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 8 月 31 日電 題:存量房貸利率下調有利于改善市場預期
作者 賈康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榮譽創始院長
賈康
8 月 31 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管管理總局發布《關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貸款利率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自今年 9 月 25 日起,存量首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的借款人可向金融機構提出申請,由金融機構新發放貸款置換存量首套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或協商變更合同約定的利率水平。
利率下調利好消費,無需擔心銀行風險
早在 8 月 1 日,人民銀行、國家外彙管理局召開 2023 年下半年工作會議就指出," 指導商業銀行依法有序調整存量個人住房貸款利率 "。如今,存量房貸利率下調政策終于正式落地。
存量房貸利率下調,首先,受益者自然是購房者,可以減輕他們還貸方面的負擔。其次,房貸負擔減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刺激消費,有利于中國經濟更好運行。再次,存量房貸利率下調可以對市場釋放出積極信号,有利于改善房地産市場預期。
存量房貸利率下調之後,可能會對銀行淨息差收入形成不良影響,一些人擔心會增加銀行的一些風險和壓力。筆者認爲無需擔心。當前中國的商業銀行總體來說盈利還是比較大的。已經公布半年報的銀行經營總體穩健,盈利情況較好。建行上半年實現淨利潤 1672.95 億元,同比增長 3.12%,光大銀行實現淨利潤 242.19 億元,同比增長 3.3%。此外,包括中信銀行在内的其他 6 家銀行,都實現了 10% 以上的淨利潤增長。而且整個銀行的收入并非隻體現在這一個因素上面,利差空間現在收縮一點,還有其他一些辦法去彌補。當然,各家銀行的競争力千差萬别,個别銀行可能存在一些問題,但基本不存在說會因爲存量房貸利率下調導緻壓力過大或風險過大的情況。
如何優化政策促進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 " 适時調整優化房地産政策 " 後,近一段時間以來,相關部門出台了多項房地産市場支持政策,如 " 認房不認貸 "" 換房退稅 " 等。此前,國内隻有一線城市及部分二線城市還存在 " 認房又認貸 " 的情況。8 月 30 日,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優化我市個人住房貸款中住房套數認定标準的通知》,正式官宣 " 認房不認貸 ",打響一線城市放松房地産政策的第一槍,預計未來應該會有更多一線城市落地這一政策。
這也是十分必要和應該的。中央已經對當前的房地産市場供需情況作出重要判斷,那就是 " 我國房地産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 ",一線城市在這方面也沒有什麽例外。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7 月份,70 個大中城市中,新房價格環比上漲城市僅有 20 個,比上月減少 11 個。其中,一線城市新房價格環比連續兩月持平。從二手房來看,7 月份,70 個大中城市中,二手房價格環比上漲城市僅 6 個。一線城市二手房銷售價格環比下降 0.8%,降幅比 6 月擴大 0.1 個百分點,其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環比分别下降 0.6%、0.7%、1% 和 0.9%。
除了市場變化,把這種 " 權宜之計 " 的行政手段趕快淡化甚至取消,也是很合乎總體的房地産調控機制優化方向的。一味地靠行政手段調控不是長久之計,我們做了這麽多年,現在正好是撤火的時候。
近兩年,中國房地産市場交易低迷,一些企業也存在資金鏈緊張的情況,有的企業甚至出現債務危機。在多項房地産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市場會否迎來轉機?2023 年會迎來一個 " 金九銀十 " 的銷售旺季嗎?
筆者認爲仍需要觀察。現在政策剛剛開始調整,力度怎麽樣,執行的怎麽樣,都會帶來不同的結果。
對于未來的房地産政策優化方向,筆者認爲 " 權宜之計 " 類的政策現在能多撤就多撤一些,應特别注重因城施策、優化政策工具的使用,結合健康長效機制與房地産發展新模式的打造。從長遠來看,必須要解決房地産稅等基礎性制度的改革。 ( 中新經緯 APP )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産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内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宋亞芬
作者:郭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