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基礎,不限專業 "" 報考包過,不過退錢 "" 輕松兼職,月入數萬 "…… 近段時間,各類心理咨詢師培訓機構紛紛借勢 " 雙 11",加大促銷宣傳力度。
随着家庭、職場、社交心理咨詢需求增加,心理咨詢師這個職業日趨受到大衆歡迎,随之 " 火 " 起來的還有心理咨詢師培訓行業,不少培訓機構從中看到了商機。有關查詢平台數據顯示,我國經營範圍含心理咨詢的企業已經超過 16 萬家。
然而,《法治日報》記者近日采訪發現,一些心理咨詢平台、機構收費動辄數千元甚至上萬元,咨詢師水平卻參差不齊。雖然是非準入類職業,但心理咨詢師培訓合格證被一些機構包裝成 " 從業資格證 "。還有機構聲稱,隻要刷滿課時,拿證上崗當心理咨詢師隻需幾個月。
多位受訪的業内人士提出,心理咨詢是一個助人行業,涉及人心理的改變和行爲幹預,需要較高的準入标準和較長的職業訓練過程以達到一定勝任力。" 速成 " 獲得的培訓合格證書,對執業資質方面的證明力有限,若想僅靠一張通過率極高的證書在行業内尋找一份薪資優越的工作不現實。相關部門須盡快出台心理咨詢師的職業準入、專業培養和職業倫理監管等标準,以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培訓走紅暗藏亂象
記者采訪北京、山東、湖南等地多位參加過心理咨詢師培訓和考證的學員得知,他們有的是心理學愛好者,有的是職業發展需求。而一些培訓機構對非專業報名保留了一些名額,推出的班型學習長短不一,多爲 3 個月至 6 個月。
來自山東的張女士是一位心理學愛好者。她發現,近年來,國内諸多心理平台、培訓機構都推出了 " 心理咨詢師 " 系列培訓課程。" 打開一個 App,能聽到報考心理咨詢師的廣告;電腦網頁也經常彈出‘偷偷考個心理咨詢師’的廣告。" 張女士說,由于她搜索過相關資料,便有培訓機構三天兩頭打電話推銷心理咨詢師的培訓課程和考證服務,讓她不勝其煩。
曾任職于北京一家校外英文輔導機構的孫女士,基于崗位工作内容的需要,比如要給家長開一些關于如何克服家庭焦慮情緒、如何給孩子帶來正向情緒體驗的講座,而需要考取心理咨詢師。" 其實去考證的人都知道這個證非常‘水’,可以說百分百會過。考完再去開家長講堂,這樣會顯得我更加專業。"
可來自河北的李女士卻沒有輕松 " 過關 ",别說 " 過考試 " 了,連前期培訓都被 " 坑 " 了。
" 之前考心理咨詢師證需要對口專業,如今沒有門檻了,我就報了名。" 李女士先在第一家培訓機構交了 7000 多元,對方承諾拿到證書就可以分配工作,結果學了一段時間後機構倒閉了。對方指派了另一家機構對接,李女士又交了 9880 元 " 督導 " 費用。
" 所謂督導,就是培訓老師會帶我看案例、積攢經驗。但後面這家機構沒有和我簽合同,沒有發票,也沒有提供新的課程内容。發現不對勁後,我要求結束學習并退費,對方卻要求扣除 30% 的費用。" 李女士說。
李女士向記者展示了她和機構方的聊天記錄,對方先前要求她繳費 10800 元,作爲 " 終身督導費用 ",可以辦理分期付款,并承諾拿證上崗後會由平台派單,不需要學員自己找客戶,通過線上語音的方式爲來訪者解決問題。後來經過 " 讨價還價 ",機構方給李女士優惠了 900 多元。
" 他們說前 3 個月每單 100 元、3 至 6 個月每單 200 元、6 至 12 個月每單 300 元、12 個月以上每單 500 元,還承諾‘每月薪資不低于 5000 元’,每天會派 5 至 10 單,還會有一些知名高校的心理督導老師一對一進行跟蹤輔導,完全不用擔心做不好。" 見李女士猶豫,對方當即擔保 " 上不了崗,接不到單,掙不到錢費用全額退 "。
李女士的經曆不是個例。記者在第三方投訴平台上以 " 心理咨詢 " 爲關鍵詞搜索發現,相關投訴有 2000 多條,其中很多投訴是針對一些心理咨詢機構提供的 " 情感挽回 " 服務。這類服務宣稱能 " 挽回戀情 "" 百分百複合 ",動辄收費幾千元甚至上萬元。
" 這些機構先是誇大效果、做出虛假承諾,在具體操作階段再以各種方式誘導消費。" 有不少投訴者在平台上寫道。
誇大宣傳速成拿證
記者聯系了數家提供心理咨詢師證書考試報名、培訓服務的機構發現," 封班 "" 趕考末班車 " 是其頻繁使用的話術,還有一些機構将培訓合格證包裝成 " 從業資格證 ",聲稱考了就能持證上崗。
其中一家機構聲稱,自己是 " 人社部健康心理咨詢師證書 " 項目的唯一一家招生單位,要價 2680 元,包含報名費用、紙質書籍、課程費用、一對一督學、考試費用、出證費用,宣稱不會向學員推薦兼職,但可以提供簡曆優化、面試指導等服務。機構方稱:" 考完這個證可以在一些心理咨詢室或者線上平台從事基礎的心理服務工作。"
記者查詢該機構相關資料發現,其成立于 2018 年,存在司法訴訟、監管公示、經營預警等多重風險。機構官網上隻有财會金融、公考教資、建工建造、醫學醫藥、職業技能、成人高考幾個版塊内容,并沒有呈現任何有關 " 心理咨詢師 " 的信息和課程。
還有一家機構主打的是 " 中科院心理咨詢師證書 ",有兩種套餐可供學員選擇:第一種以通過考試拿證爲目的,通過率在 90% 以上,價格爲 4680 元,共 636 節課;第二種是 " 高級心理催眠師和心理咨詢證書套餐 ",在課程設置上多了一些特殊課程,比如催眠療法,還額外提供婚姻情感和青少年咨詢類證書,學員最終可以拿到 4 個證書,機構還會推薦兼職,價格爲 8480 元,共 996 節課。
見記者猶豫,機構方又宣稱 " 該行業有不少百萬年薪 "" 有這些證書更方便申請國家各類補貼,對于考研、讀研的學生來說還可能複試加分、參與獎學金評選 ",并以當天下午 5 點前報名有優惠爲由多次打電話催促記者報名。
有學員告訴記者,他是 " 零基礎 ",無心理學專業背景,通過參加培訓班速成拿的證。" 大概一共有 100 多個小時的培訓視頻,播放就可以累計學習時長。如果實在忙不開身,把視頻開着,也不用看,學習時長夠了就行。考試大多是選擇題,考前機構還會押題,押中率在 85% 以上。"
事實上,以市面上較爲普遍的 " 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咨詢師 " 基礎培訓項目爲例,其發證機構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已明确表示:心理咨詢現在是非準入行業,該項目不是心理咨詢師認證,更不是職業資格。參加基礎培訓取得合格證書者,不具備心理咨詢獨立執業的能力。
早在 2017 年 9 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發布了《關于公布國家職業資格目錄的通知》,取消了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考試。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網站發布的《心理咨詢基礎項目合作機構管理細則》顯示," 合作機構在進行招生和宣傳過程中,應當保證其及其工作人員如實介紹現行國家職業資格政策,不得将本項目混同于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鑒定或認證等;不得出現政府職能安排、轉移、授權等誤導性宣傳 "" 合作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應當準确描述本項目合格證書的性質,如實介紹證書效力,例如可作爲持證者受過相關培訓的證明,也可供社會機構選拔心理服務工作者參考。不得出現執業、從業資格證書或與就業相挂鈎等誤導性宣傳 "" 不得使用‘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主辦 / 授權 / 發起 / 認證’等相關表達,不得暗示或誤導學員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招生或培訓 "" 不得使用考試包通過、考試不通過退還學費、取證包就業等向考生作虛假承諾 "。
上述細則還将 " 使用執業或從業資格證書等誤導性描述;虛假承諾取得證書後可就業、可獲得政府補貼、可挂靠等 " 等标注爲 " 嚴重違約 " 情況。
健全人才培養體系
與速成拿證相對應的,是專業能力的匮乏。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鍾傑接受采訪時說,心理咨詢是一個終身學習的職業。培訓一個心理咨詢師與培訓一名内科醫生所花的時間成本幾乎一樣,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詢師,其系統培養過程和醫學臨床專業碩士類似,一般本碩期間要學習 30 多門專業課程,并需要在督導下接受至少 250 小時臨床心理實踐和 200 小時專業督導(團體和個體督導)訓練。在此基礎上,還要終身接受繼續教育和職業倫理監管。
而缺乏專業能力的心理咨詢師,很容易導緻來訪者咨詢後更加 " 受傷 "。
在北京工作的辛女士和男友分手後情緒不佳,通過線上平台找到一位 " 心理咨詢師 ",對方耐心地爲她梳理情感現狀後作出 " 診斷 ":" 你可能患抑郁症了,要趕緊進行心理治療,我會給你定制解決方案。"
辛女士發現,付費後咨詢師似乎變成另外一個人," 每次上來就給我推銷課程,讓我升級套餐 "。經不住忽悠的辛女士先後花了數千元,結果一番折騰後反而越來越頹廢。
曾在心理咨詢機構進行過咨詢的北京市民周先生告訴記者,他被咨詢師指責過 " 情商低 "" 不會做人 "" 溝通能力差 "。
業内人士指出,上述行爲都不是專業的心理咨詢。專業心理咨詢師不會信誓旦旦保證達到某種效果,更不會用言語貶低、打擊來訪者。并且根據精神衛生法,心理咨詢人員不得從事心理治療或者精神障礙的診斷、治療,心理治療必須有相關醫學背景,否則涉嫌違法。
" 我國目前在心理咨詢專業人員準入、職業培訓、執業資質、從業倫理規範等方面還沒有明确的國家層面的統一标準,也缺乏行業協會的管理。專業服務因缺乏統一的标準和監管,可能導緻服務質量參差不齊。" 上述業内人士認爲,培訓資質的授權單位在授予一些機構培訓資質時,還要嚴格把控其培訓質量,相關部門也要加強監管督查。
在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李靜思看來,規範心理咨詢行業發展,建立健全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是當務之急也是長遠之計。
2021 年 3 月,國家衛健委發布通知,正式設立國家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中心,其主要職責包括推動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專業人才培養,建立師資隊伍,組織開展相關業務培訓等。
" 心理咨詢,是在心理學基礎上立足于實戰的爲解決問題而衍生的方法學。它需要有能夠系統掌握心理學基本知識、理論與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遵守心理學職業倫理規範的專業人士來指導或從業的心理服務。" 李靜思說,就像醫學一樣,醫生通過 10 餘年的專業研究及學習才能有對患者接診的能力,心理咨詢也應該有醫學的嚴謹精神,從心理學專業出發,用專業認知去治愈來訪者心理的傷疤。
她建議,由擁有專業領航資質及威望的高校舉辦像醫生規範化培訓模式一樣的心理咨詢人員規範化培訓,有理念有技術有專業有方法,還要有充分的培養時間來積累真實、規範的咨詢經驗,同時也要大力推廣督導制度,就像醫院的三級檢診,逐級培養才是對來訪者、對社會負責。
受訪專家同時提醒,人們在選擇心理咨詢機構和心理咨詢培訓項目時,務必謹慎甄别證書真僞和機構真實性,辨别機構是否有項目合作方的授權,去相關項目網站對機構做背調,并要求對方出示營業執照,查看公司風險和以往法律糾紛案例。再了解課時課長、上課形式、課程有效期、保障服務等信息,警惕二次收費。如果認爲培訓機構涉嫌虛假宣傳或具備詐騙要素,可以向項目方舉報,申請撤銷該機構的授權培訓資質,或通過撥打 12315、報警等途徑維權。
作者|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文麗娟 實習生 畢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