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 10 月 6 日電 6 日,去哪兒公布數據顯示,經過三個季度的恢複,國内旅遊市場服務能力已恢複," 十一 " 期間國内熱門城市機票、酒店、門票等預訂量全面超過疫情前。
熱門城市機票預訂量較疫前增近五成
中秋、國慶組成的 8 天超級黃金周,讓旅遊消費市場熱度空前高漲。去哪兒大數據顯示,今年 " 十一 " 期間,國内熱門城市機票預訂量較疫情前增長近五成,9 月 29 日出發的機票預訂量創下曆史新高。
國内熱門城市酒店預訂量較疫情前增長兩倍,熱門目的地 Top10 爲北京、成都、重慶、上海、長沙、西安、杭州、廣州、武漢、南京。各目的地 " 必去 " 景區均已 " 爆滿 ",如上海迪士尼樂園、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 兵馬俑 ) 、北京環球度假區、武漢黃鶴樓等。
8 天假期,讓長線出境遊成爲可能。去哪兒平台上,今年以來出境目的地以周邊國家和地區爲主,遊玩時長大多在 3-5 天之間。" 十一 " 期間,長線遊、小衆目的地的訂單量增幅明顯,環比 " 五一 " 增長 3 倍,在肯尼亞看非洲象,到克羅地亞打卡《權力的遊戲》君臨城取景地,去西班牙買到便宜的 LV ……這些疫情前的旅行方式得以回歸。
旅遊市場火熱穩定背後,是交通運力恢複和各地服務能力的提升。去哪兒大數據研究院研究員肖鵬分析表示," 三年疫情後,供給側重啓需要時間,但旅客需求已經爆發,行業隻能一邊加緊恢複,一邊支撐服務。我們看到,年初時,酒店價格猛漲;‘五一’前,高鐵一票難求;過往‘購票’‘撿漏’的經驗,在供小于求的市場不再奏效。時至‘十一’,高鐵車次增加,節前撿漏機票重現,小衆目的地重回視野……種種數據表明,旅遊市場已恢複正常。"
三四線城市旅客增長近七成
今年黃金周,三四線城市的旅客更加活躍了。問卷統計結果顯示,與忙碌的大城市相比,三四線城市生活壓力相對較小,線下休閑娛樂生活更豐富,人們花費時間更多,有四成以上受訪者将旅遊作爲假期娛樂的首選。年輕群體 ( 學生及 95 後 ) 和部分非傳統行業的人對新鮮事物的嘗試和接受程度較高,具有個性元素的、本地少見的産品更有吸引力。
去哪兒數據顯示," 十一 " 期間,三四線城市旅客較疫情前增長近七成,更多旅客選擇高鐵,目的地首選爲成都、長沙、重慶、廣州、西安等能逛能吃有 IP 的大城市,喝 " 茶顔 "、打卡兵馬俑酒店、拍 IFS 熊貓屁股等個性化娛樂方式更受喜愛。
消費方面,三四線城市旅客比較看重性價比。在去哪兒平台上,他們更青睐地鐵沿線、避開景區的舒适型酒店;白天在市内逛吃,晚上錯峰到景區玩夜場;有二成年輕旅客買了三張機票,10 月 2 日價格最低時再出發,多玩一個目的地。去哪兒數據顯示,節中機票價格更低,部分熱門線路低于 200 元。
值得關注的是,整體來看,旅客更理性了。去哪兒數據顯示,今年,用戶預訂酒店前平均搜索量爲 15 次,較 2019 年平均增加 7 次。漲幅平緩且性價比優勢更爲突出的高星酒店,成爲用戶反複比價之後的新選擇。
肖鵬表示," 我們的旅客更理性了,他們要便宜,又要品質,還要服務好;會玩能花,但是要貨比三家,絕對不交智商稅。這些視旅行爲‘剛需’的人,将是未來旅遊的主力軍。旅遊行業商家提供更低價格、更好服務,才能讓行業可持續發展。" ( 中新經緯 APP )
作者:董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