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虹潔最近演了一部劇,叫《裝腔啓示錄》。
她在裏面飾演被老公劈腿的太太劉美玲,跟羅子君有點撞型。
男人稱她爲糖豆,本來甜甜蜜蜜日子還行,美中不足是無性夫妻。
她爲男人的身體操心,決定找中醫調理。男人不願意跟她去看病,她以爲是好面子,就自己當替身,去看老中醫。
某天男人醉酒,她意外地打開手機,發現聯系人裏還有粉色糖豆、黃色糖豆 …… 各種糖豆。
原來雖然她身爲太太,卻不是男人唯一的糖豆,隻是前赴後繼的糖豆中," 失寵 " 的那一粒。
" 一直以爲你身體不好,原來是用在别人身上 ",劉美玲恍然大悟決定離婚。
國産電視劇嘛,當然既要狗血又要爽。離婚後的劉美玲剪短了頭發,卻意外地被發小求婚表白了。
比較讓我驚訝的是在評論區,好多人質疑爲啥離婚後要剪個那麽醜的短發,進而質疑爲什麽女人喜歡在失去感情之後折騰頭發、爲男人剪短頭發,甚至剪個很醜的短發,完全不夠女性主義。
這樣的評論區,還真是讓老江湖遇到了新問題。難道現在的年輕人受了情傷都不折騰頭發了?
其實也折騰。比如這位,男友劈腿,她去理發店燙頭。
跟團隊 95 後的姑娘讨論。她說燙頭跟剪頭有本質區别。她跟前任分手的時候,去燙了一個特别狂野的羊毛卷,還做了紅色挑染。前男友就喜歡她清湯挂面的黑長直,她要推翻、她要美、她要讓舊男人配不上自己的新發型。
不得不說,雖然每一代女性都喜歡在感情失意後折騰頭發,但折騰的方式的确不一樣。
《裝腔啓示錄》的原著小說作者叫柳翠虎,不太清楚她的年齡,也不知道剪發這個情節是原著就有,還是編劇加的。
但回顧我的有限人生經驗,失戀、離婚剪短發,至少在 70、80 後人群中是一種青春記憶。
不僅女生失戀剪短發,男生失戀剃光頭當年也非常流行。我一姐們大學時跟男朋友鬧分手,男朋友當天就剃了個光頭,讓同學給她傳話:你要離開我,我就去當和尚,終生不娶。
這種事情在别人看來無比矯情,對當事人殺傷力卻很大。那姐們心一軟,兩人複合了。好在結局不錯,大學畢業後結婚生子,至今沒離婚。
我大學閨蜜有一次跟男朋友鬧分手,也剪掉了一頭長發。晚上男朋友本想來找她理論,看到她剪短了頭發,瞬間說話底氣不足,隻知道跟她抱頭痛哭。
她一直到畢業還是短發,男朋友讓她留起來,她懶。畢業後兩人又鬧了一次分手,這次真分了。她說如果畢業前把頭發留長了,第二次分手再剪一次,說不定還能複合。
我問:" 這是啥病?"
她答:" 因憐生愛。"
愛情分分合合有時候憑的就是那一時的感覺,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那個時代,感情生變剪頭發甚至成了一種值得搞搞文藝創作的普遍現象。
生于 1976 年的歌手梁詠琪,在 1997 年就發行了一張音樂專輯《短發》。
裏面的主打歌《短發》一度風靡全國。講一個女生發現男友說謊劈腿後,傷心欲絕。決定與對方一刀兩斷時,先跑去理發店剪個頭。
我已剪短我的發 剪斷了牽挂
剪一地不被愛的分岔
長長短短 短短長長
一寸 一寸在掙紮
我已剪短我的發 剪斷了懲罰
剪一地傷透我的尴尬
反反覆覆 清清楚楚
一刀兩斷 你的情話 你的謊話
這首歌一度是很多女孩的 KTV 必點,最近幾年綜藝節目上還有人唱。
本文的配樂就是它。大家可以點開邊聽邊看文章。旋律上口,下次去 KTV 也可以點來試試,懷念一下閃閃發光的九十年代。
每一代人都有專屬于自己情感表達。感情生變折騰頭發,當然有洗心革面、從頭開始的意思。但剃光頭、剪短發,總有點向對方撒嬌示弱的自虐情結,宣誓 " 離開你,我不好好過了 " 或者 " 離開你,我過不好了 "。
像現在女孩說的,去燙狂野的羊毛卷,把頭發做得更洋氣更好看,讓過去的他配不上更美的自己,而不是 " 剪一地不被愛的分岔 ",無疑是一種進步。
說明我們把自己、把生活都看得比對方、比愛情重要了。
這不是對愛的輕視,更不是啥 " 不婚不育保平安 ",而是對愛的理解進步了。
好的愛情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錦上添花。因憐生愛,那種愛要麽畸形要麽短命,或者兩者兼而有之。
長久而健康的愛,一定發生在同樣健康、美好、過得不錯的人身上。一個人沒有你,也可以活得很好。在這種情況下,還願意接納你、付出愛,願意結婚生孩子,說明她真的有愛的能力與勇氣,成熟到可以發展一段健康而長久的關系。
因爲自己過得不好,才像抓救命稻草一樣抓一個人來愛。你怎麽能保證自己一直那麽慘,一旦你過好了,他還值得你愛嗎?那時候你會發現自己需要的是與你一樣強壯的大樹,而不是那一根胡亂翻飛的救命草。
許多所謂因爲成長不同步而分開的伴侶,概因如此。
離婚剪頭發,從某種意義來,的确是一種挺土的愛情觀,除非那個短發賊好看。《裝腔啓示錄》裏倪虹潔的短發,顯然沒有達到新一代觀衆的要求。
有時候我們覺得年輕觀衆過于挑剔、口無遮攔,但有時候也正是因爲她們的敢說,讓我們意識到時代在進步。女生的想法越來越多,膽子越來越大,發聲的渠道同樣也越來越多,對于文藝創作者來說,也提出更多的要求。
如何讓一個女性的愛情觀進步、不土,還真得多聽聽觀衆的聲音。現實中女孩的進步,不僅超越了她們的前輩,也超越了絕大多數埋頭創作的文藝工作者。她們開始從方方面面的細節入手,重建自我,過好自己的生活才是支撐女性主義的基石。
一個真正的女性主義者,不是反男性的,而是具備優秀的自洽能力,不被他人左右與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