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虎嗅科技組
作者 | 丸都山
編輯 | 苗正卿
頭圖 | 視覺中國
号召開放生态的小米,這次又整了個 " 大活 "。
10 月 29 日晚間,小米召開新品發布會,包括年度旗艦機型小米 15 系列、小米 SU7 Ultra 量産版,以及一衆小米生态産品悉數亮相。
在超過 160 分鍾的時間裏,小米對生态鏈内各條産品線的更新進行了漫長的講解,而就在觀衆的耐心被消磨殆盡之時,前不久在紐北摘得 " 地表最速四門車 " 頭銜的小米 SU7 Ultra 壓軸登場,将發布會氣氛瞬間推向高潮。
不過,雖然小米 SU7 Ultra 讓其他産品淪爲配角,但縱觀整場發布會,有一處升級仍讓筆者深感意外——澎湃 OS 2.0 系統。
準确地來說,是澎湃 OS 2.0 上的 HyperConnect 功能。
與目前業内的主流思路一樣,澎湃 OS 是一款基于 AOSP(安卓開放源代碼項目)打造的系統,小米官方也完全不避諱這一點,着重強調在安卓框架之外,該系統由分布式協作運算帶來的兼容性。
而到了 2.0 版本,這種兼容性甚至跨端、跨生态拓展到了 Mac 上。
根據小米集團手機部副總裁金凡的描述,小米 HyperConnect 功能将全面支持蘋果設備,在澎湃 OS 2.0 系統上,小米手機可與 iPhone、iPad、Mac 之間實現文件互傳,同時支持在小米的設備上查看 Keynote、Pages 等蘋果專屬格式的文檔。
更誇張的是,HyperConnect 還支持在 Mac 上使用 " 小米妙享桌面 ",也就是将小米手機在 Mac 上進行鏡像投屏與操控。
在終端廠商普遍強調生态閉環體驗的當下,小米開啓了堪稱 " 生态大融合 " 的嘗試。
爲何 " 擁抱蘋果 "?
" 在小米的用戶中,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蘋果、小米(設備)雙持。" 在發布會現場,金凡對澎湃 OS 2.0 支持蘋果設備,做出了這樣的解釋。
實際上,小米對蘋果的 " 開放 " 早有端倪。
早些年小米主推 " 米家 " 生态鏈時,米家台燈、智能門鎖就支持連接蘋果的 Homekit,後續推出打印機時也是無縫接入蘋果的 AirPrint,等到去年小米 SU7 發布,更是爲蘋果用戶做了一步到位的适配,不僅支持 CarPlay 和 Airplay,甚至還支持 iPad 上車。
雷軍更是在當時表示," 蘋果用戶開小米汽車,也會有很好的體驗 "。
應該說這些設備與蘋果系統的兼容,都不讓人感到意外。因爲無論是小米家居生态産品,還是小米汽車,都在蘋果的産品序列之外,在沒有競争關系的情況下,吸納 iOS 用戶對于小米非常重要。
但問題是,在澎湃 OS 2.0 上,小米手機與 iPad、Mac 之間實現互聯,而小米自家也有平闆和 PC 産品,這與安卓陣營内常見的叙事邏輯是相悖的。
這裏要說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盡管安卓系統的開源特性無法讓設備之間緊密耦合,但大多數廠商還是熱衷構建相對封閉的生态。
本質上這是廠商想把手機、平闆與 IoT 設備綁定在一起。當然,在宣傳口徑上,大多采用 " 爲保障用戶體驗的一緻性 " 的話術。
應該說,這種說法某種程度上是成立的。畢竟,如果終端廠商有能力從底層重寫文件傳輸的框架,那麽在穩定性上一定要好于簡單的通信協議開放。
不過,在目前的安卓陣營中,既沒有像 iOS 與 App Store 強行塑造的 " 圍牆花園 ",也沒有讓用戶擁有良好的跨驗體驗。
我們尚且不論安卓在與 Windows、MacOS、Linux 這些桌面系統的兼容性問題,就單說安卓内部之前的通信互聯問題,到現在都沒有一個全面的解決方案,用戶在涉及跨端文件傳輸,仍會選擇 LocalSend 這樣的第三方應用,甚至是功能簡單的 " 文件傳輸助手 "。
因此,在安卓陣營中間,構建完全意義上的閉環生态,基本可以看作先天條件受限。
所以也不難理解,爲什麽小米會對封閉的蘋果生态設備,持如此開發的态度。
一方面,小米在手機之外的産品上,與蘋果的用戶畫像少有重疊,就像購買小米平闆的人更加注重娛樂屬性,而 iPad 用戶則會關注生産力應用。另一方面,安卓系統本就難以閉環生态,确實沒必要去強行塑造 " 生态護城河 "。
還有就是随着 AI 應用在端側的推廣,不同生态間的壁壘一定是在逐漸趨于模糊。
都是水桶機,廠商拼什麽?
在本次發布會前夕,有個小插曲是各類數碼論壇都在猜小米 15 系列這次會漲價多少錢?
因爲在小米 14 系列發布時,雷軍曾特意強調過 " 今年各種元器件成本都在漲價,3999 元(售價),真的是最後一次了。"
最終在小米 15 系列價格發布時,與上代機型同配置下 200 元的價格浮動,還是維持住了小米 " 性價比 " 的形象。畢竟,僅在 SoC 上,今年高通骁龍 8 至尊版較上代價格就提升了 15%。
但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發布會過後,除了價格外,幾乎沒有對小米 15 系列的過多讨論,近期其他廠商發布的手機上,亦是如此。
這反映出的一個問題是,如今的手機行業在硬件配置上,基本已經不存在性能上的差别,旗艦機型上幾乎清一色的水桶機,保證做到配置過剩。甚至過去廠商們刻意分化出的 " 中杯 / 大杯 " 機型的界限都不是那麽清晰,把各家的 " 丐版機型 " 拿出來審視一番,甚至都無法找到明顯的短闆。
這樣的背景下,往後的手機行業,廠商們應該拼什麽?
目前看來,AI 一定是個大方向。
在澎湃 OS 2.0 系統上,小米爲這個系統搭載了多項 AI 功能,包括基于 AI 計算的電影感鎖屏、AI 寫作、AI 識音等,還有經過升級後的 AI Agent" 超級小愛 "。
單看這些功能,哪一項都不會讓人感到新鮮,但小米的優勢在于澎湃 OS 系統,在設計之初就融合了 Xiaomi Vela OS ——這個小米自研的嵌入式物聯網軟件平台,其分布式協作運算的特征,天然适用于跨端執行。
因此,小米真正令人期待的是,在以手機作爲控制中台的基礎上,AI Agent 在智能家居及汽車上發揮的作用。
一個聽起來反直覺的事實是,盡管大模型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但最早被視爲 AI 落地場景的智能家居,發展甚至有些倒退。
以智能音箱爲例,據洛圖科技的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 2024 上半年,國内智能音箱銷量爲 805.5 萬台,銷售額爲 21.7 億元,同比分别下降 29.8%、33.8%。
從用戶側來看,目前的智能家居設備缺乏自動化場景的創建能力,而傳統的 APP 與智能設備間 " 點對點 " 的操控,已經難滿足複雜場景下智能化需求。
以此來看,小米龐大的智能家居生态,似乎就是驗證 AI Agent 能否勝任多場景調度的最佳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