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何其惬意(圖 / 小羅)
說句實話,我是非常想在今天的夜話裏寫《博德之門 3》的:我的同事都在玩這個遊戲,他們在之前的夜話裏寫到了其中的一些細節,但我相信遊戲裏還有幾十上百倍的細節等着我去探索;我的室友都在玩這個遊戲,每天晚上她們都會組隊冒險,分别在我一左一右的房間裏用聊天軟件大呼小叫。然而我寫不出。寫不出的原因在于我用着蘋果 " 全家桶 ",當正式版遊戲上線時,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下載,結果被登錄界面上的一則小通知撞得倒地不起——拉瑞安要在 9 月初才會上線《博德之門 3》Mac 版,如果 Mac 用戶現在想玩,隻能繼續 " 搶先體驗 "。
9 月,還得是不延遲的情況下,到那時,我的同事和室友的進度不知會是什麽樣,我的角色在隊伍裏可能隻能當她們的挂件。雖然這也沒什麽不好,但我還是忍不住想抱怨一番。
怎麽說呢,Mac 用戶的命也是命……
一定程度上,爲了緩解玩不到《博德之門 3》的怨念,這幾天我出了一趟門,去上海參加廠商舉辦的活動。
活動相當不錯。我去的第一天是媒體開放日,玩家數量不多,甚至可以說是沒有,互動項目也都相當簡單。不過現場氛圍仍然能給人足夠的沉浸感。一方面,人少其實是個優勢;另一方面,現場工作人員的措辭和态度都盡量和遊戲裏保持了一緻,雖然有些台詞和演出放在現實中确實顯得中二,但這種主題活動要的就是那股 " 來都來了 " 的勁兒,就像環球影城裏的威震天——假如你想玩得開心,就不能在對方稱呼你 " 愚蠢的地球人 " 時惱羞成怒。
我喜歡參加這種活動,雖然遊戲我沒怎麽玩過(坦白地說,我參加活動的遊戲裏,大概有 40% 到 50% 完全沒玩過),但現場氛圍能讓我感受到 " 人氣兒 ",這種見到真實的人、面對面交流(哪怕隻是擦肩而過)的氛圍是線上無論如何都替代不了的。第二天,現場向玩家開放,毫不意外地人山人海。或許是工作日的原因,現場玩家的年齡層相當低,不過我也發現了不少非上海口音的玩家和帶着孩子來的家長。一個媽媽對她的兒子說:" 來之前你還說現場會有很多‘社恐’,現在看看,哪有‘社恐’?都挺開朗。" 我猜,她至少是鼓勵兒子來參加的。
現場還有可愛小狗,雖然我是貓黨,但誰能拒絕毛茸茸小動物呢?
活動地址選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這裏也是 "Comicup 魔都同人祭 "(CP)的固定場館。今年 5 月,多次延期的 CP29 終于也辦起來了。根據當時的新聞報道,其中一天的客流量就超過了 35 萬人。
早些年,我和我的朋友是各類同人展的常客。像 CP 這種人流量極高、而且越來越高的綜合性同人展會,我們的參與積極性其實是逐年遞減的。從搞同人的角度說,同好當然不嫌多;但從活動的角度說,一旦規模大到了一定程度,不論是作爲攤主還是遊客,觀感就隻剩下 " 我 × 好大 " 和 " 我 × 好多人 " 了。不說别的,光國家會展中心那個 " 四葉草 " 場地就不是吃素的,走上一兩個來回,體力就要見底,其他還有許多因爲人太多而被放大了的體驗問題,認真列舉起來,一張 A4 紙可能都寫不下。
但不論是遊戲主題活動也好,大型同人展也罷,帶給我的感覺都是相似的。許多朋友可能有和我差不多的經曆:每次展會、活動結束,拖着疲憊不堪的身體回到家裏,躺平感慨 " 累死個人,再也不去了 ",但等到下一次,要麽點燈熬油地出本子,要麽提前很長時間做好計劃,并且在出發前夜因爲興奮而難以入睡。這個過程一次又一次地循環,不論當時玩着什麽遊戲,喜歡什麽作品,心情都一如既往。
" 四葉草 " 平面圖,常去 CP 的朋友都知道它的厲害
一位朋友用 " 桑拿 " 來形容現場展會帶給她的快樂:從工作的壓力中脫離出來,去一個和自己有着相同愛好的巨大群體裏一起感受某些瞬間,心靈就會像去澡堂徹底地泡過澡、再蒸一場桑拿一樣,雖然疲憊,但也放松,并且獲得了繼續前進的動力(作爲一個東北人,我對她描述的這個場景倒是很能理解)——在生活中,被壓力徹底擊倒的瞬間有很多,但同人展會、遊戲活動總在前方,說它們是未來的一個個錨點也好、挂在驢子頭上的胡蘿蔔也罷,很多時候,說服自己克服壓力可能隻需要一個小小的理由。
我是在返回北京的高鐵上寫下這篇夜話的。車廂裏,我看到很多同樣掏出筆記本電腦工作的人,屏幕上都被 Excel 和 Powerpoint 占據着。我的心裏有一絲欣慰——來自有這麽多人也忙于工作的阿 Q 心理;也有一絲好奇——他們克服壓力的理由是什麽呢?