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龐華玮
編 輯丨姜詩薔
圖源丨 IC Photo
最近,冠軍基金被清盤的消息在基金圈刷屏。
日前,2018 年的 " 混合 + 權益 " 雙冠軍博時鑫瑞基金發布了清算報告,這是公募行業首個清盤的冠軍産品。
事實上,今年清盤基金并非個别現象。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據 Wind 統計,今年被清盤的基金已達到 30 隻。據不完全統計,9 月以來有近 40 隻基金發布了與清算相關的公告。
值得關注的是,聚光燈下的百億明星基金今年也有不少面臨大比例贖回,涉及崔宸龍、丘棟榮、蔡嵩松、趙蓓、馮明遠、鄭巍山、鍾帥、李曉星等一衆明星基金經理旗下基金。
而今年被大比例贖回的基金,既有投資人及時止損的原因,也有機構獲利了結的原因,不一而足。
冠軍基金清盤
8 月 19 日,博時鑫瑞混合型基金發布公告,該基金産品的基金合同已經終止,并走完清盤程序。
公告顯示,截至 2023 年 7 月 24 日,博時鑫瑞基金已出現連續 60 個工作日基金資産淨值低于 5000 萬元的情形,觸發基金合同中約定的基金終止條款。
讓人意外的是,冠軍産品也會被清盤?
一般來說,基金清盤的直接原因跟規模有關,跟業績無關。
當然,不少基金是因爲業績不佳導緻規模萎縮,最終清盤,不過也有機構獲利了結導緻清盤。
從博時鑫瑞的個案來看,這是一隻靈活配置型基金,2018 年以 9.87% 的收益率摘得權益類基金冠軍。
值得一提的是,2018 年的滬指下跌 24.59% 之時,全市場僅有一成基金有正收益,并且大多是債券型基金,權益基金獲得正收益的鳳毛麟角。
當時甚至出現一個極端現象,權益基金空倉躺赢,當年出現新基金收益普遍高于老基金的現象,背後原因就是新基金還沒來得及完成建倉,虧損倉位少,虧損時間短。當年有基金經理以 0 股票倉位進入同類基金業績三強。
不過,博時鑫瑞并不是這樣,在大部分時間它均保持超過 40% 的股票倉位,它以 9.87% 的收益摘下 " 混合 + 權益 " 雙冠軍,可謂含金量十足。
這隻産品在 2018 年 -2022 年的收益表現其實也不錯。這 5 年博時鑫瑞 A 的年化回報爲 15.40%。
具體來看,2018 年 9.87%(同類 -12.64%),2019 年 38.62%(同類 33.88%),2020 年 24.97%(同類 40.47%),2021 年 8.05%(同類 10.23%),2022 年 -0.45%(同類 -15.57%)。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熊市中,這隻基金表現相當優秀,除了 2018 年獲得冠軍之外,2022 年該基金隻下跌了 0.45%,同類排名前 6%。同期滬深 300 指數下跌 21.63%,靈活配置型基金指數下跌 15.57%。
可見這隻基金在兩次熊市中都表現優異。
清盤原因
2018 年奪冠後,博時鑫瑞每年的業績都很好,爲什麽還會被清盤呢?
問題出在今年。2023 年該基金業績很慘,淨值跌了 23.51%(同類平均收益 -6.13%),被機構大規模贖回。
從結構來看,這隻基金比較特殊,是一隻機構基金,2022 年末機構持有比例爲 93.98%,機構大額贖回後,機構持有比例在 2023 年二季度末降至 68.14%。
值得一提的是,這隻冠軍基金更換了基金經理,2018 年折桂的兩位基金經理是王曦和過昀。2020 年 7 月過昀卸任,2021 年 12 月王曦卸任。目前該基金的基金經理是于冰和王冠。
2021 年底,王曦卸任後去華泰資管任多資産公募投資部總經理,她走後有接近一半的資金退出該基金,基金規模不斷下降。
2021 年底,王曦離任前後,該基金規模 8.22 億元,2022 年上半年末降至 4.31 億元,2022 年末降至 2.83 億元。今年一季度降至 1.06 億元,二季度末降至 0.24 億元,已觸及清盤門檻。
截至 7 月 24 日,博時鑫瑞基金已連續 60 個工作日基金資産淨值低于 5000 萬元,進入中止程序,8 月份則已經清盤了。
機構資金的出走無疑與今年業績欠佳有關。至于該基金 2023 年業績突然變差的原因,主要是因爲誤判了市場,今年大幅加倉——股票倉位由去年底的 7.71%,升至一季度末的 63.26%,二季度末的 81.67%。
最要命的是,該基金加倉加錯了方向,也踏錯了節奏。
比如,一季度博時鑫瑞暴跌 18%,同期滬指上漲 5.94%,滬深 300 上漲 4.63%,同類的靈活混合型基金指數上漲 3.19%。
于冰在中報表示," 我們管理的基金業績表現不盡如人意,主要原因是沒有及時重配 TMT 闆塊,錯過該闆塊在一季度的強勢上漲。"
同時,他指出," 我們在一季度主要配置了光伏、順周期等相對低估值的行業,但由于市場風格轉變,這些行業的表現相對較弱。"
從一季度末十大重倉股來看,該基金大舉加倉了新能源,但一季度新能源表現不佳,其加倉的禾邁股份下跌 29%,愛旭股份下跌 12%,第一大重倉股捷佳偉創一季度僅上漲 0.38%。
二季度,博時鑫瑞的收益 -0.29%。
于冰在中報裏表示,該基金業績表現不盡如人意,主要原因是二季度 TMT 闆塊波動較大,除光模塊等部分細分闆塊的絕對收益機會較好,其他細分闆塊在減持下情緒打擊較大,導緻股價波動較大。
" 我們在二季度主要配置了人工智能相關的彈性闆塊,以及中特估、光伏等相對低估值的行業,但由于市場風格轉變,人工智能闆塊大幅波動,中特估闆和光伏闆塊相對表現欠佳。" 于冰表示。
二季度該基金的重倉集中在計算機和新能源,這兩個行業二季度都是負收益,但是博時鑫瑞的十大重倉股全部飄紅,顯然基金經理是在高位買入這些重倉股,因而沒有吃到這些個股二季度的紅利。
接下來的 7 月份,截至 7 月 24 日到期日,僅用 24 天的 16 個交易日,該基金收益又暴跌了 6.5%。
至此,該基金已到期清盤。今年該基金累計跌去了 23.51%。
綜上所述,博時鑫瑞基金清盤,直接原因是規模下跌,一方面明星基金經理離任後機構資金選擇出走,規模不斷萎縮;另一方面是今年基金投資風格大變,由低倉位大舉加至高倉位,不幸的是踩錯了進攻的方向和節奏。
明星基金誰被贖回?
博時鑫瑞被清盤,并非今年資金出走明星基金的唯一案例。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9 月以來,已有逾 40 隻基金(僅計算初始基金)發布與清算相關的公告。
而截至 9 月 28 日,Wind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有 30 隻基金完成清算。
事實上,今年不少資金撤離基金。
有的是獲利了結。比如,中銀豐利基金、财通量化核心優選基金均在近期發布了基金清盤公告。這兩隻基金今年收益分别爲 4.66%、3.33%,收益位于同類基金前茅,但機構資金選擇獲利了結。
也有及時止損。比如 9 月 21 日到期的惠升惠新靈活配置 A,今年淨值下跌 21.63%。9 月 5 日摘牌的建信豐裕今年收益 -10.87%。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不少明星基金也被贖回。
去年底,據統計,規模超百億的主動權益基金有 52 隻,今年上半年它們的總規模減少逾 1000 億元。
來自業内人士的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被贖回份額比例較高的百億明星基金的行業主題基金是新能源基金。
比如,崔宸龍 2020 年的兩隻冠亞軍基金,今年上半年,前海開源公用事業被贖回 8.4%,前海開源新經濟被贖回比例更是高達 15.2%。這兩隻基金今年上半年收益分别爲 1.83%、-4.43%。
此外,新能源基金中,鍾帥的華夏行業景氣上半年被贖回 8.7%,馮明遠的信澳新能源産業上半年被贖回 9.6%。
此外,今年與 AI 相關的半導體明星基金也同樣遭贖回,蔡嵩松管理的諾安成長被贖回 14.4%、鄭巍山管理的銀河創新成長被贖回 11%。
而醫藥基金中,上半年被贖回比例較高的明星基金是趙蓓旗下的工銀前沿醫療,被贖回了 8.5%。而葛蘭旗下的中歐醫療健康被贖回了 2.1%。
此外,從基金風格來看,今年上半年均衡型基金也有一批百億明星基金被贖回比例較高,比如,交銀趨勢優先(楊金金)34.1%、海富通改革驅動(周雪軍)31.1%、交銀先進制造(劉鵬)22.7%、中庚價值領航(丘棟榮)16.9%、銀華心佳(李曉星)15%、中歐價值智選(袁維德)14%。
其中,不少百億明星基金業績不佳,被贖回可以理解,但部分明星基金表現不錯,投資人也選擇了獲利了結。
比如喬遷管理的興全新視野今年上半年收益 10.07%, 被贖回份額比例達 6.2%;蔡嵩松管理的諾安成長上半年收益 6.61%, 被贖回份額比例達 14.4%。
SFC
本期編輯 陳思 實習生 趙鳳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