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氨基觀察
過去一周,信達生物做出了兩次判斷。
首先公司基于出海風險、過去出海不成功的經驗以及管理層成功創業的經曆,做出管理層可以注資海外子公司 Fortvita、全力出海的判斷。
基于市場多樣化的聲音以及多方投資者的建議,信達生物又做出可以繼續将 Fortvita 作爲出海平台、但管理層此時撤回投資的判斷。
不必糾結 " 對錯 "
客觀來看,企業行爲通常是基于信息、環境、經驗做出判斷決策,再進行驗證、調整。
管理層的目标是基于其特定的戰略出發。俞德超作爲主要出資人參與 Fortvita 的定向增資,目的是釋放出海的信心和決心。
信達生物作爲過去十年中國最成功的創新藥企之一,對于俞德超這樣的企業家來說,或許往往更看重 " 成功 " 本身,這也正是其真金白銀入股 Fortvita 的原因。
作爲 2021 年就定下的十年戰略,出海是信達生物的重中之重。
但遺憾的是,到目前爲止,并沒有取得預期成果,信達生物出海能力仍有待驗證。
不少投資人在與信達生物交流的時候,都會提及一個核心問題:Fortvita 有沒有進展,未來能不能産生預期效果?
對于管理層而言,有職責去扭轉這一切。但擺在眼前的客觀現實是,創新藥研發是一個長周期的事情,很難在短期内産生成果。
加之當前中國創新藥企的出海環境愈發複雜:FDA 的要求更爲嚴格了,資本市場能夠支持的力度減弱了……一系列因素導緻,當前國内藥企出海難度陡增。
在種種挑戰之下,也就有了 " 增資事項 "。通過真金白銀的投入,俞德超希望向市場釋放出海的信心和決心。
不過,相比于長遠戰略背後的不确定性,部分投資者目标往往更在于 " 确定性 "。因此會把目光聚焦在 " 定增動作 " 本身,引發一系列關于合理性的讨論。
信達的抉擇
在資本市場,類似 " 争議 " 并不罕見。
日前,輝瑞的大股東便公開抨擊輝瑞管理層,并未履行 " 持續不斷地進行突破性創新 " 的承諾,研發投資的回報率較低,管理層應該爲這個局面負責。雖然,看起來輝瑞管理層的戰略布局,并沒有做錯什麽。
過去,我國創新藥企因爲發展階段問題,類似問題并不多見。未來,随着規模藥企的出現,經營層面越來越複雜,需要作出更多應對動作的同時,無法避免面臨類似問題。
簡而言之,在雙方動作都是正确的前提下,如何解決 " 一緻性 " 問題,可能是所有藥企需要考量的。某種程度上,信達生物的抉擇,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參考。
在傳統行業,類似沖突的解決之道,往往是忽視中小股東的聲音。不過,信達生物作出了相反的選擇:傾聽機構股東的同時,沒有忽視中小股東的聲音,尊重他們的意見。
在争議發生之後,信達生物并沒有選擇回避,而是第一時間選擇了溝通。10 月 29 日,信達生物通過電話會議的方式,對增資事項作出了解釋。
即便如此,部分投資者仍然抱有疑惑,而信達生物選擇:繼續解決問題,尊重每一位中小股東的聲音,最終作出了 " 終止定增 " 的決定。
在企業超速發展的過程中,既要以業務爲核心,但也要尊重每一位陪跑者,信達生物的核心價值觀十分明确;對于其他股東來說,這場争議過後,也有了更多确定性。
不變的初心
從海外 MNC 的崛起曆程來看,最不缺的就是 " 争議 "。但事後來看,非理性的 " 争議 " 往往不會影響企業的發展,更關鍵的重心還是經營質量,這也是決定國内藥企内在價值的核心邏輯。
信達生物也會如此。接下來,市場對其後續的關注重心,會回歸到基本面。這一邏輯下,可能意味着糾偏動作的發生。
在 Fortvita 定增方案出爐後,信達生物股價出現了非理性下挫:跌幅超 20%。但實際上,其穩健發展的趨勢并沒有改變。
10 月 29 日,信達生物發布三季報顯示,報告期内收入爲 23 億元,在規模較大的基礎上仍保持了 40% 的高增速,反映了其國内業務的穩健。财務數字背後,我們能夠窺探兩大趨勢:
第一,大單品信迪利單抗的增長仍在繼續,适應症擴充邏輯仍然存在;第二,信達生物構築的高效的研發、商業化等綜合能力,正在迅速 " 裂變 ",其獲批産品組合已經擴充至 11 款。
也就是說,信達生物有能力向許諾的 200 億營收目标邁進。
當然,決定信達生物長期價值的,一方面需要國内業務的穩健,另一方面仍離不開海外業務的推進。
從過去管理層一系列的努力來看,信達生物出海的決心和信心還會一如既往。但客觀來說,出海的風險以及不确定性仍是我們需要關注的。這也要求信達生物,在後續的出海過程中,基于現有資源的合理分配,做更多積極嘗試。
無論最終結果如何,努力都不會被忽視。對于包括信達生物在内的藥企來說,關鍵在于堅持做正确的事情,拓寬視野,思考更廣闊的世界,這正是創新藥行業未來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