 相比較 S 級,無論是在内外飾造型還是空間配置上,都沒有提升可言。而由于産品滞銷的緣故,EQS 還進行了多輪官方以及終端降價,最終導緻所有用戶都知道,如果買了前者就會讓人覺得," 你不如買得起 S 級的人有錢 "。
這也就是爲什麽,奔馳 EQS 的銷量,僅有 S 級的 12 分之一不到。而前者的起售價還比後者低 30 萬元。
因此筆者認爲,當 50 萬元以上市場區間中電動汽車滲透率沒有得到根本性提升之前,任何一個國産品牌都很難通過一款産品實現對于市場的突破。
理想 MEGA,本來下的就是一招險棋。
寫在最後:
對于理想 MEGA 的這段風波,外界似乎已經默認了一個邏輯關系,那便是:
一輛車和靈車如果搭上關系,就注定賣不好了。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内,我國各地殡儀館都使用了改裝後的 GL8 作爲靈車。事實上,由于裸車價更高且乘坐體驗更加舒适,逝者家屬如果想要選擇 GL8 來服務都需要加錢。而在這一代經典的 GL8 換代後,依舊有不少殡儀館選擇新款産品用于殡葬服務。
這樣塗裝且挂着車花的 GL8,相信全國各地的朋友都親眼見過
然而,這樣直接将 GL8 用作靈車的行爲,不僅沒有引發上汽通用的反對,更沒有耽誤這款車在長達十幾年的時間裏,穩坐中國 MPV 市場的頭把交椅。
對于理想汽車而言,此時該思考的也許不該是如何反擊黑公關。如何從産品力、市場營銷等層面拯救 MEGA 這款産品才是更重要的工作。
當然,該公司如果有空,是不是也該想一想,如何才能避免讓那麽多人自發地調侃和傳播 MEGA 的靈車梗圖、看理想的笑話?
也許,不再在自家發布會上特意播放别人家車的碰撞測試,就是一個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